邪氣藏府病形篇第四(四)
字數:6276 加入書籤
黃帝閑著沒事,就跑到岐伯那兒去串門。黃帝可是個好學之人,雖然已經是萬人之上的大佬了,但還是喜歡鑽研些醫學知識,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
黃帝一進門,就扯著嗓子問岐伯:“嘿,岐伯老師,你說咱們這五髒六腑啊,它們要是生了病,會不會在臉上或者脈搏上露出點啥馬腳呢?我好學學,以後也好給自己做個初步診斷,省得老去麻煩您老人家。”
岐伯一聽,心裏暗笑:“這黃帝啊,還真是逗,不過也好,給他講講,讓他也長長見識。”於是,岐伯就慢悠悠地回答說:“黃帝啊,這事兒啊,其實也不難。你得先學會看五色、摸五脈,這病啊,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新世界的大門:“哦?快說說,快說說,這五色五脈到底是咋回事?”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爆笑中醫課堂:“首先啊,咱們得知道,五髒對應著五種顏色。心髒呢,是紅色的代表,就像熱情似火的夏天,你要是看到一個人的臉跟紅蘋果似的,那他的心髒可能就在給你打招呼了。肝髒呢,是青色的,就像春天裏剛發芽的小草,嫩綠嫩綠的。要是有人臉色發青,那他的肝髒可能就不太高興了。
脾髒對應的是黃色,就像秋天豐收的麥田,金黃金黃的。但是啊,你要是看到一個人的臉黃得跟蠟紙似的,那就別猶豫了,他的脾髒可能正在向你求救呢。肺髒是白色的,就像冬天裏飄落的雪花,純潔無瑕。不過啊,如果有人臉色蒼白,那可能他的肺髒就有點小感冒了。腎髒呢,是黑色的,就像深夜裏的星空,深邃而神秘。但要是有人臉黑得跟包青天似的,那他的腎髒可能就得好好保養保養了。”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還不時地點點頭:“嗯,這五色還挺有意思的,那五脈呢?是不是也跟五髒有關係?”
岐伯笑了笑,繼續說道:“五脈啊,那當然啦。咱們中醫講究的是‘望聞問切’,這切啊,主要就是切脈。心髒對應的脈象是洪脈,就像夏天的洪水一樣,洶湧澎湃。你要是摸到一個人的脈搏跳得跟打鼓似的,那他的心髒可能就在告訴你它很激動了。肝髒對應的脈象是弦脈,就像琴弦一樣緊繃繃的。要是有人脈搏跳得跟拉二胡似的,那他的肝髒可能就有點緊張了。
脾髒對應的脈象是緩脈,就像秋天的風一樣,不緊不慢。但你要是摸到一個人的脈搏跳得跟蝸牛爬似的,那他的脾髒可能就有點慵懶了。肺髒對應的脈象是浮脈,就像水麵上漂的浮萍,輕輕一碰就晃。如果有人脈搏跳得跟跳舞似的,輕飄飄的,那他的肺髒可能就在向你展示它的輕盈了。腎髒對應的脈象是沉脈,就像海底的石頭,沉穩而有力。但你要是摸到一個人的脈搏跳得跟潛水員似的,沉得要命,那他的腎髒可能就得好好補補了。”
黃帝聽完,哈哈大笑:“岐伯啊,您這一講,我可是茅塞頓開啊。以後啊,我就可以根據這五色五脈,給自己做個初步診斷了。不過啊,我還是得時常來請教您老人家,畢竟這醫學啊,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通的。”
岐伯也笑了:“黃帝啊,您這謙虛勁兒,我可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啊。不過啊,這醫學啊,確實得活到老學到老。咱們啊,就一起努力,把這中醫發揚光大吧!”
黃帝閑來無事,便召集了他的醫療團隊核心成員——岐伯,準備來一場關於中醫診斷的深入探討。黃帝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經地問道:“岐伯啊,咱們都知道,通過觀察病人的麵色和把脈,可以初步判斷病情。但是,這脈診到底怎麽個‘別之’法呢?也就是說,怎麽通過脈象進一步精確辨析病症呢?”
岐伯一聽,心裏暗笑:這黃帝啊,平時忙於國事,對醫學雖然熱愛,但終究還是門外漢嘛。不過,既然陛下發問,那當然得好好講講啦!於是,岐伯故作神秘,緩緩說道:“陛下,這事兒啊,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咱們得先從脈象的‘緩急、小大、滑澀’這三方麵入手,然後嘛,嘿嘿,病變就像變魔術一樣,自然而然地就浮出水麵啦!”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催促道:“快快快,別賣關子了,趕緊給我細細道來!”
岐伯微微一笑,開始了他的爆笑脈診講解。
“首先啊,咱們說這脈象的‘緩急’。你想啊,如果一個人的脈象跳得跟小兔子似的,‘砰砰砰’的,那肯定是身體裏有股子熱勁兒在搗鬼,不是上火就是發炎。反過來呢,要是脈象慢悠悠的,跟老大爺散步似的,那這人八成是氣虛或者體寒。這緩急之間,學問大了去了!”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點頭稱讚:“嗯,有道理!那‘小大’呢?”
岐伯摸了摸下巴上的小胡子,繼續說道:“這‘小大’啊,說的是脈象的粗細。脈象粗大的,就像是河裏漲大水,說明這人氣血旺盛,或者是有淤血堵在裏麵。脈象細小的呢,就像小溪流涓涓細流,表示這人氣血不足,得趕緊補補。所以啊,咱們中醫看病,有時候就跟看河流水位似的,一望便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黃帝哈哈大笑:“岐伯啊,你這比喻真是絕了!那‘滑澀’呢?這個我可得好好聽聽。”
岐伯神秘一笑:“這‘滑澀’啊,可是脈診中的重頭戲!脈象滑的,就像是手心裏抹了一層油,滑溜溜的,一摸就知道這人身體裏濕氣重,或者有痰。脈象澀的,就像是走在沙漠裏,腳底下全是沙子,走一步滑一步,說明這人氣血不足,經絡不通。所以啊,這滑澀之間,可是藏著大大的學問呢!”
黃帝聽得眉飛色舞,忍不住拍手叫好:“岐伯啊,你這脈診講解真是通俗易懂,又不失幽默風趣!看來,咱們中醫還真是博大精深啊!”
岐伯謙虛地笑了笑:“陛下過獎了。其實啊,脈診這東西,說到底是經驗積累。就像咱們平時炒菜一樣,火候、調料都得恰到好處,才能炒出美味佳肴。脈診也是這樣,得多摸、多看、多總結,才能摸出門道來。”
黃帝心血來潮,對身邊的岐伯說:“岐伯啊,咱們聊聊怎麽給人調理身體吧!你說這脈診,到底該咋調呢?”
岐伯一聽,嘿,這黃帝今天是想來場學術探討啊,於是慢悠悠地捋了捋胡子,一本正經地回答:“皇上啊,這事兒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您看,要是這人的脈跳得跟打鼓似的,急得很,那他手腕下邊的皮膚肯定也是緊繃繃的,跟拉滿的弓弦似的。”
黃帝一聽,覺得挺有意思,連忙追問:“那要是脈跳得慢悠悠的呢?”
岐伯笑了笑,接著說:“要是脈跳得慢悠悠的,跟散步的大爺似的,那他的皮膚也是鬆鬆垮垮的,沒啥彈性,感覺就像是放了氣的皮球。”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這脈診還真是奇妙啊!那脈要是跳得跟細線似的,又細又小呢?”
岐伯眨了眨眼,幽默地說:“脈小啊,那就像是皮膚也跟著節食減肥了,不光脈細,連皮膚都顯得幹癟癟的,氣兒都不足了,跟餓了好幾天似的。”
黃帝一聽,笑得前仰後合:“餓瘦的皮膚,這比喻可真夠逗的!那脈要是跳得跟大河流水似的,又寬又大呢?”
岐伯也忍不住笑了:“脈大?那皮膚也跟著起哄,鼓得跟吹滿氣的河豚一樣,看起來特別有勁兒,跟打了雞血似的。”
黃帝樂不可支:“這脈診真是太有意思了!那脈要是滑溜溜的,像泥鰍一樣呢?”
岐伯繼續他的幽默講解:“脈滑啊,那皮膚也跟著學會了溜冰,摸起來滑不溜手的,感覺像是摸了層油。”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那脈要是澀得很,跟生鏽的鐵鏈子似的呢?”
岐伯故作深沉地說:“脈澀,皮膚也跟著不靈光,摸起來就像是被砂紙磨過一樣,澀得很,讓人心裏直癢癢,想不去撓撓都不行。”
黃帝聽完,拍手叫好:“岐伯啊,你這解釋得太生動了!那根據這些變化,咱們怎麽判斷病情的輕重呢?”
岐伯收起笑容,認真地說:“這變化啊,有輕有重,就像是人的心情,有時候晴空萬裏,有時候陰雲密布。所以,高手調尺脈,根本不用看寸脈;高手摸脈,也不用看臉色。能把這些綜合起來看的人,那才是真正的醫學大師,治十個病人能治好九個,簡直就是神醫在世!”
黃帝一聽,瞪大了眼睛:“這麽厲害?那中等的醫生呢?”
岐伯捋了捋胡子,接著說:“中等的醫生啊,能掌握其中一兩項技巧,治十個病人能治好七個,也算是小有成就,算是醫學界的‘中等生’吧。”
黃帝好奇地問:“那下等的醫生呢?”
岐伯歎了口氣:“下等的醫生啊,可能就隻會一招半式,治十個病人能治好六個,勉強及格吧。就像是考試時候臨時抱佛腳,能蒙對幾道題,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黃帝聽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原來如此啊!看來,這醫學之道,還真是博大精深,需要不斷學習,才能成為真正的神醫啊!”
岐伯笑著點頭:“沒錯,皇上說得對啊!醫學這東西,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得下功夫,得用心。就像是炒菜一樣,火候、調料、食材都得恰到好處,才能炒出一盤色香味俱全的好菜。咱們這脈診啊,也是一樣的道理,得細心觀察,用心體會,才能準確判斷病情,給人調理好身體。”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岐伯啊,你這比喻真是太貼切了!以後咱們多聊聊這些醫學知識,也讓我這皇帝長長見識嘛!”
岐伯也笑了:“皇上願意聽,臣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咱們以後啊,就多聊聊這醫學之道,也讓臣有機會為皇上分憂解難。”
於是,黃帝和岐伯就這樣聊開了。他們時而嚴肅認真,時而幽默風趣,把醫學知識講得生動有趣,讓人聽得津津有味。
就說這脈診吧,岐伯還舉了個例子:“皇上您看,這脈就像是咱們身體裏的天氣預報員,它一跳一跳的,就是在告訴我們身體裏的天氣情況。要是脈跳得太快了,就像是天氣太熱了,咱們就得趕緊喝點涼茶,降降溫;要是脈跳得太慢了,就像是天氣太冷了,咱們就得多穿點衣服,暖暖身子。這脈診啊,其實就是這麽回事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帝閑來無事,就對岐伯說:“嘿,岐伯,咱們來聊聊脈診那些事兒吧!你說說,脈象要是急啊、緩啊、大啊、小啊,還有滑不溜丟、澀巴巴的,這些都能反映出啥毛病來?給我細細道來!”
岐伯一聽,嘿,這可是展示自己的大好機會,立馬正色道:“得嘞,大帝您聽好了,我這就給您說說五髒那些‘小情緒’是怎麽通過脈象表現出來的。咱們先從心開始聊起哈!”
“要是心脈跳得跟打鼓似的,砰砰砰,急得要命,那這人八成是要抽筋兒,就是我們說的‘瘈瘲’,跟被電了一下似的,全身亂抖。要是稍微急點兒呢,那就是心痛得要命,連帶著後背都跟著遭罪,吃飯都沒心情,看到美食都得搖頭,心裏默念:‘美食誠可貴,健康價更高啊!’”
“反過來,如果心脈慢得像蝸牛爬,悠悠哉哉的,嘿,這人可別以為他是淡定哥,他可能是要變‘狂笑俠’了,無緣無故就哈哈大笑,笑得你莫名其妙,心想:‘這家夥是不是吃錯藥了?’稍微慢點呢,就可能長了個‘伏梁’,這東西就在心窩下麵溜達,上上下下,時不時還吐點血,嚇得周圍人一愣一愣的。”
“要是心脈粗得跟水管似的,大大的,那這人喉嚨估計得遭罪,說話跟鴨子叫一樣,‘嘎嘎’的,咱們稱之為‘喉吤’。稍微大點兒呢,就是心痛連帶著背也痛,眼淚還特別多,看個電視劇都能哭得稀裏嘩啦的,別人還以為他情感豐富呢!”
“反過來,心脈要是細得跟頭發絲兒似的,小得可憐,這人可能就得經常打嗝了,跟個小青蛙似的,‘咯咯咯’個不停。要是稍微小點兒,那就是‘消癉’,吃什麽都不長肉,瘦得跟竹竿兒似的,讓人羨慕又心疼。”
“說到滑脈,滑不溜秋的,就像摸了層油,要是滑得太過分,這人就得老喝水,跟魚兒離不開水似的,一天八杯水都不解渴。稍微滑點兒呢,可能就是‘心疝’,肚子那兒不舒服,連帶著肚臍周圍都跟著起哄,小腹還‘咕咕咕’直叫,跟裏麵有隻餓狼似的。”
“至於澀脈,澀巴巴的,跟吃了沒熟的柿子似的,要是澀得太狠,這人可能就得變成‘啞巴俠’了,想說話都張不開嘴,急死個人。稍微澀點兒呢,那就是血不老實了,到處亂跑,可能導致鼻子出血、手腳發涼,還有耳鳴,嗡嗡嗡的,跟腦袋裏住了隻蜜蜂似的,最嚴重的還可能得顛癇,突然倒地不起,嚇得周圍人魂飛魄散。”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