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始篇第九(八)
字數:5821 加入書籤
黃帝突發奇想,他琢磨著:“哎,我這當皇帝的,啥沒玩過?可這針灸之道,我還真沒深入了解過呢!得找個高人問問。”於是,他就找到了岐伯,開口就問:“岐伯啊,我這心裏頭有個疑惑,關於那刺之法的道理,你能不能給我說道說道?”
岐伯一聽,嘿,這可是個大話題啊,得好好給黃帝講講。隻見他捋了捋長胡子,慢悠悠地說:“陛下啊,這針灸之道,深著呢!凡是要下針,那第一步,咱得先觀察病人的形與氣。形,就是他的肉身;氣,就是他的生命力嘛。”
黃帝一聽,眼睛頓時亮了起來,像是發現了什麽新奇玩意兒:“哈哈,這形與氣的學問,聽起來挺有意思的嘛!快說說,咱們怎麽通過觀察形與氣來判斷一個人的身體狀況呢?”
岐伯捋了捋胡子,笑眯眯地說:“好嘞,那我就給您打個比方。您看,有的人啊,雖然身子骨還挺硬朗,肌肉沒怎麽萎縮,但走起路來軟綿綿的,像是霜打的茄子,一看就沒精打采的。再一摸他的脈,哎喲喂,跳得跟受了驚的小兔子似的,又急又快,這可不妙啊!這種情況,咱們中醫就說是氣血紊亂了。”
黃帝點了點頭,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嗯,那這種氣血紊亂,咱們怎麽治療呢?”
岐伯神秘一笑:“這時候,咱們的繆刺法就該閃亮登場啦!繆刺法啊,就像是給身體請了個交通警察,專門治理那些亂竄的氣。咱們得找個跟病症相對應的穴位,輕輕一針紮下去,嘿,那些亂跑的氣就乖乖聽話了,要麽被收回來,要麽被均勻地散布到全身各處。這樣一來,身體裏的氣血不就順暢多了嘛!”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話道:“哈哈,這繆刺法還真是神奇啊!不過,要是穴位找不準,那豈不是要把人紮得哇哇大叫?”
岐伯搖了搖頭,笑得更加慈祥了:“您說得沒錯,穴位找不準,那可就真成‘瞎紮’了。所以啊,咱們中醫講究的是‘精準施治’,得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才能熟練掌握這門手藝。不然的話,別說治病救人了,恐怕還得惹上不少麻煩呢!”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心想:“這針灸還真是一門藝術啊!”
岐伯接著說:“而且啊,針灸的時候,醫生自己也得進入狀態。得找個安靜的地方,關上門窗,別讓外界的聲音打擾,就像是在修煉內功一樣,全神貫注,把心神都集中在手上那根針上。病人呢,也得靜下心來,別想太多,這樣精氣神才不會散。”
黃帝一聽,眼睛頓時亮了起來,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嘿,這針灸還有這麽多門道呢!得挑個好環境,還得心境平和,真有意思,比泡茶還講究!”他邊說邊比劃著,仿佛自己正置身於幽靜的山林,手執銀針,與自然和諧共生。
岐伯見狀,也忍不住笑了:“可不是嘛,陛下,針灸這事兒,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就說這下針的手法,那可是千變萬化,奧妙無窮。淺刺,就像是跟皮膚輕輕打個招呼,針尖兒剛觸碰到那層細膩的屏障,就得穩住,不急不躁,給氣血一點時間,讓它們慢慢感知到這位不速之客的到來。這時候,你可得沉得住氣,就像釣魚似的,耐心等待魚兒上鉤。”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插話道:“釣魚?那針灸師豈不是成了耐心的漁夫,而氣血就是那狡猾的魚兒了?”
岐伯點頭笑道:“正是如此,陛下比喻得妙!再來說說微浮,這招就更絕了,簡直是給氣血做了一場微型spa。想象一下,針在皮下輕輕晃動,就像是一位溫柔的按摩師,用她那靈巧的手指,引導著氣血在經絡裏悠閑散步,一步步走向健康的大道。這過程,既得有力道,又得有柔情,稍有不慎,氣血可能就‘叛逆’了,不肯按你的路線走。”
黃帝大笑:“哈哈,這針灸師還得是個心理學家,得懂得怎麽安撫這些‘任性’的氣血。”
岐伯繼續道:“沒錯,而且還得是個細心的觀察者。等到氣血在你的引導下漸漸順暢,病人的眉頭舒展,神情放鬆,那就說明‘氣至’了。這時候,就像是魚兒終於被美味的餌料吸引,上鉤了,咱們就可以緩緩收針,大功告成。不過,收針時也得有講究,得慢慢來,不能像拔蘿卜那樣猛的一拽,得讓氣血有個適應的過程,否則,它們可能會‘暈車’,病人反而會感到不適。”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突然問了個問題:“那這男女有啥區別嗎?”
岐伯一笑:“當然有啦!男人嘛,氣血相對剛猛,下針時可以稍微深一點,像是往裏推;女人呢,氣血柔和,下針就得輕柔,像是往外拉。而且啊,下針的時候,醫生心裏得有個數,就像是在跟氣血打架一樣,得堅守陣地,別讓氣血亂跑,這就叫得氣。”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岐伯兄,你這比喻真是太生動形象了!看來,這針灸之道,還真是博大精深啊!”
說到這針灸的穴位,咱們現代中醫可是有一套完整的體係。比如繆刺法裏提到的“對應穴位”,其實就是根據病情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穴位來治療。比如頭痛,可能是肝陽上亢,那就得選太衝穴;如果是風寒頭痛,那就得選風池穴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咱們先來聊聊太衝穴。太衝穴啊,就在腳背上,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那條縫兒往上推,推到一個凹陷處,那就是太衝穴了。這個穴位啊,可是疏肝解鬱的一把好手!你要是覺得心裏憋屈,或者是肝氣鬱結導致的胸脅脹痛,那就揉揉太衝穴,保證你心情舒暢,跟吃了開心果似的。
再來說說風池穴。風池穴在脖子後麵,發際線往上一點,兩條大筋的外側凹陷處。這個穴位啊,就像是身體的一道防線,專門抵禦外來的風寒邪氣。你要是覺得後腦勺發涼,或者是感冒了頭痛鼻塞,那就按按風池穴,就像是給身體加了個暖寶寶,風寒邪氣立馬就退散了!
當然啦,針灸之道可不止這兩個穴位。咱們中醫講究的是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比如你要是失眠了,那可能是心火旺盛,那就得選神門穴;要是胃痛呢,那可能是脾胃虛寒,那就得選中脘穴了。
神門穴啊,就在手腕上,手掌心那條橫紋的最裏麵,靠近小指的那一邊。這個穴位啊,就像是心靈的開關,你要是覺得心煩意亂,或者是晚上睡不著覺,那就揉揉神門穴,保證你心情平靜,跟喝了安神湯似的。
中脘穴呢,就在肚臍眼兒往上四寸的地方。這個穴位啊,可是脾胃的守護神!你要是覺得胃口不好,或者是胃痛胃脹,那就按按中脘穴,就像是給脾胃做了一次按摩,立馬就覺得舒服多了!
黃帝陛下閑來無事,就琢磨起了一個深奧的問題:“哎,岐伯啊,我一直想弄明白,這針灸裏頭有個叫做‘刺之禁’的學問,你給我說道說道唄。”
岐伯一聽,嘿,這可是個大學問啊,於是他清了清嗓子,擺出一副老學究的樣子,開始娓娓道來:“陛下啊,這針灸裏的刺之禁啊,說白了就是十二大忌,你要是犯了這些忌諱,那可就是針到病不除,反而惹一身騷了。”
黃帝一聽,來了精神:“哦?快說說,是哪十二大忌?”
岐伯掰著手指頭,開始數了起來:“第一呢,就是剛那個啥完別紮針,紮完針也別去那個啥,懂了吧?這叫做‘新內勿刺,新刺勿內’。為啥呢?因為這時候你身體裏的氣血啊,就像剛跑完馬拉鬆一樣,亂糟糟的,紮針容易出問題。”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哈哈,這個我懂,這不就是說,別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裏給自己紮一針嘛。”
岐伯也跟著笑了起來:“對對對,就是那個意思。然後呢,還有啊,喝醉了別紮針,紮完針也別去喝酒,這叫做‘已醉勿刺,已刺勿醉’。你想啊,喝醉了酒,你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氣血更是亂得一塌糊塗,這時候紮針,那不是瞎胡鬧嘛。”
黃帝點頭表示讚同:“嗯,這個也有道理。那接下來呢?”
岐伯接著說道:“接下來啊,就是生氣了別紮針,紮完針也別生氣,這叫做‘新怒勿刺,已刺勿怒’。為啥呢?因為生氣的時候啊,你身體裏的氣血就像被激怒的公牛一樣,橫衝直撞的,這時候紮針,那不是往槍口上撞嘛。”
黃帝一聽,笑得前仰後合:“哈哈,這個比喻太形象了。那還有呢?”
岐伯繼續說道:“還有啊,剛幹完重活別紮針,紮完針也別去幹重活,這叫做‘新勞勿刺,已刺勿勞’。你想啊,幹完重活,你身體裏的氣血都集中在肌肉上呢,這時候紮針,那不是打亂仗嘛。”
黃帝表示理解:“嗯,這個也有道理。那吃飯和紮針有啥關係呢?”
岐伯摸了摸胡子:“吃飯和紮針的關係可大了去了。吃飽了別紮針,紮完針也別吃得太飽,這叫做‘已飽勿刺,已刺勿飽’。為啥呢?因為吃飽了飯,你身體裏的氣血都集中在胃裏幫忙消化呢,這時候紮針,那不是添亂嘛。反過來呢,要是餓著肚子紮針也不行,因為這時候你身體裏的氣血都虛著呢,紮針容易傷元氣。”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那喝水和紮針呢?”
岐伯笑了笑:“喝水和紮針的關係也不小。渴極了別紮針,紮完針也別喝得太多水,這叫做‘已渴勿刺,已刺勿渴’。你想啊,渴極了的時候,你身體裏的氣血都像幹旱的土地一樣渴望著水分呢,這時候紮針,那不是雪上加霜嘛。反過來呢,要是喝得太多水再紮針也不行,因為這時候你身體裏的氣血都被水稀釋了,紮針效果也不好。”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嗯,這個解釋很到位。那還有呢?”
岐伯接著說道:“還有啊,要是受到大驚大恐的刺激,那一定要等情緒穩定下來再紮針,這叫做‘大驚大恐,必定其氣乃刺之’。你想啊,受到驚嚇的時候,你身體裏的氣血都亂成一鍋粥了,這時候紮針,那不是火上澆油嘛。”
黃帝一聽,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哈哈,這個比喻太逗了。那乘車來的人和步行來的人紮針有啥不同呢?”
岐伯耐心地解釋道:“乘車來的人啊,因為路上顛簸,氣血都集中在腿上呢,所以要先躺下來休息一下,等氣血平穩了再紮針。步行來的人呢,因為走得太累,氣血都集中在肌肉上呢,所以要先坐下來休息一下,等氣血恢複了再紮針。這叫做‘乘車來者,臥而休之,如食頃乃刺之。出行來者,坐而休之,如行千裏頃乃刺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連連點頭稱讚道:“不錯不錯,岐伯啊,你這解釋真是既全麵又透徹!那要是有人不小心違反了這些針灸的忌諱,會怎麽樣呢?”
岐伯輕輕歎了口氣,搖著頭說道:“哎呀,那可就是自找苦吃嘍!輕的話呢,氣血就像路上的車流,突然亂了套,經脈呢,就像城市的下水道,堵得慌,不通暢。這樣一來,人就會感覺這兒不舒服那兒不對勁的。
重的話呢,那就更不得了了!陽氣就像身體的小太陽,受損了可就冷颼颼的;陰氣呢,本該老老實實待在內裏,結果外泄了,這就像家裏的門沒關好,小偷趁機而入。邪氣一看有機可乘,嘿,立馬就鑽空子了!這一鑽進來,病可就難治嘍。
要是再遇上個粗心大意、不懂這些忌諱的醫生,那可真是雪上加霜啊!他們就像瞎子摸象,亂紮一氣,病人的身體可就要遭大殃了。這樣一來二去的,病人的身體越來越糟糕,腦髓都要被耗幹了,津液都不化了,連吃飯都沒味道了,整個人都蔫兒了,這中醫上叫做‘失氣’,也就是元氣大傷啊!
黃帝一聽,神色變得嚴肅起來:“原來如此啊。看來針灸這門學問真是博大精深啊,稍有不慎就會出問題啊。”
岐伯點了點頭:“沒錯啊陛下。所以啊,我們學針灸的人一定要謹慎再謹慎、小心再小心才行啊。”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