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熱病篇第二十一二)

字數:5937   加入書籤

A+A-


    話說有那麽一天,黃帝坐在龍椅上,左瞅瞅,右看看,覺得宮裏的事兒都處理得妥妥當當了,心裏頭就開始琢磨起那些個醫學難題來。他一拍大腿,對著身邊的岐伯說:“岐伯啊,我這心裏頭啊,就跟揣了個貓爪子似的,癢癢得不行。你說說,那骨寒熱到底是個啥神秘玩意兒?我一聽到這名字,就覺得裏頭學問大得很,跟聽天書似的。”
    岐伯一聽,眼睛一亮,心想:嘿,這黃帝今兒個是動了真格的啊!於是他清了清嗓子,擺出一副老中醫的派頭,慢悠悠地開了腔:“哎呀,黃帝陛下啊,您這問題,問得那叫一個深刻!骨寒熱啊,那可不是一般的感冒咳嗽,小打小鬧。這病啊,一旦纏上誰,那人可就慘了,整天跟坐在火盆上似的,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渾身上下那個熱啊,汗就跟不要錢似的,嘩嘩直流,跟開了閘的黃河水有一拚。”
    黃帝一聽,眉頭緊鎖,心裏頭那個好奇勁兒更濃了:“那,那這可咋治啊?總不能眼睜睜看著百姓受苦吧?”
    岐伯捋了捋胡子,一臉高深莫測地說:“治嘛,自然是有法子的。不過啊,這得看病情輕重。您瞧,得了骨寒熱的人,您得仔細觀察他們的牙齒。要是牙齒還亮晶晶的,跟剛洗過似的,那說明病還沒入骨髓,還有的救。這時候啊,咱們就得趕緊動手,給他紮紮陰股之絡的少陰穴,那穴位啊,就跟水龍頭的開關似的,一紮,熱毒就往外冒,病也就慢慢好了。”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又追問:“那要是牙齒都枯槁了呢?”
    岐伯歎了口氣,搖了搖頭:“要是牙齒都枯槁了,那就不好辦了。這說明病已經深入骨髓,跟樹根紮進土裏似的,拔都拔不出來了。這時候啊,就是神仙下凡,也難治了。所以啊,咱們中醫講究的是預防為主,平時得多注意身體,別等到病入膏肓了才後悔莫及。”
    黃帝一聽,眼睛瞪得跟銅鈴似的:“哎呀媽呀,這麽嚴重?那要是骨痹呢?我聽說那病也挺嚇人的。”
    岐伯點點頭:“骨痹啊,那更別提了,得了這病的人啊,渾身上下的關節都動彈不得,疼得死去活來的,汗也是嘩嘩地流,心裏還煩得要命。這時候啊,你就得給他補補三陰之經的穴位了。”
    黃帝撓撓頭:“三陰之經?這聽著挺玄乎的,你能不能給我講講具體是哪些穴位啊?”
    岐伯笑了笑:“行啊,那我就給你說道說道。”
    岐伯清了清嗓子:“先說那陰股之絡的少陰穴吧,在現代啊,它大概對應的就是複溜穴。這複溜穴啊,位於小腿內側,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它可是腎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專門治療水腫、腹脹、盜汗這些個毛病。你想啊,骨寒熱的人不是汗流不止嘛,紮了這個穴位啊,就能把汗給收住了,免得他們像個水龍頭似的,整天嘩嘩地流。”
    黃帝一聽,樂了:“哈哈,這穴位還有這功能啊?那以後誰再得骨寒熱,我就讓他們紮這個,省得整天跟洗澡似的。”
    岐伯笑著搖搖頭:“黃帝啊,你這想法雖然好,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啊。針灸這事兒啊,得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來,可不能亂來。”
    黃帝點點頭:“嗯嗯,我懂了,那你接著說說那骨痹的三陰之經穴位吧。”
    岐伯摸了摸下巴:“這骨痹啊,得從腎、脾、肝三經入手。腎經上的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它可是腎經的原穴,專門補腎的。你想啊,腎主骨嘛,骨痹的人骨頭肯定有問題,補補腎肯定沒錯。”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嗯嗯,有道理,那脾經和肝經的穴位呢?”
    岐伯接著說:“脾經上的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它可是肝、脾、腎三經的交會穴,能健脾益血、調肝補腎、安神助眠。骨痹的人不是心裏煩嘛,紮了這個穴位啊,就能讓他們心靜下來,不那麽煩躁了。”
    黃帝瞪大眼睛:“哇塞,這穴位這麽神奇啊?那以後誰再心煩意亂,我就讓他們紮這個。”
    岐伯又笑了:“黃帝啊,你這又錯了。針灸可不是萬能的。”
    黃帝撓撓頭:“嘿嘿,我這不是開個玩笑嘛。那肝經的穴位呢?”
    岐伯說:“肝經上的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它可是脾經上的合穴,能健脾利濕、通利關節。骨痹的人不是關節疼嗎?紮了這個穴位啊,就能讓他們關節活動自如,不那麽疼了。”
    黃帝一聽,高興得直拍手:“哈哈,這下我懂了,原來針灸這麽神奇啊!以後誰再得骨寒熱或者骨痹,我就讓他們去找你紮針。”
    岐伯笑著搖搖頭:“黃帝啊,你這又想當然了。針灸可不是隨便紮紮就行的,它得講究手法、力度、方向這些個細節。不然的話,不僅治不了病,還可能紮出問題來呢。”
    黃帝一聽,嚇得吐了吐舌頭:“哎呀媽呀,這麽嚴重啊?那我還是不湊熱鬧了,還是讓你這專業人士來幹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岐伯看著黃帝那誇張的表情,忍不住笑了:“黃帝啊,你也別太緊張嘛。針灸這東西啊,雖然講究多,但也不是那麽嚇人的。隻要你了解了它,就會覺得它很有趣了。”
    黃帝眨眨眼:“有趣?怎麽有趣法?”
    岐伯說:“比如說吧,這人體上的穴位啊,就像是一個個的小秘密,等著你去發現呢。你像那複溜穴吧,它就像是個水龍頭的開關,能控製汗液的流出。你紮了它一下,汗液就止住了,多神奇啊!”
    黃帝一聽,樂了:“哈哈,你這麽一說,我還真想試試呢。”
    岐伯趕緊擺手:“別別別,你可別亂來啊。針灸這事兒啊,得找專業人士來幹。不然的話,紮錯了穴位可就麻煩了。”
    黃帝點點頭:“嗯嗯,我知道了。那你接著說說其他穴位吧。”
    岐伯接著說:“再比如說那三陰交穴吧,它可是個萬能穴啊。你像什麽月經不調、痛經、失眠、高血壓這些個毛病啊,紮了它都能得到緩解。你說神奇不神奇?”
    黃帝瞪大眼睛:“哇塞,這麽神奇啊?那以後誰再有這些毛病,我就讓他們去找你紮這個穴位。”
    岐伯笑了:“黃帝啊,你這又想當然了。針灸可不是萬能的,它隻能輔助治療。要是病情嚴重的話啊,還是得去醫院看醫生的。”
    黃帝撓撓頭:“嘿嘿,我這不是開個玩笑嘛。那陰陵泉穴呢?它有什麽神奇的地方?”
    岐伯說:“陰陵泉穴啊,它就像是個關節的潤滑油。你紮了它一下啊,關節就變得靈活多了,不那麽疼了。你說這神奇不神奇?”
    黃帝一聽,高興得直蹦:“哈哈,這下我懂了!原來針灸這麽有趣啊!以後我也要學學針灸,給自己和家人紮紮針!”
    有一天,黃帝陛下突然好奇心爆棚,對著岐伯發問:“岐伯啊,你說這人要是身體受了傷,血流得跟開了閘的水庫似的,或者一不小心被風寒給偷襲了,這背後的道理是啥呢?”岐伯一聽,嘿,這可是個展示中醫博大精深的好機會,於是慢悠悠地開了腔。
    岐伯清了清嗓子,說:“陛下啊,這事兒咱們得從頭捋。你看啊,如果一個人身體受了外傷,血嘩嘩地往外流,或者不小心被風吹得打了個寒顫,甚至有的人還從高處掉下來,摔了個四腳朝天,這時候他們的四肢就像被懶貓附身了一樣,軟綿綿的,使不上勁兒,咱們管這叫‘體惰’。要治這毛病啊,得找小腹那兒,肚臍眼下麵有三個重要的穴位交匯點,這可是關鍵所在!”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哪三個穴位這麽神奇?”
    岐伯神秘一笑:“陛下別急,聽我細細道來。這三個穴位啊,其實就是咱們中醫裏大名鼎鼎的陽明經和太陰經的交匯之處,還有一個特別出名的穴位——關元穴。關元穴呢,就在肚臍眼正下方大約三寸的地方,那可是個養生寶地,固本培元,增強體質全靠它!”
    黃帝一聽岐伯的解釋,眼睛猛地一亮,仿佛夜空中最亮的星,恍然大悟道:“哎呀媽呀,原來如此!這醫學之道還真是博大精深,彎彎繞繞多得跟山路十八彎似的。那厥痹這玩意兒,聽起來就像是山裏的妖怪,專門搗蛋讓人不舒服。快給我講講,這厥痹到底是何方神聖,為啥能讓人這麽難受?”
    岐伯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慈祥的笑,就像是老爺爺在給調皮的小孫子講故事一樣,哈哈一笑道:“厥痹啊,這家夥其實並不神秘,它就是我們體內那股愛搞事的‘淘氣包’——氣兒。這氣兒平時乖乖的,按照咱們身體的規律走,但要是哪天心情不好,或者受到什麽刺激,它就一股腦兒地往上衝,跟小孩子鬧脾氣似的,非要跑到肚子裏搗亂不可。這時候,人就會感覺各種不舒服,頭疼腦熱、肚子脹滿、心煩意亂,啥毛病都來了。”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道:“這麽說來,厥痹就像是咱們身體裏的‘小惡魔’了?那要怎麽才能製服它,讓它不敢再搗亂呢?”
    岐伯捋了捋胡須,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緩緩說道:“要製服這個小惡魔,咱們得找陰陽兩經的絡脈。絡脈就像是身體裏的交通網絡,連接著各個髒腑器官,負責傳輸氣血。厥痹這家夥一搗亂,肯定會在某個絡脈上留下痕跡,就像是調皮的小孩子在牆上亂塗亂畫一樣。咱們得仔細檢查,找出是哪個絡脈出了問題,然後對症下藥。”
    黃帝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說:“這聽起來就像是偵探破案一樣,得找到線索,才能揪出真凶。那治療的時候,又該怎麽做呢?”
    岐伯微微一笑,解釋道:“治療的時候,咱們得根據具體情況來。如果是陽氣太盛,就像是夏天太熱了,咱們就得給它瀉瀉火,讓它涼快涼快。這時候,可以用一些寒涼的藥物,或者針灸的方法來泄掉多餘的陽氣。要是陰氣不足,就像是冬天太冷了,咱們就得給它補補元氣,讓它暖和起來。這時候,就得用一些溫熱的藥物,或者艾灸的方法來補充陰氣。這就叫‘瀉陽補陰’,通過平衡陰陽,讓身體恢複到正常狀態,自然就感覺舒坦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黃帝聽完,連連點頭,心裏那個美啊,感覺自己又get了一項新技能。不過,咱們的故事還沒完呢,接下來,咱們就來詳細聊聊這幾個穴位,保證讓你聽得津津有味,還能學到不少中醫知識!
    首先說說關元穴。關元穴啊,那可是個養生的大明星!它就藏在咱們肚臍眼下麵三寸的地方,具體位置嘛,你把手掌橫放在肚臍眼上,四根手指並排的寬度就差不多了。這個穴位啊,就像是身體裏的一個小太陽,能溫陽固脫、補益腎氣、調理氣血。你要是感覺身體虛了,乏力了,或者是想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那就得好好揉揉這個穴位。每天早晚揉個幾分鍾,保證你精神煥發,活力滿滿!
    接下來咱們聊聊陽明經和太陰經。這兩條經絡啊,就像是身體裏的兩條大河,一條負責運輸陽氣,一條負責滋養陰氣。它們交匯的地方呢,就是咱們前麵提到的“三結交”。不過呢,為了方便大家記憶和理解,咱們可以把它們想象成兩個穴位——足三裏和三陰交。
    足三裏啊,那可是個強身健體的大穴!它位於小腿外側,膝蓋骨下麵大約三寸的地方,外側一指寬就是它了。這個穴位啊,就像是身體裏的一個能量加油站,能健脾和胃、益氣養血、增強體質。你要是感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者是身體乏力、精神不振,那就得好好揉揉這個穴位。每天早晚揉個幾分鍾,保證你胃口大開,精神煥發!
    三陰交呢,則是女性朋友的福音穴!它位於小腿內側,腳踝骨上麵大約四指寬的地方。這個穴位啊,就像是身體裏的一個調節器,能調和氣血、滋陰養顏、調理月經。你要是感覺皮膚幹燥、麵色晦暗、或者是月經不調、痛經啥的,那就得好好揉揉這個穴位。每天早晚揉個幾分鍾,保證你皮膚細膩有光澤,月經規律又順暢!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