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狂篇第二十二一)

字數:6475   加入書籤

A+A-


    話說有一天,咱們的老祖宗黃帝,這位不僅是華夏民族的始祖,還是個對天地萬物都充滿好奇心的學霸皇帝,突然眨巴著他那雙充滿智慧的大眼睛,對身邊的岐伯說:“岐伯啊岐伯,我這心裏有個小小的疑惑,是關於咱們眼睛的一個小角落——目眥的。你能不能給我講講,這目眥到底有啥講究啊?”
    岐伯一聽,心裏暗自琢磨:嘿,這黃帝今兒個是打算開眼科小灶啊!於是,岐伯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長須,一本正經又不失風趣地回答:“黃帝陛下,您這問題問得好,目眥這事兒,咱們得從頭捋一捋。”
    黃帝一聽,立馬來了精神,耳朵豎得跟天線寶寶似的,生怕錯過一個字。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眼科小課堂:“首先啊,咱們得知道,目眥,簡單來說,就是咱們眼睛邊上的那些小縫隙,它們就像是眼睛的門戶,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作用,就像是眼睛王國裏的小哨兵。”
    “您看,這目眥啊,要是按照它們在臉上的位置來分,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銳眥’,也就是咱們常說的外眼角,它就像是眼睛王國的邊疆哨所,站在最外麵,守衛著咱們的視野邊界;另一種呢,是‘內眥’,也就是靠近鼻子的那部分,它就像是眼睛王國的心髒地帶,守護著咱們眼球內部的安全。”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不住地點頭,心裏暗想:岐伯這老頭兒,講起醫學來還真是生動形象呢!
    岐伯見狀,繼續他的精彩講解:“而且啊,這目眥還有上下之分呢!咱們把上麵的那個角,也就是靠近眉毛那邊的外眼角,稱之為‘外眥’,它就像是眼睛王國的天空之眼,視野開闊,時刻注視著上方的風雲變幻;而下方的,靠近臉頰的那個角,咱們就叫它‘內眥’,它就像是眼睛王國的地下宮殿,雖然深藏不露,但同樣重要,維護著眼睛內部的平衡與和諧。”
    黃帝聽完,哈哈大笑,拍著岐伯的肩膀說:“岐伯啊岐伯,你這講解方式真是太絕了!以後咱們中醫的知識普及,就應該像你這樣,既專業又有趣,讓大家都聽得懂,記得住!”
    岐伯也笑了,他知道黃帝這是在誇他呢。於是,他趁熱打鐵,繼續給黃帝普及目眥在中醫理論中的重要性:“黃帝陛下,您知道嗎?目眥不僅僅是眼睛的結構那麽簡單,它在中醫裏,還是咱們身體髒腑經絡的反映窗口呢!”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連忙追問:“哦?此話怎講?”
    岐伯解釋道:“中醫認為,目眥與咱們的肝、心、脾、肺、腎五髒六腑都有著密切的聯係。比如說,如果一個人的外眥發紅,那很可能是肝火旺盛的表現;內眥經常流淚,則可能與肺氣不足有關。所以啊,咱們看眼睛,不僅僅要看它亮不亮,神不神,還得注意那些小角落,它們往往會透露出身體的大秘密呢!”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心中對岐伯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幾分。他想,難怪古人常說“望聞問切”,這“望”字排在第一位,原來通過觀察眼睛,就能洞察身體的健康狀況啊!
    岐伯看黃帝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知道他已經領會了精髓,於是話鋒一轉,開起了玩笑:“黃帝陛下,您看,咱們這目眥雖小,學問可大了去了!以後啊,要是誰再對您說‘我隻看到大局,沒看到細節’,您就可以告訴他,那是因為他沒好好觀察自己的眼睛,哈哈!”
    有一天,黃帝突發奇想,決定向岐伯老師請教一個深奧的問題:“岐伯啊,我這心裏頭一直有個疑惑,關於那個癲疾啊,你能不能給我講講它的來龍去脈?”
    岐伯一聽,嘿,這可是個大話題,但咱岐伯是誰?那可是中醫界的泰鬥!於是,他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說開了:“黃帝啊,這癲疾啊,它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一開始呢,患者往往會覺得心裏不痛快,就像吃了黃連似的,苦哈哈的。然後啊,頭就開始疼,疼得跟要裂開一樣,眼睛還紅紅的,跟兔子似的。你說這得多難受啊!”
    黃帝一聽,心裏頭也直犯嘀咕:“哎喲喂,這聽著就夠嗆!那接下來呢?”
    岐伯接著說:“要是這癲疾再發展發展,那可就熱鬧了。患者會心煩意亂,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這時候啊,你得看看他的臉色,要是臉色不對勁兒,那就得動手了。動哪兒呢?動手太陽經、陽明經、太陰經的穴位。你得紮針,一直紮到出血為止,這病啊,才能算是穩住了。”
    黃帝一聽,這針灸還挺有講究,連忙追問:“那具體紮哪些穴位呢?你得給我說說清楚!”
    岐伯一笑,說:“好嘞,我這就給你說道說道。手太陽經啊,咱們紮支正穴。這穴位在哪兒呢?就在前臂背麵尺側,腕背橫紋上5寸的地方。支正穴啊,它可是治療頭痛、目眩、項強、熱病的能手。陽明經呢,咱們紮合穀穴。這穴位好找,就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合穀穴啊,它能鎮靜止痛、通經活絡,對付癲疾那是杠杠的。太陰經呢,咱們紮太白穴。這穴位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蹠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太白穴啊,它能健脾和胃、清熱利濕,對於癲疾引起的脾胃不適,那可是有一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帝一聽,這穴位還真不少,連忙點頭:“嗯,嗯,我記下了。那要是癲疾一開始就讓人口歪眼斜,還嗷嗷直叫,心跳得厲害,這又該怎麽治呢?”
    岐伯摸了摸下巴上的長胡子,說:“這時候啊,你就得候之手陽明、太陽經了。要是左邊症狀重,你就紮右邊的穴位;要是右邊症狀重,你就紮左邊的穴位。還是那句話,紮到出血為止。”
    黃帝一聽,這左右開弓還挺有意思,連忙追問:“那具體紮哪些穴位呢?”
    岐伯說:“手陽明經啊,咱們紮曲池穴。這穴位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曲池穴啊,它能清熱解表、疏經通絡,對於癲疾引起的熱證、痛證,那可是有奇效。太陽經呢,咱們紮委中穴。這穴位在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委中穴啊,它可是四大總穴之一,‘腰背委中求’,對於癲疾引起的腰背疼痛,那也是手到擒來。”
    黃帝一聽,這穴位紮得還挺有講究,心裏頭那叫一個佩服:“岐伯啊,你這學問可真不是蓋的!那要是癲疾一開始就讓人身體僵硬,脊梁骨還疼得厲害,這又該怎麽治呢?”
    岐伯哈哈一笑,說:“這時候啊,你就得候之足太陽、陽明、太陰、手太陽經了。還是那句話,紮針到出血為止。”
    黃帝一聽,這針灸療法還真是無處不在啊,連忙追問:“那具體紮哪些穴位呢?你可得給我說清楚嘍!”
    岐伯說:“足太陽經啊,咱們紮昆侖穴。這穴位在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昆侖穴啊,它能舒筋活絡、清熱安神,對於癲疾引起的下肢疼痛、僵硬,那可是有奇效。陽明經呢,咱們紮足三裏穴。這穴位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足三裏穴啊,它可是個萬能穴,‘肚腹三裏留’,對於癲疾引起的脾胃不適、下肢疼痛,那也是手到擒來。太陰經呢,咱們剛才說過太白穴了,就不再贅述了。手太陽經啊,咱們再紮一個後溪穴。這穴位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指掌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後溪穴啊,它能通督脈、調氣血、舒筋活絡,對於癲疾引起的頭痛、項強、手指及肘臂攣痛,那也是有一手。”
    黃帝一聽,這穴位紮得那叫一個全麵,心裏頭那叫一個感慨:“岐伯啊,你這針灸療法可真是博大精深啊!那這些穴位紮下去,患者就能好了嗎?”
    岐伯搖了搖頭,說:“黃帝啊,你這可就問到點子上了。針灸啊,它隻是治療癲疾的一種方法,要想徹底根治,還得靠患者自身的調養。你得讓患者保持心情愉悅,別老想著那些煩心事。還得讓患者注意飲食起居,別暴飲暴食,也別熬夜傷神。隻有這樣,針灸的效果才能持久,癲疾才能徹底根治。”
    有一天,黃帝閑來無事,就對岐伯說:“嘿,岐伯啊,我這心裏一直有個事兒,就是想不通,你說這治癲疾到底有啥妙招兒啊?”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長長的白胡子,說道:“黃帝啊,這事兒你可問對人了!要說治癲疾,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得慢慢來,還得講究方法。來,我給你細細道來。”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娓娓道來:“治癲疾的人啊,你得先跟患者混得熟熟的,整天跟他待一塊兒,觀察他的一舉一動,找出他身體裏的那些‘小叛逆’——也就是病灶所在。這就像咱們找寶藏,得一點點地探索,對吧?”
    黃帝點了點頭,一臉認真地聽著。
    岐伯接著說:“等這病一發作,嘿,你看準了時機,對那些‘小叛逆’們進行‘大掃除’——用針灸或者拔罐啥的,把病氣、邪氣給瀉出去。瀉出來的血啊,你得找個葫蘆瓢兒裝起來,為啥呢?因為這血裏頭可都是病家夥的‘罪證’啊!等到下次病再發作的時候,你一看那葫蘆瓢兒裏的血,喲嗬,它自個兒就開始跳起舞來了,這說明啥?說明病家夥還在裏頭鬧騰呢!”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覺得這方法真是又神奇又好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岐伯也跟著笑了幾聲,然後話鋒一轉:“但是啊,要是那血不動彈了,咋辦?這時候,咱們就得使出殺手鐧了——灸窮骨!這窮骨啊,其實就是咱們現在的骶骨,也就是屁股溝上頭那塊兒骨頭。”
    黃帝一聽,差點沒笑噴出來:“哈哈,灸屁股溝?這方法也太逗了吧!”
    岐伯擺了擺手,認真地說:“可別小瞧了這招兒,骶骨這兒啊,藏著好多重要的穴位呢,灸一灸,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讓那些躲起來的病家夥無處遁形!”
    黃帝聽了,連連點頭,覺得岐伯這老中醫果然名不虛傳,連治病都能講得這麽生動有趣。
    不過咱們話說回來,雖然岐伯講得幽默,但這針灸和穴位的事兒啊,還真不是鬧著玩的。下麵呢,咱們就來詳細聊聊這骶骨周圍的幾個重要穴位,讓大家開開眼界,也順便了解一下中醫的博大精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一站:長強穴
    咱們先從岐伯提到的“窮骨”——骶骨說起。在骶骨的最下端,有一個超級重要的穴位,叫做長強穴。為啥叫長強呢?因為它能增強咱們身體的陽氣,讓咱們變得更強壯嘛!這個穴位啊,是治療痔瘡、便秘、腹瀉等腸道問題的特效穴,同時也是調理月經、遺精等男女生殖係統疾病的能手。想象一下,要是有人痔瘡犯了,疼得死去活來的,你突然跟他說:“來來來,我給你灸灸長強穴!”估計他都得感動得淚流滿麵了。
    第二站:腰俞穴
    從長強穴往上挪挪屁股,咱們就來到了腰俞穴。這個穴位啊,就在骶骨後正中線上,差不多在骶管裂孔的地方。腰俞穴是個治腰痛的能手,特別是那種因為腎虛、受寒或者久坐不動引起的腰痛,灸一灸腰俞穴,立馬就能感覺到一股暖流從屁股竄到腰上,腰痛立馬就緩解了不少。而且啊,腰俞穴還能治療痔瘡、脫肛這些讓人尷尬又難受的問題,簡直就是咱們屁股的“守護神”嘛!
    第三站:陽關穴
    咱們繼續往上走,來到骶骨和腰椎交接的地方,這兒有個穴位叫做陽關穴。陽關啊,一聽這名字就讓人覺得正氣凜然,沒錯,這個穴位就是咱們身體的“陽氣關卡”,能守住陽氣,不讓它外泄。陽關穴是治療腰痛、腰扭傷、坐骨神經痛的特效穴,同時也是調理男性陽痿、遺精等生殖係統問題的要穴。要是有人腰痛得直不起腰來,你幫他灸一灸陽關穴,保證他立馬就能感受到“陽氣回歸”的舒爽感。
    第四站:命門穴
    再往上走,咱們就來到了命門穴。這個穴位啊,在腰椎的第二棘突下凹陷中,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命門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治療腰痛、腰膝酸軟、遺尿、尿頻等腎虛症狀的特效穴。想象一下,要是有人腎虛得厲害,整天腰膝酸軟、沒精打采的,你幫他灸一灸命門穴,保證他立馬就能感受到“腎氣滿滿”的活力感。而且啊,命門穴還能調理女性月經不調、帶下等婦科問題,簡直就是咱們身體的“能量加油站”嘛!
    第五站:懸樞穴
    從命門穴繼續往上走,咱們就來到了懸樞穴。這個穴位在腰椎的第一棘突下凹陷中,是治療腰痛、腹脹、腹瀉等問題的好幫手。懸樞穴就像咱們身體的“懸壺濟世”大俠一樣,總能在關鍵時刻出手相助。要是有人腰痛得受不了,還伴有腹脹、腹瀉等症狀,你幫他灸一灸懸樞穴,保證他立馬就能感受到“病痛消散”的輕鬆感。
    第六站:八髎穴
    哎呀,說到這兒,突然想起來,骶骨周圍還有個超級重要的穴位群——八髎穴!這八髎穴啊,其實就是咱們骶骨後麵的八個穴位,從上到下分別是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各四個,加起來就是八個啦!這八髎穴啊,是治療腰痛、月經不調、痛經、盆腔炎等婦科問題的超級特效穴。想象一下,要是有人腰痛得直不起腰來,還伴有婦科問題,你幫他灸一灸八髎穴,保證他立馬就能感受到“腰痛消失、婦科問題好轉”的雙重喜悅感!簡直就是咱們身體的“全能小助手”嘛!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