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病篇第二十三三)
字數:5859 加入書籤
話說有一天,黃帝閑來無事,突然對岐伯說:“岐伯啊,我這心裏頭有個事兒,老想不通。你說這熱病吧,一開始人就覺得身上跟塗了膠水似的,澀得很,然後呢,靠著牆還直喊熱,心煩意亂得跟丟了魂兒似的,低著頭,嘴唇幹得跟旱地的裂縫一樣,嘴角還往外滲水,這是咋回事兒啊?”
岐伯一聽,心裏頭那個樂嗬啊,心想這黃帝大佬也有求知欲爆棚的時候,於是慢悠悠地說:“黃帝啊,這事兒呢,咱們得從中醫的角度來嘮嘮。熱病嘛,一開始那症狀,說白了就是身體裏的火苗子開始亂竄了。身上澀,那是因為津液被熱邪給烤幹了;倚著牆喊熱,那是身體自己覺得需要找個涼快地兒靠靠;心煩意亂,那是心神被熱邪攪和得不得安寧;嘴唇幹、口角溢水,那是熱毒上攻,津液失衡的表現。”
黃帝一聽,點了點頭,心裏頭那個癢啊,催著岐伯快說解決辦法。岐伯也不賣關子,接著說:“要解決這事兒,咱們得找針灸大哥幫忙。首先呢,咱們得在皮膚上動手腳,也就是針灸裏說的‘取之皮’。這時候,咱們得用上第一針,也就是最細的那種針,為啥呢?因為皮膚這層啊,嬌嫩得很,得溫柔點兒對待。然後呢,咱們紮五十九個穴位,當然了,這可不是隨便紮的,每個穴位都有它的講究。”
黃帝一聽要紮五十九個穴位,眼睛都直了,心想這得是多大的工程啊。岐伯一看黃帝那表情,樂了,說:“黃帝大佬啊,您別急,咱們這五十九個穴位啊,其實也就是順著經絡走,疏通疏通氣血,讓熱邪有個出路。比如說,咱們先紮紮手太陰肺經的穴位,像這個‘中府穴’,就在胸前壁的外上方,雲門下1寸,平第1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這穴位啊,可是肺經的募穴,能調理肺氣,宣肺止咳,治療咳嗽、氣喘啥的。還有這個‘雲門穴’,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鎖骨下窩凹陷處,距前正中線6寸。這穴位能宣肺止咳,泄熱除煩,治療胸痛、咳嗽啥的。”
黃帝一聽,心想這穴位名字還挺文藝的,雲門、中府,聽起來跟武俠小說裏的門派似的。岐伯一看黃帝那若有所思的表情,就知道他心裏頭在想啥,於是接著說:“黃帝大佬啊,咱們中醫的穴位啊,那都是有講究的,名字也是根據它的功效來的。比如說這個‘天府穴’,在臂內側麵,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3寸處。這穴位能調理肺氣,安神定誌,治療氣喘、鼻衄啥的。還有這個‘俠白穴’,在臂內側麵,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4寸,或肘橫紋上5寸處。這穴位能宣肺理氣,寬胸和胃,治療咳嗽、幹嘔啥的。”
黃帝一聽,這穴位還真不少,而且每個都有它的獨門絕技。岐伯一看黃帝那興致勃勃的樣子,就知道他對這事兒上心了,於是接著說:“黃帝大佬啊,咱們這針灸啊,可不是光紮紮穴位那麽簡單,還得根據病情來調整。比如說,要是這熱病還伴有膚脹、口幹、寒汗出的症狀,那咱們就得在心上找找問題了。當然了,這心上可不是說咱們的心髒啊,而是說的心包經。心包經啊,它是心髒的守護神,能保護心髒不受外邪侵擾。這時候呢,咱們就得紮紮心包經的穴位,像這個‘天池穴’,在胸部,當第4肋間隙,乳頭外側,前正中線旁開5寸。這穴位能寬胸理氣,活血通絡,治療胸悶、心絞痛啥的。”
黃帝一聽,心想這心包經還挺厲害,守護神啊,那得好好對待。岐伯一看黃帝那認真的表情,就知道他對這事兒重視了,於是接著說:“黃帝大佬啊,咱們這心包經啊,還有別的穴位呢,像這個‘曲澤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這穴位能清心瀉火,涼血解毒,治療中暑、心痛啥的。還有這個‘郤門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這穴位能急救止痛,治療心絞痛、嘔血啥的。當然了,要是這熱病還跟腎有關,那咱們就得在腎上找找問題了。腎啊,它是咱們身體的根本,能藏精納氣,調節水液代謝。這時候呢,咱們就得紮紮腎經的穴位,像這個‘湧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這穴位能補腎益精,引火歸元,治療頭暈、失眠啥的。”
黃帝一聽,這穴位真是太多了,而且每個都有它的獨門秘籍。岐伯一看黃帝那目瞪口呆的樣子,就知道他被這針灸的博大精深給震撼了。於是岐伯接著說:“黃帝啊,咱們這針灸啊,可是咱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啊,曆經千年而不衰,那是有它的道理的。咱們中醫啊,講究的是整體觀念,辨證施治,也就是說,咱們得看病人的整體情況,然後根據病情來調整治療方案。就像這熱病吧,咱們得根據它的症狀、病因、病位來綜合考慮,然後選擇合適的穴位、針刺手法來治療。當然了,這針灸也不是萬能的,它也有它的適應症和禁忌症。比如說,這孕婦啊、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啊、皮膚有感染或潰瘍的患者啊,那都是不能針灸的。所以說啊,咱們這針灸啊,那是一門藝術,得用心去學,才能掌握它的精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黃帝清了清嗓子,鄭重其事地又問岐伯:“岐伯啊,我這有個問題想請教您。如果一個人得了熱病,總是覺得口幹想喝水,還特別容易受到驚嚇,甚至躺在床上都起不來,這到底是咋回事兒啊?”
岐伯一聽,心裏暗笑:“這黃帝啊,還真是好學不倦呢!”但他臉上卻是一本正經,緩緩地說道:“黃帝大人啊,這熱病嘛,說起來也簡單。如果一個人總是覺得口幹想喝水,那可能是體內的津液被熱邪給燒幹了;容易受到驚嚇呢,那就是心神不寧了;至於躺在床上起不來嘛,那就是氣血兩虛,沒力氣了嘛!”
黃帝,覺得岐伯說得挺有道理,但又不甘心就這麽簡單,於是又追問道:“那岐伯啊,咱們中醫有沒有什麽辦法能治治這熱病呢?”
岐伯微微一笑,捋了捋胡子,說道:“當然有啦!黃帝啊,您可別忘了咱中醫的瑰寶——針灸啊!對於這熱病嘛,咱們可以用第六針,也就是現在的毫針,來紮一紮那些相關的穴位。”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連忙問道:“哦?那具體要紮哪些穴位呢?”
岐伯指了指黃帝身上的幾個地方,說道:“比如說啊,您可以先紮一紮這‘合穀穴’,它就在咱們手背上,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這個穴位啊,可是治療熱病、頭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鼻衄、耳聾、麵腫、口眼歪斜、牙關緊閉、痄腮、多汗、無汗、痛經、經閉、滯產等症的特效穴呢!紮了它啊,保證您這口幹想喝水的症狀能緩解不少!”
黃帝一聽,心裏暗自嘀咕:“這合穀穴還真是厲害呢!”但他嘴上卻說道:“那岐伯啊,還有其他穴位嗎?”
岐伯點了點頭,繼續說道:“當然還有啦!您還可以紮一紮這‘曲池穴’,它就在咱們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處。這個穴位啊,也是治療熱病、高血壓、癲狂、上肢不遂、手臂腫痛、咽喉腫痛、齒痛、目赤腫痛等症的常用穴呢!紮了它啊,保證您這心神不寧的症狀能安定不少!”
黃帝一聽,更是覺得岐伯真是神了,連忙又問道:“那岐伯啊,還有沒有其他穴位呢?我這可是想多學點呢!”
岐伯看著黃帝那求知若渴的樣子,心裏也是挺高興的,於是又指了指黃帝身上的另一個地方,說道:“您還可以紮一紮這‘足三裏穴’,它就在咱們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脊外1橫指處,犢鼻與解溪連線上。這個穴位啊,可是治療胃痛、嘔吐、噎膈、腹脹、腹瀉、痢疾、便秘、乳癰、腸癰、下肢痹痛、水腫、癲狂、腳氣、虛勞贏瘦等症的萬能穴呢!紮了它啊,保證您這氣血兩虛的症狀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黃帝一聽,簡直是如獲至寶啊!他心想:“這岐伯真是我的福星啊!有了這些穴位和針灸方法,我這熱病的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但岐伯卻又話鋒一轉,說道:“黃帝啊,您可別忘了啊!這針灸雖然神奇,但也得配合藥物和調養才行啊!就像咱們這熱病啊,除了針灸之外啊,還得多喝水、多休息、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才行呢!”
黃帝繼續問岐伯:“岐伯啊,我這心裏頭有個疑惑,得跟你嘮嘮。你說這熱病吧,有的人得了熱病,臉咋就青了呢?腦袋還疼得跟要炸了一樣,手腳還跟裝了彈簧似的,一個勁兒地亂動,這是咋回事兒啊?”
岐伯一聽,嘿嘿一笑,心想這黃帝陛下還真是愛鑽研呢,於是慢悠悠地說:“陛下啊,這事兒吧,說起來也簡單。熱病嘛,它就是個調皮鬼,喜歡到處亂竄。當麵青、腦痛、手足躁這些症狀出現的時候,咱們就得從筋脈上找原因了。這時候,咱們得拿出第四針,也就是那種比較細長的針,對著四肢的逆經穴位紮下去,給這些調皮的熱邪來個措手不及。”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逆經穴位?這是啥玩意兒?你給朕講講。”
岐伯捋了捋胡子,開始科普:“逆經穴位啊,就是那些跟熱邪唱反調的穴位。比如說,咱們手上的合穀穴,腳上的太衝穴,這些都是熱邪愛去搗亂的地方。咱們用第四針輕輕一紮,熱邪就像被踩了尾巴的貓,嗖的一下就跑了。”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突然又想起了什麽:“老岐啊,你剛才還提到了筋躄、目浸,這是咋回事兒?跟肝有啥關係?”
岐伯歎了口氣:“陛下啊,這事兒吧,說起來就跟咱們家的後花園似的。肝呢,就是那片最茂盛的花叢,筋脈就是那些花枝。要是肝出了問題,筋脈就會跟著遭殃,出現筋躄、目浸這些症狀。這時候,咱們就得去肝經上找筋脈,給它來個溫柔的按摩,讓它舒服舒服了。”
黃帝點了點頭:“那要是找不到肝經的筋脈咋辦?”
岐伯微微一笑:“找不到肝經的筋脈啊,那咱們就去肺經上找找。為啥呢?因為肺和肝在五行裏是相生的關係,肺金能生肝木嘛。咱們去肺經上紮幾針,也能間接地幫到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老岐啊,你這中醫理論可真是博大精深啊!不過朕還有個問題,你這第四針到底是啥玩意兒?為啥這麽神奇?”
岐伯哈哈一笑:“陛下啊,這第四針啊,其實就是咱們現在說的毫針。隻不過在古代,針具的種類和規格沒現在這麽多,所以咱們就簡單地分成了九針。這毫針呢,因為它的針身細長柔軟,能靈活地穿梭在人體的各個角落,所以就被咱們中醫們當成了寶貝。”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突然又想起了什麽:“岐伯啊,你這說了半天,也沒告訴朕這些穴位到底在哪兒啊!你給朕畫畫圖,標標位置唄!”
岐伯一聽,哈哈大笑:“陛下啊,你這可真是急性子啊!好吧,那臣就給陛下畫畫圖,標標位置。”
說著,岐伯就拿出了一張人體穴位圖,開始給黃帝講解起來。
“陛下請看,這是咱們手上的合穀穴。它位於手背的第一、二掌骨之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這個穴位啊,可是個萬能穴,頭疼腦熱、牙疼、感冒啥的,紮一針下去,立馬就見效。”
黃帝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這麽神奇?那朕得試試!”
岐伯連忙擺手:“陛下啊,這事兒可急不得。針灸這事兒啊,得找專業的醫師來操作,不然紮錯了穴位,可就麻煩了。”
黃帝一聽,連忙點頭:“對對對,這事兒得慎重。那老岐啊,你繼續給朕講講其他穴位吧。”
岐伯點了點頭,繼續講解:“陛下請看,這是咱們腳上的太衝穴。它位於足背的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這個穴位啊,可是肝經的原穴,能疏肝解鬱、調和氣血。要是心情不好、肝氣鬱結啥的,紮一針下去,立馬就覺得心情舒暢了。”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不錯不錯,這穴位還真是神奇。那岐伯啊,你這說了半天肝經肺經的,朕還是有點兒懵。你給朕講講這肝經肺經到底是咋回事兒吧。”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陛下啊,這事兒吧,說起來就像咱們家的兩條大河。肝經呢,就是那條生機勃勃的春水河,它負責把氣血輸送到全身各處;肺經呢,就是那條清澈見底的秋水河,它負責把廢氣排出體外,保持身體的清新。這兩條河要是暢通無阻,那咱們的身體就健康無比;要是堵了或者幹了,那咱們就得生病了。”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