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病篇第二十三五)
字數:6370 加入書籤
話說有一天,黃帝閑來無事,就琢磨起醫學問題來了。他撓了撓頭,問岐伯:“岐伯啊,我一直想搞明白,為啥有的人一得熱病,就頭疼得要命,太陽穴那兒跟要炸了一樣,眼睛也跟著抽筋似的疼,還動不動就流鼻血呢?這到底是咋回事兒啊?”
岐伯一聽,心裏暗笑黃帝這求知欲旺盛得跟小孩子似的,但麵上還是一本正經地說:“黃帝啊,這事兒得這麽看。這熱病、頭疼、太陽穴疼、眼睛抽疼還流鼻血,其實就是咱們中醫說的‘厥熱病’啦。厥熱病啊,就是體內熱氣亂竄,搞得人渾身不自在。要治這個病啊,得靠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針灸大法,特別是那第三針這裏咱們可以理解為長針),得根據病人的情況,看看是熱氣多了還是正氣不足,然後再下針。”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喲嗬,還有這講究?那你快說說,這針得咋紮?紮哪兒?”
岐伯捋了捋胡子,笑道:“這事兒啊,得從穴位說起。咱們人體啊,就像個大寶藏,藏著好多能治病救人的小秘密,這些秘密啊,就叫穴位。比如說吧,治這厥熱病,咱們得找幾個關鍵的穴位。”
“首先啊,得說說這‘合穀穴’,現代人也叫它‘虎口’。你瞅瞅自己的手掌,大拇指和食指中間那塊凸起來的地方,對,就是那兒,一按下去酸酸漲漲的,那就是合穀穴啦。這穴位啊,是陽明大腸經的原穴,能清熱解表,治頭疼腦熱那是一絕。你想啊,這熱氣一上來,頭不就疼了嘛,合穀穴就像個滅火器,能把這熱氣給滅了。”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點點頭:“嗯,這聽起來挺有道理的。那還有呢?”
岐伯接著說:“再來啊,咱們得聊聊這‘太陽穴’。哈哈,這可不是說太陽曬多了就會疼的那個地方,雖然它確實在頭兩邊,跟太陽似的。太陽穴啊,是咱們頭上一個重要的經外奇穴,能疏風清熱,緩解頭疼、眼睛疼啥的。你下次頭疼得厲害,試試用手指頭輕輕揉揉,說不定就能緩解不少呢。”
黃帝一聽,樂了:“嘿,這穴位還真神奇!那流鼻血又是咋回事兒?得紮哪兒呢?”
岐伯笑道:“流鼻血這事兒啊,咱們得找‘迎香穴’和‘上星穴’聊聊。迎香穴在鼻翼兩側,靠近鼻孔那兒,輕輕一按就能感覺到。這穴位能疏散風熱,通鼻竅,你要是鼻塞、流鼻涕或者流鼻血啥的,揉揉它,保管你舒服多了。至於上星穴嘛,就在前發際線正中間直上一寸的地方,用手指頭按按,能清頭目,治頭疼、流鼻血啥的。這倆穴位啊,就像是鼻子的守護神,能讓你的鼻子舒服得很。”
黃帝聽得那叫一個過癮,拍手笑道:“哈哈,岐伯啊,你這課講得真是生動有趣,我這腦子啊,現在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那接下來呢?這厥熱病還有啥要注意的?”
岐伯也不含糊,繼續講道:“厥熱病啊,除了紮針,還得注意飲食起居。別吃那些辛辣的、容易上火的東西了,多吃點清淡的,多喝水,讓身體裏的熱氣趕緊排出去。還有啊,注意休息,別熬夜,熬夜可是傷身體的。這樣內外結合,雙管齊下,才能徹底治好這厥熱病。”
黃帝又問岐伯:“嘿,岐伯啊,我這心裏老有個疑惑,你說這熱病吧,它一來,人就變得跟秤砣似的,沉得要命,而且肚子裏還跟火燒似的,這是咋回事兒呢?有沒有什麽妙招能搞定它?”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飄逸的胡須,說道:“黃帝啊黃帝,你這問題問得好!熱病嘛,確實能讓人體重如鉛,腸中似火。不過別怕,咱們中醫有招兒!來來來,我給你上一堂針灸實操課,保證讓你聽得津津有味,還能學到真本事!”
黃帝一聽,眼睛立馬亮了,心想:這岐伯又要放大招了!於是,他趕緊湊近,準備洗耳恭聽。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爆笑針灸課:“熱病、體重、腸中熱,這些問題啊,咱們得用第四針來解決。這第四針呢,其實就是咱們現在說的三棱針,用它來放血療法,效果杠杠的!那麽,咱們要在哪些穴位上下手呢?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啊,咱們得找胃經的俞穴,也就是咱們現在說的‘足三裏’。這個穴位可厲害了,它就像是胃的私人保鏢,能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位置嘛,就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脊外1橫指處,按上去酸酸漲漲的,那就是找對地方了!給這個穴位放點兒血,胃裏的熱氣就能往外散了。”
黃帝一聽,點頭稱讚:“嗯,這足三裏,我聽說過,確實是條好漢!那接下來呢?”
岐伯接著說:“接下來啊,咱們還得去腳趾間找找樂子。具體來說,就是‘厲兌’穴和‘內庭’穴。厲兌呢,是胃經的井穴,就像胃經的小泉眼,能清胃瀉火、通絡止痛。它就在足第2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的地方。內庭呢,是胃經的滎穴,能清胃瀉火、理氣止痛。它在足背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給這倆穴位也放點兒血,那腸中的熱火,保證跑得無影無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黃帝一聽,樂得直拍大腿:“哈哈,岐伯啊岐伯,你這針灸課講得真是太逗了!不過話說回來,就這麽簡單幾個穴位,就能搞定熱病、體重、腸中熱?不太可能吧?”
岐伯微微一笑,說道:“黃帝啊,你可別小看了這幾個穴位。它們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作用可大了去了!就像咱們平時吃的那些小吃,雖然單個兒看起來不咋地,但組合起來,那就是一頓美味的大餐啊!針灸也是這個道理,選對了穴位,用對了方法,那效果絕對是杠杠的!”
黃帝一聽,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又問:“那岐伯啊,你說這放血療法,有沒有什麽講究啊?比如啥時候放、放多少、放完之後要注意啥?”
岐伯一聽,心想:這黃帝還真是細心啊!於是他耐心地解釋道:“放血療法嘛,確實有點兒講究。首先啊,得選對時機,一般是在病人熱氣最盛的時候放,效果最好。放多少呢?這個得根據病人的情況來定,一般放個幾滴到十幾滴就行了。放完之後呢,要注意給病人喝點兒溫開水,補充一下體液。還有啊,放血的地方得注意消毒,別感染了。另外,放血療法可不是萬能的,得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使用。”
黃帝繼續問岐伯:“哎,岐伯啊,我這心裏老有個疙瘩解不開,你說這黃熱病吧,它怎麽就能讓人肚臍周圍疼得跟刀絞似的,還連帶著胸脅那塊兒脹得跟要爆炸一樣呢?這到底是咋回事兒啊?”
岐伯一聽,嘿,這問題有意思,便捋了捋他那長胡子,慢悠悠地說:“黃帝啊,你這問題問得好,咱們中醫講究的就是個陰陽平衡、氣血通順。這黃熱病吧,說白了就是體內的濕熱邪氣太盛,跟身體裏的正氣幹上了架。濕熱一鬧騰,氣血就不流通了,尤其是肝膽經這一帶,那可是濕熱邪氣的重災區。肝膽經一堵,胸脅自然就脹得難受了。至於肚臍周圍嘛,那可是脾胃的地盤,脾胃被濕熱一攪和,能不疼嗎?”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那咱得想個法子治治它啊!”
岐伯微微一笑,說:“治它?簡單!咱們中醫有兩大法寶,一是草藥,二是針灸。今天咱就說說針灸吧。對付這黃熱病挾臍急痛、胸脅滿的症狀,有兩個穴位那是相當的給力,一個是湧泉穴,另一個嘛,就是陰陵泉了。”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湧泉穴?陰陵泉?這倆穴位聽起來挺有來頭的啊,快給我講講!”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穴位講解大會”。
“先說這湧泉穴吧,它可是咱們身體上的‘生命之水’啊!位置嘛,就在你腳丫子底下,前腳掌三分之一處,那個凹陷進去的小窩窩就是它了。你可別小看這地兒,它可是腎經的起點,腎主水,水能滅火,所以這湧泉穴就像是身體裏的滅火器,對付濕熱邪氣那是一絕!針灸它,不僅能清熱利濕,還能補腎益氣,讓你的腳丫子暖和和的,再也不怕手腳冰涼啦!”
黃帝一聽,樂了:“哈哈,原來湧泉穴還有這妙用啊!那陰陵泉呢?聽名字就挺神秘的。”
岐伯接著說:“這陰陵泉啊,可是脾經的‘排水口’!它就在小腿內側,膝蓋骨下方,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你摸摸看,是不是有個軟軟的窩窩?這就是它了。脾主運化水濕,這陰陵泉就是它調節水濕的重要開關。針灸它,能健脾利濕,把體內的濕熱邪氣統統排出去,讓你的身體輕盈如初,再也不怕沉甸甸的了!”
黃帝一聽,拍手叫好:“好啊!這倆穴位簡直就是濕熱邪氣的克星啊!那咱怎麽針灸它們呢?用第幾針啊?”
岐伯笑了笑,說:“這個嘛,得看你病情輕重了。不過一般來說,咱們用第四針,也就是稍微粗一點的針,這樣刺激穴位的效果會更好。至於針灸的位置嘛,湧泉穴就紮在腳底的凹陷處,陰陵泉就紮在小腿內側的窩窩裏。針灸的時候,你得放鬆,別緊張,想象著自己的濕熱邪氣正隨著針尖一點點排出體外,那感覺,嘖嘖,簡直不要太爽!”
黃帝繼續問岐伯:“岐伯啊,我這心裏頭啊,老是對熱病、出汗還有脈象這些事兒琢磨不透。你說說,這熱病快要出汗的時候,脈象也顯示可以發汗,這背後的道理是啥呢?”
岐伯一聽,心裏暗笑:“這黃帝啊,還真是好學不倦呢!”於是,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給黃帝上了一堂生動的中醫課。
岐伯說:“黃帝啊,這熱病啊,就像咱們夏天的火爐,燒得旺旺的。這時候,如果身體裏的熱氣能夠通過出汗的方式散出去,那就像是給火爐開了扇窗,熱氣自然就跑了。而脈象呢,就像是咱們身體的天氣預報,它要是顯示可以發汗,那就說明這天氣身體)已經到了該下雨出汗)的時候了。”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喲嗬,這說得還挺有道理的嘛!那咱得怎麽操作才能讓這熱病出汗,或者止汗呢?”
岐伯微微一笑,說:“這事兒啊,簡單!咱們中醫講究的是穴位治療,針對不同的病症,找對穴位,一針見血不對,是一針到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黃帝一聽,來了精神:“快說說,是哪些穴位這麽神奇?”
岐伯於是娓娓道來:“這第一個穴位啊,叫魚際穴。它在哪兒呢?就在咱們大拇指的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這魚際穴啊,可是個清熱的好手,你要是覺得身體裏熱得跟蒸籠似的,那就趕緊揉揉它,保證你清涼一夏!”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這穴位名字還挺有意思,魚際,是不是跟魚兒遊泳的地方有關啊?”
岐伯也笑了:“黃帝啊,您這想象力還真是豐富!不過呢,這魚際穴的名字啊,其實是跟它的形狀有關。你看這穴位,是不是像個魚肚子一樣鼓鼓的?”
黃帝一看,果然如此,不禁點頭稱讚:“還真是呢!那接下來呢?”
岐伯接著說:“接下來啊,就是太淵穴了。這太淵穴呢,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它可是肺經的原穴,就像是肺經的大本營一樣。你要是覺得肺裏熱得慌,那就趕緊找找它,給它來個溫柔的按摩,保證你肺裏頭的熱氣立馬就散了!”
黃帝一聽,又是點頭又是笑:“這穴位名字聽起來還挺有深意的呢!太淵,是不是意味著它是肺經的深淵啊?”
岐伯笑道:“黃帝啊,您這解釋也算是獨有一番風味吧!不過呢,其實這太淵啊,是形容它氣血旺盛,如深淵一般深不可測。”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那接下來呢?”
岐伯說:“接下來啊,就是大都穴和太白穴了。這兩個穴位啊,都在腳上。大都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蹠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太白穴呢,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蹠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這兩個穴位啊,都是脾經的穴位,脾主運化嘛,要是身體裏的熱氣太多了,它們就能幫忙把熱氣運化出去。你要是覺得身體裏熱得難受,那就趕緊揉揉這兩個穴位,保證你立馬就舒服多了!”
黃帝一聽,又是點頭又是笑:“這穴位還真是神奇啊!那要是出汗出得太厲害了,怎麽辦呢?”
岐伯說:“這事兒啊,簡單!咱們腳上還有個穴位,叫複溜穴。它就在小腿內側,當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這複溜穴啊,可是個止汗的好手。你要是覺得汗出得太多了,那就趕緊揉揉它,保證你汗立馬就止住了!”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這穴位名字還挺有意思的呢!複溜,是不是意味著汗水又能流回來了啊?”
岐伯笑道:“黃帝啊,您這解釋還真是有趣呢!不過呢,其實這複溜啊,是形容它能讓流失的津液重新回流回來。汗水也是津液的一種嘛,所以揉揉它就能止汗了!”
黃帝一聽,更是笑得前仰後合:“哈哈哈,這中醫穴位還真是博大精深啊!”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