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本篇第二十五一)

字數:6351   加入書籤

A+A-


    有一天,黃帝突然心血來潮,想跟他的岐伯探討一個深奧的醫學問題。
    黃帝問道:“岐伯啊,我這心裏頭有個事兒,一直琢磨不透。你說這人啊,先得了病,然後又出現了各種逆象,比如病情惡化、身體越來越虛弱啥的,這時候咱們該咋整呢?是不是得治標又治本,雙管齊下啊?”
    岐伯一聽,嘿嘿一笑,說道:“皇上啊,您這問題問得好,不過呢,答案其實挺簡單。先病而後逆者,治其本就行啦!”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疑惑道:“啊?就這麽簡單?治本就行?那標本兼治豈不是更穩妥?”
    岐伯搖了搖頭,笑道:“皇上啊,您這思路沒錯,但得分情況。咱們中醫講究的是辯證施治,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拿這先病後逆的情況來說吧,它就像是一棵樹,先是因為土壤不好本),樹就長得不咋地。後來呢,又刮風下雨逆),樹就更歪了。這時候,您要是光去修剪樹枝治標),那樹還是長不好。得從根兒上解決問題,改良土壤治本),樹才能慢慢長直,恢複生機。”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拍手笑道:“原來如此!老師您這一比喻,我這腦子就靈光了。那您說,這治本到底是個啥意思呢?是不是就像給身體打地基,地基穩了,身體就棒了?”
    岐伯點頭笑道:“皇上真是聰明絕頂啊!治本啊,說白了就是找病因,解決根本問題。比如一個人得了風寒感冒,那是因為身體受了寒邪侵襲,正氣不足。這時候啊,您要是光給他吃退燒藥,那風寒是退了,可正氣沒補上來,他還是會反複感冒。所以啊,咱們得給他驅寒扶正,這才是治本之道。”
    黃帝一聽,更來勁了,追問道:“那老師啊,您說這治本的方法都有哪些呢?是不是得開一堆苦得要命的中藥啊?”
    岐伯一聽,哈哈大笑,說道:“皇上啊,您這想象力真是太豐富了!治本啊,方法多了去了,不一定非得吃中藥。比如啊,您要是得了失眠症,那是因為心火旺盛,心神不寧。這時候啊,您可以去散散步,聽聽舒緩的音樂,讓心情平靜下來,這也是治本的一種方法啊!再比如啊,您要是脾胃虛弱,消化不好,那就得注意飲食調養,少吃生冷油膩,多吃點清淡易消化的,這也是治本。”
    黃帝又問岐伯:“岐伯啊,你說這人啊,有時候明明昨天還好好的,今天就突然頭疼腦熱,四肢無力了。我聽說,這種情況叫做‘先逆而後病’,對吧?那治療這種病的秘訣是什麽呢?是不是得來個什麽靈丹妙藥,藥到病除?”
    岐伯一聽,心想:這黃帝又開始琢磨人生哲理加醫學原理了。不過岐伯是誰?那是古代中醫界的泰鬥啊,於是岐伯不慌不忙地說:“黃帝,這事兒啊,得這麽看……”
    “靈丹妙藥雖好,可別忘了咱們中醫講究的是‘治未病’,也就是預防勝於治療。至於您說的‘先逆而後病’,簡單來說,就是身體先有了不平衡、小毛病,咱們沒留意,結果它就發展成大病了。這時候,關鍵不在於急著找藥吃,而在於找出那個‘逆’的根源,也就是治本!”
    黃帝眉頭緊鎖道:“治本?聽起來好高大上啊!能具體點不?比如,我要是明天要上台演講,緊張得一夜沒睡好,第二天嗓子啞了,這算不算‘先逆而後病’?我該咋辦?”
    岐伯拍了拍黃帝的肩膀,笑眯眯地說:“哈哈,黃帝,您這個例子舉得太到位了!這就像是您家裏的花園,平時不澆水、不除草,突然有一天發現花兒都蔫兒了,這時候再澆水施肥,雖然能救急,但最根本的還是要平時就照顧好它們,對吧?您這嗓子啞了,表麵上看是緊張熬夜鬧的,其實是身體在抗議呢,說您平時就不懂得放鬆,不懂得養生。”
    黃帝恍然大悟:“哦~ 原來如此!那我是不是應該先學會放鬆,比如泡個熱水澡,聽聽音樂,然後再考慮吃點潤喉糖啥的?”
    岐伯點頭讚許:“對頭!這就叫‘治其本’。而且,您還得想想,為啥會緊張到睡不著?是不是對自己要求太高了?還是準備不夠充分?解決了這些問題,下次演講前,您就能從容不迫,嗓子自然也就不會抗議啦!”
    兩人邊走邊聊,岐伯開始深入淺出地講解中醫理論:“其實啊,中醫的‘治本’思想,不僅僅適用於身體的疾病,它還教會我們如何生活。比如說,咱們現代人壓力大,飲食不規律,經常熬夜,這些都是‘逆’,長期下去,身體自然會報警。所以,要想不生病,就得從源頭上改變這些不良習慣,調整心態,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黃帝豎起大拇指:“岐伯,你這套理論,簡直就是現代人的養生寶典啊!我得趕緊記下來,分享給我的臣民們,讓大家都能遠離疾病,健康長壽!”
    黃帝又對著岐伯發問:“岐伯啊,我這心裏頭有個疙瘩,老是琢磨不明白。你說這人啊,先是凍得直哆嗦,然後呢,嘿,病就找上門來了。這事兒吧,咱們中醫是講究治本的,但這‘治其本’的道理,你能不能給我說道說道,讓我這腦袋瓜子也開開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岐伯一聽,心裏頭那個樂嗬啊,心想:這黃帝大人也有求知欲爆棚的時候嘛!於是,他捋了捋長胡子,故作深沉地說:“黃帝大人啊,這事兒啊,說來話長,但咱也得長話短說。您想啊,這人啊,跟大自然那是一脈相承的,天氣冷了,咱就得添衣裳,不然呢,寒氣就容易往身體裏鑽,對吧?”
    黃帝點了點頭,一臉認真地說:“對對對,這個我懂,就像冬天吃冰淇淋,那叫一個透心涼,心飛揚,但過後肚子就開始抗議了。”
    岐伯一聽,差點沒忍住笑出聲來,心想這黃帝大人還挺接地氣嘛。他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所以啊,這先寒而後生病,其實就是一個因果報應,啊不,是因果關係。寒氣侵體,就像是給身體下了個‘凍結’咒語,氣血運行不暢了,正氣也就虛了,這時候,那些個病菌病毒啊,就像聞到了魚腥味的貓,嗖嗖地就往你身體裏鑽,病,就這麽來了。”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恍然大悟道:“哦~原來如此!那治其本,是不是就是把那‘凍結’咒語給解除了,讓身體暖和起來,氣血通暢,正氣足了,那些個病菌病毒就自動退散了?”
    岐伯一拍大腿,笑道:“正是如此!黃帝大人真是天資聰穎,一點就透。治其本,關鍵就在於溫陽散寒,恢複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這就像冬天給車加熱,油箱滿了,發動機熱了,車子自然就能跑了。”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說道:“這麽說來,咱們中醫治病,就像是給身體當‘心理谘詢師’,找到病因這個心結,然後對症下藥,打開心結,身體自然就恢複健康了?”
    岐伯點頭稱讚:“黃帝大人比喻得妙啊!不過呢,這治本啊,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慢慢來,急不得。就像燉老火湯,火候不到,湯就沒味,身體也是一樣,得慢慢調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黃帝一聽,若有所思地說:“嗯,有道理。看來咱們中醫啊,不僅是醫學,還是一門哲學,講究的是順應自然,調和陰陽,平衡五行。這治病的過程,就像是一場修行,讓人在病痛中領悟生命的真諦。”
    岐伯一聽,感動得熱淚盈眶,心想:這黃帝大人真是有慧根啊!於是,他更加賣力地講解起來:“沒錯,黃帝大人。咱們中醫啊,講究的是‘上醫治未病’,就是要在身體還沒出問題的時候,就提前調養,防患於未然。就像每天鍛煉身體,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這樣,即使天氣再冷,寒氣再重,咱們的身體也能抵禦得住,病,自然就找不上門來了。”
    黃帝清了清嗓子,對著正在修剪花草的岐伯喊道:“岐伯啊,來來來,朕有個問題想請教你一下。”
    岐伯一聽,心想:這黃帝陛下又有啥奇思妙想了?放下剪刀,慢悠悠地走過來,行禮道:“陛下有何高見?臣願聞其詳。”
    黃帝一本正經地說:“岐伯啊,朕最近在想,有些人呢,先是得了病,然後呢,身體就開始發冷。這種情況,咱們中醫是怎麽治的?是不是得治他的病根兒,就是那個‘本’?”
    岐伯一聽,心裏暗笑:這黃帝陛下還真是愛琢磨。但他表麵上還是一本正經地回答:“陛下英明,先病而後生寒者,治其本,此乃中醫之大道也。”
    黃帝一聽,眉頭更皺了:“治其本,這道理我懂,但你能給朕詳細講講嗎?為啥得先治根兒呢?讓朕也長長見識,好回去跟大臣們顯擺顯擺。”
    岐伯一聽,心裏樂開了花,心想:這黃帝陛下還真是個愛學習的主兒。於是,他開始娓娓道來:“陛下啊,這事兒得從咱們中醫的陰陽五行、髒腑經絡說起。您聽好了,咱們中醫看病啊,講究的是整體觀念,辨證施治。”
    “您看,咱們人體啊,就像一個大自然的小縮影,有陰陽、有五行、有髒腑、有經絡。陰陽平衡了,五行相生相克和諧了,髒腑功能正常了,經絡通暢了,這身體啊,自然就好了。反之呢,要是哪個地方出了問題,就會導致陰陽失衡,五行紊亂,髒腑失調,經絡阻滯,這身體啊,就開始出毛病了。”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這麽神奇?那先病而後生寒又是咋回事兒呢?”
    岐伯微微一笑:“這事兒啊,說起來也簡單。您看,有些人呢,一開始可能隻是有點頭疼腦熱、咳嗽啥的,這就是病了。但這病啊,它可不是孤立的,它會影響咱們身體的陰陽平衡、五行關係、髒腑功能啥的。要是不及時治療,這病啊,就會越來越嚴重,最後導致身體陽氣不足,陰氣過剩,這不就開始發冷了嗎?”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那治其本,就是得找到這個病的根源,把它給解決了,是吧?”
    岐伯點頭如搗蒜:“對對對,陛下真是聰明絕頂!治其本啊,就是要找到這個病的根源,看看是哪個髒腑、哪條經絡出了問題,然後用咱們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辨證施治,該吃藥吃藥,該針灸針灸,該拔罐拔罐,把這病根兒給拔掉,身體自然就暖和起來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黃帝一臉認真地問道:“岐伯啊,我常常聽到你說,‘先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這話到底怎麽講啊?是不是說,一個人要是先覺得熱得不行,然後才生病,那咱們就得從他的‘本’開始治起?這‘本’又是啥玩意兒,能不能給我這個醫學小白解釋一下?”
    岐伯一聽,哈哈大笑,拍了拍黃帝的肩膀說:“老兄啊,你這問題問得好,問得妙,問得呱呱叫!來來來,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爆笑中醫小課堂:“首先啊,咱們得明白,中醫講究的是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克。這人啊,就像是一口大鐵鍋,鍋裏的水就是咱們的體液、氣血啥的,火呢,就是咱們身體的陽氣、火力。正常情況下,這火得燒得剛剛好,水才能既不涼也不燙,咱們身體就舒服得很。”
    “但是呢,要是哪天這火突然燒得太旺了,比如說,吃了太多辣椒、羊肉這些熱性的東西,或者天氣太熱,咱們又沒及時喝水降溫,那鍋裏的水不就開始‘咕嘟咕嘟’冒泡,快要燒幹了嗎?這時候,咱們的身體就會覺得熱得慌,口幹舌燥,這就是‘先熱’啦。”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連忙點頭:“對對對,我經常覺得吃多了辣椒就上火,就是這個道理吧?”
    岐伯笑著點頭:“沒錯,沒錯!接下來呢,要是這股熱勁兒一直不退,咱們身體的自我調節機製就開始亂了套。比如說,津液燒幹了,血液流動不暢了,毒素排不出來了,這不就生病了嘛!比如喉嚨痛、便秘、長痘痘,嚴重的還可能發燒、發炎呢!”
    黃帝撓撓頭,疑惑地問:“那這時候,咱們該咋整呢?直接吃冰塊降溫行不?”
    岐伯笑得前仰後合:“吃冰塊?哈哈,那可不是長久之計,反而可能傷了脾胃。咱們得治本啊!治本的意思,就是要找到這股熱是從哪裏來的,把它滅掉或者調和掉。比如說,要是吃多了熱性食物,那就得少吃點,多吃點清淡的,像綠豆湯、西瓜這些能清熱的。要是天氣太熱,那就得多喝水,或者喝點菊花茶、金銀花茶這些能解暑的。”
    “更重要的是,咱們得調整生活習慣,別老熬夜,熬夜傷陰啊,陰一傷,陽就相對亢盛,更容易上火了。還有啊,心情也很重要,別老生氣、煩躁,怒氣傷肝,肝氣鬱結也會化火。所以啊,治本,就是要從根本上改善咱們的生活方式,讓身體回到那個陰陽平衡、五行和諧的美好狀態。”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原來如此!看來,要想身體好,治本才是王道啊!以後我可得注意著點,別讓這股無名之火把我燒得團團轉了。”
    岐伯拍著黃帝的肩膀,笑眯眯地說:“黃帝啊,你總算是開竅了!記住,中醫講究的是整體觀念,防病於未然,治病於根本。咱們不僅要學會治病,更要學會養生,讓身體自然健康,這才是真正的王道啊!”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