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篇第二十六二)

字數:6542   加入書籤

A+A-


    話說有一天,黃帝閑來無事,就琢磨起人體的那些奇奇怪怪的病症來。他撓了撓頭,自言自語道:“哎呀,這人體啊,真是複雜得跟迷宮似的,今天我就得好好問問岐伯,為啥有的人會突然暈厥,肚子還咕咕叫,渾身發冷,連上個廁所都跟爬山似的難呢?”
    於是,黃帝召來了岐伯,一臉嚴肅地問道:“岐伯啊,我想知道厥而腹向向然肚子咕咕叫,還感覺往裏縮),多寒氣,腹中榖榖肚子咕嚕咕嚕響),便溲難大小便不暢)的道理,你能給我講講不?”
    岐伯一聽,心裏暗笑黃帝又犯起了好奇寶寶的毛病,但麵上還是一本正經地回答:“黃帝啊,這事兒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氣,腹中榖榖,便溲難,這症狀啊,得從足太陰脾經上找答案。”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足太陰脾經?這可是個新鮮玩意兒,快給我細細道來!”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中醫科普小課堂”:“足太陰脾經啊,它可是咱們人體裏的‘後勤部長’,主要負責運化水穀精微,給全身提供營養和能量。要是這條經絡出了問題,那身體可就得鬧意見了。”
    “比如說吧,這厥證啊,就像是身體突然斷電了一樣,人一下子就暈過去了。為啥呢?還不是因為脾經不通,氣血運行不暢,腦袋供血不足嘛!至於肚子咕咕叫,感覺往裏縮,那都是因為脾陽不振,寒氣入侵,肚子裏的氣血都凍得直打哆嗦,能不咕咕叫嘛!”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但又忍不住插嘴道:“那大小便不暢又是咋回事呢?”
    岐伯笑了笑,繼續解釋道:“大小便不暢啊,這也是脾經鬧的。你想啊,脾經是管運化的,它要是罷工了,那些該排出去的廢物可就堵在身體裏出不來了。所以啊,這厥證、肚子咕咕叫、渾身發冷、大小便不暢,都是足太陰脾經在跟你抗議呢!”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那咱得趕緊想辦法解決啊!”
    岐伯點了點頭:“沒錯,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就是針灸足太陰脾經上的幾個關鍵穴位。比如說啊,這隱白穴,它就在咱們大腳趾的內側,趾甲根角旁0.1寸的地方。這個穴位啊,就像是脾經上的‘小太陽’,能溫陽散寒,治療各種肚子冷痛、拉肚子啥的。”
    黃帝一聽,來了興趣:“這麽神奇?那快說說其他穴位。”
    岐伯接著介紹:“還有這太白穴,它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這個穴位啊,就像是脾經上的‘大管家’,能健脾和胃,理氣化濕,治療腹脹、胃痛啥的都不在話下。”
    “再來說說公孫穴,它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這個穴位啊,可厲害了,它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衝脈,能治療胃痛、嘔吐、腹痛、腹瀉等一係列脾胃問題。”
    “還有這商丘穴,它在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這個穴位啊,就像是脾經上的‘小護士’,能健脾化濕,通經活絡,治療腹脹、便秘啥的特別有效。”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拍手叫好:“岐伯啊,你這中醫課講得真是生動有趣,我都忍不住想給自己紮幾針試試了!”
    岐伯一聽,趕緊擺手:“黃帝啊,你可別胡鬧!針灸這事兒啊,得找專業人士來幹,咱們還是聊聊怎麽預防這些病症吧!”
    黃帝一想也是,便問道:“那咋預防呢?”
    岐伯想了想,說道:“其實啊,預防這些病症很簡單,就是要保護好咱們的脾胃。平時啊,少吃點生冷油膩的東西,多吃點溫熱易消化的食物;還有啊,別忘了多鍛煉鍛煉,讓氣血運行起來,這樣脾經就不會堵啦!”
    黃帝又犯嘀咕了:“哎,岐伯啊,你說我這喉嚨幹得跟沙漠似的,嘴裏還熱得跟吃了火雞麵沒喝水一樣,黏糊糊的,這是咋回事兒啊?”
    岐伯一聽,嘿,這問題有意思,於是慢悠悠地捋了捋他的長胡子,一本正經地說:“黃帝啊,您這嗌幹就是喉嚨幹啦),口中熱如膠的症狀啊,得從足少陰腎經上找答案。”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心想:“腎經?這不是管著我那‘腎寶寶’的經絡嗎?它咋還管起我嘴巴和喉嚨來了?”
    別急,咱們這就來一場穿越千年的中醫經絡大冒險,看看這腎經是怎麽跟咱們的喉嚨、嘴巴扯上關係的,還有,咱們要找的穴位英雄們都在哪兒藏著,它們又能幹啥!
    首先,咱們得從腎經的起點開始找,那就是位於腳底的湧泉穴。想象一下,湧泉穴就像是腎經的大水龍頭,控製著全身的水分循環。如果你的“水龍頭”關得太緊,或者水管堵了,那身體裏的水液循環就會出問題,喉嚨和嘴巴自然就得不到滋潤,變得幹巴巴、火辣辣的。
    湧泉穴怎麽找呢?很簡單,脫掉襪子,把腳丫子翹起來,看看腳底正中間那塊凹進去的地方,對,就是那裏,用你的大拇指按一按,酸酸漲漲的就是湧泉穴啦!經常按按它,不僅能緩解喉嚨幹、口中熱的症狀,還能補腎益氣,讓你“腎”氣淩人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接著,咱們沿著腎經往上走,來到腳踝內側的然穀穴。然穀穴就像是腎經上的一把滅火器,專門對付體內那些“火大”的情況。你嘴裏熱得像吃了辣椒一樣,不就是“火大”的表現嗎?這時候,按按然穀穴,就能把火氣給滅一滅,讓你的嘴巴涼快下來。
    然穀穴怎麽找?還是脫掉襪子,把你的內腳踝往前推一推,在腳踝骨下方,靠近腳心的位置,你摸到一個骨頭和肌肉之間的凹陷,那就是然穀穴啦!按的時候別太使勁兒,慢慢來,感受一下那股清涼之氣從腳底升起,是不是瞬間覺得嘴裏沒那麽熱了?
    再往上走,咱們就到了太溪穴。太溪穴可是腎經上的大補穴,就像是一瓶高級營養液,能給全身提供充足的能量和水分。如果你的喉嚨幹,口裏熱,很可能是腎經上的“營養液”不夠了,這時候,按按太溪穴,就能給身體加點油,加點水,讓你的喉嚨和嘴巴重新煥發生機。
    太溪穴怎麽找?還是在腳踝內側,這次咱們不往前推腳踝了,而是直接在內腳踝和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找,對,就是那個軟軟的、按下去有點酸的地方,那就是太溪穴。每天早晚按一按,保證你喉嚨不幹,口中不熱,還能強身健體,延緩衰老哦!
    繼續沿著腎經往上,咱們來到了小腿內側的複溜穴。複溜穴就像是腎經上的一個調節器,負責調節體內的水分代謝和血液循環。如果你的體內水分分布不均,或者血液循環不暢,就會導致喉嚨幹、口中熱的症狀。這時候,按按複溜穴,就能讓體內的水分和血液重新流動起來,讓你的喉嚨和嘴巴得到充分的滋潤。
    複溜穴怎麽找?這個稍微有點難度,你得先找到小腿內側的脛骨,然後沿著脛骨往上摸,大約在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中點上方兩寸也就是三個手指頭的寬度)的地方,有一個凹陷,那就是複溜穴啦!按的時候稍微用點力,感受一下那股暖流從腳底一直衝到頭頂,是不是整個人都精神多了?
    最後,咱們來到了腎經的照海穴。照海穴可是個厲害角色,它不僅是腎經的“滅火器升級版”,還能治療失眠、便秘等多種疾病。如果你的喉嚨幹、口中熱的症狀特別嚴重,按按照海穴,就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照海穴怎麽找?還是在小腿內側,這次咱們得找到內踝尖正下方凹陷處,然後往下量大約一寸也就是一個手指頭的寬度)的地方,那裏有一個小小的凸起,旁邊就是照海穴啦!按的時候稍微轉一轉,感受一下那股清涼之氣從腳底蔓延到全身,是不是覺得整個人都清爽多了?
    好啦,經過這一番“穴位大冒險”,咱們終於找到了解決喉嚨幹、口中熱症狀的秘訣——那就是好好照顧咱們的腎經!記得每天按按這些穴位,不僅能緩解不適,還能強身健體,讓你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一份健康和活力哦!
    不過呢,岐伯也說了,這隻是治標的方法,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得從飲食、作息、情緒等多方麵入手,做到“內外兼修”,才能真正做到“腎”氣十足,身體倍兒棒!
    最後,咱們再來個小結:黃帝遇到的喉嚨幹、口中熱的問題,其實就是腎經在“喊渴”。通過按摩湧泉穴、然穀穴、太溪穴、複溜穴和照海穴這些穴位,就能給腎經“解渴”,讓你的喉嚨和嘴巴重新煥發生機。記得哦,身體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錢,好好照顧自己吧!
    黃帝閑來無事,就琢磨起人體這複雜的構造來了。他摸著自己的膝蓋,突然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哎,岐伯啊,你說這膝蓋中痛,到底是咋回事兒呢?有沒有什麽高招能治?”
    岐伯一聽,心裏暗笑:“這黃帝,又開始琢磨人體奧秘了。”但他表麵上還是一本正經地說:“陛下啊,膝中痛這事兒,咱們得從穴位說起。有個穴位叫‘犢鼻’,那可是治療膝痛的寶貝啊!”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犢鼻?這名字聽起來怎麽這麽奇怪?難道是牛的鼻子?”
    岐伯哭笑不得:“陛下,您這可就想多了。犢鼻啊,其實就在我們膝蓋的外下方,髕骨與脛骨之間的凹陷處。您看,它是不是像個小牛鼻子一樣凹進去?所以啊,人們才叫它‘犢鼻穴’。這穴位啊,是治療膝關節炎、膝關節扭傷的特效穴。”
    黃帝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那怎麽用針來刺激這個穴位呢?”
    岐伯說:“這就得用到咱們中醫的針灸神器——員利針了。這針啊,細得跟牛毛似的,但您可別小瞧它,它可是治療關節痛的利器。咱們用這針輕輕刺入犢鼻穴,然後稍微撚轉一下,讓針感傳導到膝關節內部。這樣一來,膝關節的氣血就通暢了,疼痛自然就緩解了。”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聽起來挺簡單的嘛!那針刺進去後,要不要留針一會兒?”
    岐伯搖了搖頭:“不用不用,陛下。咱們這叫‘發而間之’,意思就是針刺進去後,稍微刺激一下,然後就拔出來。這樣既能達到治療效果,又能避免患者長時間忍受針刺的不適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黃帝又對著身邊的岐伯發問了:“岐伯啊,我這心裏頭有個事兒一直癢癢的,就是想不通喉痹這玩意兒到底是咋回事兒?你能不能給我說道說道?”
    岐伯一聽,心裏頭那個樂嗬啊,心想這黃帝今兒個怎麽對喉痹感興趣了?不過,岐伯畢竟是岐伯,人家可是中醫界的扛把子,啥問題到了他這兒都能給你整得明明白白。於是,岐伯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說:“喉痹這事兒啊,簡單說呢,就是喉嚨那塊兒堵得慌,有時候連話都說不出來。要是遇到這種情況,咱們就得找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幫幫忙了;但要是還能勉強說上兩句,那咱就得把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位給請出來了。”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心想:“這說的啥跟啥呀?足陽明、手陽明,聽著就跟繞口令似的。得嘞,今兒個我就好好跟岐伯學學,看看這穴位到底有啥神通廣大的地方。”
    岐伯一看黃帝那迷茫的小眼神兒,就知道這家夥沒聽明白。於是,岐伯開始施展他的“穴位講解大法”,準備給黃帝來個現場教學。
    “先說這足陽明胃經啊,它可是咱們身體裏的‘能量大道’,負責給全身輸送氣血和能量。在這條大道上,有個穴位特別厲害,叫做‘足三裏’。你找找看,就在小腿外側,膝蓋骨往下三寸的地方,那兒有個凹坑兒,就是它了。這個穴位啊,簡直是身體裏的‘萬能鑰匙’,啥病都能治點兒,尤其是脾胃方麵的問題。對於喉痹這種喉嚨堵得慌的毛病,刺激刺激它,氣血一通,喉嚨自然就舒暢多了。”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嘿,這足三裏還真是個寶貝疙瘩!那以後我得多揉揉它。”
    岐伯笑了笑,接著說:“不過啊,要是喉痹還能說話,那咱們就得請出手陽明大腸經上的‘合穀穴’了。這合穀穴啊,就在手背上,第一、二掌骨之間,靠近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那兒。你張開手,用另一隻手的拇指使勁兒按按,是不是感覺酸酸漲漲的?對,就是它了。合穀穴啊,那可是咱們身體裏的‘止痛開關’,頭疼腦熱、牙疼喉嚨痛啥的,按按它都能緩解。所以啊,喉痹要是還能說話,刺激刺激合穀穴,喉嚨的堵塞感就能減輕不少。”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道:“岐伯啊,你這穴位講解得真是頭頭是道,聽得我都想自己給自己紮針了。”
    岐伯一聽,差點兒沒笑出聲來:“黃帝啊,你這想法可有點兒大膽啊。針灸這事兒啊,看著簡單,其實裏麵的門道多著呢。穴位找不準、手法不對,那可是要出問題的。所以啊,要想針灸治病,還是得找專業的針灸大夫才行。”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對對對,這事兒還是得靠專業人士。那岐伯啊,你這針灸理論講得這麽好,有沒有什麽小竅門兒能讓我這種中醫小白也能快速上手呢?”
    岐伯想了想,說:“竅門兒嘛,倒是有一個。那就是記住‘經絡所過,主治所及’這句話。簡單來說呢,就是哪條經絡經過哪個地方,那它就能治那個地方的病。比如說這喉痹吧,它就跟足陽明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有關,所以咱們就找這兩條經絡上的穴位來治療。記住了這個原則啊,以後你再遇到啥病啊痛的,就能自己琢磨琢磨該找哪個穴位了。”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