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問篇第二十八八)
字數:6152 加入書籤
黃帝這天心情似乎不太好,可能是宮裏的瑣事又堆成了小山,或者是最近天氣變化莫測,讓他的老腰又開始隱隱作痛。不過,他可不是個輕易放棄的人,於是,他決定找岐伯,來聊聊怎麽解決一些讓人頭疼的健康問題。
黃帝一臉愁容地說:“岐伯啊,最近我這心裏老是不踏實,感覺有啥東西堵著似的,特別是打嗝打得我都快成‘嗝神’了,你說這可咋整啊?”
岐伯一聽,心裏暗笑,這黃帝平時一副威嚴模樣,原來也會被小小的打嗝困擾啊!但他可是專業的,於是正色道:“黃帝啊,你這打嗝的毛病,在中醫裏我們叫它‘噫症’。別擔心,這事兒好辦!咱們來個針灸療法,補足你的太陰、陽明二經,保證你藥到病除,嗝聲止!”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針灸?聽起來挺高大上的嘛!那你快說說,這太陰、陽明二經到底是咋回事?針灸又要紮哪兒呢?”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針灸科普小課堂:“咱們先說這太陰經吧,它可是脾胃的‘守護神’,主要負責運化水穀,讓你的消化吸收順順暢暢。其中,有個穴位叫‘足三裏’,那可是養生大穴啊,位置嘛,就在你小腿外側,膝蓋骨下三寸的地方。你找找看,是不是有個地方按上去酸酸漲漲的?對,就是那兒!針灸這個穴位,能調理脾胃,強身健體,打嗝什麽的,統統都不是問題!”
黃帝一聽,連忙低頭找起了自己的“足三裏”,一邊找還一邊自言自語:“哎呀,我這小腿上穴位還挺多嘛,得好好記記,以後自己也能給自己紮兩針,省得老是跑來找岐伯!”
岐伯見他這副模樣,忍不住笑了:“黃帝啊,你這自學成才的精神可嘉,但針灸這事兒,還是得講究個手法和火候,別把自己紮成了篩子哦!”
黃帝尷尬地笑了笑,繼續追問:“那陽明經呢?又有什麽高招?”
岐伯解釋道:“陽明經啊,那可是大腸和小腸的‘總司令’,主管排便和排毒。說到治療打嗝,咱們得請出‘合穀穴’這位大將!它就在你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靠近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你試著用力按一下,是不是有種酸麻脹痛的感覺直衝指尖?沒錯,就是它了!針灸合穀穴,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讓你的打嗝聲瞬間消失無蹤!”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一邊點頭一邊在自己的手上比劃:“原來如此,這針灸學問還真不少呢!看來我以後得多向你請教請教了!”
岐伯擺擺手:“黃帝你太客氣了,咱們這可是互相學習嘛!不過,話說回來,針灸雖然神奇,但也不是萬能的。要想身體健康,還得靠你平時多注意飲食起居,少熬夜,多吃蔬菜,少喝酒,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治未病’啊!”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對對對,岐伯你說得太對了!我以後一定注意身體,不再讓這些小毛病找上門來!”
說完,黃帝就讓岐伯給他來了個針灸套餐,一番操作下來,打嗝聲果然漸漸止住了。黃帝那叫一個神清氣爽,直呼:“岐伯啊,你這手藝真是絕了!以後我這皇宮裏的禦醫都得向你學習學習!”
說到這裏,咱們再來詳細聊聊這兩個神奇的穴位吧,保證讓你聽完之後,也能成為半個“針灸小達人”!
足三裏:脾胃的守護神
位置: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簡單來說,就是膝蓋骨下方大約四橫指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並攏,以中指中節橫紋為標準,四指橫量作為3寸)的地方。
作用:足三裏可是中醫裏的“明星穴位”,被譽為“養生第一大穴”。它不僅能調理脾胃,增強消化吸收功能,還能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經常按摩或針灸這個穴位,對於改善食欲不振、腹脹、腹瀉、便秘等脾胃問題都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它還能幫助調節血壓、血糖,對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哦!
合穀穴:疏通經絡的“大將軍”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簡單來說,就是你把拇指和食指並攏,虎口處肌肉隆起的最高點就是合穀穴啦!
作用:合穀穴可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高手!針灸或按摩這個穴位,不僅能快速緩解頭痛、牙痛、咽喉腫痛等上火症狀,還能治療打嗝、胃痛、便秘等消化問題。而且,它還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對於失眠、焦慮等問題也有一定的緩解效果哦!
有一天,黃帝碰到了岐伯,倆人就開始聊起了天。黃帝問:“岐伯啊,你說這人有時候噴嚏打個不停,咋整呢?”岐伯一聽,嘿嘿一笑,說:“這事兒簡單,補足太陽、眉本就行啦!”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心想:“啥玩意兒?太陽、眉本?這是哪跟哪啊?”岐伯一看黃帝這迷茫樣,就知道他沒聽懂,於是就開始了一段爆笑又詳細的講解。
岐伯說:“黃帝啊,你看這‘補足太陽’,說的其實就是咱們中醫裏的足太陽膀胱經。這條經絡啊,可是咱們人體裏的大功臣,從頭到腳,貫穿全身。它要是出了問題,人就容易感冒、頭疼、脖子僵,還有啊,就是噴嚏打個不停!所以,咱們得給它補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那咋補呢?”
岐伯說:“補嘛,當然是用針灸啦!咱們可以針灸這條經絡上的一些重要穴位。比如說,風門穴、肺俞穴、脾俞穴等等。這些穴位啊,都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能量站’,針灸它們,就能給這條經絡加油打氣,讓它恢複活力!”
黃帝一聽,來了興趣:“那你快說說,這些穴位都在哪兒?有啥作用?”
岐伯就開始一一介紹:
風門穴:
位置: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風門穴啊,顧名思義,就是風邪入侵的門戶。針灸這個穴位,可以驅散體內的風寒邪氣,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你想象一下,冬天寒風凜冽,你站在外麵,冷得直打哆嗦。這時候,如果有人在你背後給你針灸一下風門穴,你立馬就會感到一股暖流湧遍全身,整個人都暖和起來了!噴嚏嘛,自然也就止住了。
肺俞穴:
位置: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肺俞穴是肺髒在背部的反映點。針灸這個穴位,可以調理肺髒的功能,增強肺部的宣發肅降能力。你想啊,肺是咱們人體的呼吸器官,它要是出了問題,人就容易咳嗽、氣喘、呼吸困難。而噴嚏呢,其實就是肺氣宣發不暢的一種表現。所以,針灸肺俞穴,就能讓肺氣順暢起來,噴嚏自然也就沒了。
脾俞穴:
位置: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脾俞穴是脾髒在背部的反映點。針灸這個穴位,可以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你可能會問:“噴嚏跟脾有啥關係啊?”嘿,關係可大了去了!中醫認為啊,脾是後天之本,它負責運化水穀精微,為身體提供營養和能量。如果脾虛了,身體就會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而噴嚏呢,其實就是身體在向你發出警告:“喂,老兄,你脾虛了,得趕緊補補啊!”所以,針灸脾俞穴,就能增強脾胃的功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噴嚏嘛,也就跟著消失了。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原來如此!那‘眉本’又是啥呢?”
岐伯笑了笑說:“眉本啊,其實說的就是咱們眉毛根部的攢竹穴。這個穴位啊,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起始穴位之一。針灸它呢,可以疏通經絡、醒腦開竅、明目安神。你想啊,有時候你噴嚏打個不停,其實就是膀胱經不通暢、肺氣宣發不暢的表現。而攢竹穴呢,就像是膀胱經上的一把‘鑰匙’,針灸它就能打開這把‘鎖’,讓膀胱經通暢起來。肺氣順暢了,噴嚏自然也就止住了。”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老岐啊,你這解釋得太到位了!不過啊,我還是有個疑問:為啥針灸這些穴位就能治病呢?”
岐伯就開始給黃帝科普起了中醫的針灸理論:“黃帝啊,你看這人體啊,就像是一個複雜的網絡。經絡呢,就是這個網絡的線路;穴位呢,就是線路上的‘開關’。針灸這些穴位呢,就像是調整這些‘開關’的狀態。有的穴位呢,針灸一下就能打開身體的‘能量閥門’,讓氣血流通起來;有的穴位呢,針灸一下就能關閉身體的‘病邪之門’,讓病邪無處遁形。所以啊,針灸這些穴位就能治病啦!”
黃帝又對身邊的岐伯說:“嘿,岐伯,你說咱們要是遇到個頭疼腦熱的,該怎麽治呢?”岐伯一聽,就知道黃帝這是又想探討醫術了,於是慢悠悠地回答:“黃帝大人啊,這事兒簡單,咱們得用‘嚲’這裏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順應自然、因勢利導的治療方法)的方法,看準病症所在,然後在分肉間進行補瀉。”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心想:“這‘嚲’到底是個啥玩意兒?分肉間又是哪兒?”岐伯一看黃帝的表情,就知道他沒聽懂,於是開始了一段爆笑又詳細的講解。
“黃帝啊,你看這人體啊,就像個大自然,各種病症就像是自然界的風雨雷電。咱們要治療這些病症,就得順著它們的性子來,不能硬碰硬,對吧?就像你遇到個倔脾氣的人,你不能跟他對著幹,得順著他的毛捋,這樣才能讓他舒心。這‘嚲’啊,就是這個意思,順應、因勢利導。”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那分肉間呢?是不是就是咱們平時說的肌肉縫隙啊?”
岐伯點頭:“對頭,分肉間就是咱們說的肌肉縫隙,也就是經絡穴位所在的地方。你想啊,經絡就像是人體的高速公路,穴位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的服務區,咱們要治療病症,就得在這些服務區裏動手腳。”
黃帝一聽,來了興趣:“那咱們說說具體的穴位吧,比如這頭疼腦熱的,咱該紮哪兒?”
岐伯微微一笑:“頭疼啊,那肯定是風池穴的問題。風池穴啊,就在後脖子上,兩根大筋的旁邊,跟耳朵平行的地方。你摸摸看,是不是有個小坑?這就是風池穴了。它可是治療頭疼的特效穴,不管你是因為受風了、著涼了,還是因為熬夜了、壓力大導致的頭疼,紮一針風池穴,保證你立刻神清氣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黃帝一聽,連忙伸手去摸自己的風池穴:“哎喲,還真是有個小坑呢!那要是感冒了,咱該紮哪兒呢?”
岐伯指了指黃帝的鼻子:“感冒啊,那肯定是肺的問題。你得找合穀穴,就在手背上,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間,靠近第二掌骨的地方。你把手張開,然後用另一手的拇指去按,是不是有個酸痛的點?這就是合穀穴了。它可是肺經的特效穴,不管你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紮一針合穀穴,保證你鼻涕不流、咳嗽不止。”
黃帝一聽,連忙擺手:“等等等等,岐伯老兄,你這說的啥呀?紮一針還咳嗽不止了?那不是越治越糟嗎?”
岐伯一看黃帝急了,連忙解釋:“哎呀黃帝大人,你別急嘛。我是說啊,紮了合穀穴之後,你的咳嗽症狀會得到緩解,但不是說一下子就不咳了。你得給它點時間,讓藥效發揮出來嘛。”
黃帝一聽,這才鬆了口氣:“哦,原來是這樣啊。那要是胃疼了,咱該紮哪兒呢?”
岐伯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胃疼啊,那肯定是胃經的問題。你得找足三裏穴,就在小腿外側,膝蓋骨下麵三寸的地方。你把手掌張開,四指並攏,放在膝蓋骨下麵,然後小指的外側就是足三裏穴了。它可是胃經的特效穴,不管你是吃多了撐的、餓狠了疼的,還是胃酸過多、胃痙攣導致的胃疼,紮一針足三裏穴,保證你胃裏暖暖的,很舒服。”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這麽神奇?那要是失眠了,咱該紮哪兒呢?”
岐伯指了指黃帝的頭頂:“失眠啊,那肯定是心的問題。你得找神門穴,就在手腕上,手掌那一麵的橫紋處,小指那一側的凹陷裏。你把手掌朝上,然後用另一手的拇指去按,是不是有個酸痛的點?這就是神門穴了。它可是治療失眠的特效穴,不管你是因為壓力大、焦慮導致的失眠,還是因為生物鍾紊亂、熬夜導致的失眠,紮一針神門穴,保證你晚上睡得香、早上起得早。”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