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問篇第二十八十)
字數:7170 加入書籤
話說有一天,黃帝眉頭緊鎖,一臉愁容地問岐伯:“岐伯啊,你說這耳鳴,老百姓老喊耳朵嗡嗡響,跟住了個小蜜蜂似的,咱得怎麽治呢?”
岐伯一聽,嘴角微揚,心裏暗想:“這題我會啊!”於是他慢悠悠地說:“黃帝大大,這事兒簡單,耳鳴嘛,咱們就補補‘客主人’,再揉揉手上那個大拇指指甲邊上的小肉肉。”
黃帝一聽,眉頭舒展,但又有點懵:“啥?‘客主人’?這名字聽起來像是古代客棧的老板啊!還有手上那肉肉,你確定不是讓我啃一口手指甲?”
岐伯哭笑不得,心想這黃帝平時忙著治理國家,對中醫穴位這些細枝末節還真是不太了解呢。於是,他決定給黃帝上一堂生動的針灸課,順便也讓我們這些吃瓜群眾漲漲知識。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解:“這‘客主人’啊,在現代咱們管它叫‘聽宮穴’,它住在耳朵前麵,大約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緣,張口時凹陷處。你想象一下,就像是你家大門口的那個守衛,專門負責接收外界的聲音信號,然後傳遞給大腦。所以,一旦這個守衛出了問題,比如累了、病了,那耳朵就容易嗡嗡響,聽不清別人說啥了。”
黃帝點頭,若有所思:“哦,原來是這樣,那給它補補,是不是就像給守衛發獎金,讓它更有精神工作?”
岐伯笑著點頭:“正是如此,通過針灸或者按摩聽宮穴,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耳部緊張,從而達到治療耳鳴的效果。不過,記得啊,手法要輕柔,別真把人家守衛給紮疼了。”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放心,我可舍不得。下次耳鳴的百姓來找我,我就告訴他們,去找耳朵前的那個‘聽宮大俠’,讓它幫忙把耳朵裏的蜜蜂趕走!”
說完聽宮穴,岐伯又指了指黃帝的大拇指:“至於手上那個,其實是咱們的老朋友了——‘少商穴’。它就在大拇指指甲根的外側,也就是你大拇指最末端,靠近指甲根的那個小肉肉上。你試著按按看,是不是有點酸痛?”
黃帝一試,果然,那酸爽,簡直了!他忍不住皺了皺眉:“哎呀,這穴位還挺有個性,一按就跟我打招呼。”
岐伯笑道:“少商穴啊,可是肺經上的大腕兒,主管呼吸、聲音這些事兒。你想啊,肺是咱們人體的呼吸機,聲音的發源地,肺好了,聲音才響亮,耳朵才聽得清。所以,耳鳴有時候也是肺經不通暢的信號。按揉或者針灸少商穴,能疏通肺經,調和氣血,對耳鳴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黃帝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那我以後是不是得多按按這個‘少商大俠’,讓我的聲音更加洪亮,耳朵也更加靈光?”
岐伯點頭:“沒錯,不過記得,按揉的時候別太用力,要循序漸進,別一開始就把自己整得眼淚汪汪的。”
黃帝一見麵就問:“岐伯啊,我最近聽到老百姓說,有人莫名其妙地就咬到了自己的舌頭,這可真夠逗的!不過話說回來,要是真有人老是這樣,咱們得怎麽治啊?”
岐伯一聽,捋了捋他那白花花的胡子,笑得跟朵菊花似的,說:“這事兒啊,簡單!咱們中醫講究的是望聞問切,但這回咱們得換個方法,讓他自己咬咬舌頭,然後咱們再看看是哪個髒腑出了問題,對應著補補就行了!”
黃帝一聽,差點沒笑噴出來:“自齧舌?這不是讓人家自己咬自己嘛!不過,你說得也有道理,那要是真看出問題來了,咱們怎麽補呢?總不能讓人家吃個大肘子補補吧?”
岐伯搖了搖頭,神秘地說:“非也非也,咱們得用針灸!針灸這東西,可是咱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一根針,就能調和陰陽,疏通經絡,治病救人!”
黃帝一聽,來了興趣:“那你快說說,要是舌頭老被咬,咱們得紮哪兒呢?”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娓娓道來:“首先啊,咱們得看看這舌頭是哪個髒腑的開竅。中醫說啊,舌為心之苗,心火旺盛,舌頭就容易出問題。所以啊,咱們得先考慮心包經和心經上的穴位。”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心包經?心經?這不是武俠小說裏經常提到的嗎?難道咱們真的要像那些大俠一樣,打通任督二脈,成為武林高手?”
岐伯一聽,差點沒笑岔氣:“任督二脈那是小說裏的說法,咱們中醫講的是經絡學說。不過你說得也沒錯,心包經和心經確實很重要,它們跟咱們的心髒健康息息相關。”
“那咱們先說說心包經上的穴位吧!”黃帝迫不及待地催促道。
岐伯點了點頭,說:“心包經上有個穴位叫‘中衝’,它就在咱們中指的指尖上。這個穴位啊,可是心包經的井穴,井穴大家都知道吧?就是像水井的井口一樣,是經絡氣血的出入口。刺激這個穴位啊,能清心瀉熱,開竅醒神。”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那心經上的穴位呢?是不是也有什麽神奇的作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岐伯笑著說:“當然有啦!心經上有個穴位叫‘少衝’,它也在咱們小指的指尖上。這個穴位啊,也是心經的井穴,刺激它能清心安神,發散內熱。”
黃帝一聽,覺得挺有意思:“那咱們是不是隻要紮這兩個穴位就行了?”
岐伯搖了搖頭,說:“非也非也,中醫治病啊,得講究整體觀念,辯證施治。雖然心包經和心經很重要,但也不能忽略了其他經絡。比如說啊,要是這人的脾胃也不好,那咱們還得考慮脾經和胃經上的穴位。”
黃帝一聽,皺了皺眉:“脾胃?這跟咬舌頭也有關係嗎?”
岐伯解釋說:“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要是不好,氣血就不足,舌頭也就容易出問題。所以啊,咱們得考慮脾經上的‘隱白’穴和胃經上的‘厲兌’穴。”
黃帝一聽,點了點頭:“嗯,你說得有道理。那這兩個穴位在什麽位置呢?又有什麽作用呢?”
岐伯接著說:“隱白穴在咱們大腳趾的內側,靠近趾甲根的地方。它是脾經的井穴,刺激它能健脾和胃,益氣攝血。厲兌穴呢,在咱們二腳趾的外側,靠近趾甲根的地方。它是胃經的井穴,刺激它能清胃瀉火,通經活絡。”
黃帝一聽,覺得挺有道理:“那咱們是不是隻要紮這四個穴位就行了?”
岐伯又搖了搖頭,說:“還不行呢!中醫治病啊,還得考慮陰陽平衡。要是這人陰虛火旺,那咱們還得滋陰降火。所以啊,咱們還得考慮腎經上的‘湧泉’穴。”
黃帝一聽,眼睛又亮了:“湧泉穴?這不是武俠小說裏經常提到的嗎?說是什麽‘湧泉相報’,難道這個穴位也能治病?”
岐伯一聽,笑得前仰後合:“你說得沒錯,‘湧泉相報’那是比喻人家對你的恩情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但這個湧泉穴啊,它可是腎經的井穴,位於咱們腳底的掌心處。刺激這個穴位啊,能滋陰降火,引火歸元。”
黃帝一聽,覺得挺神奇:“那咱們是不是隻要紮這五個穴位就行了?”
岐伯終於點了點頭:“嗯,差不多了!不過啊,咱們還得注意一點,就是針灸可不是隨便紮的,得找專業的醫生來操作。不然的話,紮錯了穴位,可就麻煩了!”
黃帝閑來無事,就拉著岐伯開始聊天。黃帝問:“岐伯啊,你說這人要是目眩頭傾,站都站不穩,咱們該怎麽治他呢?”岐伯一聽,嘿,這問題簡單啊,張口就來:“目眩頭傾?補足外踝下留之就好啦!”
黃帝一聽,有點懵:“啥?足外踝下?那是哪兒啊?你給我講講清楚。”
岐伯一笑,擺出一副老中醫的架勢:“來來來,我給你細細道來。”
首先啊,咱們得知道,這“足外踝下”在現代針灸穴位裏,對應的大概就是“昆侖穴”。昆侖穴在哪兒呢?你想象一下,把你的腳丫子翹起來,外腳踝那個地方,有個凸出來的骨頭,昆侖穴就在這骨頭下麵的凹陷裏。
這昆侖穴啊,可是個了不起的穴位,它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穴。膀胱經啊,就像是人體的一條大河,昆侖穴就是這條大河上的一個重要閘口。你刺激刺激它,就能調節膀胱經的氣血運行,讓全身的氣血都順暢起來。
“目眩頭傾”的人啊,往往是因為氣血上不來,腦袋缺血缺氧,才會覺得暈乎乎的。這時候,咱們就得給氣血加個油,打個氣,讓它們有力氣往上衝。昆侖穴就是幹這個活的。你紮上一針,留一會兒,氣血就被調動起來了,腦袋也就清爽多了。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那昆侖穴就隻有這個作用嗎?”
岐伯搖搖頭:“那哪能呢!昆侖穴的作用可大了去了。它不僅能治目眩頭傾,還能治腰痛、腳跟痛、坐骨神經痛這些個毛病。你看那些整天坐著不動,腰酸背痛的小夥伴們,多刺激刺激昆侖穴,保證讓他們舒服得不要不要的。”
黃帝一聽,樂了:“哈哈,你這昆侖穴還真是個萬能穴啊!那除了昆侖穴,還有沒有其他穴位也能治目眩頭傾呢?”
岐伯捋了捋胡子:“那當然啦!中醫的穴位多了去了,每個穴位都有自己的小脾氣和小特長。比如啊,還有個穴位叫‘申脈穴’,它也能治目眩頭傾。”
“申脈穴?”黃帝眉頭一皺,“這名字聽起來挺有意思的,它在哪兒呢?”
岐伯指了指黃帝的腳:“還是在腳上,你找到外腳踝正下方凹陷的地方,往前挪一挪,大概在外腳踝下方0.5寸的地方,有個小小的凹陷,那就是申脈穴啦。”
黃帝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腳,想象著申脈穴的位置,忍不住笑了起來:“哈哈,你這說的,我感覺自己像個穴位探測器一樣。”
岐伯也被逗樂了:“對對對,你就是個穴位探測器,以後誰不舒服,你就上去一頓亂按,說不定就按到穴位了呢!”
言歸正傳啊,這申脈穴啊,也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它跟昆侖穴是鄰居,作用也有點像。不過呢,申脈穴更擅長的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它就像是一個交通警察,指揮著全身的氣血按規矩行走,不亂跑不堵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目眩頭傾”的人啊,有時候是因為經絡不通,氣血堵在某個地方了。這時候,申脈穴就出馬了。它一出手,經絡就通了,氣血就順暢了,腦袋也就不暈乎乎了。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原來申脈穴還有這個功能啊!那它還有沒有其他作用呢?”
岐伯點點頭:“當然有啦!申脈穴還能治失眠、頭痛、腰痛這些毛病。特別是那些晚上睡不著的小夥伴們,多按按申脈穴,保證讓他們一覺睡到大天亮。”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哈哈,你這說得我都想試試了。那除了昆侖穴和申脈穴,還有沒有其他穴位也能治目眩頭傾呢?”
岐伯想了想:“還有一個穴位,也挺有用的,那就是‘風池穴’。”
“風池穴?”黃帝念叨著這個名字,“這名字聽起來挺有詩意的,它在哪兒呢?”
岐伯指了指黃帝的後腦勺:“就在你後腦勺下方,兩條大筋和耳垂連線的中點,有個凹陷的地方,那就是風池穴啦。”
黃帝摸了摸自己的後腦勺,想象著風池穴的位置:“哈哈,你這說的,我感覺自己像個穴位按摩師一樣。”
岐伯笑了:“沒錯沒錯,你就是個穴位按摩師。以後誰不舒服,你就上去一頓亂揉,說不定就把病給揉好了呢!”
不過這風池穴啊,它可不像昆侖穴和申脈穴那麽直接。它更像是人體的一個通風口,負責把體內的風氣排出去。咱們中醫說啊,“風為百病之長”,很多病都是因為風氣作祟。這風池穴呢,就是專門對付這些風氣的。
“目眩頭傾”的人啊,有時候是因為體內的風氣太多了,攪得氣血不得安寧。這時候,風池穴就出馬了。它一出手,風氣就被趕跑了,氣血就安穩了,腦袋也就不暈乎乎了。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原來如此啊!那風池穴還有沒有其他作用呢?”
岐伯說:“當然有啦!風池穴還能治感冒、頭痛、頸椎病這些毛病。特別是那些整天對著電腦、手機的小夥伴們,多按按風池穴,保證讓他們脖子舒服多了。”
話說黃帝大大有一天又找上了岐伯老師,一臉愁容地說:“岐伯啊,朕最近碰到些難題,你說這痿厥心悗的病,該怎麽治呢?”岐伯老師一聽,嘿,這可不簡單嘛,得拿出點真本事來。於是,岐伯老師慢悠悠地說:“黃帝啊,這事兒好辦,咱們用針灸就行。你得先找到足大趾間上二寸的那個穴位,給它紮一針,留針一會兒。哦對了,還有啊,足外踝下那地方也得留意。”
黃帝一聽,眉頭舒展了點,但隨即又皺了皺眉:“岐伯啊,你這說得也太簡略了吧?足大趾間上二寸,足外踝下,這都是哪跟哪啊?你得給朕詳細講講!”
岐伯一看黃帝這求知欲旺盛的樣子,心裏暗笑,得嘞,今兒個就給你好好上一課!
咱們先說這“足大趾間上二寸”的穴位。在現代穴位裏,這個穴位其實對應的是“太白穴”。太白穴啊,它位於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蹠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你別看這穴位不起眼,它可是脾經的原穴,能健脾和胃,清熱化濕。你想啊,這痿厥心悗的病,說不定就是脾胃不和,濕氣太重鬧的。給太白穴來一針,健脾化濕,病不就好了嗎?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嘿,這太白穴聽起來挺厲害嘛!那足外踝下那個穴位呢?”
岐伯微微一笑:“別急,我這就給你說。那個穴位啊,在現代穴位裏對應的是‘昆侖穴’。昆侖穴位於足外側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這昆侖穴啊,它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穴,能疏通經絡,散寒止痛。你想啊,這痿厥心悗,說不定就是經絡不通,寒氣太重。給昆侖穴來一針,經絡通了,寒氣散了,病不就好了嗎?”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