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水下抽沙裝置·琺華瓷
字數:3406 加入書籤
                    強風浪一起就是三天。
    這三天,大家都沒閑著,一套探摸方案被優化了好幾遍,已經非常成熟。隻待天氣轉好,就組織水下抽沙作業。
    在抽沙這個環節,大夥兒討論得最久。
    根據無限遙控潛水器傳回的訊息,江水極為渾濁,泥沙沉積也很厚,要想提取水下文物殊為不易。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沉積比較疏鬆,用手輕微煽動即可,都用不上手鏟。若是如此,隻要沉入水下抽沙裝置,利用其吸引力、噴射力,清理掉覆蓋在沉船及文物上的泥沙,就能進行下一步動作,對文物進行測繪、拍照工作,而後提取出水。
    但既有一般情況,就有特殊情況,有些水下文物已經腐蝕嚴重,稍一接觸就碎成齏粉,要是有一些脆弱的文物被掩埋在泥沙沉積裏,它們是否能承得住抽沙裝置的力道?
    對於這種情況,考古隊往往會在測量繪圖之後,先用特殊材料和技術將這種文物整體加固再打撈出水。如果文物是在艙中,則帶著沉船一起打撈。
    現在的問題是,沉船倒扣於泥沙之中,誰知道文物是否脆弱,是否經得起抽沙裝置的“洗禮”?
    激烈討論之後,王逸少終於拍板:用抽沙裝置在有凸起的地方先行試驗,進行小麵積的探摸,看看能不能摸出有代表性的文物。
    三天後,三組潛水隊員依次下潛,蒲濤、李浩然,郭超仁、耿嶽這兩組都有所獲,而且撈的都是碎瓷片。把幾塊破瓷片一拚合,竟然是一件孔雀藍的彩瓷。除了兩處缺漏之外,尚算完整。
    至於是哪個窯口,哪種彩瓷,哪種器型,隊員們第一眼就有了答案。不過,為穩妥起見,他們一邊翻查了圖錄資料,一邊和瓷器專家視頻連線,又用儀器對彩瓷進行了測年。
    最後,王逸少興奮地搓搓手,大聲宣告:“這件出水文物,是元朝末期的一隻琺華釉雙龍耳瓶,產地為山西。”
    隊員們提著的心終於落地,呼吸卻輕盈起來,緊緊握住身邊隊員的手一陣歡呼。童嫿正對著耳瓶攝影,也被這情緒波衝擊到,照了幾個角度覺得不太理想,便暫時停了下來。
    見狀,郭超仁忙說:“要不,你用我的照片吧。”在考古隊中,有專人負責攝影。郭超仁便是其中之一,技術很不賴。
    “不用。我等會兒自己照。”
    “等會兒就放回筐子裏保護起來了。”
    “真的?”童嫿忙又拿起相機。
    “哎,我開玩笑的,既然讓你跟蹤報道,當然要等你拍完咯!”郭超仁眯眼笑。誰讓她老捉弄他的。
    “噓!”童嫿選好角度,開始對焦。
    郭超仁連忙閉嘴,見她屏住呼吸,全神貫注,他也躡足走遠一些,生怕粗重的呼吸影響了她。
    片刻之後,見童嫿已在查看相冊,郭超仁才走近一些。
    “怎麽樣?”
    “還行。”
    “還行?”
    “很好了,細節都能看得清楚。”
    確實很細節,琺華瓷的特點是隔釉見胎,開芝麻紋片。紋片的開法是,開片四周起翹,隱現蛤蜊光。
    童嫿猶不滿足:“我回頭再修一下片。”
    “唔,調個白平衡就好了。”
    “好。對了,超仁哥。”
    “嗯?”
    “你給我的資料,我還有些地方不懂。”
    “哪裏不懂?”
    “我覺得琺華瓷和琉璃器挺像的,怎麽區別呢?”
    郭超仁豎起大拇指:“這個問題問得很專業哦,說明你認真看資料了。”
    剛把瓷片撈起來,郭超仁就跟童嫿“劇透”過,這很可能是一件琺華瓷。為了她寫稿方便,郭超仁順手給了她一堆資料加強學習。
    他也存了點小心思,要是記者寫錯了什麽,讀者會吐槽記者不專業嗎?大概率不會,最有可能吐槽的是,專業人士沒給人家說明白。
    琺華,又稱作“法華”,是一種低溫釉陶胎彩器,始創於元代,而盛於明代,清代之後逐漸稀少。在清人《飲流齋說瓷》一書中,作者許之衡對琺華瓷極為推崇,還提及技藝失傳一事。
    之所以創始於元代,是因為當時有很多西亞工匠,來到了中原地區。他們將西亞陶器的顏料、審美情趣,與晉中地區琉璃燒的技藝加以融合,發明了“琺華彩”,這一技術主要運用於宮廷建築構件。在發展過程中,琺華彩傳到了景德鎮,而後逐漸用於生活瓷器的燒造。
    很顯然,元代琺華彩生活瓷器的存量很小。也不僅僅是存量小,器型也比較小,直到明代也以花瓶、香爐等陳設器為主。在製作過程中,工匠們會先用高溫將其燒造成型,立粉填彩後使用堆貼技藝,再進行低溫重燒,用來增強紋飾的立體雕塑感。
    此外,琺華瓷的顏色很豐富,綠、黃、白、藍、紫、黑,應有盡有,其中以茄皮紫、葡萄紫最有特色,色澤鮮亮曆久彌新。工匠們又很喜歡將多種顏色進行結合,瓷器便顯出富麗濃豔的藝術特征。
    聽郭超仁讚她用心看資料,童嫿揚了揚腦袋:“那肯定。先不說別的。這瓷器是真好看呀,能不多研究研究?你看,西亞的立粉堆塑,可以讓瓷器產生西方浮雕的質感,內容呢,又是咱中國龍鳳花草山水。多稀奇啊!這不就是文化融合?”
    “嗯。你剛問琺華瓷和琉璃器的區別是吧?很簡單。琉璃開大甲紋片;但琺華瓷的紋片的開法,全都是四周起翹,”郭超仁指著琺華釉雙龍耳瓶的一角,“你看,像不像膠泥地日曬後的龜翹狀?上麵有反鉛的現象,看起來像是蛤蜊光。琺華瓷和琉璃器最大的區別,是在釉中添加了一眾叫草木灰的成分,所以在色釉上比琉璃器還要細膩一些。”
    童嫿虛心受教,連聲稱謝,當晚就一氣嗬成,寫出了一篇三千字的報道,可謂是圖文並茂,生動簡練,而又極具科普性。
    她也在心裏盤算著,在接下來的報道裏,她要親自下水跟拍,捕捉第一現場。他們……王隊長、超仁哥應該會同意的吧?
    喜歡江海潛尋請大家收藏:()江海潛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