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魚鰾?大蒜液?冰糖水?
字數:3597 加入書籤
                    鬧了這一波,有人慚愧,有人驚愕,但也有人置身事外。
    任燃饒有興致地看童嫿發飆,熱氣騰騰地輸出價值觀。畢竟他沒對沉船價值做過判斷。
    飯堂裏的氣氛有些凝滯,王逸少弄明白前因後果,自己也有些赧然。他們竟然不如一個新聞人來得客觀。
    童嫿瘋狂輸出後,坐回座位,一勺一勺地喝剩下的黑米粥,隻是每一勺都沒幾顆米。王逸少便坐到先前程致君那個位置,微笑著看她。
    童嫿臉上騰地燒紅一片,囁嚅道:“對不起,王隊,我失態了。我心情不好。”
    “不,你這是旁觀者清,你說得很好。這事兒怪我。老實說,其實我也有些功利心的,我這想法也影響了大家。”
    王逸少句句肺腑之言,看向童嫿的眼神也很真誠。他大概能猜到,童嫿和男友鬧矛盾心情不好,這才想找個情緒的泄口。可這沒關係,她說得有道理。
    童嫿微微一訝,王隊長也太大度了。童嫿數著米粒吃,腦裏飛快運轉,忽然靈機一動:“王隊,我想到一個點子。您要是不嫌棄……”
    “不嫌棄,不嫌棄,”王逸少笑眯眯地吃麵,“你說就好。”
    “我記得,金箔貼金工藝,會使用特製的膠水。唐宋古法用魚鰾膠水,關中一帶用構樹津液,還有很多地方,還使用豆漿黏液、大蒜液。”
    “對,”王逸少補充道,“冰糖水也可以。”
    “那麽,這隻金箔貼金碗,是用的什麽膠水呢?”
    “這個,還沒有做分析。”
    “我覺得可以做一下分析,這也算是一項考古成果。”
    一聽這話,大夥兒都有了勁,都目不轉睛地盯著她。
    童嫿臉上恢複了往日神采:“在唐代,金箔貼金工藝已經廣為使用了,到了兩宋時期,因為黃金比較竭乏,一度下過銷金禁令,宋仁宗就嚴令禁止,用金箔來裝飾佛像。到了元明清三朝,金箔貼金工藝,也主要用於建築裝飾。所以,金箔貼金碗是不多見的。我分析得對嗎?”
    雖是問句,但她自信滿滿,王逸少頷首:“可以這麽說,《天工開物》裏就有介紹,‘凡色至於金,為人間華美貴重,故人工成箔而後施之’。”
    “一個銀胎的碗,上麵貼了金,在河底埋了好幾百年,還能做到光亮如新,大家就不好奇,它到底用了什麽膠水嗎?”童嫿被自己的思路振奮了,“我這兩天又查了下資料,古人喜歡在布上用大蒜液,那麽器皿呢?用什麽膠水,才能讓金箔貼合得那麽好?”
    一語驚醒夢中人,王逸少怔住了。
    貼金箔的膠是有機物質,以前大家並沒關注過金箔膠的成分。倘若在這上麵做文章,不失為一個好的研究方向。很多課題,往往就是從微觀出發,邁向更深更遠。
    任燃、郭超仁都目光灼灼地盯住童嫿,看得她心裏發毛。王逸少沒表態,他兩人神色又怪異,莫不是她說得不對?
    童嫿摸了摸發燙的臉:“好吧,我說得不好,見諒見諒。”也是,大家都是一線考古人員,她一個外行在這指手畫腳,傳出去都讓人笑話。
    看她生出了誤會,郭超仁忙解釋:“不是,你說得很好,對吧,師父?”
    王逸少點點頭:“真的是旁觀者清,我們還真沒想過這個切入口,完全可以做一個金箔貼金膠水的研究嘛!”
    “和外省的研究所合作,多找幾個樣本,”郭超仁順著這個思路往下說,“弄清膠水的成分,說不定能從中窺見社會生活的一角。”
    隔壁桌的耿嶽也搭了話:“文物修複講究一個‘修舊如舊’,弄清楚膠水成分,應該也對文物修複有幫助吧?”
    “沒錯,是這樣。”王逸少看看耿嶽,又看看童嫿,“小童啊,謝謝你提供的思路啊!”
    童嫿被誇得不好意思:“王隊,您不怪我擾了大家吃飯的興致就好。”
    大夥兒異口同聲:“沒有,沒有。”
    這事就算翻篇了。童嫿走出飯堂時,心情也愉悅了幾分,看見程致君還在甲板上吹風,心裏也軟了幾分。
    “你不冷啊?”心裏軟,聲音也軟。
    程致君聽得心裏一動,卻不動聲色,淡淡道:“冷啊,但心更冷。除非你抱一個。”
    童嫿覺得好笑,近前一步:“我今天亂發脾氣,我道歉。不過,你反省過你的錯嗎?”
    “反省了。不該把她弄進報社。”
    “唔,展開說說。”
    “我洗稿肯定不對,但她也是利用這件事,來要挾我幫她進報社。我不應該答應她,讓她奸計得逞。”
    “倒也說不上是奸計,隻能說有些心眼,”童嫿臉色一肅,“你別說我小題大做,我是怕你被人拿捏。”
    “原來你這是在關心我,”程致君心裏一暖,扯過童嫿摟進懷裏,“我知道,我錯了,你原諒我!要不,我回頭找個理由把她攆走?”
    “不要公私不分。再說了,她的稿子確實不錯,你要唯才是用啊。”
    “好,好,聽你的。”程致君把童嫿摟得更緊。
    甲板上空無一人,隊員們一見這摟抱的一對,都自動遠離,不便攪擾。
    隻有王逸少、郭超仁站在不遠處,小聲論議道:“和好了就好。”
    王逸少拍拍郭超仁的肩膀:“那事兒就別跟童嫿說了,她要知道了,會後悔今天發這頓火。”
    郭超仁咬咬唇,片刻後才點頭:“我守口如瓶。”
    其實,考古隊員們不完全是因為沉船的斷代和預期不同,而覺得灰心喪氣,更多的原因還是“經費”。
    和田野考古相比,水下考古更費事,也更費錢,因此,財政撥給考古所的經費,在審批上會極為嚴格。
    這些年下來,考古隊曾發現好幾艘不同規格的沉船,但幾乎都沒進行發掘工作,原因無他,隻是因為文物局覺得“價值不大”,很難向財政要到經費。
    對這一艘沉船,隊員們寄望頗深,也付出了一些“沉沒成本”,自然是希望善始善終。然而,從已有的證據來看,沉船大概率不是元代的。
    馬上就要全麵布設探方了,在這個節骨眼上,如果得不到文物局的支持,該如何是好?
    喜歡江海潛尋請大家收藏:()江海潛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