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分子冰淇淋
字數:3548 加入書籤
                    接下來的每一天,考古隊員和“吉光”忙得不可開交,他們從潛水區下水,在渾水之中摸索許久。
    因為不是商船,文物不是成捆成捆地放在船艙中。又因為翻船倒扣的原因,文物更是散落在地,很難“打批發”運走。
    十二位隊員便隻能一點一點去摸,又一點一點地用繃帶把文物包裹住,再放進筐裏。這種包裹,一般是用聚氨酯樹脂材料。
    遇到手感特別脆弱的瓷器,考古隊員便不再運用“繃帶包裹法”來保護文物,而是用更為穩妥的“液氮冷凍法”。
    文物攢得多了,考古隊員把一筐一筐的出水文物掛在機械臂上,再用通訊儀通知水麵,工作平台出水文物起吊區留守的人員,就會操縱機械臂,把文物連筐提起。
    到了出水文物起吊區,考古人員會立刻卸下文物筐,並把它轉移到出水文物浸泡保護區,進行脫鹽處理。
    “……脫鹽處理之後,考古隊員會對筐裏的文物進行信息采集……”童嫿在平板上,事無巨細地記下每一個細節。
    盡管她早已做過功課,但人在現場的感覺是不同的,看到的每個細節都是真切細微的。
    在先前的調查階段,考古隊隻采集到散落在船底的文物標本三件,分別琺華釉雙龍耳瓶、“日”字紋的金飾件、金箔貼金碗。
    而當他們正是開展水下文物提取工作,卻完全不同。童嫿每天都在幫著登記文物數量,才過了三天,就有七千多件了。
    這其中,以各種火器為多,但瓷器、金銀器的數量,也達到了一千多件。照王逸少的安排,要等到出水文物全都提取出來,才對它們進行深入研究。
    工作很累,強度很大,但這些出水文物,卻讓郭超仁覺得無比滿足。
    作為才入行一年半的新人,耿嶽還沒參加過這樣規模的水下考古活動,他的心情更是難以言表。
    晚飯後,郭超仁、耿嶽一人一椅,坐在公寓門口,對著滿天星鬥發呆,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
    童嫿一邊嗑著瓜子一邊走過來,隨口問道:“在聊什麽呢?”
    耿嶽先回複她:“超仁問我,是在海上種珊瑚好玩,還是下水撈文物好玩。”
    “那你覺得呢?”童嫿被搭了把椅子,坐在他倆旁邊,顯然是要加入聊天組。
    “感覺不一樣。”耿嶽如實回答,“種珊瑚是讓‘沒的’變成‘有的’,而撈文物是讓‘被埋葬的東西重見天日’。”
    “哈哈,我倒覺得殊途同歸,”童嫿小結了一下,“不管是哪種水下工作,都是在賦予新生。”
    “嗯?”耿嶽不明白。
    “種珊瑚就不說了,文物埋葬在水底,不見天日,等於是沉睡或是死亡。而你把它撈了出來,可不就是賦予新生嗎?”
    “有道理,通透。”雖說童嫿的話經不起細琢磨,但耿嶽也心悅誠服。
    “哦,對了,我這有瓜子。吃瓜子嗎?”因為聊天,童嫿捧著瓜子忘了嗑。
    “不了,我們這幾天隻能吃師傅配的菜。”耿嶽忙推拒。
    郭超仁嘴巴動了動,終究還是沒說那個“吃”字。童嫿不由莞爾。
    三人又閑聊了一陣,童嫿才切入正題:“超仁哥,我請教你一個問題。”
    “寫稿子遇到難題了?”
    “嗯。”童嫿說,“我今天想寫一寫,在提取文物時,用的‘繃帶包裹法’和‘氮冷凍法冷凍法’。繃帶那個,我覺得不用多著墨,主要是‘液氮冷凍法’。”
    “不明白的地方,你說說看。”
    “我查了一些材料,材料裏說,液氮冷凍法主要用於製作製冷劑。液氮性質穩定,速凍方式有三,一是液氮浸漬凍結,二是液氮冷氣循環式凍結,三是液氮噴淋凍結。我想知道,在水下考古當中,我們用的是哪種方式?”
    “一般是第一種。”
    “為什麽呢?”
    “液氮浸漬凍結,是把文物置於進入液氮中,實現快速凍結。液氮噴淋凍結,必須與文物或食品進行熱交換。在水底呢,哪有什麽熱交換!”
    童嫿一怔:“食品?”
    “對啊,”郭超仁笑,“冰箱裏也用的。”
    想起來了。起初,冰箱使用的製冷劑是氟利昂,這種製冷劑的速度比較慢,後來市麵上的冰箱,已有不少改用了液氮。
    童嫿點點頭:“怪不得這麽熟悉,原來是它。那我知道怎麽寫了,我可以從冰箱製冷說起,這樣會更有生活氣息。”
    聞言,耿嶽流露出欣賞的眼光,郭超仁卻翻起了手機,不一會兒遞給童嫿:“你可以先寫分子冰淇淋。讀者會更有興趣。”
    “分子冰淇淋?這是什麽?”童嫿很困惑。她對吃這種事,一直保持著“能吃飽不餓死就行”的態度,很少吃什麽新鮮玩意兒。
    “這個麽,”郭超仁來了勁,“一種在國外很流行的高端冰淇淋,吃起來會冒煙,口味麽,有香草、奧利奧、榴蓮、蔓越莓、巧克力、芒……”
    童嫿小聲而禮貌地打斷他:“哥,我隻想聽原理。”
    “原理的話,”郭超仁想了想,“液氮的沸點很低,零下196度。賣家先選好各種原料,淋上牛奶,再把液氮淋在杯子上,隻需要兩三分鍾,就能生成一個冰淇淋。這種冰淇淋很好吃的,因為液氮速凍之後,會生成很小的冰晶,吃起來會更爽滑。”
    “我有印象,”耿嶽插言,“市區有這樣的店,我陪兒子吃過。很有意思,在製作冰淇淋的過程中,一直有煙霧繚繞,看起來很魔幻。吃的時候也是,看起來吞雲吐霧的。”
    提到他三歲兒子的時候,耿嶽本就溫和的眼睛裏,更是漫溢著溫柔和依戀。
    童嫿鼻子裏一酸:小時候,爸爸也給他買過冰淇淋和汽水啊!
    她吸了吸鼻子,拋開那點傷情,又問郭超仁:“聽得我有些饞了,真討厭,我去寫稿子了!”
    說完,童嫿把瓜子往兜裏一揣,往公寓裏踱去。
    這些天,他們白天進行水下作業,臨到夕陽下山又回崇明島上公寓住下。船上每天都有兩位工作人員守夜,也不用擔心出水文物失竊。
    喜歡江海潛尋請大家收藏:()江海潛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