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水下原址區·潛水觀察

字數:4240   加入書籤

A+A-


    返回一樓後,站在水下參觀等候區,戈老師細心地問起觀眾們的身體狀況,因為水下原址區,位於長江水麵下30多米處,而隧道式自動扶梯長達91米,垂直高度40米,很可能讓人感到不適。
    了解到大家身體狀況良好後,戈老師便說:“稍後,請觀眾朋友們一人一梯站在梯步上。”
    接下來,穿過等候區,眾人都進了一座門,往前走二十餘步,就會抵達電梯口。
    光線隨之暗下來,一眼望去不到頭。
    威廉斯、童嫿、任燃、郭超仁四人各占一梯。電梯向下運行,剛運行半分鍾,郭超仁身後便傳來大口呼氣的聲音,聽起來很緊張。他扭頭看了下,發現正是先前不明白“連通器”係統,進行提問的女士。
    郭超仁輕聲問:“您是不是不適應?”
    電梯空間裏,有藍色的明度很低的背景光,幽幽藍光打過去,女士的臉色很難看。
    她“嗯”了一聲:“有點眩暈,我怕……”
    “那換換吧,你到我這兒來,”郭超仁熱心地說,“我可以照看您一下。”
    說著,便虛扶了一把。
    女士很感激:“謝謝啊!”
    二人交換位置。電梯下行費時也不算很長,但無論是女士,還是郭超仁,都覺得時間很漫長,一個是盡力適應空間位置的落差,一個是在仔細照看生怕對方發暈跌下去。
    好容易到了地麵,兩個人都鬆了一口氣,女士忙表示感謝。
    郭超仁忙說:“不客氣。”
    見狀,童嫿笑道:“你還挺熱心的嘛。”
    郭超仁本來想說“你才知道”,又怕毀了自己形象,便笑道:“舉手之勞嘛,應該的。”
    威廉森雖然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麽,但任燃已經翻譯給他聽了,他便直爽地笑道:“originay, teace. i ty cared about tong hua, hehe.”原來,郭老師對人都很熱心,我還以為他隻關心童嫿呢,嘿嘿)
    童嫿、郭超仁自然都能聽懂,童嫿微微一笑算是回應,郭超仁卻大著膽子,趁勢表白:“不不不,童嫿可不一樣。”
    說罷,他又翻譯了一遍。
    任燃在心裏給郭超仁點了個讚:這小子,總算是敢說了。等他再鋪墊鋪墊,我再來個神助攻,可不就把這老處男給送出去啦?
    郭超仁當然不知任燃的心思,隻涎著臉跟在童嫿身後,說:“別發呆了,跟上戈老師要緊。”
    說著,又看了剛剛那位女士一眼,但見她好奇地打量著落腳處附近的艙門和儀器,應該已不再眩暈,郭超仁才放心地看回到童嫿這邊。
    他並不知道,這麽個小細節,被童嫿盡數收入眼底,對他好感+1。
    水下時光隧道,長為147米,這也是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的精華所在。應該說,先前的所見所聞,都是在為親見這個水下水光隧道做知識儲備。
    這個水下原址區,仿佛一座時光的殿堂,讓人置身於曆史的洪流之中。
    走進那70米長的參觀廊道,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每一步都踩在曆史的印跡上。廊道的兩側,23個直徑80厘米的觀察窗如同曆史的眼睛,透過它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中靜靜躺著的白鶴梁題刻,那古老的字跡浸在處理過的江水之中,因著燈光的映照更顯滄桑。
    而更為震撼的是,廊道內安裝的28個360度旋轉的攝像頭,如同守護曆史的精靈,它們無聲地旋轉著,捕捉著水下的白鶴梁每一個細節。通過它們,白鶴梁題刻在水中的倒影、那些沉積在水底的古老痕跡,都一一展現在遊人眼前,仿佛觸手可及。
    在這裏,每一處細節都注入了曆史的厚重感,每一刻都讓人震撼不已。刻在石頭上的題刻和石魚,與先前在“詩——白鶴梁題刻的人文價值”展區中所見的拓片,一一對應起來,看得郭超仁大為震驚。
    童嫿、郭超仁都趴在觀察窗外,從不同角度欣賞那些石刻,碰到黃庭堅、朱熹的詩文題刻,銘錄了長江千年水文信息的石魚雕刻,他們還用微單相機進行拍攝。
    沒辦法,觀察窗的玻璃太厚,手機的像素再高,也不足用。
    當年,在三峽工程修建後,位於涪陵城北的長江中的白鶴梁,因江水上漲之故,而永沉水底。但是,這道天然石梁上所刻的那些詩文題刻、石魚雕刻,卻富含了生動的人文信息,極具史料價值,所以相關的科技保護方案,才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雖然見了很多的水下考古項目,但郭超仁接觸的主要還是沉船項目。像這種水下題刻,還是第一次見到。他不免有些感慨:“生活在當代,為了享受更好的人居環境,人們很難避免和大自然或是人文遺跡發生衝突。幸好,還有越來越發達的科技手段……”
    童嫿順著他的話說:“有了這些科技手段,白鶴梁水下題刻,才不會真的沉沒於江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僅不會被真的淹沒,”任燃更關注技術層麵,突然插言,“而且還能得到更好的保護。現在的江水是被處理過的,對石刻的腐蝕性很小。”
    三人又小聲地討論了一會兒,話題是“無壓容器”方案。
    戈老師正好跟一個觀眾解說黃庭堅的時刻,郭超仁、童嫿、任燃三人的討論,也落入她的耳中。講完之後,戈老師主動和他們三人打招呼:“你們好,請問你們是專業人士嗎?”
    郭超仁便亮明了身份。
    戈老師微微一訝:“先前就聽說,有上海的水下考古老師要過來,沒想到是你們。沒注意到啊,抱歉抱歉。”
    “沒關係的,是我們自己想跟著觀眾一起看的,”郭超仁笑著指了指威廉森,“那位威廉森先生也是一位水下考古工作者。”
    “哎呀,那可太榮幸了,”戈老師笑起來,“您看這樣可以嗎?稍後……”
    她的聲音稍微低下去,僅郭超仁三人能聽清,說的也正是郭超仁本來準備提出的請求:穿上潛水服,到水下去參觀題刻。
    之所以有“無壓容器”方案及參觀廊道,為的就是方便一般觀眾,在不穿潛水服的情況下,進入到江底,近距離參觀水下題刻——這也是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獨有的特色。
    但實際上,對於極少數有研究需求的專業人士來說,他們可以在經過審批之後,零距離接觸水下題刻,去聽聽曆史的回聲,感受白鶴梁的滄桑曆史。
    和童嫿、郭超仁不同,任燃對題刻本身的興趣不大,但卻對參觀廊道中的各個器械鑽研起來。不過,當他看到一處石魚,是兩隻親嘴魚之後,便饒有興致地照了一張。
    參觀結束後,在戈老師的帶領下,一幹觀眾通過另一條154米長的水平交通廊道,和90米長的自動扶梯,重新返回地麵。
    腳剛落地,每個人都頗為感歎:地麵和水下,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空間!
    也有人意猶未盡,問起戈老師:“老師,我們還能再下去一次嗎?”
    “當然可以啊,”戈老師笑眯眯,“隻要是在下午五點前,都可以的哦,隻要跟著任意一位講解員,就可以了。”
    郭超仁三人對視一番,都輕輕搖搖頭,他們倒沒必要再下去一次了。等到觀眾散去,他們調整好狀態,童嫿、郭超仁、威廉森都可以申請親自潛水,零距離觀察題刻。
    至於任燃……
    任燃心想,他可以趴觀察窗外,看他們仨潛水。
    倒也別有一番滋味!
    喜歡江海潛尋請大家收藏:()江海潛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