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今天有靈感嗎

字數:4351   加入書籤

A+A-


    陸裕看著自己聊天軟件上整齊排列的五個文件。
    “幾個?”
    “哈哈,也就五個,最近看著這些文檔,都有些眼花了,也分不清到底哪裏好了,學長看看怎麽樣?”
    陸裕有些無奈,“那我看看吧。”
    安荷學習認真勤奮的事情陸裕是聽過的,但是沒想到,一個小小比賽,竟然也值得安荷費這麽大的心力。
    陸裕關了自己剛剛正在看的文件,一個一個下載打開安荷的文稿。
    他原以為安荷的每一份文稿應該隻有一個部分有些不同,但是現在發現根本不一樣。
    原本的文稿幾乎全被安荷改了,而且還有五個這樣的版本,每個都不一樣。
    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居然攢出這麽多份報告,安荷這是什麽效率。
    陸裕自我審查了一番,覺得即使是他自己,也不一定做得到。
    安荷的幾篇報告陸裕一一看過之後,在每份報告的結尾都寫了自己的想法。
    陸裕發現的最大問題就是,安荷在一味追求創新,忽略了可行性。
    很多想法他們現在還不能通過現有手段驗證,這樣在評委那裏會拉低分數。
    所以雖然安荷寫了很多,但是在陸裕看來,都沒有他們之前群策群力的那篇合適。
    陸裕把文件重新發回去後,又總結了一下五篇報告的核心問題,也寫了一段話,發過去了。
    安荷這會兒也沒閑著,正抓著一本書在讀,隻不過見聊天軟件一亮,就立刻把注意力又拉回到比賽報告上來了。
    陸裕的每一個評價安荷都認真看了一遍。
    很中肯,在最後的整體總結中,更是直接說出了安荷隻求創新,不管其他的大問題。
    她有些無奈地歎了口氣。
    看來自己可能能給出的最好水平就是之前上交的水平了。
    在這個時候,安荷終於明白了為什麽這個比賽需要小隊參加,一個人的力量有的時候是真不夠。
    接下來的幾天,安荷簡直可以說是圍著柴佩琳轉。
    時不時就來一句,“佩琳,最近有沒有靈感?”
    柴佩琳一開始還能好好說話回答,但是到後麵也有些急了,“哎呀,安荷,你就別著急了,這種事情根本不是一拍腦袋就能想出來的呀。”
    之前她參加考試的時候,也是因為學習了很長時間的基礎知識,所以才有了很多想法,並且抱著反正也不是期末考試的態度都寫上去了。
    現在這個內容,她還需要醞釀一下。
    安荷立刻乖巧點頭,“好的好的,我不急。”
    但是每天該問的,還是一點都不少問,把柴佩琳搞得哭笑不得。
    柴佩琳甚至覺得自己要是不想出點什麽舉世無雙的點子,安荷都要跟自己絕交了。
    陸裕這些天也看出來安荷非常希望他們的報告能有創新,有突破,所以幹脆給廖應心也發了消息,讓她好好想想。
    廖應心倒是也提了幾個自己的關於創新的思路,但是因為專業知識有限,廖應心的一些想法更加無邊無際。
    陸裕也隻能就此作罷。
    至於沈楷,本來就是給他們提供技術支持的,陸裕也不打算麻煩他。
    不過好在,期限來臨的時候,柴佩琳還是貢獻了自己的一些思路的。
    陸裕聽著柴佩琳的思路也有些驚訝。
    他以為柴佩琳除了是安荷的室友,性格比較外向開朗之外,就沒有什麽特別突出的特點了,沒想到柴佩琳居然還真的能說出些什麽。
    柴佩琳給出的建議可以說是非常落地。
    報告結論不用推翻,使用的方法,也不用變化。
    “我們就多用幾種方法來做測試唄。”柴佩琳簡單解釋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以往的報告她都已經看過了,大多數重視的都是創新地解決問題方法。
    這一方麵他們在討論的時候,幾乎已經是做到最好了。
    這個時候如果再繼續做創新,很容易變成畫蛇添足。
    除了這個部分,能改動的,大概就隻有過程了。
    可是驗證過程,肯定是不能變了,如果變了,你也驗證不出來呀。
    於是,她就提出,我們多用幾種方法來進行驗證不就行了。
    這樣既能加強他們結論的可信度,也可以使用創新的方法。
    即使有個別方法不成立也不要緊,隻要大多數成立,結論仍然是可能成立,他們隻要把在過程中遇到的情況如實記錄不就行了。
    安荷聽到柴佩琳的想法,心中一喜。
    這個好辦。
    因為之前,她們就討論過,到底哪種方法比較適合驗證,於是找了好幾種方法,隻不過最後做完的,隻有這一種。
    隻要把剩下的內容都驗證一遍,然後記錄下來驗證過程就可以了。
    而且,也不需要很多篇幅,隻要一小段說明他們進行了多種方法驗證,並且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就行了。
    甚至也為答辯提供了話題。
    一舉多得。
    “就是這個想法,可能又要辛苦你了。”
    柴佩琳看向沈楷。要進行不同方法的驗證,可能涉及到模型的問題,所以自然需要沈楷的專業來幫忙。
    “沒問題。”沈楷立刻保證似的開口。
    ——
    五月很快走到了盡頭,安荷幾個人的新報告也做好了。
    在韋露和吳之瑤讚歎驚訝的眼神中,幾個人一起去了比賽現場。
    因為是最後的評審,所以除了對報告進行最終的審核之外,還要進行答辯。
    每個小組都要派出一個人來回答評委組的問題。
    兩方麵的分數結合在一起,才能確定最終的得分。
    報告方麵,a大小隊的報告因為做了調整,積分成功超過了c大小隊。
    隻要最後的答辯沒有問題,積分第一就一定是他們。
    答辯派出的是廖應心。
    這是大家投票決定的。
    韋露在看過他們的問題之後,給他們分別出了四個差不多難度的題目讓他們進行回答。
    安荷和柴佩琳以前隻有演講經驗,這種即興發揮,就有些遜色了,隻能按照自己對於報告的理解作答。
    廖應心和陸裕兩個大三學生明顯在這方麵更得心應手一些,隻是陸裕的風格相對來說更嚴肅冷硬一些,廖應心相對來說更加隨和自然。
    最後大家一致選擇了廖應心來做這次的代表。
    看著已經上台準備最後答辯的廖應心,韋露坐在觀眾席十分得意地對吳之瑤說,“你看看我的眼光,他們五個人各顯身手,這第一名不就到手了。”
    喜歡獲得係統後,我成了卷王請大家收藏:()獲得係統後,我成了卷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