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柳暗花明

字數:4081   加入書籤

A+A-


    如果單從時間上來打量張紅旗的生活,就會發現變化堪稱極速。
    原本在張紅旗的規劃當中,老老實實打獵養家,手裏頭盡可能的存一筆錢。
    等到過幾年政策有所變化,就可以憑借自己積累的人脈以及對未來方向的了解,讓自己和家裏人都能過上好日子。
    如果有餘力,就帶著鄉親們闖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真等到東北這片地方,不可避免地走入衰敗的境地時,最起碼自己身邊的人不用活得那麽狼狽,那麽苦苦掙紮。
    可自從取了老吳家留下的寶之後,張紅旗的生活和所處的環境急速的產生了劇烈的變化。
    這玩意兒,啥年月有錢都不背虧昂。
    劉浩跑去京城,好像一下子點醒了張紅旗。
    手裏有了巨額的財富,好像大略應該自己不該在按部就班的,按照之前的規劃生活了。
    自己或許可以折騰出更大的動靜,或許可以讓身邊的人過上更好的日子,或許可以為鄉親們闖出一條更寬闊的路來。
    當然,不管在任何時候,張紅旗對未來的發展對自己該走的路,都將遠近親疏分得很明白。
    他不是個聖人,哪怕是在眼下,張紅旗想要惠及身邊人的順序也是由近而遠的。
    都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話真就一點沒錯。
    張紅旗肯定是希望自己成為能力大的那個人,可他還做不出來為了所謂的責任,獻祭了自己家人和身邊朋友的舉動。
    去京城的好處多多,能夠和林彩英團聚,夫妻兩個不用再過兩地分居的日子隻是其中一項。
    手中暫時擁有了方便變現的金條,讓張紅旗可以趁著眼下還能撿漏的時候,為將來多儲存一些資本。
    同時最為關鍵的是,這一切好似冒進一樣的突飛猛進,和張紅旗以及林彩英兩口子之前的規劃,沒有任何衝突。
    靠山屯的藥材種植依然在積累經驗,與此同時,周紅婷也在有意識的宣傳,老林子裏的那些山貨一旦運出去,有多招人稀罕!
    老林子裏頭的好玩意兒真就不少,趁著眼下大家都還沒有這個觀念,也都缺乏這方麵的意識,提前形成一定的規模,甚至造就一定的口碑效應,在未來的日子,最起碼靠山屯乃至清泉縣的鄉親們,日子會越來越好。
    眼下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那漫山遍野的木材,那一車皮一車皮拉出去的煤炭上頭,等到山頭都變禿了,地下都挖空了的時候,想要替大家找一個輕鬆的活法,太難。
    真到了那時候,啥好招都晚了。
    不管說是積重難返也好,轉型的陣痛也罷,當問題累積到一定程度,瞬間爆發的時候,是沒有時間讓所有人妥妥當當規劃的。
    麵對大時代的浪潮,即便擁有著後世的記憶,張紅旗能做的也不過是盡可能的把自己的木筏子造的更大一些,更結實一些。
    誰能夠搭乘上這個木筏子,能夠在最壞的情況下保全自己,全看各自的命運了。
    張紅旗和趙鐵柱原本打算,是拜托劉浩的三姐夫想法的協調一下。
    先通過借調的手段,把他倆的工作關係從清泉縣林業局折騰到沈陽。
    然後再通過借調或者委派的手段,整兩個駐京辦編外人員的身份。
    至於這駐京辦是哪個單位的駐京辦並不重要,反正他倆又不占名額,又不占工資,要的無非是一個長期能夠待在京城的身份罷了。
    結果這事情讓李秀秀和鄭宏聽說了,這兩口子當時表情就十分的怪異。
    李秀秀直接開口詢問:“你倆天天不上班,是不是擱單位裏還安插的有內線呀?
    咋啥事兒你們都能聽說呀?
    我可把話說到頭裏,你倆有啥事要辦,但凡不找我,今後我可是一點忙都不會再幫你們了!”
    張紅旗和趙鐵柱也是麵麵相覷。
    這咋正好好說話呢,李秀秀還整急眼了?
    “俺們兩個能有啥內線?有啥事兒不是找你就是找老鄭,別的人俺們也信不過呀!”
    張紅旗一邊說一邊覺得自己和趙鐵柱去京城的事兒,估摸著不用再麻煩三姐夫了,“那啥,秀秀,你那兒是不是有啥消息呀?
    有消息就給俺們透個底兒唄。
    俺們跟劉浩那是親兄弟一樣,可他三姐夫畢竟跟俺們沒那麽大的交情。
    再說就算人家樂意幫這個忙,也是人情套人情的關係。
    人家往裏麵塌人情就不說了,單單這個麻煩勁兒,沒三五個月連個準信都不一定有!”
    張紅旗說的這些話真就一點沒有誇大的成分。
    別說什麽編外人員不編外人員的,啥年月想在駐京辦混個身份,那都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都不說最難這一關,就是張紅旗和趙鐵柱從清泉縣林業局借調到沈陽,不管是從哪個單位走,都足夠讓普通人奮鬥三五年了。
    李秀秀和鄭宏對視了一眼,才發覺可能自己真的想岔了。
    “咱們林業局前段日子下發的文件,說是要對一部分機構進行調整,尤其是在外省的辦事處……”
    李秀秀說的這些東西過於高端了,別說張紅旗和趙鐵柱壓根就沒去上過班,哪怕他倆天天按時按點上班,下了班義務加班到第二天早上呢,該不知道啥情況,依然也不會知道。
    因為這東西壓根就不是普通職工需要考慮的,也不是普通職工能夠參與進去的。
    說白了,根子還在建設兵團身上。
    當初建設兵團還在的時候,身上承載的職能極其複雜,也十分的全麵。
    眼下改製了,各種職能和相應的義務自然是要進行拆分。
    可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絕大部分普通人或者普通職工眼中,好像所謂的改製,對他們影響不大。
    因為他們的工作生活都沒有太大的改變。
    可實際上作為統籌全局的某些人,所做的相應的工作真就不少。
    甚至說能夠把改革平穩的推動,其中不知道隱含了多少人的心血。
    在保證改革順利完成的同時,具體工作中自然有優先分級的。
    而作為向全國各個地區不斷輸送血液的大東北,在重要的城市和地區設立辦事處,原本就是必不可少的機構。
    隨著建設兵團改製主體任務已經逐步完成,眼下到了該收尾的階段。
    而這些設置在其他城市和地區的辦事處,自然也要進行重新的梳理。
    “實際上,改革開始的時候,那些能兵強將都被調回來不少,而外地的那些辦事處,有些已經改了招牌,有些還在用建設兵團的名義。
    隻不過行政上和相關的公章都已經全部換掉了。
    這次下發的文件就是為了對人員上作出進一步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