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諸王覲見
字數:6377 加入書籤
末了。
宇文衍又補充了一句。
“陛下,小小倭奴,膽敢參與半島戰事?”
尉遲迥聞言當即問道。
王軌,顏之儀,樂運,宇文賢也同時看向宇文衍。
“倭國與半島地緣相近。”
“且不論敢與不敢,也是一個外在因素,不能忽視!”
宇文衍可是清楚得很。
曆史上,唐朝收拾百濟的時候,倭國就出兵了。
雙方在白江口發生海戰。
一戰將倭國從骨子裏打服貼了,近千年不敢對中原王朝提兵事。
如今,曆史走向發生了改變。
宇文衍也不知道,以後解決半島問題時。
心比天高的倭國還敢不敢出兵。
“臣等謹遵聖命!”
宇文衍這麽說,幾人當即應答。
他們已然形成了習慣,凡陛下所提,定不能輕視。
……
隨後的日子。
陸續有回來過年的外官抵京。
在外的王爺也大多返京。
除去駐守交趾的滕王宇逌,雲南大理的陳王宇文純,雪域高原道縣的越王宇文盛。
其他諸王全都回京了。
臘月二十三。
兩儀殿。
諸王齊齊入宮麵聖。
“臣等參見陛下!”
去年,諸王都沒有回京過年。
新城搬遷後,
這是他們首次入新宮覲見。
“哈哈,免禮!”
“諸位皇叔公,皇叔,歡迎回家。”
宇文衍笑容可掬地起身笑道。
將諸王領到茶室暖閣。
新宮眾殿。
鐵爐子巧妙地與牆壁融為一體,做成了壁爐。
“謝陛下。”
諸王看到已經成人的皇帝英姿勃發,一臉和煦。
暗自鬆了一口氣,滿臉盡是欣慰之色。
在絕對權力麵前,任何血脈親情都是脆弱不堪的。
宇文衍親政後。
展現出與宣帝宇文贇完全不同的態度。
對待皇室成員采用溫和的手腕。
多年以來,一直未變。
但諸王心裏是沒底的。
畢竟。
彼時皇帝年少。
隨著年齡的增長,說不定哪天就變了。
如今。
看到成年天子的皇者霸氣愈加威盛,舉手投足間皆是上位者的氣勢。
顯露笑容卻是一如既往的親切。
原本的擔憂放鬆了不少。
諸王入座。
宇文衍動手泡茶。
“陛下喜得皇子,大周江山後繼有人,可喜可賀……”
“是啊,可喜可賀!”
趙王宇文招看著侄孫皇帝和以往一樣親自動手泡茶。
笑嗬嗬地拱手恭賀。
其他王爺也是笑容滿麵地出聲附和。
小皇子出生後。
諸王得知消息,每人都精心準備了一份賀禮送回京城。
宇文弘的出生。
對於宇文皇室,甚至整個大周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事情。
皇後嫡出,皇帝長子。
一出生就成了第一順位的法定繼承人。
“同喜,同喜!”
“朕尚且年輕,弘兒以後還仰仗諸位皇叔公,皇叔多加教輔……”
宇文衍眉開眼笑,嘴上客氣了一句。
“陛下自幼聰慧過人,生而知之,皇子定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代王宇文達平時少言,躬行儉約,生活簡樸。
是一眾王爺當中的“異類”。
身邊妃嬪不超一手之數,侍女也就數人。
有了周武帝賞賜的齊後主寵妃馮小憐。
對王府之外的女人更是敬而遠之。
這幾年。
巡視北境各道,兢兢業業,無怨無悔。
宇文衍看在眼裏,心下甚是滿意。
“十一皇叔公,其他幾位王爺都領兵駐守一方,你不會怪朕厚此薄彼吧?”
宇文衍給眾王倒茶,一邊看向代王打趣道。
“那是陛下愛惜本王,讓我離家近些……”
宇文達聞言心下一凜,臉色微變。
不過很快恢複如常,當即笑道。
說實話。
自從看了宇文衍鼓搗出來的地球儀,對身處的大世界有了全新了解後。
諸王的眼界和胸懷得以拓展。
心中無不產生了走出去看世界的念頭。
得知老九,老十,老十三都被侄孫皇帝委以開疆拓土的重任。
說其內心沒有一丁點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不過。
齊王宇文憲的下場,讓諸王對領兵之事諱莫如深。
代王不是愚鈍、衝動的性格。
隻要宇文衍不主動提及,他絕對是閉口不談。
如今皇帝拿此事打趣。
他也隻是陪笑,一語帶過。
“哈哈!”
“皇叔公有此心態,朕就放心了。”
“塞外草原以北,亦有廣闊地域,突厥當下也還是異族。”
“機會大把,屆時,皇叔公別怪朕心狠讓你遠離京城就是了……”
宇文衍心如明鏡似的。
借此機會,給一顆定心丸,免得他胡思亂想。
“哈哈,謝陛下!”
宇文達聞言大喜。
“陛下,突厥終會反叛麽?”
宇文招聽了卻是眉頭微皺,望著宇文衍身後的輿圖問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下。
突厥分裂,東突厥歸附,雙方和親。
邊境安定,貿易繁榮,形勢一片祥和。
很多人已經不把突厥當成威脅看待了。
“七皇叔公,朕一直以為北狄諸部亦是炎黃後裔。”
“然,地域分離,水土不同,文化民俗大有差異。”
“曆代中原王朝均視為異族。”
“在其尚未融入華夏民族之前,雙方隨時都可能走向對立……”
宇文衍早就表明了對於四夷的立場。
諸王和朝中大佬也清楚皇帝的雄心壯誌。
華夏天下,天下大同!
這可是比迷人老祖始皇帝“一統六國,書同文,車同軌”還要遠大的偉業。
宇文衍喝了一口茶,接著又道:
“五皇叔身處居延城,對突厥人最是了解。”
“肯定知曉突厥和大周之間的距離感。”
老五道王宇文充與老四曹王宇文允同年。
17歲到史萬歲帳下做記室,隱姓埋名,一呆就是八年。
多次隨軍配合沙缽略可汗征討阿波。
在西北道軍中混出個能文能武的“居延記事”名頭。
被軍士們拿來與“敦煌戍卒”相提並論。
“陛下所言甚是。”
“突厥與我等文化風俗差異明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融合一起的。”
“若是雙方和平共處,居延城,大境門,河套三城能夠以當前模式持續百年,說不定真有奇效……”
宇文充長期和突厥人打交道。
自己也曾思考過。
為何中原王朝的北部邊患屢征不休?
隨著對皇帝“突厥策略”的深入了解。
深刻領會了宇文衍“文明同化”的良苦用心。
既然大漠草原獨具“反骨基因”。
那就把那裏變成自家的地盤。
把那裏的人口教化成自家人。
唯有如此。
才能一勞永逸,以絕後患!
……
喜歡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請大家收藏:()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