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驃國的命運
字數:6184 加入書籤
衝鋒的隻是普通騎兵陌刀隊。
而不是具裝鐵浮屠。
戰爭毫無懸念,開戰即呈一邊倒的態勢。
遠處山坡上。
陳王身側的混魯,混賴手持單筒望鏡直接看呆了。
“千裏眼”器物就已經讓他們嘴巴張到能塞下雞蛋。
再看戰場局麵。
更是驚掉了下巴。
原來戰爭還可以打得如此輕鬆寫意。
要知道。
近幾年來。
兄弟二人調集了五六萬人,才堪堪抵禦驃國一波又一波的進攻。
在他們眼中極其難纏的驃國軍隊。
麵對朝廷王師,猶如土雞瓦狗一般不堪一擊。
此時。
昆賴後背冷汗直流,哪還有半分懷疑。
朝廷軍隊旗開得勝。
陳王吩咐兄弟二人率軍乘勝追擊。
一鼓作氣,向南推進百裏。
一舉收複被驃國侵占的土地。
“陛下。”
“臣觀驃國作派,多半也是養不熟的白眼狼。”
“既然已經撕破臉,幹脆一勞永逸,直接打到海邊去!”
王鷹作為最早追隨皇帝的武將。
擔任千牛衛大將軍,負責天子安全。
能在新設軍機處獲得一席之地,朝堂上下沒任何人感到意外。
“聽九弟所言,西南並非不毛之地。”
“陛下看重的蜀身毒道亦需通過撣國舊地。”
“驃國無視我朝忠告,悍然北上擴張,狼子野心,留著必成禍患。”
“臣同意子昌之言。”
趙王宇文招既是軍機大臣,又是閣臣之一。
逐漸取代了郯國公王軌在朝堂中發揮的作用。
宇文衍聽罷,未置可否。
眸光從輿圖收回,一臉笑意地看向其他三人。
“陛下,陳王和驃國軍隊交鋒過了,知其強弱。”
“既然王爺有意南下,肯定已是成竹在胸。”
“是啊,陛下。”
“反正遲早之事,就讓陳王探探虛實也好!”
韓擒虎和蕭摩訶都是外官入朝不久。
不過。
經過大半年的了解。
也算是摸清了當朝皇帝開疆拓土的誌向與決心。
作為武將。
皇帝擁有對外擴張的雄心壯誌,他們的價值才有機會體現出來。
因而在軍事方麵。
他們和皇帝的意誌是高度統一的。
“藥師,你認為呢?”
宇文衍微微點頭,又看向李靖問道。
五位軍機大臣,李靖年齡最小。
倍受皇帝信任,又是駙馬之身,且戰功赫赫。
但他還是保持一顆謙遜之心,行事作派頗為低調。
宇文衍也很是滿意。
“驃國反骨,雖說不足為懼,卻也膈應人。”
“隻要陛下一句話,臣當即趕赴西南,襄助陳王……”
李靖平定爨氏,滅林邑,打真臘。
對於西南邦國軍隊的武力值,著實有些看不上眼。
征討西南之地。
最大的敵人不是土著武裝力量。
而是大自然和疾病。
隻要避免陷入叢林戰的泥潭。
最大限度減少疾病減員。
戰爭勝負沒有多大懸念,朝廷軍隊絕對實力碾壓。
“行!”
“那就給陳王回詔,允其率兵南下,便宜行事!”
“陛下聖明!”
五人笑著拱手應答。
對驃國展開軍事行動,根本無需另外派兵出征。
單是陳王手上的兩萬駐軍就夠驃國喝一壺了。
何況。
這些年來,雲南道在各郡設立軍府。
隨時能夠召集府兵數萬之眾。
加上混魯、混賴兄弟手上的數萬土著武裝力量。
對付驃國,綽綽有餘了!
“咦!”
“子通,舍不舍得讓令郎去陳王麾下曆練一番?”
看著韓擒虎,宇文衍突然想起了韓世鍔,楊玄感六人。
這幾年。
他們在龍武衛表現尚可,武藝也大有進步。
“臣替犬子謝陛下成全!”
韓擒虎聞言大喜,哪有不舍之理。
很清楚陛下這是給他兒子一個鍛煉的機會。
同時,也是獲得戰功的機會。
且不論驃國如何弱雞。
一旦陳王率軍直接打到海邊,那便是滅國之戰。
戰功就不會小。
“小言,傳朕口諭,願者自行前往西南之地。”
“喏!”
宇文衍說的是自願。
去與不去,但隨各自意願。
也算是對他們的一個考驗。
若是怯戰怕死,或是不願棄安樂而遠行。
那也就沒啥未來可言了。
韓擒虎聽懂了宇文衍的意思。
卻也不擔心。
自己的兒子雖然說不如外甥優秀,卻也家學嚴謹,頗具才華。
軍機處設立後的第一次外戰決議。
便是對驃國的軍事行動。
就算國滅,也能載入華夏史冊了。
五人拜別離開後。
墨言很快就回來了。
韓世鍔,楊玄感,高表仁,史懷義,賀若懷亮,韋圓成六人沒有讓他失望。
聽聞皇帝口諭後。
興奮得個個嗷嗷叫,一蹦三尺高。
六人也很清楚。
若是身無寸功,他們就是一個倚仗父輩餘蔭的二世祖。
陛下給了一個獲取戰功的機會。
怎麽可能不好好珍惜。
……
臘月二十四。
小年過後,各級官府衙屬機構開始休沐。
華夏商行,九洲商行,冶鑄司下屬的所有工坊也紛紛停工。
這是在宇文衍的要求下,寫進了大周律的條令。
凡朝廷規定的法定節假日,所有工坊的匠工、役力全都休息。
實在不能休沐的,就得發放三倍工錢。
且不管這樣的規定放在當下現不現實。
作為皇帝,他先把規矩立起來。
希望能在社會曆史發展進程中,為底層牛馬們爭取一些光亮。
這可能會讓後世“君子”覺得太虛偽。
但是平等,人權,公平這些,不是皇帝一句話就能實現的。
長安新城。
經過幾年的發展,越來越繁華。
京城常住人口已然突破百萬之眾。
進京朝貢使臣全都沒有離京。
一是已近年關。
北方很多地方大雪封路,艱險難行。
二來也是想感受一把大周過年的喜慶氛圍。
這種全民共慶的佳節,在他們國家是沒有的。
各國在京城全都設立了使館。
這些進貢使者能在自己人的帶領下領略長安城的繁華。
特別是朝廷設立的“倭女樓”。
自從開業後,火爆異常。
單單是“頭牌推古女王”這一噱頭。
就引來無數風花雪月的好手前來一擲千金。
這些進京使者也是紛紛前往。
就算見不上曾經的倭國女王。
挑上幾個會“唱歌”的倭女,那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呀蔑蝶之聲聽得人骨頭都要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