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破案高手

字數:5909   加入書籤

A+A-


    就在肖秉義為鄭爽毒殺案苦惱時,鍾正榮忽然被通知去華東局社會部開會。
    中央華東局社會部陳炳輝處長告知,中央社會部主要領導,得知胡靜同誌被害,雷霆震怒。
    最後含淚吩咐,立即組成胡靜同誌被害一案專案組,從快查出凶手,嚴懲不貸,為她報仇。
    華東社會部已於一個禮拜前,組成高規格的,胡靜同誌被害一案專案組。
    他指著另外兩位,告訴鍾正榮,專案組三人組成,自己任組長。
    另外二位,都是長期戰鬥在偵破工作第一線,有著豐富經驗的高手。
    專案組暗中排查了,她一生所有接觸過的人,沒有結果。
    又找了胡靜同誌單線聯係的負責同誌,經她回憶,胡靜同誌言行非常謹慎。
    她長期戰鬥在敵營,沒有引起敵人的絲毫懷疑。出賣她之人,可能偶然發現了她的身份。
    由此製定了兩套方案,一套是活捉時任警校訓導主任宋中堅,從他嘴裏了解真相。
    另一套方案,根據鍾正榮同誌提供的情況查下去。
    第一套方案執行有些難度,目前活捉宋中堅,可能性不大。根據你的報告分析,可能他也不完全清楚情況。
    準備著手第二套方案。可是,查遍胡靜同誌從參加革命到犧牲,都沒有發現叫“林雨”之人,包括諧音都沒有。
    專案組分析,此人可能改名,仍在南京。為保密,專案組不宜在南京露麵。
    請南京市委社會部,推薦一位政治思想和個,精通業務的破案高手。秘密查閱保密局留下的檔案,找出“林雨”。
    鍾正榮聽了條件,趕緊當場電話聯係朱大明,了解肖秉義入黨情況。猶豫著推薦了他。
    專案組了解情況後,認為他不是黨員,不太適合。經鍾正榮一再堅持,勉強同意。
    陳炳輝組長拿出一封信,遞給他叮囑,將信交給肖秉義,不要公開調查,隻給五天時間。
    信封必須由他親自拆封,包括鍾正榮同誌都無權知道,更不要打聽內容。
    鍾正榮感謝組織關心,保證執行專案組規定。他上火車前,又給橫南鎮朱大明打電話。
    說他想請肖秉義,幫寫一篇抓特務經驗介紹教案。五天交稿,下午去市委社會部見麵。
    朱大明身為差異,忙代為推辭。說小南蠻正為橫南鎮一起毒殺案,忙的神經錯亂了。
    鍾正榮知道他誇大其詞,嚴肅的說:
    “我猜,他被你逼瘋了。這事,沒商量。多說一句,關心一下他的組織問題。”
    “俺為他組織問題傷透了腦筋,小南蠻強得很。好在他已經交了申請。俺一定加快速度。他去市裏了,龍科長可能知道他在哪兒。”
    朱大明無比委屈的歎口氣,嘀咕一句:
    “小南蠻入黨,就好像替俺入得哦。”
    肖秉義聽說後,搜羅了相關書籍,下午準時去鍾正榮辦公室見麵。
    他見鍾正榮一臉的嚴肅,有些忐忑的問:
    “鍾老板,這個教案是何人用?不會是你吧?”
    鍾正榮簡單轉述了專案組要求,遞給他密封信,囑咐:
    “肖秉義,這次行動屬特級機密,對外就說幫我寫教案。此信內容,連我都無權知道。市公安局,包括朱主任那邊,我也是這樣說的。去你南京原來的家,有事,我去那兒找你。”
    肖秉義本想當場拆封,聽了鍾正榮說明,隻好將信收好,心裏開始緊張起來。
    回到自己家,簡單打掃。迫不及待拆開信,看後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大致內容是,專案組按照胡靜同誌工作軌跡,對她工作過的地方,可能知道她身份的同誌都梳理過,沒有人叫“林雨”,也沒有代號“靈雨”其人。
    專案組認為,出賣她的叛徒,可能在南京。請南京的同誌暗查叫“林雨”的人,亦或代號。
    肖秉義先去了市檔案館。按照信內要求,翻閱近十年報紙,查詢這段時間相關檔案。
    三天過去,毫無進展。他有些著急,像無頭的蒼蠅,屋內亂轉。
    過去幾個月,每逢案件無頭緒時,有父親和柳蕙在身邊不斷的提醒。
    可是,這次案件極為機密,不能告訴父親。唉,柳蕙呢?怎麽去了上海,杳無音訊呢?
    娘的個頭,熬吧。斯人就是不信查不出來。林雨,你給老子站出來!
    鍾正榮給他送來南京地區抗戰以來,地下工作者名單,包括曾用名。
    他看了一下午,未發現有價值的線索。晚上去小餐館端來兩菜,買一瓶酒,獨飲。
    倒滿酒,卻坐那兒愣神。幹一杯,愣一會。再幹一杯,再愣一會。
    四天即將過去,心裏一地雞毛,案情毫無頭緒。
    他翻來覆去看信,希冀從字縫裏發現端倪。拿來紙和筆,漫不經心寫上:
    靈雨、林雨、淋浴、淋雨、林宇、林玉、霖雨和林鬱。對照名單,都對不上號。
    他將所有資料扔地上,連喝幾杯,直到朦朦朧朧,趴桌上。
    醒來已是深夜,跌跌撞撞上床睡覺。上床時,瞌睡的不得了,躺下又睡不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明天一天了,斯人準備躺平了。不行,天降大任於斯人也,斯人不能認輸。
    也許是思路問題,叛徒肯定存在,鍾老板分析的沒錯。
    胡靜將這四句詩,作為臨終遺言,不可能沒有用意。鍾老板夫妻約定密碼不會錯。
    鍾老板曾言,他夫妻倆結婚時就參加了革命,好像是1931年左右。抗戰前幾年沒有查,明天再去檔案館。
    這是第五天上午,肖秉義從1937年報紙倒查,查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
    已到下午下班時間,正準備收工。忽見報上有一幅9月22日照片,還有照片附言:
    “九一八”事變,國立中央大學、金陵大學教員和學生,為呼籲抗日,相繼停課示威遊行。
    教員和校長通過報刊發表文章,和學生統一戰線,表達抗日意願。
    本照片為領袖在中央大學禮堂前,接見請願學生代表。
    他受到啟發,立即調“九一八”前後五天檔案,發現不少請願書,上有簽名。可沒有“林雨”。
    他眼睛盯著一個叫“韓霖”的簽名,自言自語:“韓霖,拆開便是‘韓雨林’,倒念便是‘林雨韓’。”
    查此人是國立中央大學化學教員,他開始醒悟。
    趕緊找到鍾正榮,將自己的理解分析給他聽。
    鍾正榮認為有道理,但隻是猜測。必須找到此人,才能證明推理能否成立。
    提醒他不要高興太早,自己印象中,國立中央大學教化學的教員,好像是老夫子和女教員。
    他準備連晚聯係專案組,說明案情進展,要求為肖秉義同誌寬限兩天。
    得到專案組同意後,二人坐下喝酒,邊喝邊商量。肖秉義提請邱小秋當助手。
    鍾正榮知道他二人配合默契,同意。還同意肖秉義提出查清韓霖的辦法。
    第二天下午,邱小秋來到肖秉義住處,歎苦道:
    “肖哥,你找韓霖幹什麽?我去國大沒有收獲。隻帶回該校紀念上海解放集體照。”
    “照片上均為該校教職員工,還有仍在市內的部分原教員。又不能公開問詢,查了5月27日紀念會登記簿,沒有‘韓霖’這個人。”
    他接過肖哥遞來的茶杯,指著照片坐前排右邊一男子。
    “這人是南區張清明副區長,他也在國大理科教過書。其他人。我都不認識。”
    肖秉義拿過照片看張清明。之前對他的懷疑,又沉渣泛起。
    他有一種直覺,張清明很有可能與“韓霖”有關。
    吸取之前被劉傑批評之教訓,他決定,先斬後奏。
    他拉著邱小秋,又去了檔案館。找出領袖接見請願學生那張照片。
    指著右下角一個側臉年輕人,問邱小秋:
    “你看他,像不像年輕時的張清明?”
    邱小秋看一會搖頭:
    “我沒這本事,十八九年了,人的變化很大,看不出來。”
    “走,我倆去國大,查學校檔案。”
    肖秉義又拉著他去學校檔案室。
    一年輕姑娘聽說了二人來意,熱情接待,卻要介紹信。
    二人沒帶介紹信,肖秉義誆道:
    “同誌,這位小同誌是記者,他正研究國大革命發展史。想了解國大師生為抵製舊政府對日妥協,向政府請願之事。介紹信,下次來補開,如何?邱記者,給她看記者證。”
    邱小秋掏出的,卻是軍校剛發的學員證。他遲疑著遞過去說:
    “同誌,出門時拿錯了,我正在軍校進修。”
    姑娘看了學生證,驚訝的看看邱小秋,敬佩道:
    “錯就錯吧,軍校學生證,比記者證更硬一些。”
    邱小秋去忙著查資料,這邊,肖秉義和美女攀談。
    “這位同誌,你什麽時候參加革命的?”
    “你問這幹什麽?”姑娘警惕的問。
    “沒事,嘿嘿,我隻是感覺在國大工作很光榮哦。”
    他沒想到,隨意的攀談,卻為案件的深入,打開了一扇門。
    喜歡古鎮諜影請大家收藏:()古鎮諜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