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機遇與災禍
字數:3522 加入書籤
“你給我坐下,誰允許你走了。”
站起身的監正又坐了下去:“陛下還有什麽吩咐。”
“還是那異人的事情,你別想要蒙混過關。當初你可曾說過,異人的降世,將給整個大漢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災禍。”
“是臣說過。”
“那你現在可知,這機遇是什麽機遇,而這災禍又從何說起?”
“臣不知。”
“這……連你也不知?”皇帝不可置信的看向蘇參。他們兩人也算是共事這麽多年來,蘇參對於皇帝來說,那可謂是亦師亦友。不然監天司的地位也不可能這麽的特殊,而他與蘇參之間的對話也不可能這般,一會你,一會朕的,隨心隨意,隨意切換。
從認識到現在,算無遺漏的印象在皇帝心底那是根深蒂固的。雖然有時候不著調,要麽不說扯什麽天機不可泄露,要麽說出來每一次都能夠應驗。
然而此刻卻聽到了除這兩個回答之外的回答。
不知道,這可稀奇了。
“是,臣並非說不知。之前也說,那異人身上蘊含的力量前所未見,他的出現本就擾動命運,讓確定變為了不確定,不可能變為了可能。”
“那你又怎麽知道機緣與災禍的?”皇帝似是找出了他話中的漏洞。
“因為不確定可以更改,但確定的哪怕擾動也確定。”
“異人出,這是因,那機緣與災禍便是果,這是確定的。”
“如果異人沒有出現,那機緣與災禍也不會存在,這也是因與果,這是確定的。”蘇參說了一句廢話,得來皇帝一個白眼。
“也就是說你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但是福禍相依是嗎?”皇帝看向蘇參。
“是的。”
“哪怕是現在的大漢也會出現禍端?”
“是的。”
“可……”皇帝還想要說些什麽,就被蘇參打斷了。
“我知你在想什麽,但並不一定是來自世界內。天外有天的道理你我都應該知曉,更何況這異人出世,前無痕跡。”
“你是說……”
“天機不可泄露。”
“滾!!!”皇帝終於是受不了,每一次的對話都是以這般咆哮結尾。而蘇參這一次以最快的速度說完:“臣告退”然後一個閃身消失在了皇宮之中。
而門外的內侍臉色都不帶變的,這足以說明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很多次。一開始他們還算誠惶誠恐,可次數多了就免疫了,眼觀鼻,鼻觀心,主打一個不關我事。
當蘇參離開後。
空曠的大殿內隻剩下了皇帝一人,他的麵容恢複了肅穆的表情,看著桌子上的奏章,腦子中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機緣,災禍,還是基於現在強盛的大漢,這到底是多大的事情。還有那個異人的身世也撲朔迷離,找不到任何的痕跡,仿佛突然之間出現。難道真如蘇參所說天外有天。”
揉了揉眉心,不過這樣也好,大漢強盛了太久,也是該磨礪磨礪了,不然再快的刀也該鈍了。至於機緣與災禍,嗬,他相信,憑借著大漢的能力,這一次挑戰,隻能是機遇,沒有其他選項。
如果真的是如此,那麽匈奴與百越便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要麽臣服,要麽死。
“我也該好好的規劃一下了。”
想到這,這位大漢的皇帝倒是真的想要見識見識那一位異人到底是什麽樣子,能夠被蘇參稱為前所未見。至於蘇參所說,他教不了,那應該是實話,犯懶隻是其中一個原因。
如果這一位真的有蘇參所說這麽誇張。
那大漢還是舍得下注的,前所未有的變革啊。念頭一動,竟然連我都感受到了風雨欲來之感。
………
陳東並不知道他還未到達大漢的中樞便已經有人惦記上他了。
此刻的他正跟隨著監天司的見識大漢的強盛。所過之處萬民臣服可真不是說說而已,當大漢的軍旗在風中狂舞,馬蹄踏在官道之上響起,不管前麵是本地豪紳,還是地方的達官貴人,都得靠邊站。
違抗者,斬!
是的,近衛軍和四方軍是有動手的權力的。隻要你擋路了,砍死你,你也隻能自認倒黴。這種條件反射,可是有數十個不信邪的強種驗證。
在大漢最威風的是什麽,不是金碧輝煌,繁瑣的儀仗,而是執大漢軍旗的騎兵開路。
不是誰都有資格有此等殊榮的,而陳東算是見識到了。
不用管其他的任何,隻管策馬揚鞭。
遇路開道,遇城開門,暢通無阻。
陳東在觀察沿途的百姓以及路過的城池。如果兗梁的繁華是獨有,那麽大漢可能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強盛。然而當真正看到沿途諸城時,他才意識到,他並非是高估了大漢,而是低估了。
當一群騎兵踏上街道的青石台階時便明白了其中的不同。雖然百姓依然有著差距,衣衫襤褸乞討之人少之又少。這說明,隻要肯幹,便不會落得流落街頭的地步。哪怕隻是匆匆一瞥也能瞧見街道上的熱鬧,雜耍說書,唱戲,以及各種新奇的東西。
也隻有吃飽喝足,才會如此。雖然他沒有去過晏朝,但見識過禦江關外的死氣沉沉。一個處於盛世的國度是什麽模樣他還是知曉的。
再瞧瞧百姓臉上的表情,沒有一點因為被搶占道路的煩躁,有的都是崇拜和好奇。甚至不少酒樓中吃飯的顧客都會將頭探出來。
並非是尚武而是尊敬,這是自然而然有內而發的。
這說明什麽,這說明這些士兵是真的做實事的,而且還是百姓看得到的那種實事。
陳東所不知道的是,要不是這些四方軍,靠近北境的這一大片都將是匈奴的遊獵場。不少老人看著鎮北軍,一點一點的將匈奴打出去,然後建立邊境線的。而鎮北軍在北境鎮守百年,這百年間,隻要有鎮北軍在,匈奴便會有所顧忌。
老人親眼所見,這百年間,遊城破過三次,而鎮北軍奪回三次,死死的釘在北境。這些百姓都是看在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