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轉折點

字數:3370   加入書籤

A+A-


    蘇參所言,前所未有,真的便是冠絕古今。當然此刻的陳東還並未想得那麽遠,而他也是將在之後皇帝所囑咐的任務當中逐漸理清自己所要走的路,那時他才會真正成為大漢的核心,大漢的國師。
    “我願意接受這個身份。”
    皇帝終於在此刻露出來一抹笑容:“你很好!”
    眼看這兩人旁若無人的就達成了一致,文武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不知道該如何相勸。他們早該想到的,皇帝在很多時候都是聽勸的也有大局觀,但他也是皇帝,他所認定的不容更改。
    哪怕全世界都說這是錯誤的也不會動搖其分毫。
    就如同他為太子之時,不出意外他便是下一任的皇帝,大漢下一個君主。先帝也是這般覺得也沒有任何要廢太子的打算,他的兄弟姐妹也全然不是他的對手。哪怕如此,這位太子四巡天下歸來之後依然不顧所有人的反對毅然決然的發動了反叛。
    頂著大不孝且名不正言不順的後果清君側。
    這哪放到曆朝曆代中都是沒有的。當初站在他身邊的隻有蘇參這一位太子太傅。然而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這一次清君側他並未殺死先帝,而是將其囚禁,徹底從太子監國轉為將整個國家的權力抓在手中稱帝。
    然後便是駭人聽聞的大屠殺。
    三天三百人,上至三公九卿,下至內侍宮女,沒有人知道太子四巡天下看到了什麽。
    但這之後,所有反對的聲音都沒有了,因為都在了勤王坑。這個名字就很能說明問題,重症下猛藥,這是太子的做法。好在大漢並沒有全爛,在幹脆利落的切掉這塊腐肉後,自然是引發了一些動蕩,這是必然。
    而匈奴與百越也正式趁著這個機會發動了戰亂。
    趁你病要你命,這般淺顯的道理他們自然也是懂的。就當所有悲觀的認為大漢完矣之時。
    這位新上任不過百餘天的皇帝,再一次不顧群臣反對,禦駕親征。
    結果是好的,有了禦駕親征帶來的加成,加上各地鎮守邊軍的配合,先是驅逐了匈奴,將邊關向外推了三百裏,並在此建立了遊城。
    然後馬不停蹄的前往百越。
    靠著不怕死,敢拚敢打硬生生的將當時的百越君主打怕了,派遣使臣求和。
    被一刀剁了腦袋掛在城門口後,百越徹底沒了聲音,連譴責都不敢譴責一句。做事殘暴幹脆利落卻意外的有效。
    這一禦駕親征便是五年。
    五年,徹底將鎮北軍和鎮南軍收服並將這兩支軍隊打造成了令人聞風喪膽的強軍。
    之後便是班師回朝。這五年朝廷之中也是變化萬千,然而在兵權與數萬精銳麵前任何的陰謀詭計都不堪一擊。
    想要架空一個掌控兵權的皇帝,根本不可能。而這些跟隨著一同回朝的精銳便是近衛軍的前身。回朝時權力過渡的很自然。
    而且朝中還有蘇參在把控,基本沒出現什麽亂子。各懷鬼胎之人都隻能藏起那點不可告人的小心思。外患解決,便是內憂。
    這一改便是百年。與外患不同,內部的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一個奄奄一息的大漢到現在不可一世的大漢,這之間用了百年時間。
    而誰也不會忘記,禦上的這一位是一個怎樣的狠人。可以說,現在的大漢,小事一般都由群臣來決定,而大事這一位往往是倔強的。他所決定的事情,基本沒有人會改變。
    這也是為什麽,此刻一幫大臣不管反對還是同意都沒有了聲音默認了一樣。這是百年磨合下的成果,什麽時候能反對,什麽時候不能,他們都心裏門清。現在陛下的脾氣倒是好上了很多,要放以前,不死上幾人都不為過。
    這都是血的教訓啊。
    群臣沉默,那陳東這個國師的位置算是徹底的確定了。從一個平民百姓一下子位列三公一般的地位,又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對於皇帝而言這不過是眾多離譜事情中的一件罷了。
    他們都習慣了。
    見沒有不長眼的跳出來反對,皇帝很是欣慰。然而轉向陳東說道:“你也瞧見了,朕為了這個位置可都據理力爭,好不容易給你搶來的,你也不能辜負朕的期望。”
    “之前所說到的這一件事情還是交於你來辦。”
    “是為何事?”陳東問道。
    皇帝看向了大殿的穹頂悠悠的說道:“你之前也聽到了,你的到來將為大漢帶來變局。這變局是機遇也是災禍,而大漢到了現在這般程度可以說已經到達了王朝的頂端,要麽衰落,要麽打破這個桎梏。”
    “而朕不會允許大漢衰弱,那唯一的辦法隻有也隻能打破這個桎梏。”
    “而你為關鍵,朕與整個大漢願意為你賭上一把。”
    “你可願與朕重新製定一個超脫於任何王朝的大漢!”
    這句話不斷的在這座大殿內回蕩,其聲音振聾發聵。陳東感受到了壓力,不過他依然昂首挺胸:“我願意!!!”
    “哈哈哈。”
    大笑聲將沉重的氛圍消弭的一幹二淨:“你不必這般緊張,說一句真話,現在的你還不夠格,也無需有壓力,順其自然罷了。你也不必認為這些改變也全都因你而起。”
    “當然不是,你隻不過是恰好在這個關鍵點轉折點出現罷了。如果沒有你,大漢依然會選擇打破這個桎梏這是必然的進程。”
    “而想要打破這個桎梏,大漢必須以最為完美的姿態去麵對,而這便是你要做到事情。”
    “不時鎮北軍和鎮南軍,將徹底的對匈奴與百越發起戰爭。這場戰爭也拖得夠久了,是時候該結束這場鬧劇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你能不能做到?王旭。”
    “臣領旨!”
    那一位之前說要陳東的中年男人半跪接旨。他沒有說什麽必然不負所托之類的詞,僅僅三個字便彰顯出來對方的自信與從容,仿佛這件事情無比的簡單。
    陳東也在這時才知道,這一位便是那位副監所說的,神武將軍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