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大框架

字數:3179   加入書籤

A+A-


    陳東將目光看向了剩下的靈,殺雞儆猴的道理他也明白。住持無奈地念了一聲佛號,原本嘈雜的佛音轉為平和,來自地獄的業火在須臾間消失無形。那些靈懼怕了,金光暗淡,遁入到了佛相之中,不敢再露頭。
    大殿之上陷入了一片死寂。
    仿佛剛剛佛陀的震怒如同一場幻覺般可笑。
    這般的軟弱無力,不過是被幾句言語激怒,犯了貪嗔癡。偽佛便是偽佛,哪怕再像也缺乏佛的基底與內核。這蓮華佛國不過徒有虛名罷了。其實也正常,在大漢朝廷的重壓之下,能夠為這些宗教信仰提供的土壤並不肥沃。大部分人信仰的並非是虛幻的佛,而是現實中真正存在的人,如北境一帶他們便信奉鎮北軍,鎮北軍中有許多的將軍都有被供奉長生牌。
    這種信仰看得見,摸得著,也是大漢的主流。
    而佛道兩教,佛教為什麽熱衷於與大漢合作?因為能夠供他們生長的土地實在是稀薄,他們唯一的出路便是與大漢合作。
    剛剛被陳東揮手間消弭的金剛像真的有這般弱嗎?
    也並非。大漢人口眾多,且百年的供奉,可以說很強了。其實陳東所佩服這幫和尚的,竟在貧瘠的土壤中培育出來虛幻的玫瑰,雖然隻有型卻也足夠了。
    “這場鬧劇也是該結束了。”陳東看向住持。
    “其實我來此並不是想要與你們發生衝突,我與佛教也無冤無仇,不過在其位,謀其職。蓮華佛國的存在勢必會影響大漢之後的計劃,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意外,蓮華佛國不能再存在。”
    這句話仿佛是宣告,蓮華佛國已經沒有反抗的資本,哪怕再不甘也隻能認命了。
    住持歎了一口氣,仿佛一瞬間衰老了數十歲,慢慢地說道:“蓮華佛國願意歸順大漢,期望國師遵守之前的諾言,讓這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僧眾有一個好去處。”
    “當然!”
    陳東一口答應了下來:“我所言必然遵守,哪怕你們不願也走不了了。你們所有人都將進入國師府,為大漢、為之後的計劃添磚加瓦。”
    住持隻是恍惚了片刻,好奇地詢問道:“之後的計劃?”
    “當然!我已然發現你們也並非是全然的無用,信仰冊封的手段就很了不起。你以為我之前所說的都是廢話?大漢有大漢的計劃,而國師府也有國師府的計劃,而這個計劃也脫離不了諸位的幫忙。”
    陳東之前就在想,該如何讓現在的大漢再一步變強。可以說現在大漢的最強實力已經到達了頂點,比如那神武將軍,比如大漢皇帝,再比如那位鹹魚的監正,還有大大小小的官員,雖然他沒有全部見過,卻也知道,他們的實力很強。
    已經到了進無可進的地步,不然,大漢朝廷也不會尋求變局。
    如果不突破這個桎梏,那等待他們的隻會是衰弱,這是曆史的教訓。不管是皇帝還是大臣都不願意看到,千秋萬載不過是說說而已,這世界上哪有什麽千秋萬載的王朝?可大漢卻想要讓這個衰弱來得慢一點。
    有什麽辦法呢!
    原本陳東也不知道,但是在看到那些被冊封的靈時,他突然想到了。在他之前的世界當中,神明往往將眾生當做牧場,而現在他看到了另一個方向:人也能造神,人也能冊封神明。
    這是其中一條路。
    如果上限被限製,那就加入量,量變能夠產生質變。
    而人冊封掌控神明隻是計劃中一環,其實無足輕重。陳東從這無足輕重的一環看到了另一個更容易被忽視、也更不起眼的群體,那便是人。
    王朝之所以為王朝,人為基礎。而決定王朝興衰的並不是那一兩個的掌權者,而是最讓人忽視的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曆史的箴言不無道理。
    神武將軍強不強?強。然而他再強也隻不過是一個人的強,偉力歸於己身,與這天下百姓沒有關係。甚至這天下百姓還桎梏了神武將軍,因為責任與守護,強者屈尊,畏手畏腳,就無法展現出真正的實力。
    而有什麽辦法能夠兩全?
    有的,那就是讓這全天下的百姓人人都強盛起來。這既能夠讓強者放開手腳,也能讓百姓不依托於外物自己保護自己。更甚者,如此龐大的基數隻要變強一點,就能讓大漢的國力提升一大截。
    這是一個兩全的辦法,可真正關鍵點是如何實現。陳東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框架了,想要真正做到難如登天,可這不正是陳東所要做到事情嗎?
    而想要完成陳東所設想的初步框架,這其中所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之所以陳東敢這般想,那是因為他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東西。
    那就是那一輪無所不能的太陽。
    隻要敢想,便能夠實現。這一回就真的要讓他看看這輪太陽的極限在哪裏了。
    除此之外,這個框架還有著無數的漏洞。陳東一人哪怕再聰明也沒有辦法做到十全十美,這就需要很多人的協助。
    這幫和尚是一個,玄天盟的那幫道士也得收入麾下。有了這兩個蔓延了不知多久的宗教勢力的加入,集思廣益必然能夠將這個框架完善。連這群和尚都能夠想出冊封佛陀的辦法,就要看玄天盟能不能給他帶來另外的驚喜了。
    在道佛兩教和國師府的支撐下,隻要完成框架,那時候必然是跨時代的,也是大漢真正蛻變的時刻。
    就是不知道這個變化,大漢皇帝能不能接受了。
    想到這,陳東整個人燃起了一股莫名的鬥誌,這才是他想要做的大事。
    前路已經明朗,那接下來,便是湊齊其所需要的外在條件,加上那輪太陽的支撐下,莽過去就行了。
    想明白這些,平複一下自己激動的心情。現在佛教已然歸順,就要看那刺頭一般的道教了。道教絕對沒有佛教這般簡單,佛教本就有歸順之意,實力與施恩並重,不過是順水推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