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師張道之
字數:7297 加入書籤
大周承平元年,春三月。
江南西道,信州,龍虎山。
上清宮前,道眾聚集,鳴鍾擊鼓,引來仙禽飛旋,走獸伏首。
不消片刻,有彩霞光射,祥雲浮現。
這時,但見道眾身前,有天使朗聲宣詔:
【茲聞真人羽化,張道之承襲道統,宣請新任嗣漢天師星夜臨朝,授封正一真人道號,禳災鎮妖,以佑盛世】
新任天師張道之以閉關修行為名,聽詔不奉,天下震動。
......
一月後。
山中吞雲吐霧處,流水潺潺間,盤坡轉徑,豁見青青草地。
有少年臥榻牛背,口銜草根,雙手枕頭,翹腿問天,言語不清。
尚未哼個兩句,耳旁便傳來一道厚重之聲,
“師弟瀟灑,卻不知累了山門,今番天使又請,師弟仍拒不進京?”
待其話音剛落,那臥榻牛背的少年便是忍不住輕歎一聲。
十一年前,他因醉酒不醒,魂穿到一名餓死在路邊的小乞兒身上。
因逐漸繼承前身記憶,得知此方世界,無論風土人情還是生活習俗,都與宋朝極為相似。
唯一有區別的是...
“這個世界,有妖!”
張道之清楚記得,初來此世,倉促之間,難以尋到什麽生財的路子。
為吃頓飽飯,隻好如前身一般繼續以乞討為生。
遂來至龍虎山附近,偶遇一隻大蜈蚣。
那蜈蚣究竟有多大呢?
約有兩層樓那麽高大。
當時他隻覺自己的褲襠有點兒涼颼颼得以外,便再無任何感知。
嗯...他管這個叫‘泰然自若,天塌不驚’,才不是被嚇懵了。
後來,幸被下山除妖的上任老天師所救。
老天師見他命格特殊、根骨不凡,遂帶往山上,收為親傳弟子。
“師兄,非我不願下山,隻是我修道十年,境界一直停滯不前,我需要更為勤奮刻苦的修行,山下花花世界迷人眼,太影響我進步了。”
他在龍虎山一待就是十年,期間偶爾下山,也隻是為了應付師門任務。
而這十年來,張道之隻做一件事,那就是修行。
此方世界有妖魔鬼怪,也就有漫天神佛。
好不容易有個能踏上長生仙道的機會,他怎會不拚了命的把握?
因此,十年修道,不敢有一日懈怠。
隻是...現實給了他一個大嘴巴。
修道十年,仍舊是個築基。
自認為能力平平,相貌英俊的他,一旦下了山去,定會引來諸多精怪的垂涎。
他覺著那不是怕死,隻是不願讓那些精怪得到他的皮囊和精血,從而修為大漲,為禍人間。
嗯...這位張天師,‘心懷蒼生’。
總之,他早已發四,境界不突破,就算死,也要死在山上,絕不下山!
要知道,他遇到那隻蜈蚣精的時候,距離龍虎山才二三十裏。
龍虎山是什麽地?道門聖地!
就連龍虎山附近都有讓人望而生畏的精怪,更遑論普天之下?
這山,是真下不得啊!
“可是師弟...師父羽化前曾對你說過,做人...不能太苟...”
不遠處,身著紫袍的老道人苦口婆心得勸說著。
苟?
張道之搖了搖頭,顯然是不願苟同這個說法,
“師兄,你象執了,那豈能是苟?那叫趨吉避凶!罷了,說與你聽,你也不懂。”
待說至此處,張道之從牛背上跳下,負手而立,仰麵四十五度角,用著一種故作深邃的目光看向蔚藍天際,
“師兄,你可知,為何師父非要將天師之位傳給我,而沒有傳給你?”
對於這個問題,著實困擾老道人許久,
“還請師弟解惑。”
張道之極其認真道:
“師父他老人家將天師之位傳於我,不隻是我比師兄您天賦好、比您帥、比您有才華...”
“更重要的,是師弟我戀家啊。”
“龍虎山就是我的家,餘生,我隻想守著師父,守著幾位師兄,守著這個家終老,除此外,不做他想。”
老道人怒了,多日清修,被張道之三言兩語毀了個幹淨,
“呸!”
“你這叫戀家?你這叫貪生怕死且自戀!”
張道之搖了搖頭,
“師兄又象執了,本天師早已說過,那不叫貪生怕死,那是趨吉避凶!”
“再則,常言道,人不自戀,必有缺陷...”
也就剛說話的這會兒功夫,老道人便是使出一招黑虎掏心,然而卻被張道之輕鬆躲過,
“師兄,你看,你又急,怪不得你當不成天師,要知,我等修道之人,要清心寡欲,莫要動怒,動怒容易上火。”
自張道之待在龍虎山苦修數年後,因遲遲未能達到更深層次的境界修為。
又擔心再遇到像大蜈蚣那樣的精怪而無法招架。
於是便將龍虎山秘術天罡步、金光咒、護身法等‘趨吉避凶’的功夫臻至圓滿。
因此,老道人的招數才能被他輕易躲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時,老道人嘴角抽搐,突然從懷裏掏出一封信丟給張道之,
“師父羽化前曾說,你凡緣未了,想要成仙,難如登天!”
“這山,你下不下,由你自己定奪!”
說罷,他背過身去,拂袖前行,不知為何,漸漸淚流滿麵。
像是在說。
龍虎山千年清譽,恐將毀於一旦。
師父他老人家怎麽就讓這貨當了天師?
我為師門感到心痛!
這是恥辱,恥辱啊!
待其走後。
張道之看著那封書信,忽而一改常態,像是從玩世不恭,真就變成了一位得道高人。
他打開書信,隻見上麵赫然寫到:
【兄長大人膝下】
【經稟者,朔風摧木,病骨難支,伏惟兄台萬事順遂,得自在仙法,此妹喜不自勝者也。】
【妹自去歲寒疾纏綿,初未介懷,豈料今春咳血浸淫,醫者無策矣...】
【兄長乃當世高人,定萬事纏身,切莫以妹染病而倉促北上,妹今將形銷魂散,唯恐兄長睹之慟絕...】
【有二言告之兄長,望兄長謹記】
【其一,今歲始聞天下不平事多矣,恐朝中生變,望兄長切勿來京】
【其二,妹殘燭將盡,不得侍奉兄長身前,乃妹不孝,惟願兄長珍重,勿以妹薄命之軀為念也。】
【妹,蓁兒,絕筆】
【乙未年蠶月晦夜】
晦夜處,有淡淡淚痕與血漬)
......
看到書信末尾,張道之久久不語。
初穿越此世時,本以為自個兒是孤家寡人,無父無母,無兄無姊。
再與前身記憶徹底相融後,才得知自己還有個生死不明的妹妹。
隻因當今世道妖魔橫行。
前身一家,原是本本分分的農戶,雖說不是什麽大富大貴的人家,但也是吃穿不愁。
某日,有妖魔闖入村寨,整個村裏的百姓,除了他們兄妹二人,皆被屠戮殆盡。
前身當時年僅六歲,為讓兩歲的妹妹有一線生機,遂將她藏於枯井中。
他則現身將妖魔引開,不慎跌落懸崖,幸被崖底湖水所救。
醒來時,再去村中,已是一片狼藉,再無生氣可言,至於妹妹,也是下落不明。
後來,張道之的師父,也就是上任老天師,以推演命數的法門,算到他妹妹下落。
自兄妹分散後,妹妹被朝中‘斬妖司’所救,帶到京城,又被工部一名官吏收為養女。
因老天師引薦,蓁兒去往龍虎山上香祈福,兄妹得以相見。
自此,張道長這個妹妹,每年節衣縮食,隻為剩下些錢財,然後差人送到龍虎山上。
因為她妹妹覺著,她的兄長在龍虎山修行,一定需要大量錢財。
於是,她便盡自己所能,隻為能幫到自己的兄長。
......
張道之因癡迷修行,不問世事,所以從未注意到過蓁兒對他的默默付出,
“師父為何不曾向我提及過蓁兒資助我修行一事?”
前些日子,當他繼承天師之位時,才被羽化前的師父告知,他這個妹妹,不知他在龍虎山的確切處境。
因此常常送來錢財。
現在想來,他這個傻妹妹,每年如此,該有多辛苦?
“看來,是時候要下山了...不過,若讓世人知曉當代天師隻是築基境...後果不堪設想。”
“好在...”
“師父羽化前曾對我說,早已為我遮蔽天機,想來,就連師父他老人家都認為,我境界低微,容易死啊。”
張道之認為,這是老天師為他遮蔽天機的目的,這姑且算是他的一種潛在優勢,
“如此也好...”
“這樣一來,世人雖知龍虎山天師是張道之,卻不知我就是張道之。”
“更不知我長什麽模樣,有著怎樣的修為...”
“甚至,可能連我的年齡都猜不出...”
“包括我的妹妹,也隻是知曉我幼年時的名字,卻不知在我來到龍虎山不久,便已改名道之...”
有了這個優勢,在他下山後,便暫且無需曝光天師身份,能少去許多棘手的麻煩。
說起‘妹妹’,張道之又想起一事。
前兩年,妹妹已與旁人定下婚約,與之訂婚的那戶人家,乃是京中大戶。
但那京中大戶,似乎對蓁兒的家世背景頗為不滿...
“無論我的境界是因塵緣未了而不得寸進還是其它原由,總之...”
張道之眼神逐漸變得堅定,顯然是已做出決定。
妹妹的命,要救。
更要讓那些個所謂的京中大戶知道。
蓁兒妹妹,不是沒有背景,更不是誰都能欺負。
他,龍虎山嗣漢天師,就是蓁兒最大的背景。
當然,在下山之前,為確保自身安危,還需準備一些‘護身法寶’。
這個時候,就要用到咱們這位張天師在龍虎山十年來積攢的人脈了。
喜歡明明是天師,卻總以為自己很弱!請大家收藏:()明明是天師,卻總以為自己很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