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回 齒神崿峰
字數:4456 加入書籤
道教雖然在國內略顯平淡,但在國外,可是相當受歡迎。
很多有錢有勢的大佬,都喜歡在當地建造道觀。
建好之後,就到國內迎請道門高人。
隻要對方願意,上好的道觀隨時可以擰包入住。
很多道門高人,不求名不求利。
但就是希望可以獲得一個獨屬於自己的道觀。
一方麵是可以有個地方專心修行,不受打擾。
另一方麵,也是希望可以壯大自己的道統。
而對於大佬來說,請位高人回來好處多多。
生病了可以找高人看病,碰到髒東西可以找高人化解。
運勢不佳可以找高人做個法事轉轉運。
如果高人會風水那就更好了,越是有錢有勢的,就越相信風。
生意不順,那就肯定是風水的鍋。
在東南亞地區,降頭師橫行。
許多大佬都擔心一不小心著了道,被降頭師謀財害命。
有個高人鎮著就放心了。
東南亞地區,t國,天蓬觀,就是因此而來。
天蓬觀第一任觀主,名叫林若水,修行九十餘載,無疾而終。
留下一個小弟子林軒,就接替他的位置,順理成章成為第二任觀主了。
林若水師徒,是上清派弟子。
上清派強調人體內精氣神的修煉。
需要在深山當中采集天地靈氣日月精華。
因此天蓬觀便是坐落在t國一座不高但是山清水秀的山上。
山腳下,就是林若水師徒的大金主丁大善人的豪宅。
丁老爺子因為年幼時的不幸,在發際之後,經常資助貧困的小孩。
林若水正是看中他心善,才願意背景離鄉跟他來到t國。
天蓬觀麵積並不大,但裝修卻是格外的別致。
藏身於幽靜的樹林當中,隻有一條小道直通山下。
道觀前擺了個大香爐,不斷有渺渺輕煙升起。
青磚綠瓦白牆,是典型的徽派建築。
在縷縷輕煙的襯托下,倒是真有點道家福地的模樣。
按照林若水的說法,修道的方法有很多。
如祈禳、存思、養性、內丹、外丹等等。
但無論用哪一種方法修道,無非是求“清靜無為”、“離境坐忘”。
都需要安靜,不受外界幹擾。
道教徒為了避開嘈雜的城市,紛紛跑到深山老林中去修道。
所以雖然城市中也有道觀。
但大部分道觀也同天蓬觀一樣,位於安靜、空曠、風景優美的山林之中。
與世俗繁華隔絕。
走進天蓬觀中,一眼就能看到一座巨大的天蓬像。
天蓬像是木質的。
能用一整塊木頭雕出一座精美的神像,可是真下了功夫的。
這正是前代觀主林若水親手雕刻的。
隻見這天蓬像,三頭六臂,長著一顆豬頭,看起來很是威嚴。
天蓬元帥國內的人沒有不認識的。
西遊記裏麵好吃懶做的形象深入人心。
但小說終歸是小說,不能當真。
真正的天蓬元帥,是北極四聖之首,道教第一護法大神。
他的確長了個豬頭,但並不是真的投錯豬胎。
道教的護法神還有佛教的金剛明王,都是長得凶神惡煞。
天蓬元帥的一旁,有一座小一點的神像。
是同為北極四聖的天猷元帥。
另一旁,有一尊道人像,是上清派祖師爺魏華夫人。
在後麵,還有三尊神像,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
上清派雖然叫做上清派,卻跟靈寶天尊沒什麽關係。
而是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為最高神。
但是同為三清,不供靈寶天尊也不好。
隻不過靈寶天尊的神像肉眼可見的小了點。
此刻,在道觀之中,神像麵前,正有一個唇紅齒白、眉清目秀的小道士正在上香。
這小道士人雖然小,但托了師傅的福,成為了這家道觀的觀主。
南洋的私人道觀並沒有那麽講究。
這就導致他小小年紀依舊能夠成為觀主。
此人便是林若水的徒兒林軒。
林軒是丁老爺子救濟過的孤兒。
也因此才能有機會成為林若水的徒弟。
“沒想到,我竟然重生了。
一晃多年,我竟然重回天蓬觀。
隻可惜,沒能重生的早一點,見到師傅”。
小道士眼中,流露出不符合年紀的滄桑和疲憊。
因為他在這之前,已經以殘魂的方式。
在一個旁門女子身上存活了二十多年。
上一世,他去阻止一個旁門女子,將自己的師傅煉成僵屍。
卻因為道行太弱,被打得魂飛魄散。
隻剩下一縷殘魂,附著在一顆寶珠上。
而這顆寶珠,也成了旁門女子手上,最大的金手指。
不但靠著這顆寶珠修為大漲。
還讓他的師傅由嗜血的怪物,尋回了自己的記憶和情感。
後期更是化為屍魔,凶威赫赫。
這顆寶珠,其實是林軒的。
前世,他和當地一位修為高深的龍婆僧,聯手解決了一啟攝青詭事件。
不但得到了這件寶物,還因此在南洋地區名聲大噪。
就連國內不少修行者,都對他有所耳聞。
隻可惜,這件寶物他拿到手裏還沒捂熱,就因為技不如人,被那個瘋批女子幹掉了。
他還沒搞清楚這寶物到底有什麽用,天大的機緣就拱手讓給了別人。
估計那女子也沒料到,雖然她得到了寶珠。
但寶珠真正的主人依舊是林軒。
借助這顆寶珠,他不但殘魂藏身其中,一直沒有被發現。
還在最後借助寶珠的力量重生了。
喜歡南洋小道士請大家收藏:()南洋小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