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開始動工

字數:3845   加入書籤

A+A-


    另一邊,王建國和趙書卓踩著暮色往回走。
    趙書卓卷著褲腿,小腿上還沾著開會時坐台階蹭的青苔,他忽然想起什麽,從褲兜掏出張皺巴巴的草紙:
    “建國,你看我畫的磚廠排水渠草圖,總覺得哪裏不對。”
    月光爬上他發灰的草帽簷,在規劃圖上投下晃動的陰影。
    王建國蹲在田埂邊,就著螢火蟲的微光研究圖紙,褲腳被露水打濕也渾然不覺。
    此時何雨水正站在自家土灶前,圍裙上濺滿麵點子。
    鐵鍋騰起的熱氣模糊了她鬢角的碎發,灶膛裏的柴火劈啪作響,映得她臉頰通紅。
    她不時掀開竹篾鍋蓋,用木勺攪動咕嘟冒泡的白菜豆腐湯,又往案板上撒了把玉米麵,熟練地將貼餅子拍得圓溜溜。
    窗外傳來老槐樹上歸巢的鳥叫,她望著牆上的掛鍾,小聲嘟囔:
    “都過飯點半個時辰了,也不知道會議順不順利。”
    當王建國和趙書卓的身影出現在籬笆牆外時,煤油燈已經在窗欞上投出溫暖的光暈。
    趙書卓深吸一口氣:
    “好家夥,這燉白菜的香味兒,隔著二裏地都能聞見!”
    王建國卻在院門口停下腳步,從帆布包裏掏出個油紙包。
    那是散會時張嬸硬塞給他的兩個鹹鴨蛋,他用袖口仔細擦了擦蛋殼,才輕輕推開斑駁的木門。
    王建國和趙書卓幾乎是小跑著往家趕。趙書卓的草帽被風吹跑,他頭也不回地喊:
    “別管了!何妹子做的貼餅子比帽子金貴!”
    兩人衝進院子時,正撞見何雨水端著剛出鍋的熱湯往外走,蒸汽瞬間模糊了三人的眼鏡片。
    王建國搓著手,看著桌上碼得整整齊齊的碗筷,喉嚨動了動:
    “這哪是飯菜,分明是救命糧!”
    八仙桌上,醬紅色的燉茄子還在滋滋冒油,涼拌馬齒莧上撒著雪白的蒜末,金黃的貼餅子堆得小山似的。
    趙書卓抓起玉米餅就往嘴裏塞,燙得直哈氣還舍不得鬆口,又將鹹鴨蛋切成四瓣,執意要分給每人一塊。
    王建國夾起顫巍巍的白菜幫子,忽然想起開會時黃大爺說的話,咀嚼的動作慢了下來。
    月光透過糊著報紙的窗戶灑進來,在粗瓷碗上跳躍。
    何雨水坐在灶邊添柴,聽著男人們你一言我一語說著會議上的趣事,不時被逗得捂嘴輕笑。
    當趙書卓繪聲繪色描述黃大爺把“磚廠”聽成“專搶”時,滿屋子爆發出的笑聲驚飛了屋簷下的燕子,也將一天的疲憊揉碎在蒸騰的飯菜香裏。
    暮春的晨霧還未散盡,晨光已將生產大隊的屋簷染成暖金色。趙書卓卷著褲腿站在田埂上,手裏的竹製分苗尺被露水浸得發亮。
    他正帶著十幾個社員討論今年的育秧方案,不時蹲下身撥開濕潤的泥土,用手指丈量稻種間距:
    "去年咱們用老法子栽的秧,每畝地比隔壁村少收半擔穀,今年得試試農技站推廣的寬窄行密植法。"
    說著掏出筆記本,上麵密密麻麻記著不同稻種的特性和播種時間,筆尖劃過之處,沾著幾粒褐色的稻種。
    與此同時,公社辦公室裏,宋主任正對著桌上攤開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綱要》皺眉思索。
    鋼筆尖懸在稿紙上遲遲未落,煙灰缸裏已堆起小山似的煙蒂。
    關於磚廠和陵園的可行性報告已經改了三稿,既要突出集體創收的經濟效益,又得體現改善喪葬習俗的社會效益。
    他不時起身翻找文件櫃裏的土地規劃圖,用紅筆在西山坡和南山坡的位置重重圈畫,窗外麻雀撲棱翅膀的聲音都沒能打斷他緊鎖的眉頭。
    而在西山坡和南山坡之間的土路上,兩輛滿載青磚的板車吱呀作響。
    王建國扛著鐵鍬走在隊伍最前端,後頸的汗漬在藍布衫上暈開深色痕跡。
    "二柱子,遷墳時小心點,把骨灰壇底下的紅布都收好。"
    他朝身後喊著,轉頭又叮囑旁邊的小夥子。
    "立碑前得用羅盤測好方位,這可是鄉親們祖輩安息的地方。"
    不遠處,幾個村民正合力抬起刻著"故顯考妣"字樣的石碑,新鑿的紋路裏還沾著石屑。
    南山坡上,劉傳軍戴著柳條編的草帽,正和窯廠老師傅們激烈討論著磚廠設計方案。
    "煙囪得建在西北方向,這樣南風天不會熏著村子。"
    他用樹枝在地上畫出廠房輪廓。
    "原料區、製坯區、燒窯區要分開,中間得留出運磚的通道。"
    幾個師傅拿著皮尺來回丈量,嘴裏念叨著數據,陽光下,經緯儀的金屬部件折射出細碎的光。
    工人們掄起鋤頭挖地基,土塊翻動間,驚起幾隻蟄伏的蟋蟀。
    隨著日頭漸高,兩個工地都忙碌起來。西山坡飄起縷縷青煙,是遷墳後焚燒紙錢的灰燼。
    南山坡傳來叮叮當當的敲打聲,是木匠在製作磚坯模具。
    遠處的田野裏,趙書卓的身影和插秧的社員們連成一片綠色的波浪。
    公社辦公室的窗戶透出燈光,宋主任還在修改報告的最後部分。
    當暮色漫過山坡時,磚廠的地基已初具規模,陵園的墓碑也整齊排列,晚風掠過新翻的泥土,帶來春耕的希望與建設的熱望。
    破曉時分,磚廠的煙囪還未吐出晨霧,通往南山坡的土路上已擠滿了扛著板凳、端著搪瓷缸的村民。
    王建國天不亮就守在廠門口,粗布襯衫被露水浸得發涼,卻掩不住眼底的興奮。
    他反複檢查著窯前的紅綢花束,那是村裏巧手媳婦連夜紮的,八朵牡丹簇擁著"開窯大吉"的金字,在熹微晨光中泛著喜慶的紅。
    "王主任!縣裏的技術員到了!"
    保管員氣喘籲籲跑來。兩輛二八自行車停在廠門口,後座綁著的儀器箱在陽光下泛著金屬光澤。
    技術員老周跳下車,顧不上撣去褲腿的塵土:
    "快!先測測窯溫,火候差半度都不行。"
    幾個年輕工人立刻圍上去,眼巴巴看著老周調試測溫儀,指針跳動的每一刻都牽動著眾人的心。
    喜歡四合院,人小鬼大誰見誰怕!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人小鬼大誰見誰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