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關鍵的內容
字數:5305 加入書籤
“呃,我不是說軍事基地的事情不可能,我的意思是,貴國方麵索要的這些土地我們實在是拿不出來!”
伊藤薄文擦了擦自己額頭上的汗,小心翼翼的構思著語言。
他在思考,如何能將自己的態度表達出來,同時又不引起對方的反感。
要做到這一點,還真不是那麽容易的~。
“說說理由!”
顧維鈞看著伊藤薄文狼狽的樣子,於是給了他一個機會,讓他能說服自己。
當然,機會隻有一次,要是伊藤薄文抓不住這個機會的話,那就隻能怪他自己了!
“顧外長,您應該知道,我們腳盆的人口有2300多萬人,對吧?”
伊藤薄文思考了一會兒之後,已經從最初的驚慌狀態中恢複了過來。
他似乎是已經找到了合理的解釋理由,於是不再那麽驚慌了。
“嗯,我聽說過!”
腳盆的人口一直都很多,從公元一世紀開始,腳盆的人口就開始迅速增長,到了十五十六世紀的時候,腳盆的人口其實已經達到了2000萬,某些年份甚至超過了2000萬。
但是,受限於封建時代落後的農業生產技術,腳盆的人口增長到2000萬之後就陷入到了瓶頸之中,再也沒辦法增長了。
而製約腳盆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糧食的產量不足。
在這個沒有化肥,沒有農藥,沒有優良的種子確保產量的年代,農作物的產量其實都非常低,正常的一畝地能收獲斤糧食就已經非常不錯了,遇到災年的話,糧食產量減半甚至是絕收都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而糧食減產和絕收將直接影響到百姓們的生活,因為人是不可能不吃糧食的。
所以,每到災年的時候,腳盆本土都會爆發大饑荒,每一次饑荒都會導致幾十萬甚至是幾百萬人餓死。
這些人餓死之後,糧食的需求下降,剩下的人可以艱難的度過災年,等到災年過去,糧食的產量恢複之後,糧食富足,人口又會慢慢的增長回來。
等到人口再度超過了糧食能達到的生產上限之後,再來一次天災人禍糧食供應不足,又會陷入到人口減少的狀態中,就這樣,腳盆的人口周而複始,一直維持在2000萬左右。
這一點其實跟天朝很類似,天朝一直都有一個300年王朝周期律,這個周期律說的是一個封建王朝,無論他多麽強大,都很難撐過300年!
強如大漢或者是大唐帝國,都沒有撐過那麽久。
大漢帝國因為分為兩漢,所以延續了400多年,但是其實西漢跟東漢根本就不是一個朝代,東漢是在西漢被打爛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國家,本質上已經算是完成一次朝代的更迭了。
而大唐也是如此,那麽強大的國家,也隻堅持了300年而已,最終還是在軍閥混戰中滅國了。
天朝的王朝之所以堅持不了太長時間,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糧食的產出跟不上人口的增長。
而一旦糧食生產不足的話,到了災年就會出現百姓大規模餓死的情況。
人不是畜生,人的求生本能非常強大,所以如果真的出現了災年的話,大量活不下去的百姓就會揭竿而起,成為農民起義軍,這又會對朝廷的統治帶來巨大的打擊。
而這種打擊如果撐不下去的話,朝廷可能直接就亡國了,即便是撐下去了,因為戰爭對生產的巨大破壞,饑荒的問題會變得更加嚴重,而且要消除叛亂的話必須要消耗大量的資金去進行戰爭,這又會加重朝廷的財政負擔,導致朝廷破產。
朝廷要是財政破產了,那就更加沒辦法去賑濟災民,又會導致災民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結果就是下一波
的叛亂和起義接踵而至,然後朝廷終於撐不下去,就隨之覆滅了。
王朝周期律其實就是土地兼並和土地承載力達到上限,生產力跟不上人口的增長,導致王朝被龐大的人口壓垮的現象。
而和平年代人口的大規模增加是很難控製的,所以,往往一個朝代到了中後期的時候,就會走到這一步。
有些朝廷能撐過一次,然後陷入衰落,有些撐不過去,直接就滅亡了。
在生產力得到大規模提高之前,古代的封建社會是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
因為土地就隻有那麽多,糧食的產量就隻有那麽多,但是人口卻越來越多,這種矛盾根本無法解決。
想要解決問題,要麽提高糧食產量,要麽增加耕地麵積,或者是最後一種辦法,那就是消滅人口。
天朝周圍的土地適合耕種的並不多,隻有最核心的區域適合耕種,所以前兩種辦法並不適用。
因此,隻能用第三種辦法消滅人口,而曆朝曆代後期崩潰的時候,戰爭又會變得極為頻繁和激烈。
因為戰爭的緣故,大量的人口死在了戰火之中,死掉了這些人口之後,糧食的需求下降,土地的承載力提高,人口開始增加,國力一步步變強,這也是曆朝曆代立國之後國力上升期的由來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是倭國,他們跟天朝不一樣!
他們存在武士這個貴族階級!
武士階級的存在,使得倭國擁有極強的鎮壓能力,而且倭國采用的是分封製。
幕府和大名的存在,使得人口隻有2000萬的倭國擁有上百萬的軍隊,而且非常平均的分布在全國各地。
跟天朝的軍隊不同,倭國的軍隊都是職業軍隊,也就是由武士組成的軍隊。
這種軍隊平時就住在城裏麵或者城下町裏麵,農民們才住在鄉下,幕府和大名征兵的時候,征召的是這些武士,農民的話沒資格成為正規軍,頂多隻能成為足輕或者是民兵。
所以底層的農民很難聚集起來發動起義,既沒有這個基礎,也沒有這個能力,全脫產的武士組成的軍隊壓根不是他們能對付的。
所以倭國雖然也麵臨土地兼並和糧食產量不足的問題,但是他們卻沒有爆發過像天朝的那種大規模農民起義。
不過倭國的戰爭依舊十分頻繁,大名們互相之間的戰爭,有野心的大名跟幕府將軍之間的戰爭等,在倭國的曆史上幾乎沒有斷過。
這些頻繁的戰爭加上時不時爆發的饑荒,將倭國的人口一直控製在2000萬左右,讓他們維持在土地承載的極限範圍之內,沒有進一步的引爆這枚炸彈!
不過,這也僅僅隻是勉強維持而已,畢竟倭國底層人民的生活是真的很苦,他們的稅賦極重,每年的收成五成甚至是六成要上繳,剩下的糧食根本不夠他們吃。
別說是饑荒年間了,就算是正常收成的年歲,農村也經常有人餓死,而且受到饑餓的影響,倭國人的身高非常矮小,鄉村農民的身高普遍在155以下,超過一米六的很少。
不用勞動的武士階級倒是稍微高一點,通常都能超過一米六,少數能達到一米七。
這種身高跟天朝這邊自然是沒得比的,但是在倭國也算是巨人了。
所以農民們就算是真的起來造反了,麵黃肌瘦,身材瘦弱的他們,麵對訓練有素,身高體壯的武士,也沒有任何的勝算。
“我們有2000萬人口,而且這些人口都擁擠在狹小的平原和丘陵地區,人口密度非常大,貴國如果真的索要幾千平方公裏的土地的話,就可能導致幾十萬甚至是上百萬人被迫離開家園,這些人我們實在是沒有能力去安置他們。”
伊藤薄文心有餘悸的說道,普通的農民起義的話,要鎮壓並不難,但是如果規模涉及到上百萬人的話,那就相當棘手。
而且,這一次涉及到的不僅僅隻是失去土地的農民,還有商人、貴族、武士等群體,他們更加不好安撫……
總之,天朝的這個要求超出了倒幕派的承受範圍,他們實在是沒有能力在有限的國土中開辟出這麽大一塊區域交給天朝。
顧維鈞本來就是獅子大開口,並沒有打算對方一下子就接受。
所以他立刻跟伊藤薄文進行了討價還價,最終確定了天朝海軍基地的位置和麵積。
天朝的海軍基地最終定在了鹿兒島,也就是西鄉隆盛等人的老巢,等到大保久利通等人清洗掉了西鄉隆盛之後,天朝軍隊就會進入這裏,營地的麵積雖然不到幾千平方公裏那麽多,但是也達到了500平方公裏,麵積超過三分之二個香江島,也算不錯了。
除了軍事基地的事情之外,開放國內市場,允許天朝的商品進入,允許天朝人自由進入關西地區投資采礦辦廠等都在雙方的談判內容之列。
而解決了這些事情之後,就隻剩下最後一個很關鍵的內容了!
“考慮到幕府之前已經成為天朝的藩屬國了,雖然原則上天朝並不幹涉你們國內的內戰,但是天朝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藩屬國被滅國,這一點你能明白吧?”
教朝現在還處於內戰的狀態中,要是倒幕派也投靠天朝的話,等於是天朝多出來了兩個藩屬國了。
所以天朝自然也就不好繼續插手他們的內戰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天朝能容忍其中一方吞並另外一方。
所以顧維鈞的意思其實很明白,你們繼續打內戰可以,但是隻能爭奪地盤,不能把另外一國滅國,一旦做的太過分的話,天朝隨時有可能插手!
這樣一來,就能確保倭國永遠都處於分裂狀態了!
喜歡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請大家收藏:()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