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教學局

字數:3960   加入書籤

A+A-


    大路中央,黑壓壓的千餘騎兵陣前,兩員戰將各舉刀槍,策馬衝鋒。
    張顗原本是冀州袁尚麾下,後來袁尚敗亡,麾下文臣武將多投降於曹操。
    張顗在袁尚麾下之時,尚能獨自領兵,此時被指派給文聘作為部將,如何能夠甘心?
    先前趙林不過十合便連斬鍾氏兄弟,可見敵將雖年少,卻不失勇武,如能三五合間拿下趙林,必能展示武藝高超,到時文聘請功,必受重用。
    念及此處,張顗便要施展全力,盡速拿下趙林。
    策馬衝鋒間,大刀高舉,卻在頭頂左右飄忽,虛實之間便可快刀斬出,使敵錯判方向,一招製敵。
    趙林見到張顗的起手招數,心中念叨“花裏胡哨”。
    關二伯曾私下說過:
    “大刀劈砍,首重氣勢,其次重力。
    大刀氣勢者,堂堂正正,一往無前,勢不可擋也。
    而大刀沉重,招式運轉之間,順勢而為,起手應是蓄力劈砍,如此方能借蓄力之勢,使大刀運轉自如,招式連綿。”
    關羽的絕招就是起手蓄力猛砍,勢大力沉,重則一刀砍死,輕則震撼敵將,順勢兩刀斬敵。
    張顗使用大刀,卻不起手蓄力,反而像用長槍一般左右虛晃,如何能作力不可擋之勢?
    用大刀和長矛比虛晃和速度,舍本逐末,以己之短攻彼之長也。
    趙林跟著劉備七八年,投軍效命兩年半,實戰不多,但理論和眼力在關張趙的言傳身教之下,比之絕頂高手也不遑多讓。
    十餘步,兩馬對向衝鋒,馬速尚不能提起,便已交鋒。
    張顗大刀虛晃間豎劈而下,趙林橫舉長矛,托天格擋,卻是雙臂一高一矮,長杆傾斜。
    大刀劈下,被傾斜的長杆滑向一側,趙林鬆開左手,讓過大刀,兩馬交錯之間,左手抓住擺蕩的長矛,徑直刺向斜後方,矛尖點在張顗背心處,卻隻擦出一溜火花。
    原是張顗披掛的鐵甲擋下這致命一擊。
    兩馬交錯而過,張顗於馬背上一個趔趄險些摔下馬去,背心受擊,心中大駭。
    趙林卻輕描淡寫的勒馬反身,二人高下立判。
    戰陣之前觀戰的文聘見到趙林武藝超群,心中蒙上一層陰影,莫不會讓這小將連挑三人?
    眼見路旁站立的糜夫人雙眼中透出憂慮、擔心之色,不免又自忖道“少年衝勁十足,卻不能持久,且再看看。”
    張、趙二人拔馬再戰,兩馬快速接近之間,趙林雙手持矛,矛頭隨著戰馬起伏之間,上下左右搖擺,像是橫向畫著一個8字。
    虛晃之間,比之張顗先前的虛招更顯嫻熟。
    張顗橫握大刀,雙眼目不轉睛的盯著晃動的矛尖,看似沉著應對,實則在趙林眼中,又犯了一個大忌。
    槍、矛、槊乃一家,凡使槍持矛之人,舞槍花乃是基本功。
    是為擾亂敵人視線,使敵人錯誤判斷,從而一矛刺出,敵人無從格擋閃避。
    若要破解,當聚焦於肩、臂,通過觀察肩膀的前後關係,雙臂的擺動幅度,伸曲狀態來判斷是長槍直刺還是挑刺,或是橫掃。
    如果隻是盯著不停晃動的矛尖,對手發力之時,身體的反應速度豈能跟得上?
    事實也果真如此。
    趙林好似在開展一次教學示範,兩馬交鋒之際,晃動的矛尖刁鑽刺出,鋒刃直指張顗左肩。
    為何不去刺咽喉?
    張顗身著兩當鎧,咽喉處另有盆領護頸,以趙林手中的小兵長矛,怕是無法刺穿。
    而兩當鎧的雙肩腋窩之處,乃是胸甲與披膊的間隙,若是角度刁鑽,便能使鋒刃直刺人體。
    張顗見長矛刺來,大刀不及格擋,扭動身體,匆忙躲避。
    然而正如前文所言,注意力已被矛尖迷惑,倉促之間如何能躲?
    矛尖從胸甲與披膊之間直刺而入,稍顯鈍滯的鋒刃難以透甲,卻能輕易刺入人體。
    趙林一擊建功,借助兩馬對衝之力,一矛將張顗刺於馬下。
    左手緊勒韁繩,戰馬人立而起,雙蹄騰空之間,長矛已然架在張顗肩膀之上,勝負已分。
    張顗右手捂肩,仰頭閉目,隻道今日死於小兒之手矣。
    卻不想,趙林睥睨之間,餘光看到不遠處的糜夫人不為他戰勝而喜,反而滿麵憂色。
    隱蔽的看了一眼曹軍陣中有幾人怒目而視,趙林心中已有計較。
    “張顗將軍武藝高強,今日敗於某之手,乃輕敵所致矣。
    若是將軍全力以赴,勝負猶未可知,此戰乃林僥幸取勝。
    將軍且回陣中,來日沙場相爭,你我再決生死。”
    張顗聞言,雙目閃過三分感激,七分羞愧,緩緩站起身,抱拳言道:
    “謝小將軍不斬,來日再決高下!”
    言罷,爬上坐騎回陣,又低頭抱拳對文聘言道:
    “末將出戰不利,請將軍責罰。”
    文聘溫言相勸,並不斥責,卻低聲對左右道:
    “那趙柏軒雖年少,卻武藝不凡,爾等出戰莫要搶攻,以消耗其體力為要,年少勇猛,力不持久,待其力竭,便可擒之。”
    眾人低聲應諾,文聘親點一員戰將出戰。
    那人乃是曹洪麾下將領,喚作晏明,臨時調派給文聘為副將,實則乃行監軍之事,是昨夜文聘放跑劉備之後,曹洪推薦前來為監視文聘之用。
    但此人弓馬嫻熟,善使一杆奇門兵器,名為三尖兩刃刀,又名三尖刀,攻擊方式多樣,兼顧大刀與長槍優點,能在招式運轉之間快速切換劈砍與刺擊,端的難防。
    晏明得令,催馬出陣,大喝道:
    “我乃厲鋒將軍、國明亭侯麾下,晏明是也,小將軍非我敵手,何不早降。”
    晏明這是玩了個心眼,言語挑釁,以為趙林少年自傲,憤怒之下報複心切,更不能省力。
    趙林看慣了《三國演義》,隻當這是陣前單挑時的潛規則,尋常放狠話階段,並無理會。
    隻是晏明這個名號,他卻記得清楚,心中念叨:
    “雲叔三合斬你,我得雲叔七八分真傳,十招內必斬你於馬下。”
    抬起長矛直指晏明,大喝道:“休要搬弄口舌,且來試某長矛之利!”
    喜歡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