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長安歸降
字數:5545 加入書籤
自商南至長安,不過五百裏之遙,更有綿長的丹水、灞水等河道可資利用。
以聖戰士之體力與戰力,五百裏行程,原不需十日之久。
然而張大山依循宋慈所授之策,每攻克一座縣城,便將城中留守的明軍悉數遣散,從中挑選精壯之士收編。
如此行事,難免延誤了些時日。
待他一路風塵仆仆抵達長安,已是二月二十日。
而這短短十日,長安局勢已然天翻地覆。
二月十日,聖教驟然突襲商南。
因事發倉促,且聖教兵力有限,消息終究未能完全封鎖。
聖教大軍突入商南的刹那,便有人快馬加鞭,將消息送往長安。
兩日後,此訊傳至長安城中。
陝西巡撫張福臻聽聞聖教大軍自南陽而出,並未顯露出太多驚訝之色。
彼時洛陽戰局陷入膠著,朝廷舉步維艱。
在他想來,聖教的處境想必也不容樂觀。
既已困窘至此,總歸要尋覓破局之法。
對聖教而言,另辟戰場,誘使洛陽戰場的明軍分兵,無疑是上上之策。
細觀聖教所處之勢,其可選項實則寥寥。
他們要麽揮師陝西,要麽自南陽葉縣等地直入河南腹地。
然而聖教的核心目標是與北方農民軍聯合,如此一來,深入河南腹地並非明智之舉。
陝西則大不相同,其北部本就是義軍發源地之一,至今仍有多支義軍活躍,彼此間聯係緊密。
若聖教能突破陝西防線,便可直接與北方義軍取得聯絡。
屆時,聖教聯合北方義軍南下,洛陽防線的明軍反倒會陷入危局。
是以,聖教兵發陝西,他對此早有預料。
他更篤定,聖教不可能傾巢而出。
畢竟聖教十萬大軍出征南陽,這是眾人有目共睹之事。
整個南陽留守兵力不過萬人,卻還要防備東方的汝寧府、南方的湖廣以及西方的陝西。
除非聖教瘋了,否則絕不可能抽調全部兵力攻打陝西。
既不能盡遣兵力,依據聖教留守兵力估算,四千到五千人應當已是極限。
而這四千到五千兵力,恰好與商南的留守明軍數量相當。
兵力對等之下,聖教想要拿下商南,談何容易?
在陝西巡撫張福臻看來,絕非易事。
雖說聖教攻略南陽時戰無不勝,但所經之戰大多未遇頑強抵抗,多是因城內內亂方有機可乘。
他深知聖教蠱惑人心的手段,早已提前設防。
商南留守的明軍皆非本地人,而是從陝北邊關抽調而來的邊軍,他們的家眷並不在商南。
若這些士兵膽敢背叛大明,嗬嗬,便要考慮親族的後果。
然而,他們終究低估了聖教的實力,也高估了明軍的抵抗意誌。
盡管部分明軍士兵因牽掛家人有所顧慮,但大多數人在見識到聖戰士的強悍戰力後,投降時毫無負擔。
打?
打個屁啊!
就我們這裝備,這實力,怎麽和人家打。
再說了,朝廷就算是想要追究,也得有這個時間才行。
若是聖教拿下陝西!
嗬嗬,我們可就是新朝的功臣,家族的榮耀了!
叛徒?
嗬忒,你這反動分子竟敢汙蔑我們光榮的聖教戰士!
絕大多數的士兵雖然沒有讀過幾本書,但讀書學到的隻是知識,並不是智慧。
生存之道,是從生活中總結而來。
他們在思量後,果斷投奔了聖教。
然後~~~
局勢的發展便徹底超出了陝西巡撫張福臻的預料。
張大山自商南兵分五路,同時向陝南漢中、陝西中部的鳳翔府以及陝西東部的潼關等地發起進攻。
為確保行軍速度,除張大山親自率領的一路外,其餘四路均以七百騎兵開道,三百騎兵帶領眾多明軍降卒——哦,是英勇的聖教勇士緊隨其後。
就這樣,聖教的戰果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所到之處,幾乎未遇像樣的抵抗。
身處長安的陝西巡撫張福臻,則很快焦頭爛額。
自二月十四日起,一日之內竟收到五封急報!
商州、洛南、山陽等地陷落的消息接連傳來。
到了二月十八日,各地傳來的陷落急報已有數十封之多!
短短數日,陝西南部、東部,大半土地已落入聖教之手。
然而,這並非最令張福臻困惑之處。
真正讓他摸不著頭腦的,是聖教的兵力。
各地急報對聖教兵力的描述五花八門,有的地方稱聖教擁兵數千,有的地方又說隻有數百騎兵。
如此一來,他根本無法準確估算聖教的真實兵力,更別提製定應對之策了。
就在他猶豫遲疑之際,張大山率領的四千士兵已逼近長安。
尚未等張大山兵臨城下,長安城內便已亂作一團。
陝南數十座城池陷落的消息,早已不是什麽秘密。
有人傳言聖教發兵十萬,陝西必守不住。
有人說聖教召喚了天兵天將,故而能一日連下數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更有人稱聖教教主乃天上神仙,能呼風喚雨、招雷引電,直接轟開了各地關隘。
總之,各種說法甚囂塵上,大半荒誕離奇、毫無邏輯。
但這重要嗎?
並不重要。
因為各地失守是不爭的事實,聖教在陝西南部、東部攻無不克也是實情,聖教數千大軍即將兵臨長安,更是板上釘釘。
最重要的是,長安城內僅有三千老弱殘兵!
雖說長安乃西北重鎮,城池比洛陽更為高大,但來者可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聖教啊!
隨著張大山步步緊逼,長安城內的大明官員們也產生了嚴重分歧。
有人認為,既受皇恩,自當以死報國,絕不能讓長安落入敵手;
有人覺得,陝西的兵馬都已調往河南,根本無力抵擋聖教大軍,不如趁早逃走,呸,趁早戰略轉移;
還有人覺得,大明氣數已盡,何必跟著一條道走到黑,聖教待遇優厚,不如投降,做個開國功臣。
三方各執一詞,爭論得不可開交。
而後,西安府同知李遠成功說服長安守軍將領,起兵誅殺了陝西巡撫張福臻,並向張大山遞交了降書。
陝西未來的線路之爭,最終在一片讚同聲中,和諧地落下帷幕。
二月二十一日,晴空萬裏。
長安城下,寒風裹挾著沙塵,在空蕩蕩的城門前打著旋兒。
二十餘位身著褪色補服的中層官員,局促地擠在斑駁的城門下。
他們竊竊私語,眼神中滿是慌亂與不安,官帽上黯淡的珠飾隨著身體的晃動輕輕碰撞,發出細碎而壓抑的聲響。
城門緩緩敞開,城外聖教軍隊軍容嚴整,映入眼簾。
玄色旗幟鋪天蓋地,如烏雲蔽日,繡著“山”字的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後方聖教的旗幟上,群星環繞著太陽,高高飄揚。
士兵們身披鐵甲,手持長槍,整齊列隊,冰冷的目光似要將城門前這些瑟瑟發抖的官員看穿。
人群之中,長安同知李遠緊攥著手中的降書,指節因用力而發白。
他偷偷瞥了一眼身旁同僚們緊繃的麵容,喉結上下滾動,卻不敢發出半分聲響。
曾在城樓上威風八麵的“大明”軍旗,此刻已被扯下,殘破地堆在牆角。
遠處傳來陣陣馬蹄聲,由遠及近,越來越清晰。
張大山騎著高頭大馬,緩緩而來。
李遠深吸一口氣,與同僚們交換了一個眼神,硬著頭皮迎上前去,將降書高高舉起,聲音顫抖著說道:“我等願獻城歸降,望聖教開恩……”
張大山來到李遠身前,瞥了他一眼,而後望向城門大開的長安城,眼中難掩欣喜之色。
成了!
十日破長安!陝西大局已定!
哈哈哈,教主不知會如何誇獎咱哩。
喜歡覺醒戀愛係統,我發動世界大戰請大家收藏:()覺醒戀愛係統,我發動世界大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