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乾隆的憂慮

字數:5939   加入書籤

A+A-


    福康安雖出身滿清貴族,卻絕非僅靠家世在官場平步青雲之輩。

    多年來,他數次掛帥出征,討伐各路叛逆,於行軍打仗之道有著深刻感悟。

    在他心中,後勤保障堪稱行軍作戰的重中之重。

    打仗,糧草先行,武器鎧甲、各類物資同樣不可或缺。

    而這些物資往往需從各地籌措,再長途轉運至前線。

    其中艱難,超乎想象。

    在平原地區,運輸尚算便利,可一旦進入道路崎嶇的丘陵山林,千裏運糧,往往僅有十分之一能抵達前線。

    損耗之巨,令人咋舌。

    福康安雖未與明國正麵交鋒,卻對這個對手極為了解。

    他不僅對明國的山川地理了如指掌,對朝堂之上的大臣們也知根知底。

    真正的優秀將領,目光從不局限於戰場本身,而是放眼戰場之外,洞察敵方掌權者的性格、各級官僚的能力,乃至敵方的民力與資源。

    福康安,正是以此為目標磨煉自身。

    他對明國熟悉,對山西更是了如指掌。

    寧化所到洛陽,途經多少城池,經過哪些區域,這些區域道路狀況如何,福康安皆爛熟於心。

    然而,正因這份了解,當聽聞家奴所言之事時,他才愈發覺得不可思議。

    四個晝夜!

    即便是大清最精銳的騎兵,在毫無阻礙的情況下,從寧化所奔赴洛陽,也至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

    福康安曾默默計算過。

    最快也得十八天左右,且這還需一路風調雨順。

    若途中遭遇雨天或其他變故,耗時更久。

    可此刻,自家的家奴巴圖竟說,妖人能在四個晝夜內從寧化抵達洛陽。

    福康安深吸一口氣,目光如利劍般凝視著麵前垂首跪地的巴圖。

    巴圖乃福康安家的老奴,自幼看著福康安長大,對其忠心耿耿。

    福康安深知巴圖的為人,若非有著一定的把握,他斷不會信口開河。

    此事……

    福康安沉思片刻,鬆開身旁兩位千嬌百媚的美人,從溫香軟玉中坐起身來,沉聲問道:“那商人究竟說了些什麽?詳細道來。”

    巴圖聞言,神色依舊平靜,思索片刻後回道:“奴才此前下去打探消息,偶遇一位從河南前來收藥材的商人。”

    “那商人稱,他是乘坐小火輪而來,路上僅用了四個晝夜。”

    “奴才大為震驚,忙詢問小火輪是何物。”

    “他說,小火輪是妖人使用的船隻,客貨兩用,因以火驅動,故而得名。”

    “用火驅動?”,福康安雙唇微張,難掩一臉的錯愕。

    他生平見過無數奇珍異寶,卻從未聽聞有用火驅動的船隻。

    “奴才當時也覺得難以置信,這世上怎會有用火驅動的船隻?但那商人言之鑿鑿,還說寧化所附近的渡口就有小火輪,短途每日十班,長途每日三班。”

    “咱們若加快腳程,還能趕上今日的最後一班。”

    巴圖如實稟明,全程低眉順眼,不敢直視福康安的眼睛。

    福康安眉頭緊鎖,下意識地轉動著手上的扳指,心中滿是疑慮。

    照此說來,那小火輪恐怕並非空穴來風。

    但……

    福康安思索再三,還是搖了搖頭,沉聲道:“加快腳步,盡量趕上那班小火輪。”

    “嗻。”

    巴圖恭敬領命,叩首後起身,迅速傳達福康安的命令。

    一時間,整個商隊加快了行進速度。

    豪華馬車內,福康安靠在車廂上,雙眼微閉,享受著兩位美人的悉心侍奉,思緒卻不由自主地飄回到一個多月前。

    清國,皇宮。

    十一月的大清國都,天寒地凍,滴水成冰。

    福康安在太監的引領下,踏入乾隆的暖宮。

    推開宮門,一股熱浪撲麵而來。

    宮殿內,宮女、宦官們身著單薄的夏季服飾,絲毫不見寒冬的凜冽。

    福康安小心翼翼地步入宮殿,很快便瞧見了大清國的主宰者——乾隆。

    已近八十高齡的乾隆,倚靠在長椅上,麵容蒼老清瘦,可那雙眼睛卻仿若能洞悉天地間一切秘密的寒星,銳利無比。

    福康安與乾隆目光交匯的瞬間,便立刻垂下頭,不敢直視。

    他穩步走到乾隆身前,雙手利落地擼了擼衣袖,跪地叩首道:“奴才福康安,給主子請安。”

    乾隆眼瞼微微下垂,輕聲“嗯”了一聲,說道:“平身吧。”

    福康安再次叩首謝恩,隨後緩緩站起身來,垂手立在一旁,靜靜等待乾隆發話。

    乾隆閉目養神,似已入睡。

    宮殿內的氣氛頓時變得壓抑而寂靜,仿佛空氣都凝固了一般。

    不知過了多久,乾隆突然開口問道:“明國的情況,你了解多少?”

    福康安心中一凜,瞬間明白乾隆召他前來的目的。

    關於明國的變故,他有所耳聞。

    他斟酌著言辭說道:“奴才有過一些了解,但所知不多。畢竟那並非奴才職責範圍內該過問之事。”

    乾隆眼瞼微抬,瞥了福康安一眼,這一眼意味深長。

    隨後,乾隆微微挪動身子,換了個更舒適的姿勢,沉聲道:“亡我大清之禍害,便在明國境內。朕命你親自前往明國,為朕探清那禍害的虛實。”

    福康安聞言,隻覺頭皮發麻,腦海一片空白。

    他甚至記不清自己是如何離開暖宮、又是怎樣回到家中的。

    “亡我大清之禍害”,這句話如同一道驚雷,在他耳邊久久回蕩,震得他不知所措。

    他自幼侍奉乾隆,至今已有數十載。

    這數十年來,清國遭遇過諸多麻煩與威脅,可他從未聽乾隆用如此嚴峻的口吻形容過敵人。

    “亡我大清之禍害”,究竟是怎樣的敵人,能讓這位執掌大清五十多年的帝王如此憂心忡忡、如臨大敵?

    彼時,福康安滿心疑惑。

    直到乾隆派人送來關於明國的情報,他心中的疑惑才漸漸有了答案。

    那些情報乃清國絕密,乾隆不僅派人送來,還特意叮囑,看過之後不得泄露,隨後便會派人收回。

    福康安雖對乾隆的叮囑感到不解,但當他看完情報後,一切都豁然開朗。

    聖教!妖人楊奇偉!

    楊奇偉出身成謎,竟自詡為昊天上帝的兄弟。

    其神通廣大,是一位修為高強的修行者。

    崇禎四年九月,楊奇偉在河南南陽府起兵,短短時間內便收攏流民兩萬餘人,自創聖教。

    僅僅一年,聖教便發展迅猛,擁兵三十萬,一舉攻陷明國河南西部、陝西以及山西部分地區。

    福康安看到此處,不禁驚為天人。

    他久經沙場,深知維持一支三十萬人的軍隊是何等艱難。

    而聖教在短短一年內便能拉起如此規模的隊伍,並且攻陷明國的陝西、山西兩地,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明國若是當真如此弱小,清國也不至於百年不曾將之拿下。

    對清國而言,明國是一位值得重視,且必須重視的敵人。

    可現在~~~

    然而,還沒等福康安從震驚中緩過神來,一本特殊的書籍映入眼簾——《大光明聖經》。

    這本書來自清國雲貴一帶,是從亂黨家中搜出的證物。

    據亂黨交代,書中記載了妖人楊奇偉的諸多言論、事跡,還大篇幅摘抄了聖教報紙的內容。

    至於這本書的來曆,被抓的亂黨並不清楚。

    但清國經過後續調查發現,它來自明國。

    不過,奇怪的是,這本書並非聖教所印。

    畢竟當時聖教的勢力未曾脫離明國河南,不可能有精力在清國境內傳播此書。

    那麽,究竟是什麽人將楊奇偉的言論和事跡印刷成冊,並傳入清國呢?

    在偌大的明國,還有誰有這樣的實力!

    真是好難猜啊。

    當然,福康安此刻並不關心這本書的審訊過程,也不在意它究竟從何而來、是誰傳入清國的。

    他在看完《大光明聖經》後,終於深刻理解了乾隆的憂慮,也認同聖教確實堪稱“亡大清之禍害”。

    聖教不除,大清必遭災殃。

    這,便是福康安看完《大光明聖經》後的堅定結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