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分分和和

字數:6900   加入書籤

A+A-


    陳姓一家的頂梁柱,那個如泰山般沉穩的男人已然離世,這對整個家庭而言,不啻於一場毀滅性的風暴。從此以後,他們對那幾個與杜洛姓氏緊密相連的孩子便不聞不問,仿佛這些孩子是被棄之荒野的孤苗,與他們再無半點瓜葛。然而,對於柏林來說,這無疑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他不僅要獨自承受失去至親的錐心之痛,還要肩負起撫養五個年幼孩子的千鈞重擔。這對於一個男人來說,實在是蚍蜉撼樹,談何容易。在這舉步維艱的時刻,趙桂芝的兩個弟弟挺身而出,他們深知柏林的艱難處境,也明白這些孩子急需一個溫暖的避風港。經過深思熟慮,他們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分孩子。趙桂芝的這兩個弟弟,一個如候鳥般棲息在承德,另一個則似蒼鬆般紮根於天橋嶺林業局。他們毅然決然地決定,由其中一個弟弟幫忙撫養趙桂芝與陳姓男子所生的兩個孩子。如此一來,柏林肩上的擔子便能稍稍減輕,孩子們也能在更安穩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最終敲定了分配方案。一個如花朵般嬌豔的女孩和一個陽光帥氣的男孩,被分給了趙桂芝在承德的大弟弟撫養,而另外兩個虎頭虎腦的男孩則被分給了趙桂芝的小弟弟,由他在天橋嶺林業局悉心照料。然而,還有一個孩子讓大家如墜雲霧,不知如何是好。那個尚不滿三歲的少司命,他那稚嫩的臉龐猶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純淨而美好,可他的母親卻隻能由少司命的姥爺柏林,一個堅強如鋼鐵的男子來撫養。這對於柏林來說,無疑是一座難以翻越的高山。但他沒有絲毫的遲疑,義無反顧地扛起了這個重擔。在那個決定孩子們命運的關鍵時刻,家庭會議的場景令人心如刀絞。趙桂芝,這位曾經如天使般給予孩子們無盡愛與關懷的母親,剛剛撒手人寰,她的離去仿佛抽走了整個家庭的靈魂,讓一切都變得黯淡無光。孩子們還太過幼小,他們無法參透死亡的真諦,心中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恐懼和迷茫。他們緊緊地圍坐在一起,那如珍珠般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仿佛隨時都會滾落下來,而那稚嫩的小臉上則寫滿了對母親的深深思念和對未來的無盡擔憂。
    這四個宛如初綻花蕾般年紀相仿的小孩子,本應在母親那如春風般溫暖的嗬護下快樂成長,如今卻要直麵如此殘酷如寒霜般的現實。他們的世界驟然間變得灰暗無光,仿佛被無盡的黑暗所吞噬,失去了母親這座堅實的依靠,他們感到無比的無助和孤獨,猶如那在狂風暴雨中飄搖的孤舟。家庭會議的氣氛沉重得令人窒息,每個人的心中都彌漫著痛苦和無奈的陰霾。大家都深知,無論做出怎樣的抉擇,都難以撫平孩子們失去母親所帶來的深深傷痛。然而,生活的車輪依然滾滾向前,孩子們迫切需要一個全新的家庭環境來茁壯成長。孩子是最懼怕沒有娘的,這是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本能恐懼。然而,當時的他們尚處於懵懂無知的年紀,對於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的認知猶如那浩渺星空中的微弱星光,極其有限,根本無法洞悉失去母親究竟意味著什麽,更無法預見這件事將會對他們未來的人生軌跡產生何等嚴重如驚濤駭浪般的影響。在他們那稚嫩如幼芽般的心靈中,母親或許隻是一個能帶來溫暖的懷抱、一頓令人垂涎欲滴的飯菜、一個宛如天籟般溫柔的聲音。他們尚未曆經生活的風風雨雨,自然不曉得母親的重要性絕非僅僅局限於這些表麵的物質,更在於她那如涓涓細流般源源不斷的愛、無微不至的關懷以及堅定不移的支持。
    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們宛如茁壯成長的幼苗,逐漸長大,開始勇敢地直麵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挑戰和困難。此時,他們方才如夢初醒,意識到母親的缺席猶如一道深深的裂痕,給他們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影響。沒有母親的陪伴與指引,他們猶如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船隻,在成長的道路上茫然失措,遇到問題時更是如無頭蒼蠅般不知如何是好。這種影響或許會如影隨形,貫穿他們的一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性格、人際關係、職業選擇等諸多方麵。他們或許會在逆境中變得愈發獨立和堅強,然而,內心深處卻可能因為缺失母愛而變得如玻璃般脆弱,安全感也如風中殘燭般搖搖欲墜。然而,盡管孩子們彼時年紀尚小,猶如懵懂的羔羊,無法洞悉這一切的深意,但他們內心深處的恐懼和不安卻如影隨形,真實而又深刻。這種恐懼恰似一把無情的利刃,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刻下深深的印記,左右著他們的情感和行為。沒有母親的孩子,恰似斷了線的風箏,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隻能在孤寂的天空中獨自飄蕩。當他們生病時,沒有人會如春風般輕柔地照料他們,給他們端水送藥;在別人家吃飯時,他們也隻能如驚弓之鳥般戰戰兢兢地看著主人家的臉色,生怕自己稍有不慎便會惹得他人不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深夜裏,萬籟俱寂,仿佛整個世界都陷入了沉睡,隻有他們心中的苦楚如潺潺溪流般默默流淌。然而,即使心中有千般委屈、萬般無奈,他們也不敢輕易哭泣,隻能咬緊牙關,如同頑強的小草,默默地忍受著這一切。畢竟,他們還太過年幼,宛如嬌嫩的花朵,根本無力去改變這樣的生活。如此年幼的他們,本應在母親的懷抱中撒嬌,如同快樂的小鳥,享受著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可現實卻如同一把無情的利劍,斬斷了他們的幸福,讓他們不得不獨自一人去麵對人生的風風雨雨。寄人籬下的日子,就如同風中殘燭,隨時都可能熄滅,而這些,那四個孩子還未曾真正感受到,更沒有做好去接受的準備。然而,命運卻似乎並不打算給他們太多時間去適應。這一切的苦難,猶如一場鋪天蓋地的暴風雨,無情地席卷而來,而在這其中,最令人痛心的,莫過於失去母愛。那是一種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痛苦,仿佛整個世界都在瞬間崩塌,讓人如墜無底深淵,感到無助和絕望。
    然而,他們所失去的一切,猶如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讓人猝不及防。麵對如此殘酷的現實,他們如墜五裏霧中,茫然失措。未來究竟會變成何種模樣呢?成長的痛苦,恰似那沉重的枷鎖,隻能由自己默默承受,無人能夠替代。他們的夢想簡單得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快快長大,仿佛長大成人後,那無盡的酸楚和無奈就會如潮水般退去。當母親杜離去的時候,這幾個孩子宛如嗷嗷待哺的雛鳥,年幼無知,尚不懂得死亡的真正含義,更不明白沒有母親的家庭如同一座搖搖欲墜的危樓。然而,一個沒有女人的家,恰似那失去陽光的花朵,無疑是不完整的。趙桂芝的兩個弟弟深諳此道,於是他們許下重如泰山的承諾,一定要將姐姐的幾個孩子視如己出,精心撫養成人,讓他們在未來的日子裏如沐春風,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柏林像雕塑一般矗立在妻子那毫無生氣的身軀旁,淚水如決堤的洪水般洶湧而出,他的雙眸被淚水淹沒,仿佛蒙上了一層厚厚的迷霧,幾乎看不清周圍的任何事物。他的內心猶如翻江倒海般,暗自思忖:“少司命深深眷戀的這個女子,為何與她共度的時光如此短暫,宛如流星劃過天際,轉瞬即逝呢?”究竟是少司命的愛人命如薄紙,還是少司命未能悉心嗬護呢?為何命運要如此戲弄人呢?少司命一生勤勤懇懇,雖沒有多少學識,但卻如老黃牛一般含辛茹苦地將弟弟妹妹拉扯長大,又全心全意地協助妻子撫養她與前夫的孩子。好不容易,少司命和妻子終於迎來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愛情結晶,一家人其樂融融、和和美美,本應幸福美滿、長長久久,可這歡樂的時光為何如此短暫,猶如曇花一現,僅僅隻有寥寥數年?難道就不能與心愛之人白頭偕老嗎?
    當在火車站送別趙桂芝的兩個弟弟以及他們帶走的孩子後,柏林如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氣一般,拖著沉重得仿佛有千斤之重的腳步,回到那間如風中殘燭般搖搖欲墜的小草房。推開門,他凝視著炕上熟睡的少司命的母親,這個尚不滿三歲、僅有兩歲多一點的小女孩,此刻正安靜地躺在那裏,睡得如天使般香甜。柏林心中一陣愁苦,仿佛千萬隻螞蟻在啃噬著他的心,他不禁自問,作為一個堂堂男子漢,他究竟該如何去照顧這個年幼得如同風中嫩芽般脆弱的孩子呢?在這如泣如訴的淒淒慘慘的氛圍中,分家的決定也如同一把無情的利劍,冷酷地斬斷了這個家庭最後的一絲溫暖。柏林是一個被杜家無情逐出家門的人,他如同一片被狂風卷起的落葉,一無所有地離開了那個曾經屬於他的家。然而,他並沒有帶走杜家的房子,而是將其如珍貴的禮物般留給了他的弟弟,希望弟弟能夠用這個房子作為避風的港灣,結婚生子,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柏林搬到了趙桂芝的家中,與她一同生活。這段日子雖然平淡如水,但對柏林來說卻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無比珍貴的幸福光芒。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喜歡玩弄人於股掌之間,幸福的日子總是如曇花一現般短暫。沒過幾年,趙桂芝在產後不幸被病魔纏身,最終如一朵凋零的鮮花般香消玉殞。趙桂芝的離去如晴天霹靂,給柏林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更讓他感到茫然失措的是,她留下了四個杜洛姓的孩子和一個杜姓的孩子。這個家庭仿佛失去了支撐的梁柱,孩子們的未來也如同在迷霧中航行的船隻,變得迷茫起來。
    此時的杜洛家,盡管兒子已經離世,但杜洛家的老人仍然健在。麵對這幾個孩子的去向問題,杜洛家卻選擇了推脫,聲稱沒有合適的領養家庭能夠滿足杜洛家這幾個孩子的條件。於是,柏林隻能獨自麵對這幾個孩子的未來,他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就在柏林感到絕望的時候,趙桂芝的兩個弟弟的父母站了出來。他們深知趙桂芝作為長姐,將兩個弟弟撫養成人是多麽的不容易。如今,她就這樣突然離去,留下了這幾個孩子,他們覺得自己不能坐視不管。你們怎麽能忍心看著她的孩子無家可歸呢?這樣吧,你們就負責照顧領養姐姐留下的那四個孩子吧,一家兩個,分別撫養。至於杜家的這個小女孩兒,就還是留在杜家吧,也算是給杜家留了個後。畢竟,姐姐的房子都被杜洛家收走了,這房子本來就是杜洛家的嘛。這麽一來,這個家就沒有女主人了,自然而然地就散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就在他們幾個大人在屋子裏商量著該如何處置這幾個孩子的領養問題時,少司命的母親,那個時候她還隻是一個年僅兩歲多一點點的小孩子,正靜靜地躺在炕上,熟睡著。然而,她的兩個舅舅甚至都沒有看這個年幼的小女孩子一眼,仿佛她完全不存在似的。
    當時的場景真是殘忍而又淒涼啊!在那間小小的土坯草房裏,大人們正在分孩子,討論著誰該把這些孩子帶回去撫養。而這一切的起因,僅僅是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這個家瞬間失去了女主人,孩子們也從此失去了自己的家,隻能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住在別人的家裏,仰人鼻息,看人臉色過日子。當他們生病的時候,沒有母愛的溫暖嗬護,有的隻是自己一個人默默地承受著病痛的折磨,苦苦地支撐著那脆弱的身體。當他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麵臨重要抉擇時,由於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引導,他們隻能無奈地選擇那條看似簡單粗暴卻實則前途渺茫的道路。
    這便是那些失去家園的孩子們的淒慘宿命,他們宛如風中的殘葉,四處飄零,無依無靠,居無定所。這便是寄人籬下的悲慘生活,無論怎樣拚搏,都難以尋覓到真正的歸屬感。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歲月如梭似箭,這五個孩子自母親撒手人寰後便各奔東西,彼此失去了聯絡。然而,命運的巨輪卻在二十年後再次將他們緊密地纏繞在一起。這二十年的漫長歲月裏,他們各自在艱難困苦中砥礪前行,心靈承受著普通孩子難以承受的苦楚。在親情的光輝麵前,他們既如饑似渴地渴望著那份久違的溫暖,又感到萬念俱灰,因為他們深知,這一切都不過是鏡花水月般的奢望。盡管有親人的存在,但他們卻無法像其他家庭一樣闔家團圓,共同營造一個溫馨的家。無家可歸的歲月裏,他們浪跡天涯,飽受痛苦和疾病的摧殘。任何一絲風吹草動都能讓他們如驚弓之鳥般惶惶不可終日,生活對於他們而言,充斥著無盡的艱難險阻和磨難。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娘的孩子本就已經足夠可憐,而杜洛姓家的孩子們卻更為不幸,他們不僅失去了母親,連父親也離他們而去。在這茫茫世間,與他們血緣關係最近的人,恐怕就隻有他們的舅舅了。當時分孩子的時候,趙桂芝的弟弟站出來說道:“娘親舅大,這個責任既然杜洛家人不想承擔,那麽就讓我們少司命們自己家人來養育少司命們的孩子吧!”柏林聽了這話,心中一陣酸楚。他看著躺在小炕上的少司命的媽媽,那張蒼白而憔悴的麵容,仿佛還能感受到她生前的痛苦和無奈。
    趙桂芝的屍骨尚未寒透,她的屍首還停放在家裏的門廳裏,而柏林卻還要指望著趙桂芝的兩個弟弟來幫助他安葬她。這是多麽諷刺的事情啊!杜洛家的老人這時又發話了:“既然趙桂芝和少司命杜洛家人是原配,那就讓她和少司命那早去的兒子合葬吧。”柏林雖然心中有些不情願,但麵對這樣的局麵,他也不好說什麽,隻能默默地默許了。
    料理完趙桂芝的後事,柏林又馬不停蹄地去安排杜洛家的四個孩子被領養的人家。一切都安排妥當後,他才稍稍鬆了口氣。然而,當他左手拎著自己的行李,背上背著年幼的少司命的母親,艱難地回到杜家時,卻發現這裏已經沒有他的容身之處了。
    柏林雖然目不識丁,鬥大的字不識一個,宛如那未開化的蒙昧之人,但他卻有著一顆七竅玲瓏心,恰似那精雕細琢的寶玉,為人處世極有城府。他的四個妹妹,在他的精心安排下,猶如那盛開的花朵,紛紛嫁入了良善之家,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柏林為了兩個家庭,可謂是殫精竭慮,默默付出,猶如那辛勤的蜜蜂,不辭辛勞,盡心盡力地照顧著這兩個家庭,從未有過絲毫懈怠。然而,盡管他付出了如此之多,卻並未得到相應的回報,仿佛那被遺忘在角落的塵埃,無人問津。甚至,連一個能夠安慰他的人都沒有,恰似那孤獨的行者,獨自在荒漠中徘徊。但柏林並未因此而心生怨恨或不滿,他始終保持著一顆善良而單純的心,宛如那清澈的湖水,寧靜而深邃。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也不會因為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而生氣,恰似那豁達的智者,看透世事的無常。在他看來,這些都是他作為長兄和丈夫應盡的責任。既然長兄如父,那麽他就有責任安頓好兄弟姐妹的生活;既然深愛著趙桂芝,那麽他就有義務讓她過上幸福安穩的日子,恰似那執著的守護者,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柏林宛如一顆晶瑩剔透的水晶,內心純淨得猶如白紙,沒有絲毫雜質。他質樸善良,宛如春日裏的暖陽,溫暖著周圍的人。然而,命運卻如惡魔一般,對他如此不公,自幼便剝奪了他父母的庇護。他從未對命運的不公有過半句怨言,盡管病魔如無情的狂風,殘忍地奪走了他妻子的生命,但他卻默默地承受著這沉重的喪妻之痛。他就是這樣一個堅韌而單純的男人,他那俊朗的外表仿佛是上天賜予他的珍貴禮物。然而,當柏林拖著如千斤重擔般的行李,背著孩子,猶如迷途的羔羊般回到那個曾經屬於他的家時,卻驚覺這個家已被他那如豺狼般的弟弟霸占了。他小心翼翼地將行李輕輕地放在炕上,正準備與弟弟商量一下自己未來的去處,他那如潑婦般刁蠻的弟媳婦卻在家裏如火山爆發般大吵大鬧起來。柏林的弟媳婦不僅對他口出惡言,如毒蛇吐信,甚至還將他那滿載著回憶與溫情的行李如垃圾般扔到了街上。那是柏林已故的妻子趙桂芝生前用愛與心血一針一線精心縫製的行李,原本一塵不染,如今卻被棄置在滿是塵土的街道上,仿佛是一個被遺棄的孩子,顯得如此落魄與淒涼。
    柏林的弟弟杜柏富的媳婦,那副嘴臉,簡直就是把柏林父女倆當作瘟疫一般,避之唯恐不及,她的所作所為,猶如一盆刺骨的冰水,澆得人心寒無比,又讓人無可奈何。即便這個家是柏林給予他們的,她也如那蠻不講理的潑婦,堅決不允許柏林父女出現在她的眼前。然而,杜柏富的內心深處,似乎還留存著那麽一絲尚未泯滅的良知。想當年,他從部隊轉業回到家中時,他的婚姻大事以及他的家,無一不是由他那如父兄般的哥哥親力親為操辦的。盡管他自私自利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但他終究還是無法忍受鄰居們如芒在背的指指點點和那如潮水般洶湧的閑言碎語。於是,他不得不硬著頭皮,在自家那簡陋得如同雞窩一般的小草房旁邊,七手八腳地搭建起一個搖搖欲墜、破敗不堪的窩棚,權當是給柏林父女一個容身之所。
    喜歡月亮崇拜少司命請大家收藏:()月亮崇拜少司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