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融會貫通,聖法設想

字數:4548   加入書籤

A+A-


    陳景安接受了大巫界天道的臣服。
    這自然不止是口頭上的。
    大巫界的天道立刻分出一半的天道權柄,將其化作了一尊果位。
    他將其命作“巫王”。
    凡是可以順利獲得這道果位的,在大巫界就將享有與他同等的統治權力。
    不過,大巫界天道仍然具備廢除果位的能力,但那不是他們眼下需要考慮的。
    陳景安迅速煉化了這尊果位。
    隨後,他也將自己關於“巫王”的心得共享給了大巫界的天道。
    這“巫王”充其量隻是“返虛”級別的體係。
    巫辰擁有天道之軀替其量身定製的,適合大巫界的體質,再配合[以日易月],這讓他能輕易打穿隻有“大巫”化神)層次的體係。
    剩下的部分,則是巫辰自身打下的基礎。
    可當其回歸到陳景安體內之後,這又成了另外一種情況。
    在此之前,陳景安已經打通了不下二十種返虛級別的體係。
    他的底蘊與知識都達到了一種空前完備的水準。
    站在天道的角度上。
    這種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的路子,其實是有悖於天道本性的。
    因為天道奉行的路子一貫的“唯我獨尊”。
    假如連他們自己都對自身世界的道統沒有信心,就更別指望本世界能有強大的修士誕生了。
    陳景安自然也不例外。
    他的武天天道,仍然保持對“破虛”的絕對立場。
    可是,這回汲取知識的陳景安本尊。
    他通過[子母鍾],成功將天道作為一份特殊的獨立人格,從他的身上剝離下來。
    這就避免了衝突。
    天道也能借著這個機會,不斷完善自身的破虛之法。
    大巫界天道獲得了“巫王”傳承,最直觀的變化就是他們腳下的地盤。
    本來,這裏空空如也,唯有大巫界天道變成的手杖孤零零存在於此。
    但是很快,他們的腳下就出現了一張大紅毯。
    這紅毯向上延伸,變成了一張王座。
    正下方,左右陸續出現了整齊的次座,正好十八個,對應了先前大巫界所能容納的大巫數量。
    整體風格類似於中世紀。
    陳景安開口道:“這裏的位置,我要四席。”
    大巫界天道剛受了他的恩惠,哪可能反對:“謹遵大人之令,屬下這就預留四個位置。”
    陳景安點了點頭,重新回到武天。
    沿途,不斷有其他的化身,從各種隻有“化神”,又或是剛剛具備“返虛”體係的世界裏出來。
    這都是陳景安專門挑選的門類。
    他將其作為構築自身“聖法”的素材。
    算上這些陸續歸位的,陳景安身上擁有的體係達到了百種之多。
    他再基於自身的理解將其歸類,最終還剩下了五十餘種。
    這些體係本身根據推演程度,有著強弱之分。
    陳景安很快就能將其歸納完全。
    不過,他遇到了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
    如何給“破虛”進行定位?
    首先,武天世界以及其孕育的“破虛”體係,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裏,都將成為他最主要的力量來源。
    他若是確立“破虛”的絕對優勢,這可以避免其他一切記錄在冊的道統反超破虛,維持框架下的絕對穩定。
    但是,這弊端也很明顯。
    不論他眼中的“破虛”有多完美,這終究隻是基於返虛階段的判定。
    一旦到了合體階段,自己今日的目光短淺就可能成為他最大的束縛。
    這是選擇強一時,還是強一世,權衡利弊之後倒也不難做出選擇。
    陳景安最終做出決定,放棄給予“破虛”特殊的地位,隻是攫取其中的一小部分作為素材。
    他回到武天世界的深處,開始構築自身的“聖法”雛形。
    陳景安當前的理念是,他要把“世界擴張”與“聖法成長”進行深度綁定。
    這是一個極其冒險的做法。
    可一旦事成了。
    他作為天外的後來者,也能迅速在前人的基礎上汲取營養,快速成長。
    最終他得到的方案,就是建立一個“主神空間”。
    參照天道的特性,將自己的修行掛鉤在那些所謂的“輪回者”身上。
    隨著時間的積累,他的修煉速度將會達到一個相當誇張的程度,從而抹平“天道之軀”與“本尊”之間的差距。
    陳景安坐定參悟,他按照自身對於各種體係共性的把握,逐步立成了“主神空間”的框架。
    剩下的內容,則是按照他當前的感悟進行填充,並且留下了繼續拓展的餘地。
    等到這一切完成之日,也將是他正式步入“返虛”之時。
    自己等這一天太久了!
    ……
    武天世界。
    五十年的時間,已經足以讓海外的格局成型。
    方丈立下了一座“金光寺”,收攏由江西佛門派去的僧人作為班底,吸納海外修士加入其中。
    這是三位佛門聖人商量一致的結果。
    他們的中層班底保持流動,但是對於外部信眾的吸納,則是各自負責不同的群體,以免產生內部競爭。
    蓬萊島則接引了不少來自江北的道士。
    仙主此前支持道士一脈中的蓬萊獲取果位,本是打算讓他們作為外援,加入江北改善當前仙盟的處境。
    老道士們最初也想著要說話算話。
    隻是,隨著蓬萊坐穩果位之後,她也就順理成章獲得了魁首的身份,老道士們的話已經不好使了。
    再者,這蓬萊地處海外,與世無爭,不正是道士們孜孜以求的洞天福地?
    選擇卷入江北,那麽蓬萊島勢必不得安寧。
    隻要置身事外,這蓬萊島的島嶼眾多,給每個道士都分一座還綽綽有餘。
    既然如此,他們何必沒苦硬吃。
    於是,道士一脈在轉移了全部人手之後,徹底退出了江北的爭端。
    仙主以及底下的儒生本就勢單力薄,如今再次減員,已經無法應對來勢洶洶的魔盟。
    江北的仙魔平衡徹底被打破。
    按照這個勢頭,隻怕江北再難有他的立足之地了。
    仙主記下了今日之仇。
    將來有機會,肯定得讓蓬萊付出代價。
    眼下,他得盡快找到一個可以保住仙盟不滅,讓魔盟投鼠忌器的存在。
    恰巧南麵就有一個。
    ——江東的大武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