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強硬的吳岩,落寞的王離!

字數:2775   加入書籤

A+A-


    聽著魏豹這番話,吳岩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案幾邊緣,指節因用力而微微發白。三十萬石的糧草,一萬戰馬,這個條件比他預想的還要高出三成。帳內青銅燈盞的火光在他臉上投下搖曳的陰影,映得他眉頭間的川字紋愈發深刻。
    “父親說得沒錯,這果然是一場硬仗啊。”吳岩端坐於案牘之後,心中暗自思忖著。他的目光落在案幾上攤開的帛書地圖上,那上麵用墨線勾勒出的山川河流和城池關隘,仿佛都在訴說著這場戰爭的艱難。
    他不禁想起臨行前夜,衡山王府書房裏那盞將熄未熄的油燈。微弱的火光在風中搖曳,映照著父親吳芮那高大而略顯疲憊的身影。父親披著單衣,靜靜地站在輿圖前,手指重重地劃過九江郡與長沙郡的交界處,仿佛那裏是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
    “岩兒,記住,談判桌上每多爭得一石糧食,戰場上就能少流一卒鮮血。”父親的聲音在吳岩耳邊回響,他深知這句話的分量。
    此刻,府衙外傳來戰馬不安的嘶鳴聲,那聲音在寂靜的夜裏顯得格外刺耳,仿佛是這個亂世的動蕩不安在向他示威。吳岩的餘光瞥見王離握劍的手背上暴起的青筋,這位昔日大秦最耀眼的將門之後,如今卻要在這偏遠之地與他們討價還價。
    案幾上攤開的帛書地圖被汗水浸出深色痕跡,那是吳岩緊張的表現。他緊盯著地圖上標記著高要南境軍如毒蔓般蔓延的勢力範圍,心中暗暗叫苦。
    &34;吳岩公子,還是早做決斷為妙。&34;
    王離的聲音像鈍刀刮過竹簡,每個字都帶著壓抑的怒意。吳岩注意到他腰間那柄鎏金錯銀的佩劍——據說這是始皇帝親賜給王翦的寶物,如今卻懸在一個落魄將軍的身上,劍鞘上的雲紋都蒙著層灰蒙蒙的晦暗。
    此時此刻的王離,盡管已經竭力克製,但他的話語中仍難掩內心的不滿和壓抑。對他而言,這無疑是一種煎熬。畢竟,曾經的他身份顯赫,乃是根正苗紅的軍三代。他的祖父王翦和父親王賁,皆是大秦帝國金字塔尖的人物,聲名遠揚。
    王翦卻選擇了急流勇退,這並非是他怯懦,而是為了保全整個家族。要知道,大秦滅六國的戰爭中,超過百分之八十的戰役都與王翦直接或間接相關。他的功績如此卓著,若繼續留在朝堂之上,恐怕會引發諸多問題。
    首先,他人會如何評價王翦呢?他的功勞如此之大,繼續留任朝堂,難免會引起他人的嫉妒和非議。再者,對於嬴政來說,這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一旦王翦與他人意見相左,嬴政將陷入兩難的境地。不聽從王翦的建議,恐被視為怠慢功臣;但若聽從了,那麽國家的真正主宰究竟是王家還是嬴政呢?
    這種微妙的權力平衡,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因此,王翦的急流勇退,實乃明智之舉,既能保全身家性命,又能維護家族的聲譽和地位。
    不僅如此,嬴政所推行的中央集權模式,其核心便是將權力高度集中於中央,絕不可能輕易地分封王侯。王翦作為一名戰功赫赫的將領,自然也難以獲得這樣的地位。繼續留在朝堂之上,他不僅會成為皇帝眼中的礙眼之人,還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麵對如此局麵,王翦果斷地選擇了明哲保身。他深知秦始皇的手段和心思,明白與其冒險爭權,不如急流勇退,以保全自己和家族的安全。而秦始皇也並未對王翦趕盡殺絕,反而對他大加封賞,顯示出對他過去功績的認可。
    與此同時,秦始皇繼續重用王翦之子王賁,將接近二十萬的禁衛軍交給他統領。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王賁都是軍中的高官,這無疑是對王家的一種肯定和支持。然而,這一切都隨著公子高的上位而發生了改變。
    在神秘的易小川的攛掇下,公子高竟然直接做出了分封諸王的舉動。這一舉動幾乎將王家兩代人,甚至可能是三代人的心血毀於一旦。王翦的子嗣眾多,王家並非隻有王賁一個後輩。與王翦有關係的人,包括他的弟子在內,都在這場權力的風暴中受到牽連。據不完全統計,死在其中的人多達上百人。因為功績卓著的人才能夠被記住,所以才有了王賁,王離,
    這也是為何當初公子高在做出那個決定之後,王賁心中會如此憤憤不平。畢竟,王家為大秦出生入死,南征北戰,曆經數十年的艱辛,才打下了大半江山,並且一直忠心耿耿地拱衛著大秦。而公子高一上台,竟然毫不留情地直接拆了王家的台,將王家多年的努力和付出統統化為烏有。
    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若不是公子高最後及時醒悟,不僅將皇室後裔全部托付給了王賁,還對他表示了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恐怕王賁早就憤而離去,不再為大秦效力了。
    而王離作為王家的第三代,自然也有著屬於自己的驕傲和自尊。他從小就聽聞王家的輝煌曆史,深知家族的榮耀與責任。然而,如今這個時候,他卻不得不與那些在大秦尚存時根本沒有資格與他平起平坐的人坐在一起。更糟糕的是,在這群人中,他自己反而成為了最為弱小的存在。而這一切也就是短短幾年的時間發生的事情而已,
    王離心裏對於無論是項羽也好,還是魏豹,吳芮等人其實都是看不起的,隻是因為這個時候請示所迫沒辦法的情況下才不得不和其餘的這幾位諸侯坐在一起商議如何對付高要的這件事情,
    “糧食十五萬石,戰馬兩萬匹,這是父王最後的底線,如果達不到,此時還是就此作罷吧”
    沉默了半晌之後,吳岩終於開口說出了自己最後要求和底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這場博弈的拉扯關係到的不單單是對付南境,也包括衡山王的後續,條件自然不可能隨意下調,
    喜歡神話大秦:我高要,絕不太監!請大家收藏:()神話大秦:我高要,絕不太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