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進攻鹹陽,全力進攻!
字數:2956 加入書籤
一直到易小川成為了蒙毅的這個身份之後,才算是正式有了資格,有了征戰沙場的能力。這但凡換個普通人想要在古代出頭,難度絕對是噩夢級別的。
至於說寫什麽文章,寫什麽詩詞歌賦,古人也不是傻子。你一個人沒有任何功名,沒有任何來曆,突然就變成文學大家,要麽被人當成騙子,要麽被人當槍使喚,哪裏有那麽容易出頭?
還有一些更離譜的,什麽給皇帝寫一封信,皇帝看了之後龍顏大悅,然後賞賜官職就更離譜了。別說是給皇帝了,一個普通人給縣長寫信人家都未必會理你,甚至未必會看一眼。你要是在信中真的暴露出什麽政治想法,影響民生的想法,第一反應絕對不是發現了一個人才,而是發現了一個他國的臥底。
一句話,人是不會太相信超出自己預計的事情,放在古代同樣是通用的。高要深知這個道理,所以才選擇了一條最不好走的路,也是沒辦法不得不走的路。
而李釗他判斷易小川即使有了解一些黑火藥的知識,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
雨勢漸小,李釗下令加強巡邏,特別是對城牆根部的檢查。他派出工兵隊伍,沿著城牆內側挖掘深溝,作為預防敵軍地道攻城的措施。同時,他也沒有完全排除黑火藥的可能,命令士兵準備大量沙土和水缸,一旦有爆炸發生,可以及時撲救。
戰鼓聲如同雷鳴般滾過天際,震蕩著鹹陽城外的每一寸土地。楚軍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數萬大軍列陣於城下,肅殺之氣彌漫四野。
項羽跨坐於烏騅馬上,身披玄黑戰甲,目光如炬。他凝視著這座曾經不可一世的秦朝都城,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鹹陽城牆高厚,防禦工事完備,本不是輕易可破之城,但項羽心中有數——他手中的新武器,或許將改變戰爭的規則。
“傳令下去,全軍休整完畢,改變攻城策略。”項羽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傳令兵立即馳馬而去,“主力全力進攻東門,其餘三門作佯攻之勢。”
楚軍陣中頓時忙碌起來,投石車被推至前線,雲梯、衝車各就各位。士兵們調整著盔甲,握緊兵器,等待著下一波進攻的號令。
項羽微微眯起眼睛,思緒飄向了數日前與易小川的那次會麵。那位神秘的方士向他展示了“黑火藥”的威力——一種能夠產生巨大爆炸力的新式武器。據易小川所言,這是從煉丹術中偶然所得,若能善加利用,必能改變戰局。
然而項羽心中並無十足把握。這種黑色的粉末真的能有易小川所說的那般威力嗎?即使真有那般威力,以他們現在所能提取的數量,又能否對堅固的鹹陽城造成決定性打擊?
“將軍,全軍已準備就緒。”副將的聲音將項羽從思緒中拉回。
項羽點頭,揮手下令:“擊鼓,進攻!”
戰鼓再次擂響,比先前更加急促而猛烈。楚軍如潮水般向鹹陽城湧去,喊殺聲震天動地。
東門外,投石車開始了它們的表演。但與往常不同,這次投射的不再是普通的巨石,而是一個個裝滿黑火藥的陶罐。這些陶罐被點燃引信後拋向空中,劃出一道道弧線,最終落在城牆上、城門口甚至城內。
爆炸聲接連響起,黑煙滾滾,火光四濺。鹹陽守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新式武器打得措手不及。原本井然有序的防守陣型出現了混亂,士兵們驚恐地看著同伴被炸得血肉橫飛,城牆上的垛口也被炸出數個缺口。
“楚軍也有神器?”一個南境軍士兵驚恐地大叫,手中的弓箭險些掉落。
守將李釗在城樓上眉頭緊鎖。他雖然已經預計了楚軍可能會反過來利用,卻沒有想到發生的這麽快。爆炸聲震耳欲聾,黑煙彌漫使得視線受阻,守軍士氣明顯受挫。
“鎮定!不過是些聲響大了點而已!和我軍的黑火藥相比相差甚大!”李釗高聲喝道,試圖穩定軍心,“弓箭手,瞄準那些投石車!滾木礌石準備!”
李釗心中明白,事情遠沒有他說的那麽輕鬆。黑火藥造成的破壞確實驚人,甕城已經被炸得殘破不堪,幾乎失去了防禦功能。更可怕的是它對士兵心理的衝擊——麵對未知的恐懼往往比麵對已知的危險更加令人絕望。
楚軍的攻勢一波猛過一波。在黑火藥的掩護下,衝鋒隊已經攻至城下,雲梯搭上城牆,士兵們開始攀爬。城門口,衝車有節奏地撞擊著包鐵皮的城門,發出沉悶的巨響。
項羽遠遠觀戰,眉頭時緊時舒。黑火藥的確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似乎還不足以一舉破城。投石車的精度有限,很多陶罐並未命中關鍵位置。而且黑火藥的數量也確實不多,很快就要用盡了。
“傳令,加緊進攻!黑火藥一旦用盡,就全靠將士們的勇猛了!”項羽下令道。
李釗能夠被任命在這個時候駐守鹹陽,能力上自然是沒有問題的。初時的震驚過後,他很快調整了防守策略。
“所有投石車,集中攻擊楚軍的投石車!”李釗指揮道,“熱水熱油準備,澆灌那些爬城的楚軍!後備隊上城牆,補上缺口!”
南境軍畢竟是經過嚴格訓練的軍隊,在將領的有效指揮下,逐漸從最初的混亂中恢複過來。雖然黑火藥造成的破壞不容小覷,但鹹陽城牆堅固,儲備充足,背靠整個都城,有著持久作戰的資本。
更關鍵的是,黑火藥的攻擊並未持續太久。楚軍手中的儲備本就有限,很快便用盡了。投石車又重新開始投射普通的巨石——雖然威力依舊,但已不再有那種震懾人心的效果。
“看來項羽的黑火藥也不過如此。”李釗稍稍鬆了口氣,但隨即又皺起眉頭,“不過若是給他們時間大量生產此物,日後攻城拔寨豈不如探囊取物?”
想到這裏,李釗心中升起一股寒意。他必須守住鹹陽,不僅為了眼前的勝利,更是為了不讓這種可怕的技術落入楚軍手中而被大規模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