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門道如一
字數:5814 加入書籤
石中曆經長時,終是完成對山海世界的遊曆觀想。就欲準備進一步深入探索,更細化地了解山海世界之際,卻是不得不閃身離開,這片讓他充滿了神奇感,壯麗而天靈地傑的山海世界。
並非他不願在這個充滿生機與玄奧的原生大自然裏繼續潛心參詳、領悟真諦。實在是因為如今的山海世界已無法容納他這尊大能存在。
需知,一方天道世界自有法則意誌,亦是一個獨立且自給自足的龐大體係,所遵循的是能量守恒定律。
處在其中的星係、星辰以及其他種種天地天體,都遵循著各自固定不變的時空軌道,有序地運行轉動著。
而不同時空中,所蘊含的能量是極為有限的,僅夠各位麵時空世界自行運轉,這正是能量守恒定律鐵則約束機製。
施放智慧去展望一下,當那些來自外界的旅行者,踏入一段時空長河,於世界一方時空開始旅行時,他們便成為了不折不扣的能量掠奪者。
這些生靈人眾,雖未肆意攫取各個時空中珍貴的能量資源,也從未刻意去打破此世界原本微妙平衡的能量格局。
但他們就像石中這般,是擁有通天徹地之能的強者,其一舉一動都足以引發這個世道巨大的波瀾。
雖僅僅隻是一呼一吸之間,便會輕而易舉地攝取周圍環境中的靈動活力,這種行為,雖是無心之舉,卻是無疑地嚴重違背了一方天道法則能量守恒定律。
倘若任由大能者,在此世界過於長久留存,天長日久之下,勢必會給這個世界的天道運行帶來難以估量的負麵影響。
正因如此,每一個天道意誌,都會施展出強大無比的法則力量,來阻止此類事件的發生。
對於那些本無意去冒犯天道,隻是為了遊學曆驗的行者,或是時空旅行時不經意間犯下較為輕微過錯的闖入者,多會安息於此時間段內,爾後或重新投入輪回道,或在天道允許的範圍下重修,歸入此方天道管轄。
然對於那些肆無忌憚的掠奪者,不受天道法則意誌管理的罪大惡極生靈人眾,又對天道世界造成嚴重破壞的家夥,則會毫不留情地,將其以最為嚴厲手段懲罰消滅。
要知道,每個世界的那位擁有通天徹地之能的天道大能者,隻要輕抬手指,瞬間便能施展出無上神通。
他無需口中念念有詞,隻一個意誌下達,便會有一道璀璨奪目的雷霆光芒,驟然從虛無處迸發出來,自會直射向那些膽敢冒犯天威的存在。此即是天雷滾滾消災禍,電閃雷擊破虛妄之威。
也隻就在刹那間,被光芒籠罩的惡煞生靈人眾,會是連聲淒厲的慘叫都不可能發出,便如同風中殘燭一般,迅速崩解消除,最終化作一團團精純靈氣,消散到天地之間。
這些惡煞生靈人眾原本是有大意誌者,不甘平凡,卻作惡行邪,隻就其所蘊含著的強大能量可用。
能量守恒法則下,定然不會使能量憑空消失去。在一方天道大能者的掌控之下,純粹能量,便徐徐融入深不可測的虛空冥冥之中,成為天道世界的靈養。
這卻不是掠奪,而是吸收。需知若聽任大能者肆意妄為,掠取天道力量,必然會引發一方天道無法預估的後果。
現如今,它們被巧妙地消解,引至因被他們幹擾傷害,而出現的天道缺損處,使因生靈人眾貪得無厭,矢衡而岌岌可危的天道,得以修複和鞏固。
倘若天道法則意誌不出手幹預,那麽就如石中這般實力的生靈人眾,強橫而行,且野心勃勃肆意妄為,恐怕隻需須臾之間,便能將一方天道大世界完全給吞噬掉,成為邪魔世界,致使一方世界走向毀滅。那是何等的造孽!
也幸得有許多天道法則意誌,守護著片片天道大世界,才避免了如此可怖的災難降臨塵世。這就是天道存在的意義所在。也即是石中修行天道法則的最終追求目標。
石中自山海世界出離。才一出來,便心有此悟。山海世界的一切他皆已深深刻印於意識海,此番覺悟,自已然明了天道者深意!
天道者亦是有道者。作為一個有道者,他當即知曉太上老君曾廣傳天下的《道德經》自是下一個觀想參詳的目標。
他旋即身形一閃,沒入虛無空間,超脫三界,於時空長河之外,太虛靜地之中盤膝就坐,意識海陷入冥想法中,自就觀想參詳起道德真經文說來。
《道德經》第一章有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講的是“道,說得明白的,就不是真正的道。名,說得清楚的,就不是真正的名。無,是天地的起點。有,是萬物的依憑。所以,我們總是從“無”中來認識道的奧秘,總是從“有”中來認識物的界定。其實,這兩者是同根而異名,都很玄深。玄之又玄,是一切奧妙之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冥想參詳到這時,石中思想起一個曾經聽聞過關於道之門的故事來。
講的是,有一個靈氣十足的塵世者,曾經的一個故事。他小時候,家住在黃河邊上一小村子裏。村子邊是一處黃河渡口,渡口那兒,有一條不大不小的木船,一個老船工撐船載渡過河的人們。
老船工,約六十多歲左右,獨自帶著他的兒子“又兒”,天天撐渡船,為來往黃河兩岸的人們過渡。
他十幾歲時,由於常常到河邊玩耍,便與老船工父子相互熟識,也跟老船工的兒子又兒成了好朋友。
他高中畢業之後,由於在附近的中學擔任代課老師,又還住在河邊的那村子老房子裏。於是在沒事的時候,就經常就到黃河邊找老船工的兒子又兒玩耍。
他覺得,這個老船工雖是個撐船的老人,卻非常地有智慧。在閑暇時間,常常給他們講一些很深刻,又有人生道理和處世之道的故事聽。
還有一退休了的老校長,也時常來到河邊,給他們講幾個故事。大家在一起時,相處得是非常融洽的。
而這個老校長與船工老人,都是小時一同讀私塾的同窗。他們兩位老人,給他們兩小講說了不少東好西,令他一輩子始終難忘。
有一次,船工老人將船停在渡口,等待著渡河的客人。他忽就問船工老人:“老伯,水裏也有道麽?!”
老船工神秘地笑了笑,回他道:“有,也沒有!”
老船工見他不解,便是說:“我講說有,就是我能看見,也就是我們撐船從這兒到那對岸去的門道。”
他疑惑地問道:“黃河水這麽渾,怎麽才能看清楚水中的門道呢?!”
老船工說道:“沒有人能看見水中的門道,門道隻在這兒。”說完,他右手指了指自己的心窩處。
接著又說道:“別說是河水渾時,就是河水變清了,隻要我不明說,一般也沒人能看出什麽門道來。誰如果敢冒險撐船過河,很大的可能,是會出人命的。道,就是門道,就是看不見的路。”
他看著老船工,更是糊塗了,便問道:“有道就能看得見,怎麽會你看得道,別人看不見呢!?”
老船工想了想,說道:“你別糾結有還是沒有這種說法。雖然“道”它們名字是一個,一是看得見的道,一是看不見的道。其實,兩個也是一回事。在我們撐船人的心裏,那個道道必須門清,但任誰來也看不見這裏麵的門道,即使是常撐船的來,也常常說不出所以然來的。”
“老伯,這也太玄乎了吧!?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怎麽會說有,卻又說不出來什麽來呢!?”他更加疑惑了!直接問道。
老船工繼續說道:“在我們心裏,道是有的。在別人眼裏,那就是看不見的,是沒有這個門道的。別人的眼裏,心裏都沒有這門道,可對於我們來說,道道都清楚得很。”
“誰清楚了這個道,誰就能撐船渡河。可是清楚這個道的人,通常不可能說清楚門道。如果真能說清楚了!也就別幹這行啦!別人弄條船,也可學著來渡客,那我們豈不全餓死了!”
老船工說得有點兒激動,他道:“撐船到我這輩子兒,已經是第三代了!我快幹不動了!要交給下一輩子兒了!難道我會讓別人來搶了子孫的飯碗,說不清楚道道很正常,對不?″
看著自己的兒子,老船工自嘲的笑了起來。他似乎明白了一點兒什麽,也跟著老船工笑了,他兒子又兒也笑了起來。
老船工看還沒有渡客,又道:“唱空城計的諸葛亮,明知自已沒有足夠的兵馬,但他卻神態如常,登城彈琴。
司馬懿識破了諸葛亮是在唱空城計,卻不點破捉他。諸葛亮也心知司馬懿是明白的,自己是在唱空城計,而不敢攻城。其實諸葛亮與司馬懿,都有自己的門道,也都明白對方的門道。
諸葛亮打曹魏,他是在利用戰爭,目的是在於凝聚蜀國人心。
而司馬懿要的是長期掌握曹魏兵權,好伺機取代曹氏,奪了曹魏大權。諸葛亮被俘又或被殺,於他自己沒什麽好處,他也將被曹魏消了兵權,一樣是個死來。”
老船工最後說道:“小子,等到你們長大了!想要做成事兒!就得把自己的門道給隱藏起來,且還要留給別人傻乎乎、不懂門道的印象和感覺。要好好學學諸葛亮和司馬懿!他們才是有大智慧的人。”
他兒子此時疑惑起來,問他道:“爹,為什麽要這樣呀?!”
老船工白眼,教訓他道:“你表現出不懂門道的樣子,既給別人麵子,也給自己留下餘地,還能保護自己的飯碗,做人做事一開始就得注意這一點。謙受益,滿招損懂嗎?!
而且懂門道本身,才是成事的根本。這就是我剛才說的“有”就是“沒有”“沒有”就是“有”的意思,你們好好悟悟吧!”
他即說道:“這也這太別扭啦!腦袋都繞疼了!”
老船工拍了拍他的肩:“嗯!確實是別扭得緊。頭疼得很。但如果換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就沒那麽別扭了!你掌握了門道,當你隱藏好時,看著事情的變化,就會如看戲一般,妙趣橫生。
可當你急於表現出來時,雖也非常清楚自己該怎麽做,但做事的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你們且好好體會這裏邊的奧妙吧!想理解社會上的一切,就得通過這個門道去理解!”
石中於冥想中參詳了悟此故事真意,明了門道如一的真諦,便是忽地睜開眼眸,見自在太虛空無處,又閉上眼睛,繼續冥想參詳解悟《道德經》。
玄元皇帝著遺文,烏角先生仰後塵。
金玉滿堂非己物,子孫委蛻是他人。
世間盡不關吾事,天下無親於我身。
隻有一身宜愛護,少教冰炭逼心神。
(《讀道德經》唐·白居易)
喜歡成道天書請大家收藏:()成道天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