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消息傳回

字數:7407   加入書籤

A+A-


    隆慶五年八月初,京城如同一口巨大的熱鍋,驕陽似火,無情地烘烤著世間萬物。
    紫禁城後的景山,本是一片清涼之地,此刻卻因眾多大明顯貴的到來,顯得熱鬧非凡又燥熱難耐。
    內閣諸臣、六部尚書齊聚於此,就連平日裏鮮少過問朝政的隆慶帝也親臨現場。哪怕有一群內侍給他們扇著風,卻也還是很熱的。
    眾人圍坐在一棵巨大的歪脖子樹下,目光緊緊盯著不遠處那座由衍神公李文貴發明的光學信號塔。
    沒錯,這些人冒著炎熱跑來景山,就是因為全國各地規劃的信號塔修建完畢,這是第一次使用,他們都來看稀奇的。
    相對他們來說,李文貴卻很淡定,站在一旁,打量著那棵歪脖子樹上,暗自思忖:“這棵樹,莫不是日後崇禎皇帝上吊的那棵?”
    “嘿嘿,要是兩個位麵能重疊,崇禎皇帝上吊前來到這個位麵,不知道會是怎麽個表情?”
    “……”
    李文貴不愧是寫網文出身,在這樣的場景下,竟然開始構思新的有趣情節了。
    其他人則是關注著這次的信號塔驗收,猶如順風耳一般厲害的消息傳遞,那還會有人管李文貴對著這棵樹發呆是幹什麽?
    這不,吏部尚書趙大人一邊不停地用衣袖擦拭著額頭豆大的汗珠,一邊滿臉懷疑地開口道:“諸位,這所謂的光學信號塔,僅憑反光鏡角度就能傳遞消息?”
    “老夫從政數十載,從未聽聞有如此神奇之事。以往傳訊,無不是依靠快馬加鞭的驛站,這幾根杆子加上幾塊反光鏡,真能把千裏之外的消息瞬間傳來?實在令人難以信服。”
    刑部尚書孫大人搖著手中的折扇,接過話頭:“趙大人所言極是。雖說衍神公向來奇思妙想,可此事實在太過匪夷所思。若真能成功,那往後這天下大事,無論多遠,陛下都能即刻知曉,這豈不是改寫了我大明的傳訊曆史?”
    “……”
    他們這些人,到底還是不怎麽了解。倒是張居正和高拱了解更多,反而淡定不少。
    此時,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議論聲在悶熱的空氣中回蕩,話語間滿是對這新鮮事物的質疑,卻又隱隱透著一絲期待。
    隆慶帝坐在華蓋之下,手中的團扇扇得飛快,此時的他,已經有些後悔了。
    這麽熱的天,跑來看什麽熱鬧!
    李文貴這小子,連那蒸汽火車都能造出來,把人輕鬆運出千裏之外,那這個消息傳遞,肯定也是沒問題的!
    不過此時,他後悔也不好意思馬上下山,隻能先等著,準備收到消息之後,不再等其他方向的消息,就宣布要下山。
    景山上,是修建了四座信號塔,分別是負責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因此,他就有如此想法。
    心中打定主意之後,他又望著前麵那座信號塔,心中暗自思忖:“若這光學信號塔真如李文貴所奏那般神奇,那對我大明而言,就和蒸汽火車一般,都是寶貝了!”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信號塔下的操作員忽然開始了操作。
    皇帝和大臣們見狀,紛紛舉起手中的望遠鏡,目不轉睛地觀察著極遠處信號塔的一舉一動。
    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好奇與專注,試圖從那閃爍的反光中探尋其中的奧秘。
    不過,他們沒有受過訓練,甚至都還不知道信號塔的具體原理,因此,他們看來看去,其實是看了個寂寞而已。
    虧了他們都是大明高級官員,沒有不懂裝懂,要不然,估計會出醜。
    沒過多久,消息接收完畢。
    操作員那邊,迅速將通過反光鏡角度傳遞過來的信息,在翻譯成文字中。
    這些大明的高級官員見了,放下望遠鏡,又開始聊了起來。
    同時,他們不時轉頭看看那些操作員,估計心中在猜測,是不是真得從大同軍鎮傳過來的消息,又會是什麽消息,會不會缺失,傳遞的消息不完整……
    等到操作員估計是翻譯完成,一路小跑著過來,要呈送給隆慶帝時,幾乎不約而同地,所有人都停止了議論,甚至連發呆的李文貴也回過神來,看向那操作員。
    隆慶帝接過內侍轉過去的紙張,帶著興奮,迅速看了下,隨即笑著說道:“是大同軍鎮傳來的消息,就在半個時辰之前,順義王詢問遠征軍征討倭國的消息。”
    大臣們聽聞,不禁麵麵相覷,隨後紛紛倒吸一口涼氣。
    這超遠距離的消息傳遞,竟真得如此迅速準確,大大超出了他們的預料。
    “陛下,這光學信號塔果真是神來之筆啊!”兵部尚書激動得滿臉通紅,高聲說道,“有了這東西,往後邊疆軍情傳遞瞬息可達,我大明的防禦必定固若金湯!”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讚歎之聲不絕於耳。
    隆慶帝滿臉笑容,目光投向李文貴,說道:“文貴,你此次可立了大功啊!這光學信號塔實在是妙,如此實用之物,真乃我大明之福。都說格物學能洞悉萬物之理,今日看來,果然厲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眾大臣紛紛點頭,對李文貴投以敬佩的目光。
    禮部尚書張大人笑著說道:“衍神公,這格物之法竟能創造出如此神奇的物件,實乃令人佩服。往後還望衍神公多鑽研,為我大明再添奇物。”
    聽到這話,李文貴卻是搖頭,然後認真地說道:“我還真要說這事呢!”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看著一眾有點愕然的臉,認真地說道:“格物學這個學問,雖然我都有傳道授業,甚至連科舉中都有格物學的內容。但是,我設立的格物獎學金,都沒什麽滿意的申請事項。”
    “格物學這事,不是我一個人的事,而是需要我們大明其他人也都精通,如此,百花齊放之下,我大明的國力就越發鼎盛,能做前人不能做之事,創輝煌之未來!”
    聽到他的話,在場的人,包括隆慶帝在內,都不由得佩服李文貴的胸懷!
    如此實用的格物學,要是換了一般人,估計都是傳子不傳女了。但是,在李文貴這邊,卻是極力想要其他大明人也能有他的本事,為大明國力的強盛操碎了心!
    此等胸懷,真常人不及也!
    心中這麽想著,隆慶帝打了個哈哈說道:“會有的,肯定會有的,回頭就怕你那格物學獎學金不夠發了!”
    一聽這話,這些大明高官都立刻笑著附和了起來。
    “沒錯,我們大明有一萬萬人,豈會沒有才智卓絕之士!”
    “衍神公,要有耐心,開了花,就一定會結果的!”
    “不說別的,光是能賺大錢,就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鑽研格物學了!”
    “聽說徐老就在鬆江府督促他的子孫鑽研格物學呢!”
    “……”
    就這麽說了一陣之後,首輔高拱開口說話,打斷了他們的馬屁道:“順義王問遠征軍的事情,我們來議一議……”
    一聽這話,隆慶帝立刻站了起來,認真地說道:“高卿,看看,你這一頭的汗,怎麽了得啊!”
    說到這裏,他大喊道:“來啊,擺駕文華殿議事!”
    他是真得受不了,這些臣子竟然在這麽炎熱的天,還想在這裏議事。
    哪怕是因為要等其他方向的消息間隙,他也是不想待了。
    他這麽一說,其他文官其實也有受不了熱的,反正已經見識了光學信號傳遞的神奇,他們也立刻附和皇帝,當即一起下山了。
    你真要說,有多熱的話,其實也未必。隻是他們都養尊處優慣了,實在不習慣這炎熱而已。
    ………………
    文華殿內,多處地方都放了冰塊降溫的,因此,就以李文貴的感覺來說,這文華殿內,就像有空調一樣,溫度倒是涼快了。
    隆慶帝其實還是想回後宮的,但是他在山上說了,到文華殿議事,也不好直接回去,就來文華殿了。
    他端坐禦座,下方,內閣首輔高拱與次輔張居正率一眾朝臣分列兩側。
    隆慶帝目光掃過群臣,開口道:“諸位愛卿,遠征軍征討倭國之事,怎麽個說法?”
    高拱出列,躬身奏道:“陛下,其實不止順義王,包括西南多地的土司,都有問話,內閣這邊,已經積了一堆了。”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之後,又接著奏道:“此前我大明遠征軍已成功占領倭國九州島,然本州島倭軍主力未除,其勢力不容小覷。前線局勢瞬息萬變,何時能徹底平定倭國,臣等實難斷言。”
    張居正緊跟其後,補充道:“陛下,倭國孤懸海外,地形複雜,且倭軍狡黠多端。雖初戰告捷,但後續戰事仍需從長計議,不可操之過急。”
    眾朝臣紛紛附和,文華殿內彌漫著對征討倭國前景的慎重之意。
    這其實也難怪,畢竟連太祖皇帝都認為征討倭國不容易,擔心後世子孫去討伐會損兵折將,就把倭國列為不征之國了。
    要不是衍神公和高首輔等人力爭,說不定都不會派出遠征軍!
    殿內正在說著呢,忽然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一名錦衣衛校尉匆匆入殿,跪地高聲稟道:“陛下,大事急報!東麵光學信號塔傳來前線消息!”
    隆慶帝聽了,身子略微前傾,帶著額好奇道:“所傳何事?速速奏來!”
    目前東邊的信號塔,最遠是修建到了登州,還計劃跨海修建,一直通到朝鮮去。
    校尉展開手中譯好的信箋,大聲宣讀:“啟稟陛下,大明遠征軍主帥譚綸急奏,我軍已成功擒獲倭王,現正押解往京師而來,大軍回師九州島休整,等候陛下下一步旨意!”
    這消息如驚雷般在殿內炸開,原本有些的眾人,臉上瞬間滿是驚喜與難以置信。
    “天佑我大明!譚卿不負朕望!”隆慶帝激動得站起身來,眼中滿是欣慰與喜悅。
    他是沒想到,竟然抓住了倭王。華夏這邊,可從來沒有那個皇帝有如此成就過的!
    高拱率先跪地高呼:“陛下聖明,指揮有方,此乃大明之幸,萬民之福!”
    張居正及其他朝臣也紛紛跪地,齊聲道:“陛下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邊不出聲的李文貴見此,也隻能跟著恭賀了。
    他其實不在意倭王,而是想見見豐臣秀吉,織田信長還有老烏龜德川家康。但是,如果他指名道姓要這些人,就會被人疑惑。
    當然,也是他並不是非看不可,要不然,讓人疑惑就疑惑了,他也不在乎。
    待眾人起身,張居正神色凝重,說道:“陛下,雖擒獲倭王乃天大的喜訊,但譚大人說回師九州島,說明本州島等地尚未完全平定,倭國戰事可能未必完勝。”
    高拱點頭讚同:“張大人所言極是,陛下,還是等譚大人的奏章,還有那倭王押解到京師,再公告天下不遲。”
    隆慶帝微微頷首,又看向李文貴問道:“你對倭國了解多,你的看法呢?”
    李文貴聽了,想了下說道:“遠征軍出征也半年多了,既然抓了倭王,也算是一個階段的勝利。或許,可以傳信過去問問,遠征軍將士有沒有需要輪換的?”
    高拱沒說話,張居正卻是立刻附和李文貴的意思。
    勞師遠征,軍心士氣還是很重要的。
    隆慶帝自然不會拒絕,就下旨,通過信號塔傳送消息過去。另外,也給大同那邊傳達了下倭王被抓的消息。
    散朝之後,雖然朝廷沒有正式宣告,但是倭王被抓,正押來京師的消息,卻還是傳開了。
    一時間,京師便沸騰了起來。
    大街小巷,人們奔走相告,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街頭巷尾,處處張燈結彩。
    孩子們在人群中嬉笑奔跑,大人們則聚在一起,興奮地談論著這一喜訊。
    “聽說了嗎?咱們大明軍隊把倭王給抓住了!”
    “那可不,咱大明軍隊那可是戰無不勝!這下看那些倭人還敢不敢囂張!”
    甚至有一些有頭腦的酒樓裏,說書先生都開始編大明遠征軍的故事了。
    哪怕知道消息沒這麽快傳回來,說書先生說得肯定有假,但是人們也是愛聽。
    這不,就有說書先生站在台上,繪聲繪色地講述著遠征軍的英勇事跡:“話說那譚綸將軍,率領大軍渡海征討倭國。隻見那海上波濤洶湧,可咱大明將士毫無懼色。到了倭國,譚將軍身先士卒,衝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那倭人被打得丟盔棄甲,哭爹喊娘……”
    台下的聽眾們聽得如癡如醉,不時爆發出陣陣喝彩聲。
    倭寇騷擾大明多年,終於抓了個倭王回來了。
    喜歡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