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藩王宗室封建海外

字數:7104   加入書籤

A+A-


    最終藩王封建海外的原則形成定製,如下:
    第一,藩王封建海外,所屬一係要全都遷往過去。
    第二,藩王有一定的軍政大權,這個一定,是指地方官吏的任免,可以由藩王決定,但是中央官員的任免,必須報京師批準才行。
    藩王可以掌握地方治安軍,各地的治安軍數量皆有定數,不得超過,另外其藩屬國必須要有朝廷正規軍駐軍,糧草物資由藩王負責。
    朝廷正規軍平時不會出動,隻有藩屬國治安軍無法解決的軍事問題,才能出動朝廷正規軍。
    第三,藩屬國所產各類稅收,要上貢兩成給朝廷。
    第四,如果朝廷覺得有必要,藩屬國就必須響應,包括但不限於派兵協助朝廷等等。
    第五,藩屬國如果有困難,朝廷就有幫助解決的義務,穩定藩屬國。
    這個藩王封建海外的新規一公布,頓時在藩王宗室中引發了巨大的反應。
    就隆慶朝的藩王宗室來說,都是被朝廷圈養的“豬”,平日裏隻能待在王府,富貴不愁,別的就不可能了。
    如今,封建海外的話,至少能有真正的藩王樣子,這讓不少不想混吃等死的藩王心動了。
    寧當雞頭,不當鳳尾,就是他們思想的寫照。
    另外,如果藩王一係的年代久遠,那就有很多旁支,連生活都很困難。朝廷對於他們的俸祿,能賴就賴,不能賴就拖,或者少給;家裏有了子女,想要登記到玉蝶上,那是真難。
    如果能遷去海外的話,這些困難肯定不會存在,而是會成為真正的人上人。
    因此,就算有藩王沒有誌向,就想著混吃等死,可他的親戚絕對不願意,能把王府都踏平了,遊說藩王爭取封建海外的名額。
    一來二去,各地藩王的奏章,如同雪片一樣飛向京師,紛紛向隆慶帝請願,表示願意就藩海外。
    這一下,有點出乎隆慶帝的意料了,他趕緊把李文貴和內閣高拱和張居正招去商量情況。
    最終的結果,就以前麵幾封奏章先到的為準,就是開封的周王和太原的晉王。
    另外,倭國那邊,分為兩個藩屬國,一個是九州島和四國;另外一個藩屬國,就是本州島了。
    這麽一來,就解決了兩個藩王供奉的問題,給朝廷減輕了很大的負擔,而且回頭還能從藩屬國拿到兩成稅收補貼國內,算是不錯的買賣了。
    說完這個事情之後,隆慶帝笑嗬嗬地指著禦案上的一大堆奏章說道:“卿等且看,這還有一大堆,你們說,該怎麽辦?”
    要是能把國內的藩王宗室全都封出去,朝廷就能省下不知道多少錢,他得到了好處,已經心動了。
    高拱一聽,有點為難,看看張居正,又去看看李文貴,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相對於他們來說,李文貴的腦子才是擴張的腦子,一看這場景,當即想也不想就說道:“這還不容易,還有誰得罪我們大明朝的,就照這個事例來辦就是了!”
    張居正聽到這話,看著李文貴說道:“安南?”
    安南那地方,以前打下來過,但是後來又放棄了,等到嘉靖朝,名義上又屬於大明了,但是實際上,那邊自成一家,還在那打仗,戰火都燒到廣西過的。
    就目前來說,要說得罪大明,那安南是肯定的。
    李文貴一聽,想也不想就說道:“那就安南好了。”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又道:“倭國那邊已經受到重創,不需要那些名將都在,把戚繼光調回來,剛好京師這邊,新式燧發槍已經又有五萬支了,讓他整編出一支軍隊,把安南解決了!”
    高拱一聽,眉頭一皺說道:“不妥!”
    說完之後,他看到李文貴有些詫異地看向他,便開口說道:“打安南之前,最好先解決西南的改土歸流事情,等這些穩固了,才好出兵!”
    李文貴一聽,感覺很有道理,便回答道:“是我急躁了,確實先解決改土歸流問題為好!”
    隆慶帝是個沒主意的,就聽他們怎麽說。
    最終,朝廷下一步的重心,就是改土歸流。
    ………………
    再說倭國這邊,大明遠征軍的營地內,一片繁忙景象。士兵們正在進行日常操練,喊殺聲震天。
    遠征軍統帥譚綸身著戰甲,身姿挺拔,正在營帳中查看軍事地圖,思索著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突然,一名傳令兵匆匆闖入營帳,單膝跪地,急切稟道:“大人,朝廷急訊!”
    譚綸眉頭微皺,心中暗忖,這消息來得如此之快,著實有些奇怪。
    他接過信件,展開一看,更是詫異,信件之上竟無朝廷印信。
    譚綸目光如炬,盯著傳令兵問道:“這信怎無印信?消息從何而來?”
    傳令兵趕忙解釋道:“大人,是這樣的。朝廷新修建了一種名為光學信號塔的物件,通過它傳遞消息,速度極快。京師的消息,半天不到就能傳到登州。如今,這信號塔正往遼東和朝鮮方向修建,日後,說不定咱們在倭國的消息,一天之內就能送達京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次消息,便是通過光學信號塔傳來,故而未及加蓋印信。正式的消息,由快馬傳遞,還需要等個把月才能送到。”
    譚綸聽聞,不禁大喜。他深知,如此便捷的通訊方式,對前線戰事將產生巨大的影響,能讓他們與朝廷保持緊密聯係,及時獲取指令,把握戰機。
    高興之下,他立刻吩咐道:“快,將戚將軍和俞將軍請來!”
    不多時,戚繼光與俞大猷匆匆趕來。
    兩人進入營帳,見譚綸麵帶喜色,心中好奇。戚繼光率先問道:“譚將軍,如此匆忙喚我二人前來,可是有何要事?”
    譚綸笑著將信件遞給二人,說道:“二位將軍,且先看看這朝廷急訊。”
    戚繼光與俞大猷接過信件,仔細閱讀。讀完之後,二人也是疑惑。
    從信件中看,這是朝廷對他們上次的奏章回複,但是,計算路程來說,朝廷的答複絕對沒有這麽快的,這讓他們有點想不通。總不能是朝廷未卜先知,提前知道了他們的奏章內容,然後提前發來了消息吧?
    譚綸一見他們的表情,就知道他們在疑惑什麽,便笑著給他們解釋了一遍。
    俞大猷聽了,不由得感慨道:“這光學信號塔當真神奇,有此助力,我軍如虎添翼啊!”
    戚繼光點頭稱是,說道:“確實如此。不過,朝廷詢問我軍是否要輪換,不知譚將軍意下如何?”
    譚綸目光堅定,看向二人,說道:“二位將軍,我意是不需要輪換。如今我軍士氣正盛,且已製定好作戰計劃,若此時輪換,恐影響軍心,也不利於戰事推進。不如一鼓作氣,爭取徹底解決倭國問題,再班師回朝。二位以為如何?”
    戚繼光與俞大猷對視一眼,齊聲說道:“譚大人所言極是,我等願聽大人安排!”
    於是,三人圍繞著作戰計劃,再次展開深入討論。
    他們決定充分利用水師的機動性,對盤踞在本州島的倭軍展開更為猛烈的打擊。
    數日後,大明水師戰船如黑色的蛟龍,破浪前行,向著本州島進發。
    本州島沿海的倭軍據點,早已被清理了,如今他們要深入內陸一些,才能有倭人的城池。
    在製海權之下,可以隨便選擇地點登陸,完全可以說,是防不勝防的。
    這不,又有一座倭城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遭遇了大明遠征軍的突然襲擊。 一時間,喊殺聲四起。倭軍從睡夢中驚醒,倉促應戰,卻被明軍殺得丟盔棄甲。
    與此同時,俞大猷則帶領另一支隊伍,直撲附近的其他倭軍城池。這座城池乃是倭軍在沿海的重要據點,城牆高大厚實。但俞大猷早有準備,隨身帶來了攻城用的大將軍炮,攻打城池不要太輕鬆。
    隻要坐等大炮轟開城牆,明軍就能殺進去。
    就如今倭軍的戰力,根本不能和明軍相提並論,失去了城牆的保護,隻能是刀板上的魚肉。
    就算倭軍想要抵抗,但是也擋不住明軍,很快就能攻下倭軍城池。
    明軍占領城池後,按照既定計劃,將城中的人口和財物進行轉移。
    就和以前一樣,幾乎是搬空了整個城,不但是財物,包括人口,也全都帶走,隻給倭軍留一座空城,繼續養魚,回頭再來攻打。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大明遠征軍憑借水師的機動性,不斷在本州島沿海登陸,對倭軍發起攻擊。
    他們如秋風掃落葉般,接連攻克了數座倭軍城池,每到一處,便搬走人口和財物,讓倭軍苦不堪言。
    織田信長等人被明軍的行動搞得焦頭爛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原本他們想著遊擊戰,結果實際情況是,好像明軍才是在用遊擊戰對付他們,並且還不給他們任何機會,不會在本州島長期逗留。
    隨著明軍的不斷打擊,倭軍在本州島的勢力範圍逐漸縮小。
    然而,狗急都要跳牆,就不用說人了。
    倭軍並不甘心失敗,他們開始采取一些更為隱蔽的抵抗方式,如遊擊戰、偷襲等,給明軍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一日夜晚,明月高懸。一支倭軍小隊趁著夜色,悄悄靠近明軍營地。他們企圖發動偷襲,給明軍一個措手不及。
    然而,明軍早有防備。戚繼光安排了大量的巡邏士兵,在營地周圍嚴密警戒。
    當倭軍小隊靠近營地時,巡邏士兵立刻發現了他們的蹤跡。一聲令下,營地裏頓時響起了警報聲。明軍士兵迅速起身,拿起武器,準備迎敵。
    倭軍見行蹤敗露,便不再隱藏,嚎叫著衝向明軍營地。但明軍訓練有素,他們在戚繼光的指揮下,迅速組成防禦陣型。長槍兵在前,盾牌兵在後,弓箭手則在後方不斷向倭軍射擊,更有燧發槍,不需要點火,能直接開槍。 倭軍的偷襲並未取得預期效果,反而在明軍的反擊下,死傷慘重。
    經過一番激戰,倭軍小隊不得不狼狽逃竄。
    譚綸得知此事後,意識到倭軍開始采取更為狡猾的戰術。
    他與戚繼光、俞大猷商議後,決定加強營地防禦,同時派出更多的偵察兵,密切監視倭軍的動向,防止類似的偷襲再次發生。 在與倭軍的不斷周旋中,明軍也在總結經驗教訓,不斷調整作戰策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州島的一些倭人見沒有勝利的希望,終於也想著投降明軍,甘願充當明軍的眼睛和先鋒,把想要頑抗的倭軍一一暴露在明軍視野內。
    有了他們的幫助,大明遠征軍在本州島的戰事,就更是順利了。
    倭軍殘餘,在織田信長等人的帶領下,已經越退越遠,退到本州島中部以東去了。
    這個時候,朝廷新的旨意也傳到了九州島。
    譚綸看了之後,立刻召集戚繼光和俞大猷商量。
    隻聽譚綸對他們說道:“朝廷對倭國的處置已經有了結果,就是把國內的周王和晉王一係封到倭國來。具體的事情,你們自己看。”
    戚繼光和俞大猷一聽,都有些意外,連忙去看了消息。
    對於大明朝的官員來說,隻要稍微有認識的人都知道,大明朝開國將近兩百年,宗室問題,已經壓得大明朝不堪重負,如果能把藩王宗室都封出來,對朝廷絕對是大好事。
    因此,他們幾個人看了消息之後,都是非常高興。
    其中譚綸給他們斷言道:“打完了倭國,我們估計還得繼續去打其他的,得抓緊了!”
    戚繼光和俞大猷一聽,都是很高興,正好朝廷的補給很快就要到了,他們便在這個基礎上,立刻商量怎麽解決倭國殘餘的倭軍。
    這時候的他們,其實對倭國的情況已經很了解了。在商議之後,很快議定了一個方案。
    在大明遠征軍的連番打擊之下,倭國殘餘,其實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就如今而言,城裏都不敢待,就怕被明軍突襲;但是,一直住野外的話,條件太差,沒法住久了的。
    麵對這種情況,哪怕是織田信長都有點絕望了。
    喜歡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