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陳箍桶的抉擇

字數:1719   加入書籤

A+A-


    隨著其一聲令下,梁國軍隊立刻高效地行動起來。
    沒過多時,在肅清了最後零星的抵抗、完全控製了城門和要道之後,史文恭便在眾將士的簇擁護擁之下,騎著高頭大馬,昂首踏入了桐廬縣內。
    城牆之上,已然換上了梁國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
    至此,整個桐廬縣攻堅戰,隨著方貌的身死和吳軍的投降,徹底一戰而定,歸於梁國。
    次日,天色方亮,為了穩定民心,迅速恢複秩序,史文恭便下令在桐廬縣城內各處緊要路口張貼安民告示,發榜安民,申明軍紀,約法三章,表示隻誅首惡,不擾百姓。
    桐廬城內驚魂未定的百姓們不敢出門,後來見梁軍紀律尚可,並未如傳聞中那般燒殺搶掠,這才敢小心翼翼地聚集起來,紛紛圍在那些新貼出的榜文之前,交頭接耳,仔細觀讀,試圖從字裏行間判斷未來的命運。
    在擁擠的人群之中,有一人顯得格外不起眼。
    他身穿洗得發白的粗麻布衣,腳上蹬著一雙磨得破舊的草鞋,臉上帶著經年累月風吹日曬留下的痕跡,完全是一副田間老農的樸實模樣。
    他身旁緊緊跟著一個同樣身穿粗布衣裳、頭包布巾、作農婦打扮的女子,低眉順眼。
    二人仔細地看了一番榜文過後,那男子轉過身來,無人察覺地輕歎一口氣,那歎息中包含著太多複雜的情緒——有對故主敗亡的惋惜,有對亂世無奈的感慨,也有一絲如釋重負的輕鬆。
    隨即,他拉了拉頭上的鬥笠,緩步逆著人流,向著桐廬縣城外走了出去。
    那身後的女子見狀,亦是默不作聲,亦步亦趨地緩步相隨。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昔日吳國軍中那位神龍見首不見尾、頗具智謀的軍師陳箍桶與其女兒。
    原來,陳箍桶憑借其過人的智慧和敏銳的洞察力,早就察覺了方貌剛愎自用、內部離心離德,麵對史文恭的大軍壓境,必有此敗亡之局。
    故而,早在梁國兵馬開始猛烈攻城、城內一片混亂之機,他便果斷地脫去了軍師袍服,換上了早已準備好的平民衣物,混在了驚慌失措的百姓人潮之中,極其巧妙地隱藏起了身形。
    這些年來,他身在吳營,雖受方貌一定程度的重用,但也明裏暗裏、費盡心力地終於摸清了自家女兒被方貌暗中控製、軟禁在了何處。
    憑借其高超的智謀和對方貌行事風格的了解,他輕而易舉地便設計將其女兒從看守的眼皮底下救了出來,父女得以團圓。
    起初,在梁軍圍城之時,看著方貌一步步走向絕路,陳箍桶也並非沒有動過心思,是否要暗中相助梁國兵馬,獻城投降,或許還能搏個前程,也可早日救出女兒。
    但這個念頭隻是一閃而過,便被他迅速掐滅了。
    因為他旋即想到了自己當初所真心追隨、欲圖共襄盛舉的聖公方臘,那份知遇之恩和曾經的理想,讓他心中難以邁過這道坎。
    盡管後來被方貌所脅迫,不得不為其效力,可事到如今,讓他主動獻城叛吳,他陳箍桶終究是做不出這等背棄舊主之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