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京城受封

字數:7958   加入書籤

A+A-


    京都,襄陽伯別院。
    王凡已經來到京都十天了,四海錢莊、九州當鋪、九州車馬行、四海酒樓相繼開業。
    除了渤海十五家富豪整整齊齊的來道賀外,就是京都的忠義侯府派人送來了賀禮。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皇宮也送來了四份賀禮,四塊鑲金邊的牌匾。
    等過段時間就會有朝臣驚訝的發現,牌匾上的字居然是陛下禦筆。
    十天當中,李治沒有召見王凡一次,董妃等女眷也沒有絲毫信息傳來,王凡卻絲毫沒有憂心。
    他把精力都用在了自己的商鋪之上,沒有去與京城的朝臣勾連。
    他也察覺到了這段時間有人在暗中觀察他,或者說監視他。
    但他卻毫不在意,就在四海錢莊開業當天,一百車金幣、銀幣、銅幣運進了京城。
    金銀幣直接進了皇城,銅幣則進了四海錢莊的銀庫,這些年鑄的金銀幣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登基大典上李治封賞群臣,客家可謂皆有收獲,對王凡卻隻字未提,這讓許多朝臣有些看不懂。
    王凡的商鋪開業門前車馬稀就不足為怪了,但打賞群臣的金銀用的卻是王凡的金銀幣。
    李治用王凡的金幣銀幣不是對王凡的賞賜,而是看中了金銀幣……省錢!
    打賞黃金千兩沒有打賞金幣萬枚顯得大氣,雖然貨幣價值相當,但萬比千要顯得豪橫。
    更為關鍵的是金銀幣的精美程度遠遠不是金銀元寶可比的,更不要說什麽銀角子,金葉子了。
    不但純度不高,樣子還醜,有失大國體麵。
    當然這些都是王凡灌輸給董妃等人的,女人嘛喜歡好看的東西,同時又很摳門。
    金銀幣完全滿足了她們的需求,這不皇宮裏的內帑向四海錢莊對等撥銀子時,就是按一比一的比例……
    由於宏光在位時迷戀仙道,內帑花的所剩無幾,李治接手後很是頭疼了一陣,王凡送來的金幣銀幣正好解了燃眉之急。
    但李治需要麵對的事情可不止這一點兒,滿朝文武世家大族都是他要麵對的主要問題。
    這十幾天的時間,每天都有朝會。主要解決的就是前兩任皇帝給大正帶來的虧空。
    那個倆癡迷仙道,在位十幾年便花光了大正百年的積累。
    李治繼位麵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缺錢,這幾天群臣議政也沒議出個子醜寅卯,一直都是圍繞著加農稅還是加商稅爭吵。
    各方利益的話事人爭得麵紅耳赤,作為剛剛登基的皇帝,李治始終一言不發,饒有興趣的看著他們爭吵。
    李治可不是宏光帝少不更事,他可是經曆了幾十年的朝爭、黨爭,裏麵的門道門兒清。
    今天的朝會還是在無休止的爭吵中結束,回到後宮的李治活動著坐僵了的身體,腦海中還在回想著朝會上每個人的表現。
    董皇後悄然出現在李治的身旁,伸手輕輕的為李治揉捏著肩膀。
    夫妻二人三年的分離不但沒讓感情變淡,反而越發的濃厚甘醇。
    “今天又勞累了一天,可有結果?”董皇後輕聲問道。
    “沒啥新意,繼續為他們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爭吵。”李治淡淡的說道。
    “哎!真不知道他們要吵到什麽時候。”董皇後娥眉緊鎖,憂慮之情溢於言表。
    李治拍了拍她的手道“玉雙不必憂慮,這是那些臣子該憂慮的事情,他們拿了俸祿就該負責到底。”
    “今天四海錢莊又送來了一批金銀幣,加上之前的合計金幣一千萬枚,銀幣八千萬枚,應該能解燃眉之急了吧?”
    聽到這個消息李治挑了挑眉道“這個王凡還真有些本事,這麽快就送來了這麽多金銀幣。”
    董皇後笑道“他現在把自己當做娘家人了,上次送的那些本來是想當做賀禮的,看到陛下喜歡就持續的送過來了。
    粗略的算了一下,咱們存在他那的金銀做成貨幣後漲了近一成。”
    李治滿意的點點頭道“還算是個合格的臣子。”
    “聽王凡說那個忠義王有不臣之心,他的背後還有山西王氏的支持。”董皇後嚴肅的對李治說道。
    “哦?王凡是怎麽知道的?”李治也嚴肅起來。
    “王凡去整頓王氏族人的時候,遭到他們的襲擊,大張旗鼓的向王凡索要錢財產業。
    雙方打了一場,王凡贏了還抓了些俘虜,一審之下居然有忠義王的兒子。
    那小子還揚言等他爹當了皇帝就收拾王凡。”
    “哼!異姓封王弊端極大,等朕的地位穩固了就整頓一下。”
    董皇後聽完點了點頭,然後好像突然想到了什麽似的說道“哦!對了差點忘了,王凡讓人傳進話來。
    如果陛下覺得這金銀幣還可以一用,就讓西洋人在錢幣上刻上開元通寶的字樣,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李治想可想笑了起來,“這個王凡還真是有眼色,告訴他就說朕準了。”
    忽然李治狐疑的看向董皇後道“這種事他為什麽不來問朕,卻要通過你的口詢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董皇後心中一跳,假裝羞怒的道“你也不想想,他一個沒職沒權的閑散伯爵怎麽見得到你?
    不通過對接金銀幣的宮女傳話給我,怕是一輩子都見不到你。”
    李治聽完拍了拍額頭道“我倒是忘了這茬,皇後,你說我該怎麽封賞王凡?”
    “那可是陛下你的事情,後宮不得幹政呢。不過我倒是聽說王凡不喜做官隻喜經商,要不你封他個商人吧!”
    李治聽完哈哈大笑,笑的腰都彎了下去。
    董皇後假裝羞怒道“陛下欺負人,就算說的不對你也不該嘲笑人家。”
    成熟女人偶爾露出的小兒女狀更讓李治歡喜,他攬著董皇後的腰道“皇後,商人是不用加封的,我想想給他個什麽封賞。”
    說罷攬著董皇後走向床帳……
    雲歇雨收後董皇後依偎在李治懷裏,一臉滿足的樣子,其實內心在拿某人做比較。
    而李治眼珠子轉來轉去欲言又止,最後沒忍住問道“皇後,這幾天朝堂上還有個問題一直爭吵,我想問問你的意見。”
    “哦?朝堂之事要問哀家?”董皇後很是意外。
    “嗯,是這樣的,宮中現在有兩宮嬪妃一百多人無法安置,群臣的意思二帝不理朝政也有這些嬪妃的過錯。
    他們想把這些先帝的嬪妃送去教坊司,可朕覺得這樣有辱皇家尊嚴,皇後你看……”
    董皇後一下就明白了李治的意思,這是想把前兩任的後宮收為己用啊!
    李治自己不好意思說與群臣,想讓我這個皇後出麵幫他搞女人。
    可那些女人中姿色絕美的著實不少,別的女人先不說,兩宮的皇後都是美豔絕倫,而且還很年輕。
    一個二十八歲,一個二十歲,董皇後可不認為自己能爭得過這兩個狐狸精。
    她眼珠一轉道“哀家也覺得群臣的建議太過激進,而且恐怕也沒安好心。
    我倒也想把他們留下來伺候陛下,可她們畢竟是陛下的侄媳婦。
    陛下剛剛登基,那些大臣肯定會詬病陛下,若是與陛下離心那我豈不成了罪人?”
    李治臉色很快就黑了下來,他何嚐不知那倆前皇後是侄媳婦,找皇後去說不就是為了遮羞嗎?
    但想了想皇後說的也有道理,朝會上那些老不休說到把兩位皇後及嬪妃送去教坊司的時候,個個眼冒藍光。
    要是被自己收入後宮還真有可能產生嫌隙,該怎麽辦呢?
    董皇後察言觀色看到了李治表情的變化,心想不能絕了他的念想,不然肯定惹得李治不喜。
    狐媚眼再次一轉道“我倒有個主意不知當不當講?”
    “唉!你我夫妻一體,有什麽當不當講。說吧!”李治大度的說道。
    “不妨把宮裏的嬪妃做個清理,有過皇家子嗣的可留在宮中頤養天年,沒有子嗣的送去襄陽王府,未承雨露的送回家嫁人。”
    李治臉色更黑了,他一句話也不說,心想剩下幾個生過孩子的跟你有啥區別?
    我這麽不辭辛苦的寵幸你不就是為了讓你給我說話嗎?你這是什麽主意?
    董皇後看出了李治的不快,繼續說道“這樣陛下就會留給百官和天下百姓一個寬容自律的好印象。
    哀家再以後宮之首的名義,在全國範圍內選拔秀女,到時候誰還能說啥?”
    李治心中一動,全國選出的秀女應該不錯吧?”
    他看了看董皇後心中想到,看來不是皇後善妒,她是考慮的寡人的名聲啊!
    嗯,把那些美人送去襄陽,等寡人出遊的時候再去品嚐也未嚐不可。
    我的命襄陽知府給朕看好了,襄陽知府是誰來著?
    他看向董皇後道“襄陽知府是哪一個?”
    董皇後道“李林森的學生李同。”李治皺起了眉,首輔的人不好搞。
    像是看穿了李治的心思,董皇後道“陛下難道忘了王凡,他被先帝封為一等伯爵,襄陽就是他的封地呀!”
    “哼!那個封賞就是先皇故意為之,想逼朕造反罷了。”
    “可到頭來還不是被陛下破了局,王凡成了陛下的忠臣,不但保護了陛下的家眷還保住了陛下的財產,陛下才是笑到最後的那個人啊!”董皇後奉承道。
    李治心裏很舒坦,宏光再怎麽施恩又怎樣?還不是被自己輕鬆逆轉。
    他說道“王凡的確有功,應該獎賞。”
    說完皺著眉想了一下接著道“李同暫時不能動,李林森這個老狐狸還要用一段時間,是時候給王凡一點權利了。”
    第二天,王凡接到聖旨,封王凡為一等鎮南侯加襄陽將軍。
    鎮南侯是超品勳貴,襄陽將軍是正二品武官。
    有了實職武官的頭銜就可以平衡襄陽知府李同的權利,避免被李同轄製保護不了前兩宮皇後。
    朝中群臣大多對此保持緘默,先皇加封王凡襄陽男爵、子爵、伯爵,與襄陽王重複,還剝奪了襄陽王的田產其意不言而喻。
    現在襄陽王登基稱帝自然要給王凡改個名號,護佑眾多娘娘嬪妃有功進爵也是應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即使加封二品將軍也隻是一個城的將軍,對大家沒有利益衝突,所以沒誰為此惹李治不痛快。
    倒是三家聯盟的人想出來攪局,可他們自己怕的要死,追殺李治三年被清算是逃不了的。
    忠義王也偃旗息鼓,靜觀事態發展,不會這個時候跳出來惹李治注意。
    正當王凡以為此行即將結束的時候,一道聖旨把他整蒙了,命他護送前兩宮嬪妃共一百一十九人去襄陽王府幽局。
    這是什麽情況?怎麽自己成了護花使者?
    可還沒等他反應過來,一個難題又擺在他的麵前。
    三年來一直隨李治東奔西跑的士兵怎麽安置,他們成分複雜有襄陽的青壯,有招募的各地鄉勇。
    現在李治登基了,他們尷尬了。轉成正兵不夠資格,封賞了事又顯涼薄,加官進爵更是妄想,朝臣是不會同意的。
    董皇後給李治出了一個主意,甩給王凡!
    一是王凡有錢能養的起這些人,
    二是王凡當了將軍還沒有兵,給了他省的招募了。
    三是這些人大多都是來自襄陽也算回家了。
    李治聽罷都裂了嘴,嚴重懷疑王凡得罪了董皇後,這是五千多人啊!要花多少銀子去養啊?
    他自己最清楚,這五千義軍跟了他三年,花他百萬兩白銀。
    這還沒完,由於內帑空虛,這一百多個前兩宮嬪妃也得王凡出錢養著……
    王凡現在隻想盡快離開京都,走晚了可能底褲不保。
    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絕對是至理名言,王凡急著走皇宮就是不放。
    在王凡臨行前董皇後召見了王凡,這也是王凡送她們回京後第一次被召見。
    見麵後沒有太多的敘舊,也沒有什麽兒童不宜的事情,那是皇宮絕不可能發生無腦的找死事件。
    董皇後說了一件事,宏光皇帝都癡迷煉丹求道,信奉無良妖道之言。
    從民間選了丹童三千人,都是十多歲的女童,三年過去死了幾百人,剩下的也都被取了處子之血煉丹。
    宏光駕崩後妖道逃走了,這些女童留在了皇宮,現在成了負擔。
    有臣子諫言送去教坊司,董皇後覺得不妥,這些孩子都是受害者,不該再讓她們受一次傷害。
    又不能發送回家,因為涉及到皇家體麵,把妖道和皇帝用她們的那啥煉丹的事說出去太毀三觀,容易引起輿情嘩變。
    還有武將說幹脆殺掉算了,反正被妖道玷汙過,沾了妖氣殺之等於除妖。
    董皇後不忍,於是看著王凡道“王卿教我,該如何處之?”
    喜歡生活的橄欖枝請大家收藏:()生活的橄欖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