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好好過日子

字數:6023   加入書籤

A+A-


    天底下為人父母的大抵都是如此,一輩子為了兒女,不計代價地付出,即便到了生命的盡頭,心裏掛念著的依舊是後輩兒孫。
    哭了一場,大姨蹲在門口,點燃了紙馬,燒了七刀半紙。
    所謂的七刀半紙,是傳統殯葬儀式中用於祭奠逝者的一種特殊紙錢,象征逝者“走了一半”,寄托對亡魂的祝福。
    村裏人聽到鞭炮聲,本家,還有關係比較近的鄰居陸陸續續的到了。
    外麵搭著靈棚,姥爺幾個在世的堂兄弟,和張福金、張福學商量著喪事該咋辦。
    李天明也在一旁聽著,張翠娟不在了,自然該由他做代表。
    首先要定下來的就是,到底應該大辦,還是簡辦。
    老兩口子的壽材是早就準備好了的,這個沒啥說的。
    “福金,福學,這事還是得你們哥倆拿主意,按說你爸這輩子不容易,拚死拚活地幹,養活你們兄妹六個,最後一程了,應該讓你爸走得風光些,可現在家家戶戶的日子都不好過,到底弄成多大的排麵,你們定,定下個章程,我們也好操持。”
    說話的是和姥爺一個爺的堂兄弟,李天明應該喊五姥爺。
    喪事咋辦,是姥爺最後的風光,同樣也是張福金兩兄弟的臉麵。
    老張家在村裏也算大姓,喪事要是太簡單了,到時候惹村裏人笑話,張福金和張福學往後在村裏也抬不起頭。
    “五叔,沒啥說的,有多少家底,辦多大的事,老二,你咋說?”
    張福學自然沒意見,他的想法簡單。
    不能讓老爺子受了委屈。
    “那行,你們兩家能拿出多少錢?”
    張福金猶豫著開了口:“兩……三百!”
    五姥爺聞言,又看向了張福學。
    “我也出三百!”
    六百塊錢,不光要置辦席麵,還要請吹鼓手,陰陽先生,這年頭幹這個的雖然不多了,但也不是找不到。
    上麵管得再嚴,可涉及到生死,誰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死較真,否則是要結仇的。
    另外還要置辦孝服,請人抬杠子、挖墳坑,這些也都要錢。
    而且,喪事不同於喜事,喜事吃上一頓就散了。
    喪事如果要大辦的話,最少也要三天,一天兩頓正席,三天下來就是五頓,最後一天下葬回來開席,吃上一頓算是答謝親朋好友。
    席麵稍微好看一點兒,花錢就如同流水一般。
    吊唁的人如果多,開出去幾十上百桌跟玩兒一樣。
    這麽算下來的話,600塊錢還真不多。
    【我老太爺76年去世的,整個喪事,不算棺木,花了1400多,三天開了一百多桌,剛問了我唯一在世的四奶奶!】
    不過好在還能收上來不少禮錢,席麵上節省一點兒也夠了。
    “福金,福學,席麵上不能太難看了,最起碼也得有魚有肉。”
    這個是李天明的堂舅,大姥爺家的。
    他本身就是跑大席的,600塊錢打底,刨去其他的挑費,用在席麵上的大概能有個400多塊錢。
    可張家親戚多,如果辦三天的話,光本家就得開六十多桌。
    再加上外親,和村裏關係好的鄰居,一百桌怕是都打不住。
    一桌幾塊錢,根本不夠,麵子上也不好看。
    老人的喪事,說白了就是兒女晚輩的見麵,要是辦得扣扣搜搜,肯定要被村裏人笑話。
    “我再添兩百!”
    張福學說著從口袋裏掏出一大大團結,這是早就準備好的。
    這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張福金的身上。
    剛剛他第一個放了響炮,要求大辦,這下卻坐了蠟。
    “我……小斌媳婦兒年前剛生了孩子,我家裏的身子骨也不好,天天吃藥,我……”
    還是舍不得了。
    可張福學已經定了調子,他要是拿不出錢來,往後本家的兄弟子侄咋看他。
    “五爺!”
    這時候,張孟斌說話了。
    “我爺不光我爸和二叔兩個,還有四個閨女呢!”
    “放屁!”
    五爺聞言沒慣著,一句話給罵了回去。
    “我活了七十多也沒聽說過,發送老人,讓出嫁的閨女掏錢的道理。”
    閨女不是不花錢,而是已經上了重禮。
    一般來說,父母過世,出嫁的閨女最少也要上100塊錢的禮。
    說是禮,其實就是幫著娘家兄弟分擔。
    張孟斌現在居然把主意打到四個姑姑身上,傳揚出去,整個老張家都要淪為笑柄。
    張福金也跟著罵了句:“長輩們商量事,哪有你說話的份。”
    隻是目光卻瞥向了李天明。
    這個外甥是有錢的。
    可終究拉不下臉來。
    “小斌,你說這話是想讓全村人打我和你爸的臉啊?”
    張福學也惱了。
    當兒子的發送老人,天經地義,哪有朝出嫁的姑奶奶伸手的。
    要是這麽幹的話,老人留下的家業,是不是也該有閨女一份?
    張孟斌被一幫長輩輪番數落,耷拉著腦袋沒敢再開口。
    “福金,你也再拿兩百塊錢出來,這事就這麽定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1000塊錢辦一場葬禮,這還得是張家壯勞力多,有些家底,換作小門小戶的,等把事情辦完,怕是隻能舉債了。
    農村都是如此,尤其是大家族,婚喪嫁娶就是燒錢。
    打腫臉充胖子也好,瘦驢拉硬屎也罷,總歸麵子不能丟。
    張福金沒再說什麽,回屋取了錢,交給了五姥爺。
    隨後,五姥爺便開始分派差事。
    明天去鎮上的供銷社買白布做孝服,又讓堂舅拉單子,準備采購席麵上都食材。
    還有就是請吹鼓手,陰陽先生,挖墳坑的事。
    五姥爺是個能人,家裏但凡有事,都是他負責操持忙活。
    李天明自始至終沒說話,他是外姓人,旁聽就好,輪不到他指手畫腳地拿主意。
    “姥姥!”
    姥姥此刻由幾個妯娌和侄媳婦陪著,剛剛哭過一場,這會兒精神怏怏的。
    “天明,陪著你姥姥說說話。”
    李天明答應了一聲,送幾位姥姥和堂舅母出了門。
    “都商量好了?”
    “嗯,我大舅和二舅每家拿500塊錢,五姥爺管賬操持,您就放心吧!”
    “你大舅掏錢的時候……痛快嗎?”
    知子莫若母。
    張福金這人其實沒啥大毛病,私心重很正常,誰不是顧著自己的小家,就是把錢看得太重了。
    “這有啥不痛快的,姥姥,您就別跟著操心了,我倆舅能處理好。”
    唉……
    姥姥歎了口氣。
    “你姥爺……你姥爺這輩子不容易。”
    說著,眼淚又流了下來。
    老輩人有幾個容易的。
    啥都經曆過,中國最艱難的這段曆史,他們是親曆者。
    好不容易盼到了解放,往往沒過上幾天舒心的日子,就迎來了人生的終點。
    “姥姥,您可得好好的,我姥爺不在了,往後您在家啥事都別管,啥心也別操,要是在家過得不順心,您就讓我二舅給我寫封信,我接您去我家。”
    姥姥不是個糊塗老太太,李天明啥意思,她心裏清楚。
    “姥姥哪能給你添麻煩,家在這兒呢,你姥爺也在這兒呢,姥姥哪也不去。”
    見李天明還要勸,姥姥一把按住了他的手。
    “快別說了,姥姥都懂,往後我啥也不管,安心在家享福。”
    上一世,姥姥的晚年還算順遂,想來這輩子也不會差。
    轉天,陸陸續續的有接著消息的親友來家中吊唁。
    天亮等人也是一大早就到了。
    在姥爺的靈前哭了一場,換上孝服在一旁守著。
    靳小琪沒過門,披上了一塊紅布。
    宋曉雨雖然是第一次來,但卻表現得落落大方。
    還是她去和三個姨商量的上多少禮錢,
    除了三姨家日子困難些,大姨和老姨家的生活都不差。
    最後定下了100塊錢,還有李翠因為是出嫁的閨女,也和幾個表姐表妹一樣,上了20塊錢的禮。
    忙忙亂亂三天,姥爺下了葬。
    從墳地回來,所有人都是一臉的疲態。
    兩個舅舅去和五姥爺對賬,分禮單上的錢。
    李天明叫上了三個姨,一起走了進來。
    “五叔,是不是把我媽養老的事,也定下來。”
    喜歡逆流年代:從1970開始種田養家請大家收藏:()逆流年代:從1970開始種田養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