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把路走穩了

字數:5450   加入書籤

A+A-


    就在孫立對付坐地炮這些人的同時,李天明也迎來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杜書記!您要來,咋……咋也不事先打個招呼啊!”
    李天明趕到村委會的時候,杜樹平正和李學慶拉著家常。
    “怎麽?我下來視察工作,還要給你們準備的時間?”
    呃……
    “杜書記,我不是這個意思!”
    現在的領導很少有那種把下鄉檢查工作當成擺拍的,不過,杜樹平單獨來李家台子倒還是第一次,之前就算是過來,也是直接去永河縣,然後將村鎮的一把手叫到縣裏統一開會。
    突然下來,別是有什麽大事要發生吧?
    “我剛才進村,發現這裏的變化很大啊!”
    杜樹平上次來村裏,還是和王作先一起,當時的李家台子和現在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村西頭的公園已經建成了,從長甸河引來了一條活水,蓄了一個人工湖,另外還從別處移栽過來不少花卉和景觀樹,現在已經成了村裏老人和孩子們,每天必去的休閑所在。
    村東頭則是成排的四合院,每一套都是相同的規格,這樣的日子放在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甚至於在很多領導人的心裏,都隻能被當成一個遠景規劃,如今在李家台子已然成為了現實。
    再有就是村裏的路,原先隻有一條貫穿全村南北的大路,現在每一條小道都被鋪上了洋灰板,兩側還砌上了路邊石。
    別說是在農村,就算城市的很多地方,都還做不到呢。
    杜樹平也曾聽不少人說起過李家台子如今的樣貌,來的時候,心裏也曾期待過,真正到了村裏,他才發現,這裏的情況要遠超預期。
    “我之前聽王委員說過,你當年就曾當著他的麵承諾過,要把李家台子建設成社會主義的新農村,現在……算不算實現了?”
    李天明忙道:“杜書記,這可不是我一個人能幹成的,沒有領導們的支持,沒有鄉親們同心協力,我就算有渾身的力氣,也幹不成這麽大的事。”
    杜樹平聞言笑了,站起身道:“今天就麻煩你這位領頭人,帶著我們參觀參觀,也學習一下你們的經驗,怎麽樣?”
    呃?
    這話聽著怎麽感覺……
    “好,好!”
    從村支部出來,第一站眾人先去了學校。
    之前在給鄉親們建房的時候,學校的校舍也重新翻修了一遍。
    剛到校門口,就聽到了教室裏傳來朗朗的讀書聲。
    “您好,杜書記!”
    李愛華已經接到了通知,早早就在學校門口等候著了。
    “李老師,打擾您的工作了!”
    杜樹平了解過李愛華的經曆,對於她放棄大城市更加體麵的工作,留下李家台子的選擇,也十分敬佩。
    “歡迎杜書記來指導工作!”
    杜樹平笑著擺了擺手:“教書育人,我是個外行,可不敢瞎指揮,怎麽樣,李老師,工作當中有沒有什麽困難,或者說,我能幫助解決的?”
    “沒有,沒有,這裏的條件已經很好了,村幹部也很支持教育工作,李家台子的村民對孩子們的教育也非常重視,去年中考,我們學校的初三畢業班,有九十六名學生考上了縣裏的高中,還有五十四名學生考上了縣裏的中專。”
    杜樹平聽了,也不禁大為驚喜:“升學率能達到一半嗎?”
    “去年初三畢業班的學生一共有三百二十二人,差不多能有一半了。”
    “好,好啊!李老師,今年中考,有沒有信心再創新高呢?”
    還創啊?
    整個永河縣,李家台子中學的升學率已經是最高的了。
    “我們……繼續努力,爭取把升學率再往上提一提!”
    隨後,杜樹平等人又參觀了教室,操場……
    “這裏還有食堂?”
    李天明忙道:“初中三個年級有很多其他村的學生,往來不方便,每天中午有一部分學生會在學校吃飯!”
    “有補貼嗎?”
    “我們幾個村子的支書商量好了,孩子們的夥食費,幾個村子出百分之八十!”
    杜樹平點點頭,還讓一直跟在他身邊的秘書記了下來。
    離開學校,接著又一起去了養殖場。
    現如今村裏養殖場的規模又擴大了將近一倍,經過孫嘉璐的指導,已經形成了係統性的科學化養殖。
    “過去我們常說,糧滿囤,豬滿圈,老百姓的日子就好過了,現在看來,天明,你們村已經走在前麵嘍!”
    杜樹平說著,還俯下身子,從豬圈裏抱起一隻小豬仔。
    “天明,現在你們這裏,可以同時養多少頭豬?”
    “今年我們計劃養一萬三千頭!”
    一萬多頭。
    跟著杜樹平一起下來的市委領導們,聞言都不禁發出了一聲驚歎。
    要知道,海城最大的國營養殖場,今年也不過才養了兩萬五千頭,李家台子這麽一個小村子,養殖量居然能達到國營養殖場的一半了。
    “你剛剛說的……科學化養殖,有機會的話,你們也去國營養殖場看看,互相學習,互相進步,爭取來年再多養它幾千頭,怎麽樣?”
    杜樹平今天看上去興致頗高,認識這麽多年,李天明也不曾見他笑得這麽開懷。
    隨後,李天明又陪著杜樹平一行人去看了村裏的農機設備。
    杜樹平又詳細的詢問了農業產業化的具體細節。
    怎麽分工,怎麽分紅,大規模集中種植的優越性。
    李天明也都一一解答了,看著杜樹平的秘書奮筆疾書的記錄,他心裏突然覺得有點兒沒底。
    到底發生什麽事了?
    最後,杜樹平等人又到了村口的工業園區。
    上次來的時候,這裏還隻有幾座車間,現如今已經成片了。
    方便麵生產車間、罐頭生產車間、機械加工車間、電風扇裝配車間、電飯煲裝配車間……
    挨個車間走過來,杜樹平一行人也是大為驚歎。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來李家台子,以前總覺得報紙上的宣傳言過其實,不過是因為上麵需要樹立典型,才故意將李家台子所取得的成就誇大,一切都是為了宣傳。
    真正參觀過後才知道,報紙上的內容已經非常含蓄了。
    誰能想到,一個小小的村子,居然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跡。
    這裏的工廠,不但擁有著先進的設備,還有著先進的管理模式,甚至就連車間裏的工作環境,也要勝過很多國企工廠。
    “大家自由參觀,都取取經,這裏的群眾取得的成就,夠我們這些官老爺好好學上一陣子的了!”
    李天明聽了,都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杜樹平居然也會講笑話了?
    “天明,你陪我走走!”
    這是要說正事了吧?
    李天明想著,連忙跟上。
    “天明,我們認識的時間,也不算短了吧?”
    地震的轉年第一次見,算起來也有七八年了。
    “我在海城這些年,大事一件都沒做過,說起來,還是有些遺憾的!”
    可千萬別遺憾。
    杜樹平真要是個滿腦子都是幹大事的領導,那才要人命呢。
    他在海城這些年,雖然沒做成驚天動地的大事,可海城的城市建設,經濟發展,一直都在逐步完善和提升,這就是最大的功績了。
    “我想……你也應該猜到了,我要離開海城了!”
    李天明確實猜到了,可是聽杜樹平親口說出來,他的心還是忍不住往下一沉。
    “組織上已經頒布的任命,我明天就走,離開前,我就想看看,王委員一直惦記著的李家台子如今到底什麽樣了,天明,你們……很了不起!”
    國內很多農村地區,如今連溫飽都還沒解決呢,李家台子居然能建起一個規模龐大的工業園區,要不是親眼看到,肯定會以為是天方夜譚。
    “臨走之前,有句話,我想送給你,把路走穩了,走對了!”
    對上杜樹平炯炯有神的眼睛,李天明的心猛地一顫。
    他明白杜樹平的意思,心下不禁苦笑。
    就想當初王作先離開海城的時候,擔心他會走岔了路,特意來村裏和他有過一次長談,如今杜樹平大概也有著相同的擔心,特意過來提醒他。
    “杜書記,下次來,我請您吃地道的農家飯!”
    呃?
    杜樹平微微一怔,接著便笑了起來,抬手拍了拍李天明的肩膀。
    “好,到時候嚐嚐你的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