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建安將軍守河原
字數:9470 加入書籤
定襄郡。
河原中軍大營。
昔日,威嚴無比的大帳,
此刻,似乎失去了榮光,顯得破敗萎靡。
戰敗!
戰敗的陰影,籠罩著楚軍。
皇城司的情報已經來了,曹公公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
“段謀神,段老哥,同僚數年,此刻如何?”
段淵隻是歎氣,說不出話。
丁宏度眉頭緊鎖。
蕭世安則是怒氣衝衝,今天他南陽騎兵幾乎折損殆盡。
上官虎跟張須陀眼眸深邃,似乎都在各懷心思。
唯一能了如指掌的是徐州軍了然。
一壺小茶,躲在後方。
“突圍,必須突圍!”
梅太師眼眸狂熱道。
“楊雙自南方出現,突厥精銳步卒自北方出現,攻城器械充足,必須回去,救定襄城。”
“回去恐怕很難!我軍不依托營寨,恐怕很難跟北狄狼騎周旋!”
“那你說怎麽辦!”
“你特麽吼個雞毛,說事就說事,,,”
“吼你咋滴,,,想動手。”
……
帥帳持續爭吵,甚至引發鬥毆。
幾百步外。
軍隊正在整編,傷員也在處理。
大楚中軍五營,不停有哀嚎的傷兵從營寨扔出去。
撒尿都成冰的天氣,他們的下場可想而知。
久戰而棄傷卒,楚軍常有的做法。
幾家歡喜幾家愁。
中軍是苦不堪言。
項濟這裏,則是嬉笑不已。
河原。
項濟大營。
“本將戰場揮劍,威武否?!”
“威武,威武!”
“本將戰場指揮,有度否?”
“有度,有度!”
丁不三,丁不四小雞啄米,聽著老孟放屁。
孟百川卸掉了牛皮紮甲頭盔,露出幾縷白了的頭發。
手持長劍,在大營中,舞上一曲。
安慶跟雁門郡的兩個小將隨意坐在營帳裏。
皆是配合起哄,隻是眼眸深邃,中不知道在想什麽。
丁不三是雁門郡內城出身,乃是十三皇子門人。
但他的心思,漸漸產生了變化。
軍旅十年,這幾個月是人生最暢快的。
與項濟、周雲這二位大楚天驕,打贏似乎是很簡單的事。
“這一戰,可打出了我步卒的雄風,哈哈!!”
“以後在不會有人說,項濟大軍,隻有武川鎮騎兵能打了。”
……
“過了!過了。”孟百川猛的一愣,聽到幾人越說越不對,焦急阻止。
並對一旁坐著的三獸將解釋,道,“這幾個都是土包子,三位萬人敵別介意,此戰沒騎兵是不行的。”
武將之爭,可大可小,多少好漢為了此事,最終刀兵相見。
孟百川心中焦急,卻見三獸將,跟沒聽見一樣。
李泰靠在柱子上,地上墊了毛皮,隨意吃著堅果,沒有理會。
李昂隻是笑笑,他性格是老好人,無所謂。
青龍李興揮手道,“無妨,些許言語,我兄弟不會放在心裏。”
聞言,
孟百川心中一喜,意識到過分的三個步兵統領也是心頭石頭落下。
麵麵相覷,大肆吹捧了三獸將的勇武。
意圖補救。
周雲在沙盤邊,沒理會這些將領,吹牛打屁跟青山寨一樣。
步騎之爭?
如此小事,武川鎮早就經曆過了。
現在最關鍵的還是戰局。
楚兵已經很被動了。
係統一直在運算。
周雲希望能找到解決的方法。
哪怕多一點勝算也好。
營帳口,
寒風灌入。
項濟歪歪扭扭,一臉沮喪,頭盔外甲一丟。
癱坐在太師椅上。
瞧見這個情況。
周雲一愣。
難道賈平慶的能力傳染給項濟了?
幾個商業互吹的手下不禁麵麵相覷。
收起了笑容。
孟百川忍不住,嚴肅道,“主公,何事如此慌張?!”
“嗚嗚,嗚,嗬嗬!!”
項濟沒有回答,隻是忍不住哭泣又帶譏笑嘲諷。
一包炒貨,遞到項濟眼前。
後者抬頭,看見是周雲。
忍住眼淚,機械性接過。
“什麽大事。讓我北征第一英雄建安將軍,如此頹廢?”
周雲開口,假意嘲諷道。
“完了,一切都完了!”
項濟癱坐的更低,耷拉著腦袋,眼眸通紅。
“瞧你這模樣?!能有大事,”
周雲一臉輕蔑,鄙夷道,“無非就是要你留守河原。”
“你怎麽知道?!”
周雲之言,項濟一陣錯愕。
你這樣簡單就猜中了,搞的大哥很尷尬,知道嗎?
周雲不慌,此事在計劃中。
在計劃中,項濟還慌個球。
“有計策能解決。”他滿懷期待的道。
“沒有!”周雲斬釘截鐵。
“沒有你為何如此淡然?”
“不淡然,也沒用啊!”
“這!”
“有道理!”
眾人一愣,說的好像也是那麽回事。
“就你一個守?”周雲眼眸冰冷,陰陰的詢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項濟喝了點茶水,緩和了些,開口道,“那倒沒有,還有一支後營,二萬多人。一起倒黴!”
“如果沒有猜錯,這支後營是太原丁氏的?”周雲道。
“你怎麽又知道?!”
望著英俊的不可思議的翩翩少年郎,
項濟不禁心生嫉妒。
長的小白臉也就算了,腦子還變,,聰明。
太原丁氏乃是天下最強的節度使,按理說梅太師不敢折損他們的麵子。
可偏偏竟然是丁家的後營留守,這就好像是一個最不可能的答案,出現了。
“如果是這樣,那就恭喜建安將軍,梅太師送了你兩萬兵馬。”
“梅太師送了我兩萬兵馬?”項濟不解道。
“貨真價實的兩萬!”周雲淡然道。
“梅太師和段淵,暗中肯定是倒向了南陽一派。”
“要丁宏度的兵馬鎮守,要麽是河東軍提議,要麽是徐州軍提議。”周雲分析道。
“你說的沒錯,正是河東張須陀。”
“張河東?!”
“張須陀雖然是帝黨,但說白了還是個節度使,憑什麽敢得罪丁宏度?”
“你們就不覺得奇怪嗎?”
對啊!憑什麽!
營帳中,眾人麵麵相覷,不明所以。
旗帳。
沙盤。
周雲眼眸如電,心思早已飛到了遙遠的洛陽皇宮,那裏有個老人,正在布局這一切。
隻有一個可能,聖旨!
是聖旨!
他的眼眸精光閃現。
仿佛穿過時光的阻礙,看見了一個人。
楚太祖,項衍!
一切的一切,都能解釋了。
為何楚帝,會發動這樣一場國戰。
一場看上去,勝率不大的國戰。
其根本原因有二。
一。
大楚門閥林立,百年來,土地兼並嚴重。
十幾年休養生息,必須消耗掉大量的楚人,緩解土地矛盾。
對外作戰是最好的選擇。
它能留下英雄的故事,讓民眾生活在夢幻裏。
二。
這場大戰,同二十幾年前,征遼一樣。
那次對付的是幽州節度使公孫氏。
這次對付的是太原節度使丁氏。
五皇子身後的丁氏,吃到了時代的紅利,強盛的可怕。
其麾下能出動十萬兵力,太原周邊數郡,皆是繁榮昌盛,人口眾多。
戰爭潛力,太過於巨大。
楚帝害怕,五皇子登基後,對付不了母族,所以對丁氏下手了。
至於這一次大戰的勝負。
那都沒關係,隻要能守住樓關。
北疆的一切都在人口繁多的中土之外。
大楚很快就能恢複元氣。
大敗後。
各節度使皆被削弱。
皇權的力量能再次增強。
這是一套動態平衡。
它最絕的地方在於,內外平衡。
邊境有強力的節度使鎮守,能防異族。
皇帝登基後,將所有天下各家節度使女子納入後宮,所有勢力都有了期待,期待下一個皇帝是自己家的。
而皇帝登基,必然伴隨著幾家最強節度使的搏殺。
失敗的一方,就會倒下,空出大量的土地財富。
這使得頂層權貴,無法固化。
於國而言,對平民百姓是有利的。
同時,新皇登基後,他最大的敵人不是別的,正是昔日幫他奪位的母族。
這時候,他又會籠絡其他沒有參與決戰的節度府。
迎娶各家節度使府中的女眷,形成新的利益捆綁。
為了抑製其他節度使,一般還是要兼顧母族的強盛。
這再次形成了動態平衡。
權貴門閥皇帝,相互製約。
在位時期長了,穩固帝位後。
每隔十年上下,便會發動國戰。
消耗大楚過剩的人力,緩解土地矛盾,同時還能針對強盛的節度使。
國戰的發動,刺激了貨幣和物資的流通。
封建社會,一次這樣的經濟盛世,能大量合理分配財富。
這使得民間,官場,權貴,皆是一場收獲。
而倒下的那個龐然大物,就是一場鯨落。
高門死,萬物生。
項衍!
周雲的目光,好似穿越了百年。
他看見了一個天才。
一個自民間崛起的天才。
這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這種目光太超前了。
能從經濟,國防,權貴,人性。
數個角度,製定這一套看似殘忍,卻於國大利的製度。
這樣誕生的皇帝,每一代都是屍山血海中出現。
必然不會是庸碌之主。
且他也不安全,各家權貴節度使在側。
他不得不如履薄冰,不敢放肆。
從某種意義上看,甚至也限製了皇權。
梅太師乃天子近臣。
即使不知道內幕,必然也感覺到了。
故,今日項濟軍議。
誰被針對,誰就失去了皇位的資格。
目前最強的是老五和老九。
太原和南陽。
太原節度使兵力留守,必然就是被打壓的一方。
誰不知道,斷後的軍隊,九死一生。
五皇子失去母族,就會在奪位中淘汰。
所以,周雲才判斷。
他選擇了南陽蕭氏。
而洛陽裏的皇帝,發動大戰就是要削弱太原節度使。
從一開始,他就根本不關心大戰的勝負。
甚至北疆五郡,幾十萬百姓,他都可以放棄。
近百萬軍民,就是再敗,逃回一半,總沒問題。
局勢皆在皇帝的計劃裏。
隻是這份計劃,太過於殘忍。
太過於無道!
喜歡楚兵請大家收藏:()楚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