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馬邑之戰
字數:8053 加入書籤
華夏對異族的戰爭中,有一個曆史性的拐點。
漢末五胡十六國。
司馬晉昏庸無道,鮮卑等大量異族入主中原。
其帶走的核心技藝,使得草原人的冶鐵工藝,飛速發展。
這也是曆史上,
唐之後,異族難以對付的根本原因之一。
北宋基本統一的力量,竟然收拾不了西夏,契丹。
其兵器甲胄,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大楚腐朽。
基層官員搜刮無度,北伐一戰,非戰鬥減員,數以十萬計。
糧草吃食,尚能貪墨,更莫說兵備、器械了。
大楚良家子弟,本有葛布鐵皮甲一副,長矛一柄,五人一弓。配套有微薄的餉銀,後勤上也有標準。
可周雲自北疆大楚子弟中走出,深有體會,那簡直是乞丐在打仗。
如今,自食惡果。
馬邑東川官道。
一路上,最能戰的不是王帳軍,也不是突厥各部騎兵。
而是昔日大楚的良家子。
無數像餘建三那樣的楚人,在得到突厥人的軍備後,如惡狼一般,撲向高高在上的貴族。
黃達嶺,一支潰敗下來的楚兵正軍,企圖從山區逃脫。
他們一路倉皇退走,甲胄、旗幟、馬匹,混亂無度。
“殺,殺!!”
“殺楚狗!”
……
後方,喊殺聲響起。
為首的楚軍將領一愣,目眥欲裂,惶恐道,“跑,快跑,撤去童家鎮。”
這是一支來自南方州郡的部隊,衡州郡兵。
戰力雖然不行,但山區兵,腳力好,逃跑還是不錯滴,否則也不能從大潰敗裏逃走。
是的。
潰敗了,楚軍主力潰敗了。
從定襄轉移後。
衡州郡兵本來在洛陽本部序列,隨大軍徐徐撤退。
誰料,北狄人在馬邑咬了上來。
一開始,數量不多,楚軍還能應付。
萬萬沒想到。
第二天一早,地平線上,黑壓壓的一片,鋪天蓋地。
仿佛整個大地都是突厥兵。
從軍一生,衡州郡兵都沒見過這麽多的人!更莫說是兵了。
廝殺在黃達嶺爆發。
這支衡州兵將領用了不少土辦法,三千多殘部,硬是在近萬追兵手裏逃脫。
他們是地域宗族兵,一個地方的,鄉裏鄉親。
大規模戰不行,小規模打,意誌卻很強。
山坡。
周雲曾經待過的雪洞口,北風吹過,殘布飄揚。
一支南方部隊,互相攙扶,踏雪而走,艱難逃亡。
……
東川官道。
段淵心急如焚。
楚軍又被咬上了,近二十萬北狄騎兵,死死拖住了大楚主力。
之前已經打了一場,楚兵損失慘重,不少部隊都散了。
三十餘萬大軍,不得不停下,在下溝子村一帶,跟北狄人周旋。
童家鎮的廂車,為何遲遲不到?
“報,五裏外楊豪斬了河東張樹生,河東騎兵潰敗,請求大軍掩護。”
“為何如此啊!”段淵一怒,差點沒站穩,從戰車邊緣摔倒。
大軍左翼形勢萎靡,中軍很可能被影響。
“何人敢去迎戰楊豪?”
中軍一帶,各家權貴高手,無不是低下頭顱。
南陽,徐州,河東,甚至定襄兵都一樣。
他們中或許有人能敵楊豪,但此刻大軍潰敗,就算贏了也沒有功勞。
但若是輸了,那就是自己的命啊。
此刻保存實力才是關鍵,傻子才出風頭。
丁布,此刻段淵無比懷念丁布。
下川口一戰。
正是丁布的玄甲營,阻擋了突厥第一兵,金狼衛。
好端端的,梅老弟太過分了,折損了玄甲營,等於斷掉楚軍的牙齒。
段淵焦頭爛額,留給他的牌太少了。
沒有強悍的中軍,沒有善戰的勇士,兵甲不齊,鬥誌低迷。
他甚至覺得,此刻還不如幾十年前的樓關時期。
至少那時,他有三萬敢死的地方部隊。
荒地。
寒風。
十裏外。
一支近千輛廂車組成的援軍,正迅速朝下溝子村趕去。
二萬徭役兵,不少人口裏還叼著饅頭。
這是昨天發的,為的就是這趟賣命的活。
……
馬邑各處都在發生戰爭。
楚軍的情況岌岌可危。
而七八百裏外,河原戰場,戰況恰恰相反。
荒原之上。
斥候戰中,突厥人節節敗退。
局部絞殺戰,梁三穩穩壓製他們。
這些若隱若現的精銳斥候,草原根本應付不來。
他們紀律嚴明,悍不畏死,武器還厲害的不像話。
一個不注意,雪地飛出一根羽箭,草原二十年才能養大的漢子就報銷了。
短短幾天。
項濟大營三十裏內,幾乎完全控製。
如此情況下。
建安軍數次利用信息不對稱,多次集中優勢兵力,對落單的千人隊進行狙殺。
哲哲每次都是慢了一步,有一次倒是趕上了,差點把自己也一起報銷了。
幾番輪戰下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突厥人撤退了。
這仗打不了,沒有斥候,就沒有反擊的機會。
他們成了瞎子,項濟大營在幹什麽,根本不知道。
木勤思力是有深度恐周症的,
在他孜孜不倦的勸說下,哲哲大王最終無奈。
咬牙撤退。
近五萬人的草原勇士,不敢跟二萬多人的建安軍作戰。
這也算是大楚獨一份。
帝二十三年。
二月二日,
龍抬頭。
項濟大軍在準備充足後,決定向西南方向,遁入山林。
向武川鎮一帶轉移。
河原無險可守,地處荒原,一馬平川。
不是久留之地。
轅門左側。
項濟身覆蟒袍,一身金甲,極為招搖。
周雲是忍受不了這麽騷的甲胄,偏偏項濟樂此不疲。
他撫摸河原大營的城牆,冰的!刺骨的寒意傳入他手中。
今早,還有輔兵澆水保養。
這段時間,就是這冰城,護衛了河原棄軍。
遠方焦黑的土地,是過去的北營。
“要走了,還真有點舍不得。”
“要是可以一直留在這裏也不錯。”
項濟感慨道。
“這裏不能耕種,一年有九個月是寒季,容不下楚人。”
丁誌孝先生在項濟身後說。
現在,周雲已經不是唯一的謀士了,項濟又聘請了一名主簿,太原丁老,丁誌孝。
他比丁宏信高一輩,乃是北疆一帶的老秀才了。
“並不是天氣的原因。”周雲眼色深邃,意味深長的說,“若是有安寧的環境,這片土地也能活很多人。”
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帶,後世人口充裕,隻是這個時代的眼光和技術局限了楚人。
若是給周雲經營幾年,定襄郡養活個幾十萬人是毫無問題。
行走在後營外。
城牆之上,是披堅執銳的甲兵,他們眼眸堅韌,誓要站好最後一崗。
丁老先生數次打量周雲,幾次欲言又止。
最終還是忍不住,開口問道,“臥龍先生,此番龍入大海,今後有何打算。”
丁老的話,其實是一種試探,目前,武川鎮李氏跟項濟隻是合作。
不像太原跟雁門兵,基本算是項濟的本部了。
“不知道,希望能有一塊耕種的土地,安安穩穩,僅此而已!”
聞言,丁老先生思索片刻,認真道。
“可能很難,臥龍先生,大楚二百零七郡,除了邊關等地,幾乎沒有多餘的土地。”
“連陛下,都很久沒有賞賜土地了。否則,你師尊也不會在三朝元老,在樓關外置辦田產。”
“大楚土地兼並如此嚴重?!”周雲轉身,詢問丁老先生。
“土地兼並?,,豪強奪取土地!確實嚴重,本朝太祖並沒有清理幹淨前朝的勢力,導致門閥力量,古未有之。”
“這都過去一百年了,洛陽的好地,上千貫!何等昂貴。好在,十多年前關中造反,空出大量田產,可如今也所剩無幾了。”
“不怕造反?”
“嗬嗬,有何怕?門閥有兵,節度使有兵,佃戶農民如何幹的過。”
……
丁老一直故意在跟周雲攀談局勢。
周雲雖然擁有兵神係統,但很多信息並沒有錄進去。
短暫的接觸,他很震驚。
丁誌孝竟然水平不低,有崔中書的水平。
項濟一會點頭,一會搖頭,反正不知道他們在說啥。
可並不影響他融洽的交談。
遠方,
號角響起。
戰鼓如雷。
“咚咚咚!!!”
河原大營。
最後一次出現建安軍的怒吼。
一排排甲兵,踏著整齊的步伐,披甲執銳,自轅門出發。
幾十名精銳騎兵,踏馬而來。
項濟跟周雲的馬匹被護衛營牽來了。
二月北疆。
寒風似刀。
刮得人臉生疼。
項濟身覆蟒紋金甲,手持龍紋劍,胯下是北狄大馬,麾下是一眼數裏的軍隊。
此情此景,無法想象,半年前,他在河內郡,甚至下跪求糧。
此刻,項濟心中不免豪情萬丈。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下一句是啥,周老弟,我不記得了。”
“忘了。”
“忘了?!這詞不是你寫的,莫不是抄的吧!?”
周雲,“……”
……
……
喜歡楚兵請大家收藏:()楚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