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勒石記功

字數:8708   加入書籤

A+A-


    地球的極北之地。
    有一片廣袤的冰雪世界,那裏荒涼的宛如另一顆星球。
    西伯利亞的寒風,吹過萬裏雪原,吹過庫蘇泊,吹過色楞河。
    茫茫的蒙古高原上,萬馬奔騰。
    草原人嘹亮而古老的民謠在荒野的羊群裏飄揚。
    這裏孕育了無數古老而偉大的民族。
    匈奴人騎著戰馬,從這裏出發,圍困了漢人的皇帝。
    鮮卑人在此繁衍,最終建立了北魏。
    柔然人曾經強大的鐵騎,令整個天下顫抖。
    如今,勒爾渾的阿史那部,成為草原的主宰。
    東征高句麗,西滅高昌,南則壓得楚人抬不起頭來。
    可今日,一支古老的民族要降楚了。
    來自洛陽的強者,七皇子項濟,活躍在北疆戰場,先後建立功勳。
    並在一個寒風刺骨的夜晚,襲擊了庫爾支王帳軍阿史那部。
    將偉大的庫爾支旗,死死圍困在武川鎮北山之上。
    “嗡!!”
    “嗡!!”
    “嗡!!”
    ……
    突厥人的牛角號。
    低沉而蒼涼,就像在訴述這個民族的哀傷。
    太陽照射到山下的軍營時。
    山頂草原人的轅門打開了。
    六個麵容憔悴,身形枯槁的佝僂老人,身穿潔白的羊皮衣,一人手裏牽著一隻小羊羔,走出營寨後,遠遠的在雪地跪下。
    馬頭琴聲音悠揚,鼓聲、金戈之聲不絕於耳。
    突厥的用他們的民族舞樂,歌頌楚國皇子的仁慈。
    是的,歌頌仁慈。
    因為楚人強者,饒恕了他們的死罪,接受了他們的投降。
    周雲遠遠的看見,所有草原人都跪下了。
    山頂營地裏,白茫茫的跪了一片,今日,庫爾支旗沒有一人覆甲。
    山脊之上。
    北風猛烈。
    建安軍的大纛,獵獵作響。
    湛金十字槍!
    陽光下熠熠生輝。
    九節銅環飄蕩的厲害,叮鈴作響。
    三十麵戰旗,成箭形排開。
    三百匹雄壯的北狄大馬,聳立在山脊。
    建安軍士卒,麵容冷峻,傲視突厥。
    戰袍隨風之下,他們手持利刃,接受草原人的頂禮膜拜。
    一個高大消瘦的身影,手中捧著潔白的羊皮,羊皮上是一張古老地圖。
    他的腰帶上,係著一隻羊羔。
    身後有個少年牧童,手中拿著一根杆子,杆子上是庫爾支人的王帳旗。
    獻旗納土!
    庫爾支河的突厥人,走到了盡頭。
    馬臉之上,阿史那哲哲的眼睛裏,竟然是少見的銳利不凡。
    庫爾支河的草原人,即使要投降,他要維護最後的體麵。
    曾經的宗師大將,踏雪而來。
    雖身材高大,卻難掩悲哀與孤寂。
    大纛之下。
    項濟跨馬赤影,一身金甲,站在第一位的。
    周雲身覆山文玄甲,手握長劍,立在項濟右側。
    左側是北伐監軍,賈平慶賈公公。
    此刻,雞賊的賈公公將最隆重的行頭全部穿上,手持一卷竹簡,身後是兩個皇城司的小太監。
    這可是他賈公公履曆上的高光時刻,他的得意幾乎寫在臉上。
    收降突厥,宣讀檄文?
    哈哈哈,試問百年大楚,有幾個這樣威風的太監,呸,黃門官!
    青龍、楊延、孟百川、丁憾山、梁大眼。
    建安軍的五大將領,威風赫赫,一字排開。
    沒錯,梁大眼排在五將之中,並且是中間主位。
    十月二十七日,夜襲之後。
    周雲敏銳的發現,山頂營地城防不錯,且進攻者在斜坡麵,更是增大了難度。
    庫爾支旗最後的三萬人,攻擊的心思沒了,但防守意誌還是很強的。
    冬季山頂並不缺水,一則有蓄水,二則雪就是水。
    加上之前,哲哲似乎儲備了不少的柴木,該是能抵擋很久的。
    庫爾支旗的算盤很簡單,過去項濟守武川鎮半年,他們沒辦法。
    這一次,草原人守山頂營地,守三個月就行,突厥主力北歸,王帳軍就自然解圍了。
    可惜,阿史那哲哲失算了。
    一隻信鴿在二十八日,就離開了武川鎮,飛過茫茫群山,抵達一處三麵環水的城池。
    城池中有一身穿紅衣黑甲的將官,一個眼睛大,一個眼睛小。
    他收到信後,發出殺豬般的嚎叫。
    嘿嘿嘿,還得是我神機營!
    這是一支堅韌的部隊。
    東川官道上,還有大量的突厥人騎兵,再說走東川大道,也是繞路了。
    他們三百餘人,在二百騎兵的護衛下。
    頂風冒雪,不顧嚴寒。
    趟過河水,爬過雪林,遇到上不去的小路,數十人拉著重弩配件,喊著口號,拖上山坡。
    當初去羅浮山,走了一個多月。
    如今回武川鎮,僅僅隻用十四天。
    五十具牛角重弩在山腰架好,火油彈就打了兩發。
    梁大眼都還來不及調試,他還在和副官分析。
    “這斜角打炮,距離確實不遠浩!”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話音還沒落,傳令兵來了。
    停止攻擊,突厥人投降了。
    二年?!
    整整兩年,就打了三次。
    說是七大主力營,隨便找個建安軍的民眾問問?誰不說那些個炮架子不就是輔兵營。
    這兩年,不是在趕路,就是在趕路的路上。
    到地方後,陣勢一拉開,戰鬥結束了。
    山脊之上,寒風蕭瑟。
    梁大眼的那個小眼都瞪大了,天冷心更冷,委屈的下巴發顫。
    當夜就找了五當家全爺,撒潑打滾,最後還鬧到周雲、李娘子麵前了。
    跟他一起的趙阿四還是個跛腳,如今混成千人將了。
    梁三那狗東西,就更別提了,斥候營統領,大名鼎鼎。
    山林營地的老兄弟們一個個都混的風生水起。
    他是再不聽周雲忽悠,
    狗屁第一戰力營,欺負老實人 ,全是大忽悠!
    最終,周雲同意了梁大眼的條件。
    明日受降,他得站中間。
    他要三千人的編製,這點沒的說。
    降了六萬楚兵,三千?梁大眼覺得很合理啊。
    三千而已,周雲笑著點點頭。
    丁至孝那裏,還有三萬人,沒人要呢!三千不算多。
    ……
    就在他準備提第三個條件的時候,周雲一腳把這貨踹了出去。
    梁大眼摸了摸屁股,一瘸一拐,猥瑣的笑著離開了。
    他拿著兵條,屁顛屁顛的下樓。
    三千?咱神機營也有三千人了!
    阿史那哲哲,跪在赤影的幾步外。
    他得手臂高高舉起,臣服在三鎮節度使,定王的馬蹄之下。
    兩個小太監,趕緊跑到前方,接過草原人舉起的納降之物。
    項濟迎著北風,一切煥然如夢。
    三羽金盔之下,他眼眸深邃,遙望遠方。
    群山連綿起伏,樹林銀裝素裹,北國風光,惟餘莽莽。
    下方是一座雄關,關外的幾裏平地上。
    數個紅色的方陣,旌旗如林,長矛寒光點點。
    七萬人,他竟然有一天能統領七萬楚人!
    回想當初,臨走時母親的依依不舍,項濟不禁仰天長歎。
    “阿史那哲哲,本王的條件,還有異議嗎!”
    項濟的嗓音沙啞,但卻振聾發聵。
    “偉大的楚國皇子,”哲哲的馬臉上全是尊敬,突厥人是一個崇尚強者的民族。
    項濟、周雲在突厥人的牧民中,一直就是南楚最強人之一。
    “庫爾支河的仆人,願意匍匐在您的腳下,尊您為可汗,成為您的臣民。”
    聞言,項濟轉頭,望著周雲,見後者點頭後,下令賈平慶宣讀檄文。
    周雲的眼睛閃爍精光,這個人可是宗師大將。
    他的手一直按在東帝王劍上,隻要哲哲有異動,周雲很有信心抵擋。
    畢竟他的劍法,那就算當世劍聖來了,也不一定是對手。
    至於投降的條件,早已商議完畢。
    哲哲隻有一個要求,不能殺人,給庫爾支河的族人一條活路。
    如果對方不是項濟、周雲,頂天立地的楚人豪傑,哲哲是不會投降的。
    楚人門閥屠戮草原人比比皆是,他們是半個世紀的血仇。
    這其實是利益問題,門閥戰勝異族,就算投降,充實的也是皇室的人口。
    反而殺了,不僅省事,還可以按人數記軍功。
    北疆是貧瘠的土地,就算是最好的馬邑、雁門,在中原來看,也是棄外之地。
    它的特殊情況,注定了不可能完全化的農耕立國,環境的承載力太有限了。
    四百毫米降水線是農耕文明的底線,明長城幾乎完美契合。
    北疆最適合半農半牧,突厥人投降,也是建安軍集團所需要的。
    三萬草原人的心氣已經徹底打沒了,周雲完全沒必要殺他們。
    從此刻之後,他們隻是牧民。
    楚人的牧民!
    至於反叛問題,他們最強的時候,都打不過建安軍。
    變成手無寸鐵的牧民,還能是建安軍的對手?
    幾百個楚兵,拉著幾十條粗麻繩,喊著口號,將一塊巨大的石頭,拉上山脊。
    建造營的兵士,已經挖好了土坑。
    刻石頭的工匠全部準備完畢,他們在反複校對,這可是曆史性的石碑。
    雄鷹展翅,翱翔而過。
    北疆武川鎮山穀的石刻聲,仿佛穿透了幾十裏山林,叮鈴作響。
    賈平慶,尖銳的公鴨子嗓音,在千裏北疆回蕩。
    遙遠的飄著。
    越飄越遠!
    某一刻。
    荒涼的大地,響起馬蹄的奔騰之聲,那是千軍萬馬。
    【皇天在上,後土在下。】
    ……
    雲都山裏的老楚人,接過後生手裏的楚紙,激動的身體顫抖。
    無數山民,走出大山,前往東川大道。
    【庫爾支河阿史那部南歸大楚,成為楚人各族之一。】
    ……
    一支放牧的突厥小部落,似乎猛然發現了什麽,他們眉頭緊皺,仰望西北的天空,那裏烏雲密布。
    一匹快馬從遠方奔騰而來,跨過雪地,來到部落裏。
    【庫爾支旗王帳軍改為哲林部,允許其遵循楚國律,在定襄郡放牧,上貢天子,下稅地方。】
    【隸屬於定襄郡節度使。】
    ……
    一處山坳,幾個雪洞子裏,身穿舊朱色甲胄的楚人潰兵,擁擠在藏身之地。
    幾個五大三粗的兵頭,圍著篝火,數落一個身體單薄的秀才兵,不時還打一巴掌。
    聽完之後,幾人凶光大漢互視一眼。
    不到片刻,雪洞子裏,殘存的大楚潰兵收拾完畢,踏出山林。
    【北地北人守。】
    【楚七項濟,立劍楚興倉,】
    【榆林郡、定襄郡、馬邑郡、雁門郡、樓煩郡,凡得此令者,無論奴戶、罪戶、山匪、馬賊……】
    【凡楚人者,皆共赴國難,楚興會盟!】
    ……
    ……
    喜歡楚兵請大家收藏:()楚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