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東口渡的殘軍
字數:7448 加入書籤
“當初李家堡,你爹幾個飯團把老子買來,就是給你陪葬的。”
“咋的?給小爺陪葬辱沒你了?這些年,短你吃了還是短你住了。”
“狗日的,媳婦呢?欠咱多少個了。先說好,不比小綠姐好看的不要!”
徐州郡。
東口縣,東口渡。
暮色沉沉,江水濤濤,古老的渡口偶爾有搖船靠近,
待看見了一堆亂兵後,船家們驚慌失措,大聲呼喊,逃命而去。
那小船劈波斬浪,蕩開蘆葦,比來時的速度快多了。
大河邊,一個長滿野草的高坡,大孝子跟童虎、侯莫陳崇並排而躺。
他們仰望天空,提前適應一下當屍體的感覺,到時候熟悉。
身後高坡下,二千六百餘十七營的武川子弟,在做最後的戰前事務。
他們將能用的長草紮起來,弄成營帳,勉強算個狗窩吧。
他們利用樹木,利用渡口的十幾間房屋,盡可能的休息好。
這種野外露宿能力,十七營冠絕北疆,他們自羅浮山出師來,打仗就沒幾天住過正兒八經的營房。
不是在偷襲,就是在偷襲的路上。
高坡之上,大孝子將頭盔摘下,隨意的丟在一旁。
三人躺著,過去侯莫陳崇最高大,鼻涕蟲最矮小。
現在反了,童虎的體型在向鐵牛狂奔,李信也快追上侯莫陳崇了。
夕陽如火,大河之上,波光粼粼。
蒼穹被厚重的烏雲遮蔽,仿佛連上天都不忍目睹即將到來的慘烈,
雲朵遮蔽了一半的天空,也許老天都在憐憫十七營的悲壯吧。
“猴子,風向不對,明天可能下雨哦。”
“是啊,少將軍,下雨有沒有機會?戰馬在泥地裏跑不起來。”
趙小乙不知道什麽時候,來到此地,找了個位置席地而坐,
侯莫陳崇不識趣的扒拉大孝子,被後者小眼睛一凝,嫌棄的甩開。
高坡向江,四個武川鎮的少年子弟,散亂在河畔,
他們吹著江風,遙望大江,體味人生最後一天的五味雜陳。
侯莫陳崇的問題,一臉囂張的大腦袋周言並沒有回答。
很顯然,不可能!東口渡就是絕地。
毒士了然的水平太高了,幾乎跟他那草包父親有的一拚,
這次跟徐州軍的糾纏,李信第一次感覺到無計可施。
這種戰場能力,已經顛覆了李信在講武堂,以及在《武穆遺書》前篇所學到的東西。
徐州郡城到張縣,長達千裏的戰場,李孝恭斥候任務完成的很出色,十七營一直隱藏在迷霧中。
李信怎麽都不能理解,為什麽徐州軍師就能判斷出他的位置呢?
十七營打的是戰術穿插,這種部隊,能夠攪亂敵軍後方,能以少量機動兵力,發揮巨大作用。
但相對的,這支部隊極為危險,因為他們身處敵後,四麵皆敵。
稍有不慎,將士們被抓到機會,就是全軍覆沒。
所以能打戰術穿插的兵馬,都是忠心耿耿,且戰鬥力極為出色的部隊。
在李信的印象裏,哪怕北疆雄兵,也隻有騎三營跟十七營能打好這種戰術。
可現在來看,武川鎮子弟組成的十七營,將會在此處消亡。
東口渡,蘆葦在寒風中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
河水渾濁,緩緩流淌,水麵上漂浮著幾片殘葉,
偶爾有魚兒躍出,濺起幾朵水花,卻又迅速雞賊的沉入水底,仿佛在嘲笑十七營沒有漁具。
要是老當家跟全爺兩個釣魚佬過來,高低忍不了這種屈辱。
殘月被烏雲遮蔽,隻剩朦朧的一片白光。
東口渡,幾間發黑的舊木屋前。
建安軍第十七營的旗幟隨風飄揚,獵獵作響。
旗麵上的玄文“十七”,已被血跡浸染得模糊不清,但這絲毫不影響它在武川子弟心中的神聖。
李信身覆玄甲,左側童虎,右側侯莫陳崇,他眼眸冷厲,踏步來到戰旗下。
片刻後,十七營的旗幟被他解下來,
李信小心的將它疊好,捆紮後,交給草地上,跪著哭泣的十幾個戎衣少年。
“周言將軍,我們不走,不要拋下我們。”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義,與爾同死!”
“將軍,我在武川鎮老寨跟你射過突厥木勤思力,我不能走。”
……
野草地,篝火搖曳。
被選中的武川少年們低頭哭泣,他們看過羅浮山下蜿蜒的楚軍,看過野狐灘前漫天的突厥騎兵。
那個時候他們都沒怕過,今日苟且偷生,拋棄戰友,他們如何願意。
江麵如刀,切割天際。
蘆葦蕩前,北疆兵卒們默默地靠在一起。
他們有的杵著手中的長矛,有的駐劍而立,有的則是勾肩搭背,
他們像看熱鬧一樣,擁擠著送別離去的弟兄們。
李信頭盔戴得很正,甲胄響動,少年豪傑,威風凜凜。
大步流星,來到空地,在人群前掃視十七營的弟兄。
他麵色黯淡,低下了頭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一次!
生平第一次,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
這一刻,他終於理解,為什麽父親謀斷天機,用兵卻總是小心翼翼了。
武川子弟的臉上表情複雜,有譏笑、有自嘲、有吹牛打屁,唯獨沒有恐懼。
這是一支擁有強大信仰的部隊,這是老當家、全爺、駝子等人寄予厚望的兵馬。
葬送了他們,李信無言見武川鎮的父老。
野草地上,不知是誰,帶頭低聲哼唱著北疆五郡的軍歌,
不知不覺,二千多楚人都唱了起來。
“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棄我昔時筆……一呼同誌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誓掃北奴不顧身!”
那歌聲雄壯而蒼涼,仿佛在為即將逝去的北疆子弟送行。
東口渡,蘆葦蕩。
江風愈發凜冽,卷起的飛草,偶爾打在人身上,發出“啪啪”的聲響。
橘黃色火光下,李信麵容嚴肅,他張開雙臂,擁抱即將離去的十七營子弟。
某一刻,李信勃然大怒。
他一把抓住講武堂阿勇的衣領,不顧後者滿眼淚水,嗬斥道。
“把眼淚給老子收起來,帶著十七營的兵冊走,帶著十七營的種子走!”
“阿勇!男兒流血不流淚!記住了,子弟兵保家衛國,你要恢複我們的威名,去吧。”
離去的武川子弟,都是大孝子特意選的,他們都是人才,講武堂的占據大半。
有軍旗、有這些將官種子在,北疆建安軍十七營就能重建番號。
聽完李信的話,抱著軍旗的李勇麵容痛苦,嚎啕大哭,他崩潰了。
他癱軟在地,抱著李信的甲裙,眼神凶狠的道。
“少將軍!少將軍你走吧,李勇不走!十七營不能沒有你。”
聞言,李信的眼睛閃過異色,他拉開阿勇,扶著後腰的短劍,背身而立。
陳留戰場的禍都是他闖的,十七營是武川鎮的精華,得多少年才能恢複。
把他們葬送在東口縣,自幼傲氣的大孝子沒有臉回去。
江風拂過他的臉,李信幽幽的道。
“隻有戰死的周言,沒有逃跑的周言。”
“見到我的母親,記得跟她說……孩兒沒給她丟臉。”
東口渡,幾裏外,斥候哨位。
一名十二三歲的武川兵卒靠在草堆裏,他是最後補充的,家裏硬塞,不給進去就和老當家急。
遠方,黑夜的盡頭,徐州大軍連營數裏,篝火明亮,在東口渡都能看見。
少年兵卒臉上帶著稚嫩,邊鎮子弟見慣生死,踏入疆場,就沒想過逃避這一天。
隻是這一天來得太快了。
少年歎息一聲,放開緊握著的武川製式長矛,從麵前的火堆裏,掏出幾個泥巴裹著的鳥蛋。
他笑了,笑的得意,今個巡邏,還能在蘆葦蕩裏掃個鳥窩。
身旁,一名十七營老兵拍了拍他的肩膀,低聲道:“怕嗎?”
年輕兵卒搖了搖頭,聲音無奈道:“不怕,隻是……有些不甘。”
老兵沉默片刻,歎了口氣:“是啊,中原的風,終究不如趙地啊。”
黑夜漸深,江風愈發大了。
老兵偶爾回頭,瞧著人群裏哭喪一片,不禁譏笑:都還沒死,就開始哭陵了?
正當老兵還在譏諷時,他看見了一團火光,從遠方黑暗的盡頭過來。
“來活了,來活了,叫斥候營戒備,準備戰鬥。”
東口渡,火光在風中搖曳,映照出兵卒們堅毅的麵龐。
蘆葦蕩前,十幾個兵卒在拉拉扯扯,盡是狗血畫麵。
大孝子不厭其煩,人太多了,想甩也甩不開。
忽然,一聲蒼涼的號角在黑夜中響起。
侯莫陳崇、童虎等人互視一眼,兩位少年猛將麵露殺機,氣血之力沸騰。
這該是東楚大軍提前來送他們上路了,隻是徐州上官弘也太小看他們了。
黑夜掩護,徐州六千人,未必能吃死二千多武川精銳。
就在十七營都還沒來得及拿兵器跟盾牌時,
一個出自武川鎮的少年哨兵,連滾帶爬,踩的蘆葦飛濺,火急火燎而來。
“周言將軍,降了!”
“周……周,周言將軍,徐州上官弘部六千騎兵降了。”
在大孝子跟阿勇等人驚愕的目光中,他氣喘籲籲,興奮的手舞足蹈,不停的重複這句話。
降了!?
東口渡,篝火搖曳,兩千多人麵露驚歎,不禁一陣騷動。
江水前野草地,大孝子還被七八個武川子弟摟著甲裙,這會生離死別呢,
傳令兵過來說,六千人的徐州嫡係騎兵,上官弘部投降了?
這特麽六千騎兵投降二千多人的十七營殘軍,這合理嗎?
小片刻後,野草地上,眾人忽然低下頭顱,很有默契的離開了李信。
此時此刻,饒是李信臉皮很厚,也覺得氣氛有點那啥。
忽然,淚還沒擦幹淨的阿勇打破了沉默,他回頭詢問大孝子道。
“有件事,咱阿勇必須說明白!”
大孝子這會正煩著呢,小眼睛一臉嫌棄,沒好氣的回應。
“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少將軍,一碼歸一碼,咱還沒下水,這六千降兵的軍功,可不能短了我李勇。”
……
……
喜歡楚兵請大家收藏:()楚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