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秦寄入北疆
字數:8735 加入書籤
“秦兄弟,這些都是土包子,不像你是洛陽將門出身,他們難免粗魯。”
“對啊,言語上的事別計較,這些人狗嘴裏吐不出象牙。”
……
營帳裏,十幾張宴台。
老當家李崗在宴會中央,笑著拍拍秦寄的背甲,帶他認識認識建安軍的老人們。
紅底黑甲,鐵片泛著幽光,秦寄身材高大,麵如男官,
他行步之間,英姿勃發,銳利之氣就似青龍那般。
此情此景,眾統領們不禁麵麵相覷,心中讚歎:好一個大楚俊將。
李保、王武、楊猛、侯莫陳崇、童虎、周言、劉黑豹等等,建安軍嫡係將領,老當家都帶著秦寄一一見禮。
作為武川鎮李氏的宗族長,銅鑼腦袋領著秦寄走一圈,這比任何言語都要實際。
鐵頭的麵子在這裏,從今天開始,曆縣秦寄就算進入北疆軍事集團,今後也算融入了這方勢力。
對於秦寄這個新來的驍將,十三營李保含情脈脈,哈喇子都快流出來了。
他是眼饞的不行,十三營無大將,關鍵時刻總是缺把尖刀。
王台村之戰,秦寄鏖戰宋國大鵬,這一身本領,大夥有目共睹。
尤其是二當家周雲親口說過,秦寄乃大忠大義之人,是可托付生死的戰友。
保爺那是恨不得學項濟,也來個一哭二鬧三上吊。
可惜了,二當家要了秦寄,這會是趙王的護衛隊官了。
這種情況,李保再無法無天,也不敢跟周雲去搶人啊。
營帳裏,在曆山小將的事情結束後,
大家各找各的事,又忙活起來了。
眾將領又開始吹牛不打草稿,很快再次恢複喧囂。
宴台後,秦寄才剛剛坐下,李保就端著酒杯,笑眯眯的過來。
他黑眼袋中,透著狡黠,雞賊的問道。
“秦老弟,你家裏還有沒有哥哥,或者弟弟的,李某十三營還缺個副將,便宜給你秦家。”
“秦某乃家中獨子……”
正當秦家將門長子,行楚禮,不卑不亢尚未說完時,
主位之上,趙王周雲眼神冷厲,緩緩伸起右手,他有事要說。
營帳裏,隨著周雲抬手,不到片刻,眾將鴉雀無聲。
“現在,有個大問題,本王想聽聽諸位的意見?”
“上官虎已入死地,接下來,咱們主力部隊是攻宋還是攻徐州。”
自古,打天下跟治天下是兩碼事,建安軍的盤子越來越大,
周雲不可能事必躬親,今夜,他就是有意看看眾位將官的水準。
實際上,越大的事情,往往是越少的人決定的。
如今,能決定楚國命運的人,這個營房裏絕對占了大半。
河南會戰之後,大楚趙王的軍隊,在中原地區占據絕對優勢。
這種優勢,單論兵力,也許並不突出。
因為宋國還有十幾萬能戰之兵,徐州毒士了然,也還能搜羅出幾萬兵馬。
可天下大勢已變,所有人都清楚的知道,洛陽聖武皇帝天威正盛。
這對敵人的軍心和士氣,會造成極大的動蕩,
其實際作用,遠遠比兵馬數量來的重要。
楚失其鹿,天下群雄共逐之。
聖武皇帝玄武門之變,殺兄囚父,這本是天大的罪過。
所以大楚江山才一時風雲飄搖,可北疆雙雄兵威赫赫,強宋與東楚頃刻而敗。
此刻聖武皇帝天命所歸,正統大義在手,
如此山河穩固之下,試問哪個士卒,願意替叛賊打仗。
就算願意替叛賊打仗,試問哪個兵卒,願意去打一場必死的仗。
能去打這種戰爭的兵卒,都是門閥的根基族兵,這種人少之又少。
站在宋國和徐州兵卒的角度看,他們知道洛陽皇帝贏了王台村之戰,又勝了東口縣之戰。
楚國官軍勢不可擋,天下無敵。
這尼瑪該死的將領,還一直催促他們進攻皇帝的部隊,
那思來想去,他們能是叛國之人嗎?
結果肯定,不是投降就是殺官造反。
這種情況,宋國跟徐州勢力,已經失去了反抗能力。
因為隻要打野戰,楚軍兵馬一到,十有八九己方就投降了。
就算兵卒們不知道情況,難道將領還不知道此刻的局勢。
帶著幾千兵卒投降,多少算點功勞,也能混點軍功。
聖武皇帝仁義無雙,趙王周雲也是講道義之人。
在他們手底下,不說榮華富貴,至少當小富戶還是行的。
在大楚,聖武皇帝項濟,為國為民,剛正不阿,深處苦難,堅持施粥,
這些洛陽種種之事,在周雲刻意的宣言下,他早已成為了正義的化身。
道義、仁德,有的時候一文不值,但有的時候卻能撼動江山。
曆史上,明末李自成若是能遵從道義,那大順王朝對抗滿清,結果猶未可知。
營帳裏,十幾個宴台後的將官表情不一,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沒人開口。
趙王周雲的話,令大夥陷入了沉思。
這其中的關鍵,大夥都是久經沙場之人,一想就明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哪怕保爺、老當家,也知道接下來都是啃骨頭,拔軍事據點等有難度的事情。
宋國登封大營還在,光攻陷此軍寨,就得花費不少時日,
後麵還有開封城、泰山城、濟南城,這些個大城池。
徐州那邊也不簡單,自古中原地帶,徐州都是軍事重鎮,
圍繞此地的戰爭,足足打了幾千年,可見那地方易守難攻。
那個方向都是不好處理的,一時間大夥並不敢說策略。
殘月楚營,篝火搖曳。
歡樂良久的北疆眾統領,此刻偃旗息鼓,落針可聞。
其實不敢開口,還有一個原因,趙王周雲在。
武川臥龍,其智如妖,用兵如神魔在世。
這幾年,建安軍不是在打絕境戰,就是已經身處絕境。
那是容不得一點失誤,所以這些年,大多都是趙王周雲一手操辦。
可今時不同往日,大楚幅員遼闊,萬裏疆土,要肅清的地方還很多。
蜀中劉旭淵就是大問題,揚州道會稽王也要解決,
中原平定後,也必然會留下一批將領鎮守。
那還有河北幽州,漠北陰山,涼州蘭州等戰場,都需要大量優秀將領。
如果事事都要趙王周雲來解決,那天下兩百多個郡,足以將臥龍累死。
保爺麵上閃過疑惑,環顧四周,發現竟然還無人開口,
他不禁嘴角冷笑,啃幹淨手裏的羊骨頭,咂摸咂摸一下,起哄道。
“木頭了?打仗都沒見怎麽慫?要保爺說,狗日的,先幹大宋!”
“宋國人口眾多,地域龐大,且戰力不俗,不能讓他們喘氣。”
楊猛與宋國在巨野交戰一年之久,深知宋國的強大,
保爺開口後,楊猛也附議道。
“啟稟趙王,猛認為保爺所言極是,宋國還有天地人三大將軍,猛將如雲,兵強馬壯,臣認為該滅宋。”
……
營帳之中,隨著話匣子打開,
不少將領也紛紛開口,他們大多也傾向於集中力量,先滅宋。
帥位之上,周雲眼眸深邃,臉色耐人尋味。
他靜靜的看著大夥,不急著發表意見,想看看還有沒有別的策略。
一個偉人曾經說過,一人智短,三人智長,
當問題拿出來討論時,總能誕生最優的解決方案。
武川鎮出來的這些將領大多沒什麽規矩,隨著話語漸漸自由。
剛剛還寂靜的營帳,此刻又喧囂起來。
不少人胡吹海吹,甚至開始爭搶滅宋的功勞了,他們在爭奪打那個城池。
正當大夥熱情高漲之際,周雲敏銳的注意到,
營帳裏,有兩個人並不是很讚同保爺的滅宋戰術。
其一是旅官周言,他一臉囂張,鄙夷的望著眾將士狂歡,仿佛在說,爾等是豬嗎?
還有一人,就是十一營統領餘建山,但此人欲言又止,最終隻得喝悶酒。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已經不是過去在北疆了,大夥有什麽說什麽。
此刻,能坐到這個營帳裏的,都是大楚赫赫一方的人物。
先登將軍楊猛、長平郡猛將王武、大楚名將李保、
少年天驕侯莫陳崇、北疆趙王嫡係親衛十五營劉黑豹,
曾經武川鎮裏的小人物們,如今一個個都是能左右大楚局勢的將領了。
李保是武川鎮老臣,大夥又都支持他的決定,
餘建山是吃過大楚官僚苦頭的,他怎麽會拂了保爺的麵子。
“啟稟趙王,臣思考的方向,可能與保爺稍稍不同。”
營帳裏,周雲點名餘家村老三,並嗬斥了有話不說的行為。
這裏是建安軍,不是舊有的官僚主義,不是大楚的門閥權貴,
好政策不能執行,那最終會害了大家。
巨大的十三營帥帳裏,幾十雙眼睛都落在餘建山身上,
後者不卑不亢,緩緩說出他的想法。
“臣認為,宋國龐大而難剿,若是集中兵力滅宋,難免陷入泥潭!”
“不如弱宋而滅徐州,隻要宋國沒有威脅,大楚便可慢慢消磨它。”
“且時間越長,宋國的抵抗力就越弱,故臣認為,該弱宋而收兩淮。”
餘建山的話,一針見血,道出了戰場的本質,令大夥陷入沉思。
其實一開始,保爺也就是隨口一說,他會考慮個蛋!
正當保爺為自己的行為懊悔時,莫名發現眾人用打量的眼光看著他,
此情此景,保爺不禁一愣,勃然大怒道。
“看什麽看,叫你們說一個個啞巴,咋的?不能說錯?”
保爺山匪出身,他無理也自帶三分膽氣,怒斥眾人後,
他話風一轉,起身去找餘建山麻煩,指著十一營統領,皺眉道。
“好你個餘建三,枉我以前還分了你一千套甲胄,你這……看我鬧笑話也不說。”
“保爺……保爺,餘某罪過,餘某罪過啊!”
“罪是吧?好,罪過大了!我跟你說啊……這個咱們可以組個朱雀軍……”
……
營帳裏,隨著眾人哄堂大笑,鬧劇結束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保爺最近心心念念他的朱雀軍,一直在想辦法拉人入夥,
當然,侯莫陳崇除外,李保要誰也不要他。
他是真怕了李信,這種生死邊緣的戰爭,他打一次也就夠了。
帥位之上,周雲沒有理會喧囂的營帳,而是專注麵前的輿圖。
其實無論是攻宋還是攻打徐州,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武川鎮長期利用守城的策略,打出了各種經典消耗戰,
如,聖昌二十二年,武川鎮對抗木勤思力。
聖昌二十三年,項濟在武川鎮抵抗哲哲十幾萬大軍。
聖昌二十四年,突厥大軍在楚興城下損兵折將,
包括鐵力可汗在太原城的失利,也是一場典型的消耗戰。
縱觀曆史,攻城都是苦力活,與其說在攻城,不如說是在攻打人心。
若是城池之內,眾誌成城,那就算隻有幾千人,有可能十幾萬大軍也無功而返。
曾經北疆軍團是天下群雄的弱者,不用考慮攻城掠地,活著都很難。
如今,時過境遷,
昔日大突厥國鐵力可汗的困擾,也出現在了趙王周雲的案頭上。
營帳裏,議事結束了,周雲沒有打擾大夥的雅興,他想要的東西也已經看到了。
很明顯,北疆十八將裏,能獨當一麵的人並不多。
不過,這不是難題,隨著講武堂的科班人員漸漸增加,
今後也許旅官一級都能搭配主簿團,那時這種困擾將大大降低。
某一刻,周雲忽然收到了兵神係統預警。
他恍然抬頭,一個頭盔顯小,眼睛眯成縫的旅官,不停的對他使眼色。
知子莫若父,大孝子不用說話,周雲就知道他要放什麽屁。
想去徐州戰場?那是門都沒有。
今後,十七營跟十五營一起,組成趙王中軍鐵騎,哪裏都不準去。
……
……
喜歡楚兵請大家收藏:()楚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