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玉璧城下的狼騎
字數:9407 加入書籤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蒼穹,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大漠荒原,陰山腳下,
雄才大略的鐵力可汗,征發幾十萬奴隸,
修築了一座比定襄更大的城池——玉璧城!
聖武三年,
敕勒川,玉璧城下,兵馬如海。
漠南陰山,方圓幾十裏,都是突厥人的營帳。
篝火從牧馬河,延續到了烏梁峰,整整近百裏。
突厥人光鐵力可汗的主力軍,就有三十三萬,
大小各部草原貴族不計其數,隨軍的奴隸、仆從更是無法統計。
草原人攜帶的牛羊,遮蔽了大地,將荒原積雪踩踏成了泥濘之地。
牛羊糞便,堆積如山,風化之下,足以供給數萬人的柴火。
草原人的歌謠在一處處柵欄外飄蕩,
牧馬的漢子,成群結隊,發出陣陣狼嚎。
玉璧城,可汗金帳,柵欄圍了數裏,
鐵力熱情的款待了,大漠各部貴族高層。
某一刻,宴會似乎進入了高潮,各族首領,響起了陣陣喝彩。
白狼位上,雄鷹般的男子指白狼神發誓,
這次南下所得財物、器皿、糧食,都歸全草原共有。
沒有什麽王庭貴族三七分賬,全部一起分,通通一起分。
哪隻狼的功勞大,哪隻狼,分的肉就多。
但有個小小的要求,突厥本族,隻要那幾十萬趙人,其他的分文不取。
金帳裏,熱辣的胡姬載歌載舞,鈴鐺小鼓,隨著胡琴搖曳。
如此盛況,讓王庭透著一股草原的華貴奢靡。
各部落貴族的首領,那都是草原上的老狐狸,
他們交頭接耳,臉上全是奸詐的笑容,似乎對鐵力的提議很滿意。
突厥國目前正值鼎盛,其草原各部,會打仗的人不少。
這一戰,很明顯是一次毫無懸念的戰爭。
雙方的實力根本就不對等,趙國必敗無疑。
要知道,為了這一戰,突厥本部勵精圖治,
足足準備了數年,誓要一雪前恥。
在前期軍事上,大突厥國軍師蕭成章,吸取了幾年前野狐灘之戰的教訓,
在漠南草原,修築了能容納幾十萬突厥人的大本營,玉璧城。
此城乃是大才蕭成章根據敕勒川的地勢,聚天地造化而建。
城牆大多是天然的山壁,隻留下了數條通道。
玉璧城占地巨大,內中可以放馬牧羊,足夠突厥人持續堅守。
有了玉璧城,突厥狼騎就能從容進攻定襄、馬邑、榆林三郡,在戰略上獲得了極大的主動權。
前期的準備還是其次,在兵力上,雙方差距更大。
大突厥集舉國之力,其兵馬之盛,比數年前南下楚國的規模更大,實力更強。
反觀北疆趙國,建安雙雄項濟、周雲反目後,北疆五郡將得不到中原皇帝的任何支援,陷入了孤軍奮戰的窘迫。
且趙王周雲不知所蹤,趙地的兵力,本來就遠遠不如大突厥,
現在大打折扣,就更不是對手了。
載歌載舞的金帳裏,勒爾渾河白狼神的子孫,
從千夫長到各部首領,從十八旗特勒王到鐵力可汗,他們對這次南征趙國都充滿信心。
突厥族占據天時地利人和!
金帳行宮裏,雄鷹般的鐵力可汗,遙望南方,眼神銳利,
多年夙願終於要實現了,這幫子蠢貨,根本不知道什麽才是真正的寶藏。
北疆最珍貴的就是趙國雄兵,得此幾十萬趙人,不出十年,鐵力將再現北魏之事。
至於這一戰,雄鷹般的男子不是很在意,
這種力量差距,是必然能贏的。他真的想不到,突厥要怎麽輸!
荒涼的敕勒川,
異族的兵馬遮天蔽日。
蒼穹之上,鷹鳴不斷,數隻雄鷹在生死搏鬥,
大戰還未開始,斥候戰爭已經如火如荼了。
突厥人會學習北疆的優勢,趙人同樣會學習突厥人厲害的地方。
北疆的天空,趙人的雄鷹大殺四方,突厥雄鷹被打的節節敗退。
中原王朝擁有強大的組織能力,武川鎮在決心卷情報後,其養鷹水平,迅速超越捉鷹人。
尤其是在周雲的指點下,獸鷹部隊嚐試了大量的配種方案,最終武川大鷹誕生了。
切莫小看這個鷹房中的突破,這可能關係到幾萬人,甚至一個國家的生死。
因為攜帶了這些雄鷹,騎二營跟騎三營,擁有了反製突厥人天空偵察的手段。
李泰跟野豬,不再像過去那樣,輕易暴露在突厥人的視野裏。
突厥人勵精圖治,趙國同樣一刻也沒有放鬆。
從北疆廢墟裏爬出來的趙人,無時無刻不在擔憂突厥人南下,
對於戰爭,他們時刻準備著。
其實曆史上,驚天動地的強國大戰,沒有那麽多陰謀詭計,
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陽謀對陽謀。
劉邦已經證明,治國隻需要一縣之才。
朱元璋更進一步,他證明得天下,一村足矣。
合適的人,合適的時機,就能創造古未有之的大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秦趙長平之戰,無論從國力、士氣,甚至包括君王的決心,差距都是很大的,
所以,前線將領的意義,在這一刻,沒有想象中的大。
至於直到趙軍戰敗,都是秦軍損失慘重,趙軍損失很小,
這是戰場的必然結果,白起可不是要打敗趙軍這麽簡單,而是包圍全殲,
軍事客觀角度講,進攻的損失永遠比防守大,
兩宋對外戰爭勝率極高,就是這麽來的,
宋軍隻要打退,就是勝利,打不退就是亡國。
而此刻,聖武三年。
無論是軍力、軍備、戰場主動權,北狄國都占據絕對優勢。
三國時期,曹操不過擁有北方數州,就能對江東、蜀國形成龐大的國力優勢。
如今,趙國一隅之地,對抗的可是曆史級別的大突厥國。
這在天下各豪強眼裏,聖武皇帝對趙王動手的時機很有問題。
皇帝低估了趙王的能力,也低估了異族的決心。
三國伐楚中,北狄國的軍事力量是最強的。
在天下門閥看來,北疆趙地能扛一個月,都算是為中原民族,立下莫大的功勞了。
如今天下的希望,都在文魁郎劉仁基身上。
隻有他率領中原軍隊,打敗了高句麗,才能掉頭對付北狄國。
否則,三線全輸,那中原民族將要重現東晉舊事。
玉璧城的千裏之外,
定襄郡城。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此刻,定襄大軍的校場中,
號角嗡鳴,戰鼓如雷。
三萬七千趙人,在李宣的高強度訓練下,站如鬆,行如風,強軍之姿盡顯無疑。
這支軍隊,是李宣幾個月的心血,
這段時間,北疆大政官李宣與他們同吃同住,就連整個北疆的事務,李宣都搬到了軍營裏。
夥食充足、軍械精良、上下將領齊心協力,
幾個月下來,這支近四萬人的兵馬,儼然擁有了成為精銳的潛質。
但李宣知道,他們還遠遠不夠,
盡管這些趙兵,對戰術已經很熟練了,
可沒有上過戰場,永遠都不可能成為精銳。
四萬人中,有一萬多是參加過野狐灘之戰的老郡兵,相對而言,經驗豐富一些。
不過也僅僅是豐富而已,因為當時,主力是建安十四營,他們隻算是協助。
李宣對部隊的分配很合理,基本是一老帶二新,
這支部隊目前的實力,在李宣看來,差強人意吧。
但在身旁王右寧看來,那就是笑的合不攏嘴了。
北地神槍是越來越看不懂李宣了:這兵馬還不行?那啥玩意才是精兵?
趙人的軍隊已經散出去了,這場戰爭,雙方要在定襄馬邑,長達千裏的戰線上搏鬥。
很多關鍵位置,趙國的兵力都很薄弱,但卻不得不爭奪。
目前,整個定襄城,隻是王將軍的北衛營,算是正規戰鬥編製,其他都是郡兵。
也許在天下各國看來,趙國對上突厥,基本毫無勝算,
但李宣眼中,趙國曾經其實有五成勝算,甚至更高。
可現在,隻有三成了。
五成是趙王的,三成是李宣的。
太原的情報已經傳來了,趙王身陷洛陽,不知所蹤,這讓趙國北戰,蒙上了一層陰霾。
定襄大軍,點將台上,
幾十麵戰旗隨著寒風,獵獵作響。
李宣跟王右寧,身覆玄甲,目光冷厲,一前一後,登頂將台。
隻是今日,習慣了李宣在將台動員的王右寧不禁愣住了。
年輕的北疆大政官示意,王將軍上前,並隨手將一張紙條給了北地神槍。
“王將軍,此戰事關趙人生死,請北地神槍,率領我等死戰。”
聞言,王右寧毫不在意,甲胄拍的嘣嘣響,打包票道,“放心,本將必當衝鋒陷陣。”
將台之上,王將軍笑的合不攏嘴,
在他看來:有這樣的兵馬,若是打不贏,突圍還是很簡單的嘛!
可下一瞬間,王佑寧懵了,
他瞟了一眼紙條,上麵赫然是十個大字。
上陣同生死,兵敗斬主將!
空氣忽然安靜了,
王將軍怔怔的看了看李宣,那眼神仿佛在說:大政官,這是不是太凶殘了?
前方校場,是數萬挺拔如鬆,鴉雀無聲的趙國軍隊。
他們眼眸炙熱,對深陷死地的王將軍跟李政官頂禮膜拜。
這次天下大劫,大楚別的州郡,多少門閥權貴,爭先恐後的逃跑。
但此二人,隻有積極備戰,從未說過一句離開。
這份氣節,這份豪情,能不讓趙國子弟熱血沸騰嗎?
寒風之中,定襄校場,一片肅殺之氣,
望著這些趙國兒郎,王將軍額頭全是黑線,咽了咽口水,支支吾吾的道,
“李……李宣,這個主將,咱能不當嗎?”
王右寧的話,李宣似乎早有準備,
他雖然年齡不大,但威信卻不小。
尤其是此刻,王右寧佝僂著身子,李宣大義凜然,巍峨聳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就宛如一個巨人,在冷視一個矮子。
“王將軍可知道,大敵當前,定襄二十萬趙國軍民在想什麽?”
麵前的北疆大政官,冷厲的詢問,
王右寧木訥了片刻,本能的搖了搖頭。
點將台上,李宣目光灼灼,指著數萬北疆子弟,咆哮道,“他們在想,趙國豪強是不是要他們這些蚍蜉當炮灰。”
“現在,你,定襄節度使,去告訴五郡子弟。”
“此戰若敗,將軍先死。趙國若亡,武川先亡。”
北風蕭蕭,
大漠孤城。
山呼海嘯的呐喊出現了。
數萬兵卒帶著無與倫比的崇拜,凝視著那杆長槍。
那是一個英雄!
一個麵對異族強敵,敢於站出來的英雄。
這一刻是偉大的,北地神槍王右寧喊出了,定襄節度使的意誌。
上陣同生死,兵敗斬主將!
那道聲音如同洪鍾大呂,振聾發聵,徹底激發了趙人的血性。
定襄校場,趙人的鬥誌,肉眼可見的燃燒,
王將軍的無敵氣魄,已經傳到了定襄城內。
此刻,二十萬趙國軍民咆哮了起來。
他們高呼北地神槍的名號,那聲音一浪高過一浪,直衝天際。
但此刻,點將台上。
蓋世英雄王右寧想哭,李宣又給了一張紙條。
三日後,出城迎戰!
王老將軍懵了,顫顫巍巍的拿著,委屈的看著李宣:
還迎戰?是不是太自信了,你以為你是周雲那個變態?
可現在,定襄城數萬大軍氣氛已經烘托上來了。
王將軍眼神一獰,這會他破罐子破摔,不管了。
隻見點將台上,戰旗瀟瀟,
大纛之下,一位身覆玄甲的鐵血老將,長槍高舉,大聲咆哮。
“突厥人以為他們贏定了。突厥人以為兵多就厲害。”
“三天後,本將要你們,去踐踏突厥的尊嚴。”
“告訴他們,趙兵是最強的!”
定襄城,戰鼓如雷,號角嗡鳴。
數萬趙國子弟深深地記住了這個神將。
多年後,馬邑定襄,依舊流傳著王右寧的故事。
王將軍高義,古之無二。
……
……
喜歡楚兵請大家收藏:()楚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