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玉璧山楊宇豪
字數:11795 加入書籤
“尊敬的趙王,這位是烏嚓爾擀,他已經七十一歲了,是騰格裏最老的長者。”
“他隻要聽一下草原的風,聽白災比聽氈包裏,孩子的呼嚕聲還要清晰。”
趙王中軍的後營水平,自然遠遠超過白狼軍的二把刀。
中軍修建的土袋堆牆,東西橫跨四裏,南北長達六裏,
多段擋風坡,能有效阻擋風暴,足夠容納十幾萬人的營地,拔地而起。
營地的外圍,是龐大的牲畜區域,
這些草原牛馬,隻要稍稍給點滋潤,點上幾堆篝火,它們就能抗住冰雪。
這幾天大風,趙王行宮,大纛擺動的厲害,
幾十麵戰旗,呼呼作響。
李信來的時候,正好看見了騰格裏王帳軍,首領古義爾,
他帶著一個長滿老年斑,半截身子都快入土的老薩滿,跟父親周雲訴說天氣的事情。
“尊貴的天可汗,往年陰山的白災,一般在三月二十五六後出現。”
“但最近天氣,稍稍有點變化,今年可能要提前一二天……”
“牛羊牲畜,有天可汗的神兵幫忙,都處理的很好,這次白災,騰格裏不會死人,損失會很小……”
趙王行宮,老兵卒來來回回,不少焦急忙碌的趙軍官員,粗鄙的詢問劉庶、賀詩楚防寒之事,
那模樣,不像把他們當上官,倒像把他們當出氣筒。
騰格裏旗特勒王對行宮很熟悉,他曾經來過無數次,但都沒有現在小心翼翼。
望著行台上,威風凜凜的趙軍大纛,李信不知他作何感想。
出門的時候,古義爾對李信行了尊貴草原禮儀,
老薩滿烏嚓爾擀更是跪伏在地,行了三跪九叩的草原拜禮。
白狼將軍!
這將是瀚狼山上的執鞭者,會是草原的王,這是很多投降部落的共識。
“那個烏啥子老人,怎麽稱呼父親為天可汗?”
行宮中一直在忙碌,劉庶跟賀詩楚隻是草草跟李信打了招呼,
趙王、兵司主簿、兵司衙長,現在這三個人,那是焦頭爛額。
整個趙國的兵事、政事、對外政策,都壓到了三架馬車的頭上,那勞碌可想而知,
劉庶對著坐在周雲旁邊凳子上,吊兒郎當的李信訴苦,
最近啊,他連做夢都在處理公務,已經快走火入魔了。
行宮外,寒風呼嘯,嗚嗚作響。
從趙國十幾萬後勤人員的行動中,不難看出,
大約二十五日左右,陰山將會有一股寒潮。
為此,趙王周雲率領趙國的各級官員,在處理好政事之餘,
其絕大部分精力,都在做防寒抗凍的準備。
北疆軍團自雪林崛起,寒冷他們並不陌生,這不會過多傷害他們,
隻是玉璧城下,人馬太多、太雜,且各族兵馬,私心者太多,不能如臂指揮。
這在無形之中,加大了趙軍輔兵後營的工作量。
麵容俏麗的女卒,端來上好的江南毛尖,
行宮主位台階上,隻有兩個人,趙王周雲,白狼將軍周言。
“烏嚓爾擀的孫女,前幾天難產,是咱們的穩婆,膽大的拽了出來,現在母子平安。”
“騰哥裏部落認為,本王能跟上天搶人,比天更大。所以孤現在,是天可汗了。”
說到這些事情,李信不得不佩服,他這個連婆娘都管不好的草包爹。
對付草原投降部落,那簡直是手拿把掐。
現在各遊牧部族穩定的情況,超過所有人的想象。
十七營的斥候,阿張等人探來的消息,幾十萬牧人都已經認可了趙王,
就此時此刻,如果王帳旗跟幾個大部落不老實,
他們一動,就會被底下趙國的人反了。
關於玉璧城,
大孝子還是來了。
也許他還沒有長大,還不是一個王者,他最終沒能扛過內心的煎熬,
雖然他不能去玉璧城前線,但來稟報趙王,他還是敢的。
畢竟坑爹,他是專業的。
“父親,咱跟猴子、大眼,想了好多玉璧城的打法……”
“什麽?拋石機很難改進?那是鐵駝子頭疼的問題,不歸咱們戰兵管。”
……
就像每一個少年,都想得到父親的認可,
趙王周雲一邊喝熱茶,一邊耐心處理公務,偶爾還跟劉庶、賀詩楚說些防寒問題時,
大孝子手舞足蹈,喋喋不休,已經說了很多關於玉璧城的事情。
某一刻,周雲囑咐賀詩楚,人員訓練一定要到位後,
他才星目斜了李信一眼,淡然的道,
“轉身,後邊第三個櫃子,第二格裏麵,有一份詳細書冊。”
聞言,大孝子雖然疑惑,但還是起身拍拍屁股,屁顛屁顛就去了。
趙王行宮的書冊密密麻麻,堆滿了櫃子。
李信不禁有些發愣,前段時間來看,很多格子都是空的,
短短十幾天,趙國要記錄東西這麽多?
找到父親周雲說的書冊後,李信毫不猶豫的打開。
這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
他跟梁大眼等人討論的戰術,在這裏竟然有大差不差的相似記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甚至於很多李信跟梁大眼沒想過的招數,這裏麵也討論了可行性。
這一刻,李信拿著書冊,小眼睛一眯,恍然大悟。
原來趙王麾下的主簿集團,一直在收集玉璧城的信息,
並根據其戰況,做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想法。
“那……那父親為何不阻止劉忠武?”
行宮裏,漆木板上,
大孝子小眼睛震驚的注視周雲,開口詢問。
這種愚蠢的問題,趙王連頭都不想抬。
檀木案桌上,周雲看奏書的速度很快,幾乎一目十行,
批改完一份關於五峰山大營恢複的問題後,他便停筆歎息,小恬了一會。
“玉璧城的困境,不是劉忠武一個人的,而是整個趙軍集團的。”
“大家都沒有攻打山城的經驗,劉忠武整體處理,實際上還算不錯。”
聽著周雲的話,大孝子並不滿意,
他囂張的臉上,閃過慍怒,走到趙王案牘前,激動的道,
“趙軍不能輸啊!父親,您該去前線指揮,您該去攻陷那該死的玉璧城,武川臥龍肯定比龍驤主簿厲害。”
麵對這個闖禍兒子的失態,周雲嘴角閃過笑意,
但麵上,趙王眼眸冷厲,伸手指著李信,冷哼道,
“坐好!你今後必須有一個少將軍的穩重。”
說完這句,不待大孝子回到四方雕獸蹲櫈。
周雲便起身,踱步到了行宮窗口,
插銷一開,北風呼嘯的實木窗子,‘砰’的一聲,撞在牆壁上,
刺骨的寒意,隨著大風,灌入行宮。
趙王周雲迎著風雪,負手而立,
目光看了幾眼北方天穹後,才無奈的道,
“這件事情,本王跟兩位元老商議過了。”
“玉璧城之戰,既然已經交給了劉忠武,那勝敗都是龍驤軍負責。”
“如果孤幹預,贏了是誰贏的?敗了又是誰敗的?”
人心變了。
趙國的人心,變得太快了。
以往趙軍每一戰,都是生死戰,沒有什麽負不負責任,
一敗就是全軍覆沒,族滅人亡。
但現在,龍驤、朱雀、玄武、白狼,還有六營主戰兵馬。
在趙國度過了最艱難的過程中,每一支部隊都認為自己居功至偉。
這種固步自封的現象,造成了這次龍驤軍攻打玉璧城,沒有請任何一支主力戰兵幫忙。
即使是當時叫去了梁大眼,也一直把朱雀軍的人邊緣化,
周雲聽說,最終還趕了出來,這事足以看出,現在龍驤軍有多傲。
如果趙王周雲幹預後,玉璧城攻陷,
那麽其他部隊不服氣,認為是趙王幫忙。
龍驤軍同樣會不服氣,認為不需要趙王,他們也能贏。
趙王行宮,大孝子當麵,劉庶歎息的搖了搖頭,
“咱們必須考慮到軍心,要讓軍隊心服口服。”
“大軍博弈,最忌諱的就是,朝令夕改。”
“五當家這一支,能贏是他們的本事,輸了也該他們背著。”
劉庶如此說,李信低頭思索片刻,麵露痛苦,臉上帶著沮喪道,
“可……那是我武川鎮的威名啊,就讓他們如此禍害?”
“咱們那一戰,不是齊心協力,摧枯拉朽,四方豪強,皆不如趙刃銳利。”
李信的咆哮是無能的,他的出發點雖好,但事情會鬧到扯不清的地步。
趙國已經不是過去了。
國大而治,賞罰分明!
它現在很多事情,必須有將領負責任,否則,無法服眾。
可大孝子是少將軍,即使有明顯的錯漏,劉庶跟賀詩楚自然不敢斥責,隻能默默低下頭顱。
某一刻,趙王周雲冷喝一聲,李信才別過頭去,委屈的閉嘴了。
寒窗關上,趙王又回到了案牘前,他拿起朱筆,幽幽的道,
“也許兩年,最多三四年,本王親征的事,將會越來越少。”
“將來出戰四方的,必然是劉忠武、趙武生、侯莫陳崇,這些宗族的佼佼者。”
“你要學會,容下他們些許錯誤,隻要達到一定的水平,就該讓他們繼續。”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趙國的輔兵傷營,已經把前線戰鬥的傷亡減到最低了。
趙王周雲能做的事情,他跟劉庶等人,最大限度的做到了。
玉璧城目前來說,突厥兵馬傷亡很大,也就是這兩天,城就破了。
攻堅是殘酷的!
曆史上,無數雄主因為堅城,折戟沉沙,飲恨戰場。
而此刻,趙國也來到了它的曆史時刻。
周雲在大孝子冷靜後,說了一些老成之言,
趙軍不再是一個五郡之地的弱國了,
它是威名赫赫,雄踞並州、漠南,能調動幾十萬兵馬,
甚至可以征用楚人宗族的強大軍事集團。
這麽龐大的軍隊裏,不可能人人都是名將,
如此複雜的組織,很多問題,也不是謀士推演能算出的。
就像這次玉璧城之戰,趙軍各部缺乏協同,趙軍沒有攻城經驗……等等問題,都一一暴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些寶貴的經驗,不但是任何書籍能替代的,同時它也隻適應這幾十年。
因為戰術在革新,軍隊的能力也在變化。
就像曾經的遼國輕騎被金國重騎克製,可金國重騎,又被蒙古的遊騎克製。
“周言,你能來,本王很欣慰,說明你遵循了心中的道義。”
“但你要學的還有很多,去吧,把營地建好,過幾天有寒潮來了。”
辭別了父親,大孝子渾渾噩噩,不知道是怎麽出的行宮。
趙王中軍,到處是川流不息的兵員。
呐喊聲、責罵聲,馬匹嘶鳴,車軸咕嚕聲,隨處可聞。
陰山上,前幾天刺眼的冬陽不見了,
天穹灰蒙蒙的厲害,就像大幕壓在了山峰之上。
前方,趙王行宮轅門外,是兩個身如虎牛的大將,
郭朗目光炯炯,注視著行宮方向,童虎則在跟一些武川子弟嘮嗑。
正當北風吹起李信的毛裘,他策馬通過轅門時,
一匹快馬,自熱火朝天的建營雪道,奔騰而來,
馬上的騎士興奮極了,他一邊站馬而起,一邊揮舞雙手大吼道,
“少將軍,少將軍!前線大好事,突厥楊豪立馬叫陣,已經連贏七場了……那些宗族將軍根本不……”
竹竿隻顧著叫大孝子去看熱鬧,渾然忘記了這是什麽地方,
直到他看見轅門附近,李信等人尷尬的捂著額頭,十幾個趙王護衛怒目而視時,
他才眼睛那麽一砸摸,意識到了不妙,
竹竿是機靈的,他咽了咽口水,立刻義正言辭的道,
“楊豪賊子,竟敢挑戰大趙,真是自尋死路。”
“小賊僥幸,贏了幾個宗族廢物,待趙將出馬,定叫他死無葬身之地。”
敕勒川,陰山下。
玉璧城頭,突厥人的戰鼓正在咆哮。
幾十麵圖騰旗幟,隨著狂暴的北風,壓彎了旗杆。
今早,玉璧城巨石閘門拉起,一位突厥驍將,帶著十二名騎兵,
於雪坡上,橫槊踏馬,叫陣青龍李興。
陣前鬥將!
這在古代兩軍對峙時,乃經常發生的事情。
對噴、吵架、問候祖宗,這在戰場不算怪事。
可光過嘴癮不行啊,那不服就得打,
大軍不可輕動,一對一還不行嗎?
但大多數時候,兩軍鬥將,主帥甚至稍有身份的將軍,都是不上場的。
一般是雙方幾萬兵卒中,厲害的小將出馬。
之所以在後世文獻中,某某名將武藝無雙,戰場鬥將殺敵,
那是因為,活下來的人,很多成了名將。死了的人,沒有記載。
就像此刻,十幾萬山下趙軍,旗幟如海,方陣雄渾,一片肅殺之氣彌漫玉璧。
若是有誰,能兩軍當麵,擊敗突厥大將楊豪,
那自是立刻得到上官提拔。
鬥將而勝,乃是小兵通往將軍,最快也最直接的一條途徑。
畢竟,哪個將軍不想要一個,厲害且又沒有背景的頭號打手呢?
玉璧城頭,屍山叢林中。
但見一身形巨碩的刀疤俊朗大將,橫槊而立。
此人身覆狼吞魚鱗甲,天狼長槊寒光如霜。
胯下一匹漆黑如玉的突厥名馬夜照,戰至晨時,連殺了八名趙國各宗族將領。
“鐺鐺鐺鐺噗……”
第九個趙將上了,這是上黨郡馮家的家將。
此人使得一杆四棱長錘,揮舞之間勁風四起,火星四濺。
他跨下的棗紅馬,四肢強健,踏蹄如飛。
寶馬帶著這個上黨無敵大將,與楊豪廝殺。
楊豪叫陣的是,大楚第一勇士,趙國第一大將,青龍李興。
可大軍交戰,叫陣就有叫陣的規矩,
不是楊豪想叫誰,誰就必須要來。
若是隨便來個阿貓阿狗,就配跟青龍對戰,那李興豈不是永無寧日。
楊豪必須打到二十幾萬趙軍,無人敢上之後,
青龍才可能考慮出不出戰。
而且,趙國大軍占據絕對優勢,李興完全可以不應戰。
但若是如此,那就墮了天下第一勇士的威名。
突厥將領一個人打通關,趙軍這邊不敢上,那是很傷士氣的。
雪坡戰場,僅僅十幾招,上黨大將就險象環生了。
楊豪幼年經曆災厄,其兄楊宇為保他的命,主動引開楚國追兵,從此永別。
故楊豪的全名為楊宇豪,這個名字,意味著他要帶著大哥楊宇的希望,一起活下去。
此刻,戰場之上,楊豪的武藝在曆經數年磨礪後,早已渾然天成。
他雖然沒有修出楊門煞鬼神的重槊甩錘,
但就憑其宗師八重巔峰,精通各門槊法的本領,
放眼天下,能勝他的人,其實不多。
天狼長槊揮舞,帶起鬼哭狼嚎之音,
上黨馮將軍中門大開,他想要投降,可如此情況,楊豪豈能給他機會。
一匹無主的戰馬,馬蹄清脆,嘶鳴不止,自雪坡奔騰而下。
趙軍大陣中,十六營一名弓弩手,踏步而出。
羽箭上弦,快如疾風,射死那匹可能衝撞軍陣的戰馬。
“楊豪威武,楊豪威武!”
“楊豪威武,楊豪威武!”
……
敕勒川,陰山下。
玉璧城頭,突厥人搖旗呐喊,歡呼不止。
與突厥人熱火朝天不同,趙國二十幾萬大軍,似乎集體沉默了。
龍驤軍大纛下,
青龍李興剛毅的麵容上,閃過滔天戰意,
下一刻,他不顧劉忠武等人的阻止,
一聲大吼,響徹戰場。
“來人,備馬,本將要去滅了楊豪這廝!”
……
……
喜歡楚兵請大家收藏:()楚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