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絕密消息

字數:8670   加入書籤

A+A-


    “哎,田大誌,你狗日的,別搶東西啊。”
    “快拿,等會陛下來了,想拿都拿不了了。”
    清河郡。
    五龍山。
    時別數月,趙軍又回來了。
    城牆上,深藍龍旗被趙國的山川朱紅金邊旗取代。
    梁國原本的守軍,在投降之後,除了極少部分,其他都被派去駐守安福寺一帶。
    過幾天,趙國文官來了,就會對他們進行甄別。
    李義覺得,他們大概率會是成為一支援助關中的兵馬。
    因為這三千水寨兵,無論軍心還是訓練,都挺強的。
    老實說,不是有田大誌在。
    五龍山要是硬打,趙軍損失肯定不小。
    五龍山大營,當時趙軍就造的不錯,城防布置,相當到位。
    當然,梁軍北伐倉庫不出意外,也設在了此處。
    田大誌,或者可以叫李大誌。
    這個狗東西,趁著陛下還沒來,打算弄一批銀子帶走。
    他說中原的田畝、宅子都沒了,要趙人給他補上。
    “行了,行了。拿一千多兩就算了,陛下真來,老子還要遭殃。”李義焦急的四下看了看,皺眉道。
    他最後見李大誌,還是八九年前,孟津渡水寨的時候。
    那會定王跟二當家,剛剛回洛陽不久,後來聽說了大皇子媳婦的事有變。
    大娘子來了洛陽,之後李義就再也沒有見過李大誌了。
    “我還以為你死了,為你還傷心了一段時間。”
    “切,老子李大誌會輕易死。咱可是武川鎮的老賊寇,九條命。”
    忽然,就在李太誌吹牛打屁的時候,
    他遠遠的看見了一道英俊的身影,
    那是山寨中,最有書生氣的人,
    因為山寨隻有他一個書生。
    李大誌一股強烈的委屈感,忽然噴湧而出。
    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這都就九年了!
    他李大誌,終於回來了。
    “二當,不,陛下,陛下。我呀,李大誌啊。”
    河北五龍山奇襲,
    在周雲看來,可以說是一次教科書式的軍事行動。
    綜合軟條件和大環境後,趙軍果斷出擊,
    完成了急行軍、沿途補給、突破防線、內應攻城,做到了一連串軍事勝利。
    周雲這一次回歸,占據清河郡,跟上次的情況完全不同。
    五龍山一帶,趙軍沒廢多少力氣,幾乎傳檄而定。
    趙國和梁國,在清河郡的統治根基,明顯拉開了。
    首先在民眾基礎上,趙跟梁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趙國雖然沒有給世家大族便利,但趙人也沒有壓榨大族。
    趙法嚴苛,但卻是相對公平的法度。
    隻要這些清河郡的族裔遵循趙法,便可相安無事。
    甚至有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還可以尋找趙國官吏,予以幫助。
    比如在產婆、郎中等事,又比如農桑、溝渠、種植之事,
    趙人都會予以適當的支援,至少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可梁人就不同了,
    楊重樓此刻,還沒有取得梁國的絕對政權。
    他必須先打贏趙國,才能建立無上威望。
    為了籠絡手下的大將,梁國高層對河北的搶劫事宜,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兵卒打仗,不可能靠那點軍功賞賜發財。
    銀錢、玉器、珠寶、女人……等等,都是當兵者攻城略地的福利。
    至於事後治理,關他們鳥事,那是梁國文官的麻煩。
    因此,當趙帝旗幟,重新出現在五龍山時,
    各部梁軍據點,都出現了河北之民作亂。
    梁國此刻,軍事本在崩潰的邊緣,
    自然是一片糜爛,被摧枯拉朽的拿下。
    至於此刻叫喊的田大誌,
    就是周雲天威上將軍時期,李娘子在孟津渡水寨的人。
    當初還跟大孝子、二孝子一起,演過長阪坡趙子龍。
    他是老武川人,年紀大了,不再適合幹斥候,
    當時影衛初創,他意誌堅決,要去潛伏關中。
    沒想到,機緣巧合,成了梁國將領之一。
    李大誌在五龍山,這也是周雲選擇突襲的一個重要原因。
    庫房夯土城池,趙國輔兵、後營人來人往,
    不少人都看見了一個哭泣的老頭,拚命奔向皇帝,隨後跪地不起。
    此情此景,周雲刀削似的臉頰上,全是嫌棄,
    趙帝眉頭緊皺,別過頭去,無奈的道,
    “哎呀!李大誌啊,李大誌。你讓朕說什麽好?朕都假裝沒看見你了,你還過來叫喚。”
    說完這些,周雲不顧哭哭啼啼的李大誌,對著李義,朗聲道,
    “所有財物入國庫,任何人不得動用,違令者,軍法從事。”
    “陛下,陛下啊!老臣苦啊,中原的田地沒了,今後家小如何養啊?”
    五龍山。
    北風蕭蕭,旗幟招展,
    朱紅金邊大纛,聳立城頭,獵獵作響。
    夯土庫房前麵,李大誌聲淚俱下,
    說著這些年當臥底不容易,這次五龍山多麽困難。
    “行了,行了。田地朕這裏有數字,陽城郡三百畝嗎?你自己趙國定個地方,政司會給你辦好。”
    聞言,李大誌喜笑顏開,
    眼睛一溜,毫不客氣道,“咱吃點虧,北疆不要了,要關中。長安田三百畝吧。”
    望著李大誌,為老不尊的模樣,趙帝周雲怒極反笑,
    “朕明白了。李義,記,李大誌田地不要,等軍功賞賜吧。”
    “陛……陛下,要不河北田也可以。”
    長安田?!
    長安田現在最低漲了幾十倍,
    最膏腴的白鹿原、龍首原,更是有價無市。
    不單單是北疆的銀錢瘋狂湧入,全天下所有豪族的錢,都在往長安走。
    這次河北大勝,趙軍要是成了一統天下之勢,
    長安的田地,還得漲。
    五龍山的城牆上,趙軍兵卒三三兩兩,在撤換旗幟。
    一萬多騎兵,不少主力兵馬都進入營房休息了。
    幾萬匹戰馬,也由馬官、馬奴在處理甄別,
    這次急行軍,馬匹損耗肯定不小,估摸著八瞎子又要罵娘了。
    其實這一刻,五龍山趙軍,處於極度虛弱的狀態。
    因為兵馬散了,後續戰力沒有跟上,
    偌大的五龍山,一萬多兵馬撒出去,其實局部力量很差。
    但此刻,五龍山夯土城道上,
    行步而走的周雲,心中自有乾坤。
    對於楊重樓,他並不害怕。
    因為對方是天謀,大都督越是謀略高,周雲就越能猜到他在幹什麽。
    這會,武川雄主真正怕的是愣頭青。
    這種戰場幸運兒,往往氣運加身,三五千兵馬莽過來,恰恰就能打中這個關鍵時刻。
    城牆上,
    貞貴妃來了,李定也來了。
    貞丫頭身覆黑色精甲,披了件褐色鳳繡錦袍,一身貴氣,身姿也襯托的剛剛好。
    此刻,兩母子又置氣了,
    李定一身金甲,背著大弓,低頭腦袋,跟在後麵踢石頭。
    要說前幾天,貞丫頭可是高興壞了。
    自從她見到定兒戰場縱橫,側馬弩射,
    一路所過,被千騎簇擁,高聲歡呼的景象後。
    她再也沒有說過定兒是逆子了,
    現在寶貝的不行,捧在手心都怕化了。
    西域果、馬乳葡萄,都是五龍山冰庫裏剩的,周雲還沒吃呢,就親自端到李定麵前。
    隻是李貞忽然這樣轉變,搞的李定眼裏全是害怕,以為母親又要憋個大的。
    李定三推四阻的態度,結合李定對上官若雪、李萬,熱情似火的對比。
    這讓強勢的貞娘子有些吃醋了,
    一股無名怒火,在她心頭燃起,嘴巴總是掛著,
    ‘定兒,你不親母親。你知道母親為你受了多少苦……’
    五龍山城樓,旗幟瀟瀟,
    周雲瞧著英姿颯爽的貞兒,氣上心頭的表情,不禁笑著搖了搖頭,
    “東也不行,西也不行。朕搞不明白,你到底要定兒幹嘛?”
    “周郎,那……那可是貞兒身上的一塊肉啊。”
    說到定兒親別的妃子,李貞美眸忽然紅了,委屈的想要掉眼淚,
    可正當她想要繼續在周雲麵前撒嬌時,
    忽然眼神一冷,想到了一件事情,四下看了看。
    李貞麵色凝重,來到了周雲身前,附耳道,
    “周郎,暗衛絕密消息,梁軍要從東南突圍。”
    東南?!
    李貞的話一出口,周雲便眉頭緊皺,本能覺得不對。
    與此同時,腦海中兵神係統,已經在自動分析了。
    得出的結論是,梁軍東南突圍的可能性,隻有百分之二十五。
    “細作準確嗎?”周雲疑惑。
    城樓上,北風吹拂趙旗。
    李定走在後麵踢石頭,貞貴妃摟著周雲的臂甲,肯定道,
    “絕對可靠,這個人在梁軍中,地位很高。之前傳遞的消息,都是準確的。”
    “而且,這一次,為了傳遞這個絕密,他好像已經死了。”
    “很高?有多高。”周雲愣了愣。
    如果是別人問,李貞連眼皮都懶得抬,
    可周郎開口,她就必須要說了。
    夯土城門樓上,李定怒踢石子,嫌棄的看了一眼母親。
    氣呼呼的冷哼一聲,變臉婆。
    “竟然是郭孝恪?”周雲心裏一陣驚呼。
    沒想到李貞暗衛埋的細作如此深,
    郭孝恪可是梁軍除楊重樓以外,趙軍最重視的對手。
    這樣的情況,那這個消息就要慎重考慮了。
    說到細作,暗衛可是在雪林時代,就交給李貞。
    城牆上,周雲刮了一下貞兒的彎眉,冷不丁來了一句,
    “你不會在朕的身邊,也埋了暗樁吧。”
    “說什麽呢?周郎。貞兒命都可以給你,豈會做這種事。”
    “哼哼,你不敢?你膽子大著呢。”
    黑夜。
    寒風。
    五龍山趙軍大營,長夜寂靜,篝火多如繁星。
    趙帝周雲的夯土營房中,
    武川臥龍對白天的消息,始終抱有懷疑。
    就在周雲眉頭緊皺,在巨大的輿圖前方踱步時,
    一道黑色的身影,忽然出現,來到皇帝身前,幾番言語後便離開了。
    影衛的消息來了,
    同樣是絕密,同樣是東南。
    暗影雙衛的消息都指向東南,可見這個事情,必然是有譜的。
    營房裏,周雲也覺得自己多疑了,
    遂命令李義,前去準備,
    幾天之後,五龍山將有三萬兵馬,
    若是用的好,力量很大,趙人必須早做打算。
    夜風習習,
    十一月過後,天氣漸漸涼了。
    帥營燭火,龍台輿圖。
    趙帝周雲怔怔的望著楊重樓突圍的路線出神。
    某一刻,武川臥龍雙手抱肘,
    托著下巴,呢喃自語道,
    “不可能啊。梁軍並沒有潰敗,他們的實力還在。趙軍吃下他們,可能都要不短的時間。”
    “楊重樓隻是戰略轉移,輜重、武備不要了?”
    “沒了這些重甲、弓弩,梁軍就沒戰鬥力了。走東南,怎麽看都是下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