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太師食邑三千石

字數:8086   加入書籤

A+A-


    “咚咚咚……”
    “咚咚咚!!”
    帝都幽州,
    皇城北宮,巍峨的城樓上,趙人的戰鼓就馬莊大軍,三萬破三十萬的咆哮。
    元始二年,在勢均力敵,甚至軍力比梁人更弱的情況下,
    趙國全殲梁人主力軍,基本完成了統一天下的格局。
    時間已經站在了趙人的一方,趙國雄踞四海,已經成了大勢所趨。
    如雷咆哮的戰鼓聲中,
    卯時已到,
    百官進宮。
    西宮太玄門,城樓高達八丈,
    漆黑城門洞裏,等候的趙服百官們,不禁有些羨慕東宮正陽門,
    那裏就隻有幾名太子官員進入,不用排隊等候查身。
    趙國帝軍的檢查是很嚴格的!
    哪怕在六部官員入西宮時已經檢查了一次,
    但在太玄門下的帝營兵卒,不會認可任何部隊的查驗結果。
    趙人的皇宮不似楚人的華麗,到處是大石雕刻神獸,
    鬥拱樓閣,屋瓦牆麵,大多以黑漆木為主,
    建築不似漢晉,倒是多了一種大秦的肅殺與莊嚴。
    武德殿這條路,老當家李崗跟鐵坨子走過無數次,
    但隻有今早,讓他感覺幽州的冬寒似乎格外涼人。
    前方一路目之所及,皆是披堅執銳的帝國虎賁,他們身覆雙層紮甲,
    那甲麵磨得發亮,每一套甲胄的價格都是過去山寨望而卻步的。
    元始四年,曾經的小族人們什麽都有了,過去他們仰望的節度使,洛陽權貴,甚至是皇族,如今換成了武川族人。
    可不知為何,李崗一點也開心不起來。
    原來,榮華富貴的日子,還不如過去在清水河畔的時候快樂。
    古話說的好,人是草,風吹兩邊倒。
    平日裏,武德殿這條路上,
    滿朝文武,誰不是圍著他太師李崗說說笑笑,誰不上來恭維兩句?
    可這會很多人,打了招呼,卻是匆匆離開,生怕沾了晦氣。
    今天要發生大事!
    戶部提報的關中旱災奏書,今日要殿前禦審。
    事有多嚴重呢?
    戶部尚書杜齊明病了,戶部侍郎劉福也病了。
    雕龍黑漆大柱旁,透影的地板上,
    不少官員看見,戶部的位置,竟然隻有孤零零的王勃一人。
    此情此景,大夥不得不感慨,
    這王勃還真是煞星上門,短短幾天,就讓戶部兩大實權官員稱病不朝?
    “皇帝駕到,百官跪迎,行大趙國禮。”
    “臣(老夫)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趙武德殿,不似乾政殿高大,也沒有楚人崇尚的金碧輝煌。
    但它占地卻要更寬闊,能容納的官員跟太監護衛更多。
    皇帝周雲今日,一改過去的風格,身覆冠鏈龍袍,錦袍上繡著金線五爪金龍。
    武川雄主在六名武太監的簇擁下,龍目如炬,緩緩坐到了龍椅之上。
    高處不勝寒!
    趙帝周雲不著痕跡的看了一眼幾個太師、太尉,他們神色各異,顯然對李厚之事不滿。
    龍椅上,皇帝周雲凝望幾息後,對武德殿太監使了個眼色。
    後者早就準備著,實際上皇帝要再不示意,他也會上前朗聲開口。
    “陛下有旨,武德殿大朝,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大殿外,千步禦道遼闊,武德殿鶴立雞群在趙國皇城之中,
    數千踏步的兵卒,吼聲震天,
    那些士氣高昂的趙軍怒喝,隱隱約約飄蕩在武德殿的穹頂。
    趙帝周雲之威,已經超越了過去的聖武皇帝,成為近百年來的最強實權帝王。
    在趙國,隻要皇帝想,目前沒有任何勢力可以挑戰周雲。
    武德殿朝會上,
    今日是對付青山族人,那可是趙人嫡係,自是非同小可。
    這皇帝跟本家族裔打架,那屬於武川的內部事務,
    趙國各家勢力,自然是無人敢開口。
    上官家的幾個官員,盡管希望朝堂越亂越好,但他們依舊嘴巴緊閉,深怕引火燒身。
    丁渾抬頭昂首,瞧瞧這個,瞧瞧那個,坐等大戲開場。
    劉氏的官員已經全部得到了貞貴妃命令,不準參與。就連杜齊明都病了,賀詩楚這老油條,今天肯定是半個字不敢提的。
    趙國四大後族,七姓望族皆是閉口不言,
    其他河北、遼東、漠北、關中,這些宗族小勢力,自然是噤若寒蟬,怕得罪了大佬,吃不了兜著走。
    如此情況,朝堂一時之間冷場了,
    數百趙國各地官員,中書省、門下省、尚書六部,全是雅趣無聲。
    小片刻後,偌大的武德殿氣氛越來越壓抑。
    就在幾隻燕雀,‘嘰嘰喳喳’的飛上武德殿鬥拱穹頂窩裏時,
    武德殿龍台上,傳來了聖皇帝的冷哼,
    趙帝周雲環視一圈後,淡笑兩聲,開口道,
    “既然諸位愛卿沒事,那朕有些話要說。朝堂裏有人很不像話,做事情太過了。”
    “劉愛卿,將朕昨日所議之事,說給大趙的文武百官聽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煞星王勃還沒開口,皇帝居然指定要劉庶先上了?
    這……這情況不對,皇帝擺明車馬對付李厚。
    這種事情的嚴重程度,可完全不一樣。
    這是不是意味著,大趙皇帝要開始鏟除青山一族的勢力了。
    飛鳥盡、良弓藏。
    遠的不看,聖元、聖昌、聖武,包括梁光武帝最後清除揚重樓勢力,那可都是前車之鑒。
    對於大趙皇帝來說,清除目前勢力最強的青山一族功臣,似乎也說的過去。
    “本次科舉,臣發現了幾個大紕漏。”
    尖嘴猴腮的劉庶,盡管穿著一身內紫外紅的仙鶴官服,
    他站在武德殿中間,那種奸臣氣質,不言而喻的散發了出來,
    “第一,科舉不糊名,甚為不當!”
    “不糊名?那這科舉豈不是各家大族子弟進位的途徑?臣認為,科舉應當糊名。”
    “第二,各地的富裕不同,興教也完全不對等。”
    “北疆五郡發展的最早,講武堂、平城學堂、定襄學堂等,其弟子整體實力遠超其他州郡。”
    “臣認為今後進士科應該按地域選拔。至於元始四年這一次,趁著士子們還在,趙國應當再舉行一次南榜科舉。”
    糊名?南榜北榜?
    禮部尚書劉庶的話,令整個文武百官為之一泄。
    原來是科舉的事,他們還以為是武川嫡係將領,涇縣、慶縣李厚的事呢。
    武德殿上,
    不少文臣跟禮部劉庶,按部就班的爭論起來。
    不過,總體而言,
    數百官員對這件事不是很上心,隻是走走流程。
    尤其太原節度使之子,從二品門下省侍中丁渾,
    他對於科舉的關注,完全沒有後麵大戲來的重。
    文武百官最前排的角落裏,丁渾身旁,
    曾經的長安侯霍守易,瞧著丁渾跟張元倉等幾個草包,不禁默默地搖了搖頭。
    這些蠢貨,根本沒有看不出來,今日皇帝的殺招是科舉改製。
    楚國科舉一百多年,從來沒有糊名,
    這讓楚太祖的科舉製度,名為選拔人才,實則成了各家大族把控朝政的途徑。
    但今日一糊名,誰能中,誰不能中,那就很難控製了。
    其次,各地方按地域選拔人才,這將進一步削弱門閥大族對朝廷的掌控力。
    此兩招都是掘世家大族的墳。
    可笑這兩個蠢貨還不據理力爭,竟然在這裏等待。
    ‘祖宗之法不可變,楚國科舉百年,已經得到了驗證。’
    ‘項衍是你的祖宗?我趙人的祖宗是文皇帝李虎,哪來的祖宗之法?’
    武德殿,激烈的爭吵開始了,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像丁渾、張元倉之流一樣愚蠢。
    武德殿大戰中,霍守易不著痕跡的,偷看一眼皇帝周雲。
    黑袍沒說錯,
    皇帝要動門閥大族的根,這就是倒行逆施。
    皇帝作為權力的受益者,竟然要為了那些所謂的賤民,所謂的仁義,去動搖皇族的統治基礎。
    這讓霍守易看到希望,他認為今後幾年趙國必然會動亂起來。
    代國計劃,也許並非不可實現。
    渾水摸魚,也許霍家還有再起的機會。
    恍惚之間,霍守易忽然聽見了太師李崗的聲音,
    此刻,他才發覺,原來科舉改製已經完成,
    此刻在說李厚的事了。
    “豈有此理,王勃退下!太師乃國之柱石,豈容你多言。”
    “李厚為太師親族,朕將決斷權交由太師,是殺是放,全憑太師做主。”
    “啟稟陛下,李厚罪無可恕!”武德殿裏,太師李崗大義炳然的話,令文武百官不禁一陣錯愕,
    隻見青山寨老當家李崗,身軀挺拔,立與武德殿中,
    他目光炯炯,完全支持皇帝周雲道,
    “李厚勾連涇縣、慶縣各級官員,偽造旱災,賦稅貪墨四萬二千貫,糧食貪墨十四萬石。”
    “如此惡行,不殺不足以平民憤。臣認為李厚當斬立決。”
    武德殿紅瓦高聳,
    歇山頂的飛簷上,有一隻聽風獸。
    忽然,‘呼呼’的大風方向改變,聽風獸猛然轉身,
    與此同時,遠方的趙旗也改變了飄揚的方向。
    風向變了。
    武德殿龍台上,趙帝周雲龍目閃過異色,
    滿朝文武驚愕於李厚之事和諧,驚愕於鐵駝子等青山元老的安靜時,
    周雲坐在龍台,李崗立在殿中,
    兩個認識幾十年的翁婿,距離隻是十步,
    但此刻,兩人卻比昔日初見還要陌生。
    趙帝周雲,已經失去了那個忠心耿耿的嶽父,死心塌地維護他的太師。
    在雪林換權的時候,是李崗義無反顧的支持,才讓周雲不發一言,得到了雪林領導權。
    在兩李合一,李家堡李娘子回來後,也是他堅定的站在周雲一方。
    可這樣的人,他不會再出現了。
    終於,還是走到這一步了。
    繼八瞎子之後,皇帝又損失了一個可以信任的人。
    李崗、鐵駝子等人錯了嗎?
    似乎沒有,他們隻不過是想要維護自己現有的權力。
    所有人都沒錯,河北公孫氏沒錯,聖元皇帝卻要消滅他們。
    重樓三問就像是這個時代的漏洞,
    始終圍繞在王朝興衰上,左右著每一個皇帝的命運!
    “太師深明大義,朕倍感欣慰!”武德殿龍椅上,周雲目光如炬,
    這一刻,滿朝文武當麵,君臣和睦,一派繁榮鼎盛之象,
    趙帝在萬丈榮光的武德殿龍椅上,口含天憲道,
    “加封太師李崗食邑千石。科舉案中,太師乃為冤枉。”
    “高官人,歸還太師三年俸祿。連同加封一起算,賞賜到太師府。”
    ……
    ……
    喜歡楚兵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楚兵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