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乘坐牛車

字數:5138   加入書籤

A+A-


    草叢裏躲藏的小蟲子被遠處傳來的聲響驚起,竄到更遠的地方,一眨眼便消失不見。
    道路不是很平坦,偶爾遇到一些石頭,車輪壓在上麵也會發出輕微的“嘎吱”聲,鳩羽依舊跟在牛車後麵,扶著車輛的廂體,緩緩地向前走著。
    “鳩羽哥,你要不要上來坐一會?”
    車上,同組的女性看著鳩羽的腳步有些疲憊,不禁開口說道,“等會休息的時候,你上來休息一會,我……我可以走一段路。”
    鳩羽聽到聲音,抬頭看去,一張小臉正怯生生地看著他,鳩羽笑著搖了搖頭,露出潔白的牙齒,“不用,這點路我還是能走的,你們還沒有完全恢複過來,等你以後好了,再讓我坐車也不遲。”
    熊雨此次運送物資的車輛總共八十來輛,而且回程的時候,除了從八號營地帶回來一些獸皮和食物之外,並沒有攜帶多少物資,沿途的補給主要靠各處營地,所以車輛的承載能力遠沒有達到極限,還是有不少空位置留出來。
    這些位置肯定不能浪費,自然就讓體弱的人乘坐在上麵,加快行進速度。
    從八號營地出發前,熊洪便按照在本部的做法,將隨行的人員分成了一個個小組,400多人分成20個小隊,隊長副隊長都是由熊部落族人負責。
    而每一隊的老弱病殘,都被準許坐在牛車上——這幫人的體能經過一段時間的恢複後,變得好了許多,但長距離的行走,他們肯定無法跟上,結果會更嚴重。
    小隊成員之間互相認識的情況很多,畢竟大多數都是來自下河穀和鴉部落這兩個地方,此時不管是鴉部落還是下河穀諸部的,都在一起跟隨熊部落遷徙,根本沒有心思考慮其他的東西。
    一同經過磨難,互相之間的理解和交流便更加深入,經過這些天的相處,小隊內部的人員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熟悉,鳩羽就跟其中幾個年齡相仿的年輕男女相處的很是融洽。
    “對了鷺鳴,你知道到熊部落之後,他們讓你去什麽地方嗎?”
    每支小隊都分到了兩輛牛車,每車可以坐下四五人,鳩羽小隊的隊長在前麵的一輛牛車旁邊走著,跟副隊長開心地聊著天,周圍的族人也沒有長途行進的痛苦,而是找到投機的族人,互相開著玩笑、聊著天,一路上就這樣輕鬆地走著。
    鳩羽等人自然也樂於跟別人說話,在熊部落營地學到不少的語言,遠比他們自己部落的語言要豐富,況且每天晚上的學習,不好好學,教授們可真的是會用棍子抽打的。
    “還沒有呢,隊長也不知道,說是等我們回到部落,還要再學習一兩個月,不是一回去就能給我們去幹活的。”
    鷺鳴搖了搖頭,被俘虜時的恐懼、剛進入熊部落的迷惘,現在已經統統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獨屬於年輕人對陌生環境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對生活的憧憬——沒錯,熊部落教會他們的第一個詞,就是美好的生活。
    “那倒也是,我昨天聽鳩爪說,他們隊長要帶著他去喂養牲口,我想這倒是挺好的。”
    鳩羽的眼神中滿是憧憬,“我也不知道我自己能幹些什麽,隊長說可以讓我多去學習,認真做事,爭取明年這個時候能成為部落的正式一員。”
    “我們現在不是嗎?”
    鷺鳴對熊部落的這種劃分難以理解,隊長說的什麽考核啊、評判啊、什麽一年三年的,她都不是很了解。再說,現在有吃有住,自己走不動了還有牛車載著他們,這種生活,不是熊部落的族人才能享受的到的嗎?
    “當然不是了,我們現在就比俘虜好一點……再說部落還有很多好東西,反正等我們到了,你就清楚了。”
    “哦,鳩羽哥你知道的真多,太厲害了。”
    鳩羽嘿嘿一笑,腳步也輕快了不少。
    隨即,將他自己了解到的熊部落生活,又給鷺鳴描述了一遍,而周圍的族人,聽到鳩羽這麽說,紛紛加入討論,對即將到達的熊部落,充滿了幻想和期待。
    在原來的部落裏,他們可沒覺得對以後的生活有什麽期待,整天都在為填飽肚子而掙紮,當進入到熊部落之後,才明白原來田地裏是可以長出食物的,野獸是可以馴服的,住處是可以溫暖的。
    逐漸適應熊部落的生活節奏之後,他們也想著能像熊部落族人一樣,獲得更好的生活,而這一切,熊部落已經明確地告訴了他們,隻要跟在族長後麵認真做事,部落不會虧待他們。
    又走了一整天,熊洪隻覺得屁股都快被馬鞍給磨破了,就算是鐵腚,也經不住這些天一直在坐在馬鞍上。
    所以從下午三時左右,他便翻身下馬,與同樣遭受“磨襠”待遇的熊雨、鬆針等人步行,而失去載重的馬匹還沒來得及高興,又被他們在身上放了兩捆獸皮。
    反正熊部落做事風格一向很明確:能用的東西,一定要用上。
    “族長,你之前說的什麽運人的驛站,是怎麽一回事啊?”
    閑聊中,他們提到了對沿途營地的建設和作用,熊洪提出了一個想法,就是在營地之間,布設一些牛車或者馬車,專門用來運送族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個想法也不是熊洪一拍腦門就想到的,其實在熊部落內部尤其是沿著淩河和豐樂大道的這些營地,事實上已經有這樣的車輛了。
    並且部分營地間的物資和人員運送,也基本上是這樣的方式。
    隨著部落分工的逐漸精細,木工坊下轄的車輛製造間,對原有笨重的牛車、馬車等車輛經過改造,現在車輛整體結構更為合理,設計也更加簡潔,自然車輛的重量也減輕了不少。
    加之從蘆葦原、牛馬穀、草場穀、白骨洞營地等幾個牧場相繼擴大草場麵積和牲口數量,培育出來、能夠拉車的牲口也越來越多,每年都能新增上百頭的牲口,大大緩解了熊部落擴張所帶來的畜力壓力。
    雖然光靠這些林間或者穀間的天然牧場,還不至於形成“牛馬塞道”的景象,但也要比前幾年小心地計算、使用畜力要好的多。
    況且,今年的規劃中,熊部落也要對西北方向進行探索,雖然原定是熊洪親自帶隊去,但因為南邊的河穀諸部,對西北方向的探索自然關注就少了許多。但計劃是沒有變的,熊壯、熊材等人,分別帶隊從牛馬穀和蘆葦原出發,沿著河流和山穀,向西北、北方探索。
    熊部落的運輸車輛,這兩年也越來越充足,就連熊雨熊欣的運輸隊,也連續擴充了好幾次,要不是族人人手緊張,一次性差不多就能出動兩百多輛牛車。
    “你看,我們現在運送物資,基本上就是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中間即便是在這些營地有所停留,那也隻是晚間休息的時候在。”
    熊洪耐心地跟熊雨等人講述自己的想法,“而這種運送,絕大多數都是運物資的,運人的情況很少。”
    “那我們現在不就是相當於運人?”
    熊雨指了指身後排成長隊行走的人群,有點迷惑。
    “……這樣說倒也沒什麽問題,不過我說的運人,是短距離的依靠驛站——也就是各營地,在相鄰兩個營地之間的人員進行短途運送,比如二號營地和一號營地。”
    “這兩個地方很近,族人們走上一天也差不多就到了。”
    熊雨有些明白了,但還是有些疑惑,“再說這麽近的距離,也用不上我們的牛車吧?”
    “不,不僅能用得上,以後這些牛車的作用還會越來越大。”
    熊洪搖了搖頭,“這就是我說的部落公共交通,就是為了讓相鄰兩地之間,族人、物資的運送更加順暢。”
    事實上,熊洪在去年部落集議的時候,就聽取了各個村長之間的匯報,大多數營地、村子都提到,與相鄰村子之間有著密切、頻繁的交流,其頻次要比熊雨熊欣這種長距離的運送要高很多。
    甚至可以說,這些短距離的、村與村之間的溝通,已經成為部落發展中需求量極大的一個內容。
    實際上,這些需求技術上也不存在什麽難度,按照熊部落牛車的運輸能力和速度,半天時間,滿載的情況下,差不多一日就能行進三十裏的路程,而這正好跟營地與營地之間三十多裏的距離所吻合——這也是熊洪當初為什麽要求每兩個相鄰營地、村落之間,距離不能超過三十裏的原因之一。
    而如果輕裝簡行,這個速度就會更快,天剛亮出發,到正午時分,基本上就能到達下一個營地。亦或者乘坐人員的時候,就直接用驢車,速度會更快。
    熊洪的想法就是,沿途的營地,完全可以發揮後世驛站的作用,在這些營地飼養牛馬驢子,以供換乘。
    如此一來,一日行進五六十裏,也不是什麽很難的事情。
    當然,相比較部落對物資接力式的運送方式,熊洪更關注營地與營地之間的人員運輸,因為這種需求更普遍,也更加需要常態化,成為部落族人的正常生活習慣。
    這樣一來,營地間的交流就會更加密切,族人的那種幸福感滿足感就會被放大,雖然這種東西無法用具體的數字來衡量,但熊洪很清楚,族人不是一個個數字,而是有思想的個體。個體改變的越多,自然部落的影響力也就會隨之擴大和深化。
    “半天時間乘坐牛車輕鬆到達,花費一天時間行走在路上,還要背著物資,你選哪一個?”
    熊洪嗬嗬一笑,“正常人都會選乘坐牛車。”
    熊雨也笑了起來,“是的,我明白族長你的意思了,這營地之間的短途運輸,就是為了方便這些族人的往來。”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